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8330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0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26页
第26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27页
第27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28页
第28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29页
第29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30页
第30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31页
第31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32页
第32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33页
第33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34页
第34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35页
第35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36页
第36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37页
第37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38页
第38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39页
第39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40页
第40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41页
第41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42页
第42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43页
第43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44页
第44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45页
第45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46页
第46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47页
第47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48页
第48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49页
第49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50页
第50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51页
第51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52页
第52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53页
第53页 / 共54页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模拟检测(含解析).docx_第54页
第54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七单元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5年高考】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2019课标,31,4分)下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数他劳动强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答案D2.(2018课标,31,4分)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答案D

2、3.(2019课标,31,4分)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答案D4.(2017课标,31,4分)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C5.(2016课标,31,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

3、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A6.(2017课标,41,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

4、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0分)答案(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

5、。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7.(2018课标,31,4分)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答案B8.(2016课标,31,4分)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

6、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答案B9.(2019课标,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黑奴吁天录(1901年译)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话剧黑奴吁天录(中国留日学生改编,1907年)黑人奴隶奋起

7、反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为了独立和自由,手持长枪与奴隶主殊死搏斗,最后胜利出逃话剧黑奴恨(1961年上演)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最后一幕安排他因反抗而遭受火刑,临死前发表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不同时代的需要会影响作品的翻译与改动。论述: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为了“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以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因此,作者把汤姆叔叔的小屋改译为黑奴吁天录,删除部分西方宗教思想内容,增加孔孟思想内容。190

8、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建立,为了弘扬民主革命思想,因此,1907年作者(中国留日学生)将小说改编为话剧,增加了独立、自由的革命思想。1961年,中国以“阶级斗争”思想为指导,反对帝国主义压迫,支持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因此,作者将话剧改译为黑奴恨,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增加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总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时代的变化,作品的翻译与改动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示例二:论题:不同作者的角度、立场会影响作品的翻译和改动。论述:1901年,作者从“振作志气,爱国保种”的角度、立场出发,把汤姆叔叔的小屋改译为黑奴吁天录,以唤醒国民意识,删除了部分

9、西方宗教思想内容,增加了孔孟思想内容。1907年,作者从“民主革命”的角度、立场出发,将小说改编为话剧,以弘扬革命精神,增加了独立、自由的革命思想。1961年,作者从“阶级斗争”的角度、立场出发,将话剧改译为黑奴恨,以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增加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总之,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改动体现了作者的角度、立场不同。示例三:论题:不同社会思潮会影响作品的翻译和改动。论述:1901年,作者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汤姆叔叔的小屋改译为黑奴吁天录,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作者将小说改编为话

10、剧,增加了独立、自由的革命思想;1961年,作者受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思想的影响,将话剧改译为黑奴恨,突出汤姆的阶级觉悟,增加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总之,一定时期的社会思潮会影响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改动。10.(2019课标,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

11、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7分)答案(1)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倡导并推

12、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2)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考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11.(2020课标,31,4分)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答案B12.(2019课标,31,4分)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

13、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13.(2020课标,31,4分)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答案D14.

14、(2016课标,31,4分)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A15.(2020课标,31,4分)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

15、出()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答案A16.(2018课标,31,4分)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答案A17.(2017课标,31,4分)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

16、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C18.(2020山东,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81.12.12号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82年3月23日1天讨论记录:(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2.抓致富:两

17、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83年3月3日1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公社安排。大队如何制定措施。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84年4月12日半天召开两委扩大会议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讨论记录:(1)建村领导小组怎么成立?组长:张明德;副组长:冯青山;成员:姜合、崔玉海、张玉林。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14分)答案角度信息

18、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改革的亲历者,其工作笔记是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一手史料材料内容农业责任制、抓致富、先富带后富、评选致富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脱贫致富、重视经济发展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笔记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情况。苏寺村的社会变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公社、大队、乡党委、乡政府、建村等,反映了撤社建乡、村民自治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真理问题补课、端正党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评

19、选文明户等,反映了农村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解放思想、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中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参考示例:农村党支书是农村改革的亲历者,上述材料选自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再现了当时农村改革的真实历程,是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笔记记录了1981年12月12日“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反映了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措施;1982年3月23日,笔记记录了农村脱贫致富的指导思想:两委队长先致富,然后再带动其他人致富,这对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可靠的史料;据笔记记录,1981年及1983

