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讲 把握客观题命题的“规律性”现代文阅读一般采用“3 客观题2 主观题”或“4 客观题1 主观题”的命题形式,至于具体考查的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数量,未来高考不会局限于哪一种形式,会依据所选的文本材料灵活选择适合的考查方式。如 2020 年教育部命制的山东、海南新高考模拟卷,根据论述性材料的特点设置了“论证选择题”;而到了 2020 年高考,新高考全国卷(山东卷)则在主观题里考查了论证思路,新高考全国卷(海南卷)第 2 题则依据文本是科普文的特性考查了说明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因此,我们不必纠结于究竟考查几个选择题,而应揭秘选择题究竟会从哪些角度命题。根据现代文阅读作为信息性阅读的功能
2、定位,根据命题材料的文本特性,可知高考选择题的命题类型主要可分为以下四个角度命题:文内信息的理解分析、文内信息的推理判断、文外信息的印证分析、文本特征的分析把握。并且从选择题的设误方式来看,无非就是“混淆时态”“曲解文意”“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于文无据)”“关系混乱”“推断绝对”这九大设误方式。一、透视客观题常考四类型类型(一)文内信息的理解分析选项特点:选项内容是对文中基本信息的加工、转换表述,突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选项的相关表述在原文中都能找到相应的信息点,且原文对应信息点相对集中。以 2020 年新高考全国卷第 1 题为例:选项示例选项分析A.禹
3、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地理的知识,也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由材料一第一段第三句和第二段第一、二句以及第四段对沿革地理研究内容的介绍可知,选项表述正确。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由材料一第四段“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可知,选项“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错误,强加因果。由材料一第五段“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可知,选项“但
4、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表述不准确。类型(二)文内信息的推理判断选项特点:选项内容概括性较强,观点较隐蔽,并且暗含逻辑关系,属于在原文信息概括、理解、分析基础上的逻辑推断性信息,选项在原文中往往不能找到直接对应语句,只能找到部分相关信息,而且原文中的信息也较分散,往往跨段落或跨材料。以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第2题为例:选项示例选项分析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由材料一第六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
5、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可知,并没有说哪个是主要原因。选项“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错误。D.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某一地区运河开凿的路线选择,可以为该地区未来的运河网规划提供重要参考。由材料二第二段“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可知,选项推断正确。类型(三)文外信息的印证分析选项特点:选项内容均
6、为文外信息,要么考查能否作为论据来支撑相关材料观点,要么考查是否属于文中某一概念的内涵或外延,考查本质依然是信息的推断。以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第3题为例:选项示例选项分析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由原文材料一第四段“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可知,A、B、C三项正确。由材料一第五段“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
7、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可知,D项不属于沿革地理的研究范畴。以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第4题为例:题干要求文段信息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两段观点:所有生命都与许多微生物生活在一起,并持久地往来、互动。选项示例选项分析A.古生物学家安德鲁诺尔曾经说过:“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古生物学家安德鲁诺尔强调微生物的主体地位,认为在生命演化过程中动物远不如微生物重要,其观点与本文内容没有太大关联,且与中心论点不相符。选项错误。B.生物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福尔恩盖表示:“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的
8、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与中心论点表述近似,且“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与第四自然段中“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的表述也类似。选项正确。类型(四)文本特征的分析把握选项特点:选项内容着眼于文本材料的文体特点的概括分析。(1)论述类文本:侧重于论点的提出、论证方法的运用、论证思路结构的梳理、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等;(2)科普文:侧重于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的运用、说明的观点概括、说明的内容及语言的理解等;(3)新闻访谈:侧重于新闻访谈的结构安排、新闻访谈的技巧手法、新闻访谈的价值、新闻访谈的语言等
9、;(4)传记:侧重于形象刻画的手法、文本结构思路的梳理等。以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第2题为例:选项示例选项分析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用可爱的动物园形象大使巴巴开篇,这种行文方式有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考查科普文激趣开篇的效果。第一段采用拟人手法,以讲故事的方式用加州圣迭戈动物园的形象大使巴巴开篇,语言生动有趣,容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因此,A项表述正确。B.为了说明自然界中的动物身上都寄宿着微生物这一观点,作者使用了结构简单的海绵和结构复杂的北极熊这两个例证。考查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三段运用海绵、北极熊以及尼尔阿姆斯
