1、-1-11.漫步在无人区-2-11.漫步在无人区 H E XIN GUI NA 核心归纳 首页 1978年3月,美国费城问讯报记者理查德克雷默步行穿越中东无人区,感受战后死一样的寂静,他的报道获得当年普利策奖全球记者最高荣誉。那一年,克雷默27岁。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年轻战地记者的勇气和关爱之心。“这类战争,就像越南战争一样,没有前线,也无所谓防御或进攻。它把记者个人的安全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一枚炸弹或者一粒子弹不知从什么地方就会钻了出来,这种情况已成为家常便饭。所有记者都了解这种情况。”这是普利策评选委员会对克雷默报道的一段推介。本文就向我们描述了那个危险的地方。-3-11.漫步在无人区 H
2、E XIN GUI NA 核心归纳 首页 1.漫步在这片被战火焚烧过的无人区,作者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作者摄取了哪些画面来描绘这种感受?提示:最深刻的感受:“死一样的寂静笼罩着无人区。”作者选择了许多富有特征的景物细节,像“空空的房屋”、没人收拾的“一筐筐橘子”、“打断的电话线”、流水的“自来水龙头”等,来表现人的缺失带来的景物的质变:整个村庄“就像被火山埋掉的庞培一样”,笼罩在“死一样的寂静”中。-4-11.漫步在无人区 H E XIN GUI NA 核心归纳 首页 2.面对这场48小时的劫难,战争的双方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分别有什么心态?课文是怎样刻画的?作者有怎样的倾向?提示:巴勒斯坦:
3、他们在心理上充满了对以色列的恐惧,具有强烈的复仇心理。作者采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表达对战争给巴勒斯坦人民带来的苦难的同情。以色列:愁容满面的抱怨(作战的艰苦、装备的问题、抱怨着恐怖式袭击),道义上处于尴尬地位。作者采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表达对以色列侵略者的凶残行为的谴责,揭露美国政府支持以色列屠杀巴勒斯坦人民的丑恶嘴脸。-5-11.漫步在无人区 H E XIN GUI NA 核心归纳 首页 3.场景特写要求对所选取的场景进行扩大叙述和精雕细琢。结合文本,体会场景特写的表达效果。提示:区域 场景特写 表达效果 无人区 空空的房屋、没人碰的橘子、打断的电话线、淌水的自来水龙头 使人联想到 48
4、 小时前的热闹和平,具体描绘了战争的巨大破坏性,突出了死寂的环境 路边 到处是暴力留下的纪念品:烧焦的汽车、一摊摊血迹 营造了破败、混乱、令人恐怖的气氛,揭示战争的残酷性,隐约透露出反对战争的主旨 -6-11.漫步在无人区 H E XIN GUI NA 核心归纳 首页 区域 场景特写 表达效果 自然界 灌木丛中的雏菊、忍冬的芳香、小鸟的欢叫声 富有生机的景物与残酷的战争形成对比,构成强烈的反差,表现了对战争的强烈谴责,以及对和平的呼唤 以色列阵地 美国制的小型运输车、闪闪发亮又大又新的武器装备、隆隆的机器声 看似随意点染的细节,包含了对武力和战争的嘲讽,暗含作者对美国的谴责 -7-11.漫步在无人区 H E XIN GUI NA 核心归纳 首页 4.本文标题为漫步在无人区,从文章看,“无人区”并不是真的无人,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倾向性?提示:原因:战后,留下的曾经与人有关的景物呈现在作者眼前,没有了和平时期生活的人们,有的只是战争双方的士兵和逃难的灾民,但这些人已不是作者希望看到的过着正常人类生活的人。所以即使有人,作者仍然称这块地区为“无人区”。倾向性:对这场战争,作者持有的态度是反对、憎恶,对战争双方是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