20、年的农村工作,都是在人民公社的领导下开展的,而1984年4月12日,“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其反映了农村撤社建乡、推动村民自治的情况,是证实我国早在1984年就开始农村基层政治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有力证据;笔记中,“端正党风” “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以及如何评选文明户等记录是研究20世纪80年代农村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史料。总之,苏寺村的社会变迁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这位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 对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政治、思想等全方位的变革提供了一手史料。19.(2018课标,41,19分)(节选)阅读

21、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材料二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

22、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10分)答案(1)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2)内河主航道入海口,沿海

23、港口城市,中西文明交汇,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持续的规划建设,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20.(2018课标,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

24、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9分)答案(1)“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2)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

25、,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21.(2017课标,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

26、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

27、工资改革的意义。(7分)答案(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22.(2020课标,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摘自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查对象中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1995年78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单位:%选择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你是否同意以下说法很赞同比较赞同说不准不太赞同很不赞同农民的孩子应以种田为本2.94.38.223.061.1父母在,不

28、远游7.215.121.834.920.8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45.429.217.55.02.6富贵贫贱是命定的6.811.215.425.141.2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经商去乡镇企业工作读书上大学去大城市打工继续种田如果有机会重作选择,你将选择35.214.131.82.78.5据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参考示例:观点: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带动人们思想解放和择业观念的转变。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29、责任制的实行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锐意进取、敢闯敢干成为新思潮,逐渐深入人心,一改过去“吃大锅饭”“父母在,不远游”“命定论”、职业固化等观念,人们的思想逐渐解放,带动择业观念发生巨大变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理念被人们接受,推动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带动择业观念进一步的变化,下海经商、进厂务工或去大城市打拼成为青壮年重新择业的意向。与此同时,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已被青壮年接受,读书上大学也成为新的风尚。考点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23.(2017课标,31,4分)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

30、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答案C24.(2019天津文综,13,6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

31、经验(1982年)(1)依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6分)答案(1)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探索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出现较大失误;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25.(2018课标,41,4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

32、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答案(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26.(2019课标,41,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

33、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答案(2)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教师用书专用【5年高考】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2019浙江4月选考,14,2分)请看下图报影,下列项中对该报章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北京这个千年古都成为人民

34、政权的首都B.北京市人大、政协等相关政权组织已经产生C.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D.该消息标志着“北平”正式更名为“北京”答案A根据报影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并改名北平为北京”的内容可知北京将成为人民政权的首都,故A项正确;当时人大尚未成立,故B项排除;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于1949年1月,故C项排除;“北平”正式更名为“北京”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做出的决定,该报道不能成为其正式更名的标志,故D项排除。2.(2015安徽文综,17,4分)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

35、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答案C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论联合政府和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作的报告,都不符合题干材料中“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的限定,故A、B、D错误。选C。3.(2011浙江文综,19,4分)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

36、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答案D由题干中的“北平”可以判断这次会议召开于新中国成立之前,故排除A;B项与题干主旨无关;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从与会代表的打扮可知代表具有广泛性,故选D。4.(2011福建文综,19,4分)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份。”这些就构成了()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C.社会主

37、义的经济形态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答案B从毛泽东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人民共和国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旧民主主义经济形态是私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以公有制为主,均不符合材料所展示的经济成分的特征,A、C两项错误;半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只是材料中诸多经济成分中的一种,D项错误。5.(2015广东文综,17,4分)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8.238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

38、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答案B本题考查对表格信息的解读能力,要注意对表名和表格内容进行全面分析。表格信息涉及中苏贸易总额连续三年持续增长,中美贸易总额急剧萎缩,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总额变化不大。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商品涌入中国,故A项不符合史实,可排除;改革开放后,中国与美国贸易总额不会出现急剧萎缩的情况,C项与表格信息不符,可排除;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此时中苏关系破裂,不会出现中苏贸易总额连续三年持续增长的情况,可排除D项;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政策,促使中苏贸易总额连续三年持续增

39、长,而美国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与经济封锁政策,导致中美贸易总额急剧萎缩,故正确选项为B项。6.(2013课标,31,4分)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答案A材料信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的特点。各高校以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为指定教科书与文化部举办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