10、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等例证,都是为了说明“自然界动物和人类身上都寄宿着微生物”这一观点。因此,B项表述正确。选项示例选项分析C.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作者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人类与微生物是共同生活的。考查说明的科学观点。选项“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未出现“疾病”这一概念,“作者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了一种全新的观点”,这个观点是不是“全新”,原文中也没有说明。因此,C项总体表述错误。D.“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这三句话在本文中都表达了同一种观点。
11、考查说明内容的理解。这三句话在本文中都表达了文章第三段“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的观点,由上下文可知这“许多生命体”就是微生物。因此,D项表述正确。续表二、洞悉客观题命题九设误无论是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 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整合各类文本材料的新考查模式,还是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 用连续性文本的形式考查科普文的阅读,其实质都是侧重信息的检索与加工。上述“文内信息的理解分析”“文内信息的推理判断”“文外信息的印证分析”“文本特征的分析把握”四类选择题都需要扣住文内关键信息点,在概括、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要么从词义、句意和关系角度进行比对得出判断,要么根据对原文观点或关键概念、信息的理解
12、作出合理的推断。因此,命题人在命制选项时的设误方式存在共性,一般从九大角度设误。设误方式(一)混淆时态设误手段命题者命制选项时故意将“未然”(还未实现)说成“已然”(既成事实),或者将“或然”(可能发生的情况)转述为“必然”(必定发生的情况)。也可能反之,将“已然”说成“未然”,将“必然”说成“或然”。判定技巧(1)如果文章或选项中有“目前”“打算”“预计”“已经”“将来”“了”之类表示时态的词语,要注意是否出现未然已然混淆的错误。(2)如果文章或选项中出现了“可能”“也许”“或许”“大概”“一定”“必定”“必然”等表推测判断的词语时,要认真辨析是否出现或然必然混淆的错误。针对训练1原文 尽管
13、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选项(2018北京卷T5C)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总有一天会到来。比对 变“或然”为“必然”,由原文“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可知,人工智能的“奇点”不一定会到来。设误方式(二)曲解文意设误手段命题者命制选项时故意更换个别关键字词或说法,造成一字、一词之差或说法相异,从而背离原文意思,歪曲作者观点。判定技巧要判断“曲解文意”干扰项,一定要仔细比对原文,充分理解文意,看选项是否在概括转换时更换了意思。针对训练2原文 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
14、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卷”,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选项(2020全国卷 T3D)考虑到艺术品普遍经历了“历史物质性”的转换,美术馆应当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比对 选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可知,作者并没有认为“美术馆应当
15、改变布展方式,还原它们本来的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且艺术品本来的环境、组合等是无法还原的,美术馆的布展方式也有其转化的意义,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即另一种有生命价值的东西。3原文 日本读卖新闻 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中国推进的这
16、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选项(2018全国卷 T7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比对 联系最后一段中日本研究人员的观点可知,“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属于“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这些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这些信息在此段中都有直接的表述。但选项说欧洲和日本“尚未涉足这些领域”则在文中没有任何依据(无中生有),欧洲和日本只是在巨额资金投入上犹豫不
17、决,不能说明它们“尚未涉足这些领域”;并且原文是说“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难以涉足”并不代表“尚未涉足”,由此可见本选项理解错误,曲解文意。设误方式(三)以偏概全设误手段命题者命制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以次要代主要(或相反)等,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判定技巧要判断“以偏概全”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一要特别注意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看一看选项与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二要注意原文表述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特称还是全称
18、。针对训练4原文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选项(2020全国卷T1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比对 选项以偏概全。“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根据原文“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可见,是“某些形式”,而不是所有“传统孝的形式”。