40、会,其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教育,构建适应新中国政权的意识形态,故选A项。B项中的“全党”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并非其主要目的;D项中的“全新形式”表述不当。解题思路教育为社会服务,体现社会需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随之进入一个新阶段。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新中国初期的教育受到当时社会意识形态、外交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打上了深深的意识形态的烙印。本题以教材为切入点,说明当时新中国教育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色。7.(2012海南单科,24,2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

41、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答案A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一五”计划期间,苏联给予中国很大帮助,许多重工业企业集中于东北,是因为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故A项正确。美国对华包围封锁与我国重工业集中于东北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此时,抗美援朝战争基本结束,中国和“联合国军”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故C项的说法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中日关系发生改变是在1972年,故D项错误。8.(2012山东文综,14,4分)20世纪50年代

42、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答案A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在处理中印、中缅之间关系时提出来的,是发展与邻近国家及新兴民族国家友好关系的重要体现,目的是要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A项正确。由题干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可排除B、D两项;C项说法明显错误。9.(2015课标,31,4分)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

43、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D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展国家经济建设。在教育上广泛开展俄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苏联经验,故D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并未发生转变,A项错误;到1952年底,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俄语热”不能体现文化教育改革问题,C项错误。方法技巧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时空中思考。建国之初,新中国一穷二白,如何才能迅速改变落后面貌呢?结合新中国初期借鉴苏联经验发展生产等知识不难得出正确答案。10.(2014天津文综,9,4

44、分)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答案B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52年”可判断此时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新中国即将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再结合题干中的“工科系”“多科性工业大学”等信息可判断新中国即将开展工业建设,因此B项符合题意。此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高校的院系调整并不仅仅局限于天津地区,同时也

45、不单纯是为了天津的经济建设,排除D项。11.(2014海南单科,24,2分)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答案D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出行政区域扩大的信息,与题干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东北

46、地区发展重工业有很大渊源,这与新中国“一五”计划有关,故D项正确。12.(2014课标,31,4分)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答案C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是当时我国国民经济不发达、粮食生产短缺的产物。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农民生产的粮食只能由国家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这样农民的经济生活就被纳入了国家计划体制,故选C项。1952年底,我国农村经济已恢复到历

47、史最高水平,故A项与史实不符;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属于经济政策,与农村政权建设无关,排除B项;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形成了城乡二元体制,农村并不能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排除D项。评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形势入手,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渐形成计划经济体制等知识分析各选项。13.(2014北京文综,18,4分)“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这首歌谣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答案C题干歌谣中的关键信

48、息有“单干变互助”“小组变大组”“合作社”。透过这些有效信息可知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措施,即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故C项符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是包产到户、分田单干;中共八大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A、B、D三项在题干中均未体现,应排除。14.(2014安徽文综,17,4分)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

49、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单家独户的经营”“个别卖地”表明此时处于农民土地私有制阶段,“乡上的人民代表”说明其反映的现象出现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据此判断材料描述的是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故A符合题意。B、C、D均实行土地公有制,个体农民不能买卖土地。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提供的经营方式和土地所有制形式。15.(2011北京文综,19,4分)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开始年41.53.2430.720.6结束

50、年54.517.127.20.041.2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A.1946、1949B.1952、1956C.1966、1976D.1978、1982答案B表中“开始年”公有制企业产值占48.7%,私营和个体手工业产值占51.3%;“结束年”公有制企业产值占98.8%,私营和个体手工业产值占1.24%,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3年开始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B项符合题意。A项是解放战争时期;C项是“文化大革命”时期;D项是改革开放开始时期,A、C、D三项都与三大改造时期不符。评析本题为图表资料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

51、从图表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学生解题的关键是要对图表信息正确分析阐释。16.(2014广东文综,18,4分)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放弃“一边倒”政策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答案B中国政府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同亚非拉地区新兴的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据此分析可知B项正确。17.(2015江苏单科,12,3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

52、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答案D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55年。A项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初,B项的时间是1954年,C项本身说法欠妥。选D项。命题评审本题着重考查考生提炼材料有效信息以及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读懂材料、结合所学不难选出正确答案。18.(2015课标,31,4分)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

53、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A由图中信息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钢、生铁和发电量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美、英两国,这是由于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迫切需要改变工业落后面貌而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排除C项;B、D两项与史实不符。评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可以从材料中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对比入手,联系当时中国经济结构状况回答。19.(2014江苏单科,9,3分)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

54、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答案C从题干材料中的“亚非国家”“西方缺席”等信息可判断此次会议是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此次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因此C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干中的“亚非国家”不符;B、D两项与题干中的“西方缺席”不符。20.(2011海

55、南单科,25,2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A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敌对情绪”,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万隆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同,促进大会的圆满结束。所以选A。其他三项均不是提出于1955年,可排除。21.(2017天津文综,9,4分)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

56、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案D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就,说明这一时期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据此分析只有D项符合要求,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发表于1956年之前,故均可排除。22.(2020天津,17,20分)(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70、80年代,清政府向美国和欧洲分批派遣留学

57、生,总计200余人。留学生侧重学习军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多数人回国后凭借西学专长,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和任用,如严复、詹天佑等。摘编自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材料二甲午战后,赴日留学出现高潮,到1905年,留日学生达8000余人,其中多为自费。在孙中山发动反清革命中留日生成为骨干力量,辛亥革命时留学生起到了关键作用,如邹容、黄兴等。民国时期,从世界各国归来的留学生成为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他们中涌现出一批中国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而且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摘编自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材料三1949年12月,在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下,成

58、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动员国外留学生早日回国,统筹解决回国留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安排。50、60年代,2500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如邓稼先、钱学森等。摘编自中华留学教育史录(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留学生留学和归国情况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10分)(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留学生归国的原因。(6分)以近代以来一位杰出的留学归国历史人物为例,简评其志向情怀和历史贡献。(4分)答案(1)从主要学习技艺到全方位向西方学习;从服务于晚清政府到投身于社会革命;由政府派遣到多渠道留学,人数由少

59、到多。洋务运动的发展;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革命高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急需建设人才;国家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机构妥善安排;留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热忱。简评略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二可知,19世纪70、80年代,留学生主要学习军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19世纪末至20世纪,全方位向西方学习,归国后由为晚清政府服务到投身于改变中国社会的革命,留学渠道及人数也有所改变。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19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展洋务运动,19世纪晚期中国民族危机加深,20世纪初期发生辛亥革命。再根据材料二中提到“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一些马克思

60、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回答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这一背景。(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提到的时间“1949年12月”“50、60年代”,结合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需要大批建设人才、国家重视等分析留学生归国的原因。根据材料“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可知,留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热情也是归国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小问,可结合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工作态度及突出贡献进行简要分析。考点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2013安徽文综,17,4分)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

61、主要取决于()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答案D题干强调的是“主要取决于”,即决定性因素,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并不是中国人平均寿命增加及学龄儿童入学率上升的决定性因素,故A、B两项错误。当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并不完善,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故D项正确。2.(2015福建文综,18,4分)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

62、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答案D材料信息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浮夸风,而许多参观者普遍认为这是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无限的表现,其实际上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故选D项。由材料中的“1958年”“农业社”可知此时处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浮夸风而非生产效率的真实提高和粮食产量的真实增长,排除B、C两项。4.(2013重庆文综,9,4分)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年份工

63、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43173875371958108358050356619591483867616497196016371090547457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答案A由表格数据可知,19581960年重工业产值与1957年相比大幅度提升,这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说明此时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左”的错误,因此A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于1953年,从1960年重

64、工业产值与轻工业产值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来看,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谈不上形势好转,因此B、C、D三项均与表格信息或史实不符。5.(2013山东文综,14,4分)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理解。从材料中的“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及“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等信息可知答案为D项。A、B、C三项在当时都是合理且必要的。6.(

65、2012课标全国,32,4分)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答案D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把材料信息与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经济建设情况相结合,正确分析此时期的阶段特征。20世纪50年代末,中美关

66、系仍处于敌对状态,并没有发生“急剧变化”,故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两国关系已趋于恶化,材料信息高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故可排除B、C两项。从材料信息看,该评估认为“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而实际上,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了挫折。因此,这一文件的判断与当时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D项符合题意。7.(2011广东文综,18,4分)右图是某杂志的封面,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答案A该杂志发表于1958年11月,封面内容为水稻放卫星。从中可得

67、到的信息是“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盛行,故A正确。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分别是在“文革”时期的1973年和1970年,故B、C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的,故D错误。8.(2016浙江文综,19,4分)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答案B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能反应堆