19、5原文 为了陆上交通,就要有正桥过河,而正桥就妨碍了水上交通;为了水上交通,就要有两岸的引桥,而引桥又妨碍了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而引桥两旁的房屋也是不易相互往来的。选项(2019江苏卷 T18C)引桥方便了水上交通,但会妨碍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必须绕道。比对“上引桥的车辆必须绕道”表述错误。原文的相关表述是“因为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选项将原文中的“有的”说成“必须”错误,以偏概全。6原文 材料四: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
20、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选项(2017全国卷T7D)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 提供片源给国家地理频道 节目制作后传送给电视观众比对 原文材料四中说“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也就是说,提供片源的不仅仅是“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还有“其他渠道”,该处以偏概全;另外,承担“节目制作后传送给电视观众”这一任务的是“康卡斯特电信公司”,选项也存在张冠李戴的问题。设误方式(四)混淆是非设误手段命题者命制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
21、,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判定技巧要判断“混淆是非”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时,要特别注意区别作者对每一种事物的观点态度,特别注意含有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更要格外关注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关键词。针对训练7原文“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选项(2018全国卷T1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比对 选项混淆是非。“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原文明确表明“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8原文
22、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在衣服上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选项(2019浙江卷T7B)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部位特别,妇女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将其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比对 由原文中“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可知,此项中的“以栏杆形式”表述错误,混淆是非。设误方式(五)偷换概念设误手段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解释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或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
23、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判定技巧要判断“偷换概念”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或选项时,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对象,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要看选项中的陈述对象(一般是主语或宾语)与原文中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针对训练9原文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
24、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选项(2020全国卷T1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比对 选项偷换概念。“真实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错误,根据原文“宋神宗时期皇
25、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可知,“原物”是指画家在创作画作时的原始状态,而非艺术品有“真实”与“虚假”的区别。10原文 要保证船能过桥,就要在桥下预留一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虽在大水时期,仍然能让最高的船通行无阻。这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名为“净空”,要等于河上航行的船的可能最大高度。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选项(2019江苏卷T19B)建桥时,正桥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等于河流平时的水位加上桥的净空。比对“等于河流平时的水位加上桥的净空”表
26、述错误。原文的相关表述是“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选项将原文中的“洪水时期的水位”改为“平时的水位”,偷换概念。设误方式(六)张冠李戴设误手段命题者命制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有意将此人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地点,说成是另一时间、地点。判定技巧要判断“张冠李戴”干扰项,阅读文章时,需要圈出陈述对象,要特别注意选项的主语与宾语,因为“冠”往往出现在选项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应注意原文中是否有此类情况;另外,还要留心文中代词的指代,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
27、指代的具体内容。针对训练11原文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古文观止不分类,按时代先后排列,从中可看出古代文章演变的迹象。选项(2020全国卷T1B)与古文观止相比,真德秀编选的文章正宗的弊病在于:选文的时代范围窄、道学气息重、分类复杂。比对 选项张冠李戴。原文是说“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三类,并不烦琐。同时,文章正宗的选文的时代范围并不窄。12原文 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
28、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选项(2019全国卷T4D)数据层 借助数据库等智能存储手段 实现 数据融合比对 选项张冠李戴。由原文“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可知,“实现”“数据融合”的是“应用支撑层”,
29、而非“数据层”。设误方式(七)无中生有(于文无据)设误手段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是命题者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用来迷惑考生的。判定技巧要判断“无中生有(于文无据)”干扰项,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针对训练13原文“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
30、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选项(2020全国卷T3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比对 选项于文无据。原文论述了“孝”以孔子的“仁学”为哲理根据,以“亲亲”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并未论述选项所述观点;且“历史实践”证明,“孝”并非“一直是自觉自愿的”。设误方式(八)关系混乱设误手段(1)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混乱:必要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有才”来表示,充分条件一般用关联词“只要就”来表示。两者
31、语意不同,如果混用,就会出现错误。(2)因果关系混乱:一是强加因果,即把没有因果关系的内容说成有因果关系;二是因果倒置,即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当选项的表述出现因果关系时,要注意其是否恰当。(3)条件结果混乱:一是条件结果不对应,即本来是甲条件造成甲结果,乙条件造成乙结果,却错误地说成甲条件造成乙结果或乙条件造成甲结果;二是条件结果颠倒,当选项的表述出现条件关系时,要注意其是否恰当。判定技巧分析各选项分句构成和分句间的关系,比对每一个选项分句之间的关系,能否在原文找到对应的依据,是否符合逻辑关系。特别要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副词以及一些修饰性词语。针对训练14原文 接受者作为主体
32、,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选项(2015全国卷T2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比对 与选项对应的原文信息为“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是导致“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的原因,选项表述因果颠倒。15原文“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
33、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
34、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选项(2018全国卷T3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比对 选项强加关系。原文论述了“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总是“无法分离”的,不存在时间上的过渡,所以选项“逐渐过渡”错误。设误方式(九)推断绝对设误手段命题者不尊重原文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忽略程度、情态、条件、范围、分寸的细微差别,排除个例和特殊现象,从而夸大事物实有的地位、能力、功效等,得出一个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判定技巧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重点关注表程度、情态、条件、范围、
35、分寸的词句,注意选项中“全”“都”“一定”“就”“可以”等词语。针对训练16原文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选项(2019全国卷T3C)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
36、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比对“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推断绝对,原文说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但并非“没有价值”。三、掌握客观题通解技法通过上面对“客观题常考四类型”和“客观题命题九设误”的讲解和练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客观题不论以哪种形式考查,均可采用一个通用解题技法检索判定法。第一步:找据选项找区间在选项中选定用来“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筛选与之照应的词语,据此确定与选项对应的文句。第二步:比比对词语、句意和关系(或推由文内之意推文外之意)1比比对词语、句意和关
37、系比对词语比对指代词,如“它”“其”“这”等,看是否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比对范围词,如“都”“所有”等,看是否扩大或缩小范围。比对程度词、时间词,如“很”“更”“已经”“将来”等,看是否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比对动词,将动词改变后,表述的意思会与原文的意思不一致。比对句意比对选项是否将原文信息更改或遗漏,是否背离、歪曲原文意思,是否混淆是非等。比对关系审查选项有几个分句,比对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重点抓关联词)。比对每一个分句的内容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要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因果、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问题。2推由文内之意推文外之意首先明确要印证的文
38、本观点或概念,并回归原文找到文中对应信息区间,准确理解要印证的文本观点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逐项理解文外材料所包含的内涵道理,推理分析是否与原文观点或概念一致,作出判断。典例示范例一(2020新高考全国卷T1A)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地理的知识,也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解题演示第一步:找据选项找区间选项中的关键信息点有“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沿革地理的知识”“历史地理学的成分”,据此在原文中筛选与之对应的词语,可确定与选项对应的文字为:“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成书于公元1世纪