68、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故选B项。知识拓展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1)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受“冷战”形势的影响, 中国一度大规模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设备,重点建设国防工业。后来,坚持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在核技术、航天技术、计算机及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从而使我国科技进入了由“以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过渡的发展阶段,在载人航天、计算机等领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9.(2015广东文综,16,4分)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

69、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答案D1961年处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没有改变,故可排除A、B两项;题干材料“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说明当时国民经济调整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排除C项;变相恢复单干与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一定联系,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10.(2012天津文综,4,4分)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介绍信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

70、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1963年1月10日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答案B本题考查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图片文字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历史特征分析历史本质。抓住图中的时间信息“1963年”及“粮票”这一特定历史事物,根据题干要求,可判断B项正确。A、C、D三项均属于历史表象,应排除。11.(2011全国,17,4分)下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经济政

71、策的变化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答案A图中19601962年工业总产值呈下降趋势,19621965年呈上升趋势,这与1960年党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有关,自1962年起,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因此A项符合题意。“八字方针”中的“调整”是调整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关系,不仅仅局限于工业结构的调整,由此排除B项;农业经济的波动也会引起工业产值的变化,但不是主要因素,由此排除C项;19601965年间,中苏关系恶化,并没有明显的变化,由此排除D项。12.(2011课标,33,4分)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

72、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答案A据题干中“1962年”和“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信息,迁移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纠正“左”的错误的历史事实,对比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特点,可以判断A项符合题意。20世纪60年代的国民经济调整并未改变人民公社的性质,也并未消除“左”的错误影响,故排除B、C两项;D项,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评析本题考查描述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1962年”这一关键时间限定词。13.(2015安徽文综

73、,18,4分)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答案D材料信息反映的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说明国际社会上多数国家希望中国发挥应有作用,故D项正确。A项本身表述有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项错误。赞成中国重返联合国

74、并不等于反对美国,故C项错误。14.(2015山东文综,22,4分)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答案B在冷战背景下,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封锁新中国,但中英两国出于自身现实利益的需要,仍不断改善两国关系,故B项符合题意。中英关系取决于两国的利益需要,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不起决定作用,A项错误;至1972年,英国并未加入欧共体,中英关系的改善与欧共体对华政策的

75、变化无关,C项错误;中英两国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仍存在意识形态的对抗,D项错误。15.(2013广东文综,17,4分)下示材料说明当时()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毛泽东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答案B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从材料信息看,毛泽东认为,中间地带都反对美国的控制,东欧各国则反对苏联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和苏联都推行霸权主义,因此,如

76、果团结中间地带和东欧各国,则可以构建反霸统一战线,故选B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16.(2013安徽文综,18,4分)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答案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故A项错误。1972年尼克松的演说表明当时美国已开始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故B项错误。1972年尼克松的演说预示着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故C项正确。D项本身表述错误。17.(2013江苏单科,11,3

77、分)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答案D由题干中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可知A项与题意不符。B项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排除。C项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从材料信息看,1972年,我国外交取得重大进展,许多国家纷纷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

78、来美国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本题选D项。18.(2020课标,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永定河属海河水系,清初“水患频仍”。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直隶巡抚主持治河,改行河道,并在两岸筑堤防系统。竣工后,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下旨:“永定河工,照黄河岁修、抢修之例办理。”清廷设立永定河道,总理永定河事务,有近2000名河兵常年修守。改名永定河后的40年内,下游漫溢、决口达20次。清中期以后,在永定河修建17处减水坝,各减水坝下均开挖有减水引河。一段时期内不再洪水泛滥,但河道淤积严重,到清末已成“墙上筑夹墙行水”的形势。据清永定河续志等材料二新中国

79、成立后,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1951年,开始在永定河上修建官厅水库,这是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库。1957年,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其方针任务是:防止华北洪涝灾害,发展灌溉、航运、发电、工业城市给水。1963年11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海河流域各地分别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在工程实施中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经不懈治理,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据海河志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80、清代治理永定河的措施及其效果。(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海河的特点及其意义。(15分)答案(1)措施:设立专门机构;建立岁修、抢修制度;改修河道,筑堤束水;修减水坝和减水引河。效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未根治水患。(2)特点: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群众广泛支持、参与;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地区间的团结合作;水利工程功能更广泛;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意义:有效治理了水患;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体现了制度优势。解析(1)材料一叙述了清代治理永定河的概况,根据“直隶巡抚主持治河,改行河道”“在两岸筑堤防系统”“设立永定河道,总理永