39、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第二步:比比对词语、句意和关系由原文对禹贡和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内容的介绍和对“沿革地理”研究内容的介绍,可以概括得出选项对禹贡和汉书地理志的内容分析是正确的,由此确定选项正确。例二(20
40、20新高考全国卷T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D)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解题演示第一步:找据题干找区间题干中的关键词有“根据材料内容”“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等,此题的关键是找到原文有关“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信息表述:“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
41、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第二步:推由文内之意推文外之意由原文可知,“沿革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疆域政区、历史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A、B、C三项分别对应“疆域政区、历史地名和水道的变迁”,而D项“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更多的会侧重分析演变原因与过程,应该属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不属于“沿革地理”的研究范畴。例三
42、(2020新高考全国卷T4)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B)A古生物学家安德鲁诺尔曾经说过:“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B生物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福尔恩盖表示:“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C微生物学家们开展过“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的思维实验,并得出结论:“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其数量也将大大减少。”D生物学家勒内杜博写道:“鼠疫、霍乱、黄热病都被写成了故事,排成了戏剧,拍成了电影,但却没有人漂亮地讲出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解题演示第一步:找据题
43、干找区间结合题干“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可知对应信息区间范围。我们需要阅读第三、四自然段,筛选锁定段落中心句,概括两段的中心论点。第三自然段中心句:“纵使我们孑然一身,也绝对不孤独,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没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由此,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可概括为“所有生命都与微生物生活在一起,并持久地往来、互动”。第二步:推由文内之意推文外之意逐项分析推理,作出判断:A项,安德鲁诺尔的话强调微生物的主体地位,认为在生命演化过程中动物远不如微生物重要。这种观点与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不相符。B项,“它
44、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与中心论点表述近似,“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与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表述也类似,故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C项,微生物学家们开展思维实验的结论说明了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的生物非常重要,这与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无关。D项,勒内杜博的话的核心思想是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对人体有益,并希望微生物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这与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无关。随堂体验落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深化抗疫文艺书写,应向中国美学精神敬礼,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把握党中央坚决打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了解可
45、歌可泣的抗疫事迹;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抗疫文艺,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升认知把握能力和艺术表现水平。国本,即国之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人本,即以人为本。艺术触角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合,描写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表达对逝者及其家庭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
46、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集信息,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抗疫题材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
47、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摘编自李明泉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须从四方面着手)材料二:新冠疫情期间,相关文艺作品山积波委,质量却参差不齐。个人认为,优秀的抗疫文艺作品,要能匡正人心,凝聚人心。疫情是对中国卫生防疫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人性的大考。所谓的抗疫文艺,要对以下三个重要问题进行思考与回答:以何抗疫?抗什么疫?怎么抗疫?文艺作品以何抗疫?表现疫情中的人性光亮。探索人性的幽微与宏阔,一直是文艺作品思考的核心命题。关注疫情中逆行者的人性光亮,正是文艺作品得以抗疫的核心特征所在。文艺作品对人性的书写
48、可概括为本然、实然、超然三种状态。本然状态,就是人心如童心般纯净朴素的状态;实然状态,就是人心在现实苦难中扭曲挣扎的状态;超然状态,就是人心经历磨砺后超越自我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沈从文的边城写出了人性的本然状态,鲁迅的伤逝写出了人性的实然状态,托尔斯泰的复活写出了人性的超然状态。文艺作品表现人性的本然、实然、超然状态,是创作者基于个体生活经验的自由选择。但当前的抗疫文艺,更需要表现人性的超然,写出人在面对疾病灾难超越自我时,焕发的人性光亮。文艺作品抗什么疫?抗击疫情中的人性病态。文艺作品不是医治病毒的灵丹,却是医治人心的良药。在医治疫情中的人性病态时,文艺作品理应有所贡献。抗战时期,张天翼
49、的短篇小说华威先生,就是文艺作品针砭人性病态的名作。卢梭曾说:“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知。”文艺创作需要以诗歌、杂文、漫画、小品、短视频等小快灵的艺术形式及时作出反应,揭露人性在道德无法照亮之灰色地带的隐匿病态,优秀的文艺作品力求针砭时弊,匡正人心,警示世人。文艺作品怎么抗疫?凝聚疫情中的人心之力。文艺抗疫之道在于,以作品凝聚人心共克危难。人类历史上,评价文艺的标准不胜枚举。文艺作品倘能直接作用于人心,往往就可以穿越不同时代的不同标准,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具体到抗疫文艺作品,其凝聚人心之力,主要包括鼓舞人心、抚慰人心和反思人心。简言之,优秀的抗疫文艺作品,要能表
50、现人性光亮,抗击人性病态,凝聚人心之力。(摘编自杨建军抗疫文艺如何有效发挥作用)材料三:抗疫文艺显而易见的特点是以线上传播为主,形式多样,呈现出“短平快”的特点。从作品来看,形式多样,大多短小精悍,易于传播,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同时,主题也很突出。疫情是突发性事件,在短时期内进行主题创作,体现了文艺工作者对于疫情和国情的关注和关心,也表现出他们创作的责任感。但抗疫文艺也存在着短板与不足,需要我们思考和提升。当下的抗疫文艺创作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更缺少精品。抗疫文艺作品基本以讴歌、宣传与劝导为主题,内容单薄单一,绝大多数抗疫歌曲未能传唱开来,不少抗疫诗歌从语言到内容均显雷同。大部分抗疫作品传播辐射
51、范围有限,影响力需要提升。相当多的抗疫文艺作品阅读量不高,除与作品质量有关外,还与对互联网条件下文艺创作和传播规律的运用不够娴熟有关。以上更多的是操作层面的问题,是“术”的问题,经过思索和打磨,可以得到修正和提升。而更为突出是,通过审视此次抗疫文艺创作,反映出文艺工作者在突发疫情和主题文艺创作核心价值的关系问题上,存在认识和思考明显不足问题。事实上,主题文艺创作最终的核心价值是建构一个民族的精神史诗,有着其自身的学理体系和创作规律,无视这个体系和规律,作品往往适得其反。反观疫情期间,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抗击疫情,彰显了制度优势和人性光辉,也反映出一些观念和管理的短板,这些都可以通过文艺创作去反思、
52、呈现、表达,优秀的作品会给人以灵魂深处的触动和警示。抗疫文艺创作在内容、形式及艺术水准上存在着种种不足,与抗疫现实所呈现的“真实”相比,多数作品没有为人们展现出更典型、更概括的“艺术的真实”,即由艺术创作而表现出来的更高级、更感人的真实,艺术创作的价值处于“贫血”状态。(摘编自王宏伟“抗疫文艺”之浅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提升抗疫文艺的认知把握能力和艺术表现水平,就要传承中国美学精神,在“酌奇”与“玩华”上下功夫。B艺术家只要综合观察灾难,并将笔触深入民众生活状态中,就一定能创作出触及人的灵魂、引人共鸣的优秀作品。C抗疫文艺以线上传播为主,具有“短平快”的特点,
53、这也决定了其内容单薄单一,存在着很多短板与不足。D优秀的抗疫文艺作品要针砭时弊,匡正人心,警示后人;并且能表现人性光亮,抗击人性病态,凝聚人心之力。解析:A项,“就要传承中国美学精神,在酌奇与玩华上下功夫”表述不恰当,原文说抗疫文艺,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升认知把握能力和艺术表现水平。B项,“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C项,抗疫文艺以线上传播为主,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但是就此说它决定了其内容单薄单一,属于强加因果,二者没有必然的决定作用。答案:D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要将艺术触角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合,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
54、道情怀的特殊价值。B抗疫文艺要以客观事实为本,广泛采集信息,真实反映这次新冠疫情阻击战,不能为了所谓的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这一底线。C当前的抗疫文艺要实现抗疫的目标,表现疫情中的人性光亮,就要专注于超然状态,坚决摒弃本然与实然状态。D抗疫文艺要针砭疫情中的人性病态,揭露人性在道德无法照亮的灰色地带的隐匿病态,匡正人心,警示世人。解析:C项,“就要专注于超然状态,坚决摒弃本然与实然状态”表述错误。原文是“但当前的抗疫文艺,更需要表现人性的超然,写出人在面对疾病灾难超越自我时,焕发的人性光亮”。答案:C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政府迅速展开行动,
55、为全球防控疫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得到国际舆论普遍称赞。B作家熊育群的钟南山:苍生在上用人民的视角和家国情怀,写出了钟南山的精神、人性的温暖与他所代表的中国力量,凝聚了人心。C疫苗研发成功将是抗击疫情的重要进展,中国宣布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是对国际社会实实在在的贡献。D抗疫的正确态度是实事求是,不渲染,不低估,积极正视,根据事态进展精准施策,尽快查明真相,控制疫情扩散。解析:材料二是在论证“抗疫文艺如何有效发挥作用”。A项说的是中国政府积极应对疫情。C项是说中国在疫苗方面的贡献。D项是说正确应对疫情的态度。答案:B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答:参考答案:论证方法多
56、样,作者运用了引证法、例证法等。论证结构严谨,作者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三个问题呈现并列的结构;论证语言简洁到位,很有说服力。5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抗疫文艺创作的意见与建议。答:参考答案:创作形式多样化,发挥其“短平快”的特点,强化时效性。创作主题要突出,要体现对国情与疫情的关注与关心。坚持创新原则、精品原则,内容要丰富。运用互联网条件下文艺创作与传播规律,提高阅读量,扩大传播范围。要把握抗疫文艺的学理体系与创作规律,构建民族的精神史诗。要反映伟大的抗疫斗争,彰显制度优势与人性光辉。要为人们展现出更典型、更概括的“艺术的真实”。要反思、呈现、表达问题与不足,给人以灵魂深处的触动和警示。(答出任意六点即可)谢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