81、定河事务”“照黄河岁修、抢修之例办理”“在永定河修建17处减水坝,各减水坝下均开挖有减水引河”等信息概括措施。根据“一段时期内不再洪水泛滥,但河道淤积严重”等信息,可以看出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未根治水患。(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可以从治国理念、统筹规划、党和国家重视、制定正确方针、发动群众等方面归纳特点。在分析意义时,应从治理水患的效果、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条件、制度优势等角度归纳。考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1.(2018浙江4月选考,12,2分)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82、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答案B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这次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B正确。2.(2015海南单科,23,2分)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这一现象反映了()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

83、进答案C材料强调的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农村出现的“包产到户”现象,四川、广东、安徽等地出现的包产到户现象为1978年我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了借鉴,故C项正确。3.(2012江苏单科,11,3分)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答案C解读题干可知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实行相对封闭的对外政策,而20

84、世纪70年代末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反映了中国由思想禁锢逐渐转向对外开放,C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反映单边外交向多边外交的转变,排除A项;B、D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4.(2012大纲全国,19,4分)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答案D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改革开放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及影响。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个体经济,颁发个体工商业营业执

85、照旨在鼓励个体经济发展,这表明旧的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故选D项。A项与史实不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C项。5.(2017江苏单科,13,3分)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答案B材料信息表明,只有打破外贸垄断体制,提高产品质量,扭转出口亏损局面,才能扩大出口创汇,这就需要扩大外贸企业的

86、经营自主权,因此B项符合题意。A项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中的“1981年”不符;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从时间上可排除C项;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排除D项。6.(2015重庆文综,8,4分)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从农村转向城市答案A紧扣题干时间:1982年;抓住关键信息:县以下设立乡、镇一级行政机关以取代人民公社行

87、使行政权力,由此可以判断此时期我国已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广泛推行,A项符合题意。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项错误;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D两项错误。7.(2014江苏单科,10,3分)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

88、生产责任制萌发答案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安徽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是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萌发,这与题干中的“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相符,故应选D项。A、B、C三项都属于政府行为,与题干中的“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不符。8.(2012安徽文综,18,4分)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

89、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答案B本题考查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解答此题主要是要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结合1979198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况分析判断备选项。据19791984年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的数据,可以判断农村高于城镇,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了显著成效,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C项说法错误;D项片面地理解了材料。9.(2013课标,35,4分)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

90、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B新经济政策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的做法,承认市场和商品货币的作用,实际上正确处理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故B项符合题意。两国实行的政策相距半个多世纪,国内外经济状况尤其是国际经济状况明显不同,A项错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前没有出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C项错误;苏联为促进工业化取消了新经济政策,D项错误。10.(2011课标,34,4分)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

91、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答案C题干材料中“1985年”的时间信息和关于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比率的规定,本质上反映了新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生产效益。将企业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说明了经营方式与分配方式的改革,故主要目的是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正确答案为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11.(2011浙江文综,20,4分)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

92、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答案D“证券”“股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特征的表现。邓小平的这段话,主要反映了我国在进行市场经济的尝试,并明确认识到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D项正确。这段话并未涉及改革的重心转移、防“左”和反右以及在经济特区进行试验,故A、B、C三项错误。12.(2020浙江7月选考,15,2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984年,在对外开放推进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视察特区

93、,在回到北京后谈到:“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并欣然挥笔:“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同志肯定的特区经验是()A.深圳发展经验B.北海发展经验C.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经验D.上海浦东发展经验答案A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84年”“邓小平同志视察特区”及其对经济特区政策的肯定,结合所学可知,当时邓小平是对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表示肯定,故A项正确。北海是沿海开放城市,不是经济特区,排除B项;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排除C项;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

94、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排除D项。13.(2018天津文综,10,4分)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C.恢复世界银行席位D.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C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中国京津塘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恢复了世界银行席位,故选C项。中国于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排除A项;天津成为沿海

95、开放城市与修建京津塘高速公路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无必然关系,排除B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D项。14.(2015天津文综,9,4分)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答案A本题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哈默与苏俄进行贸易活动得益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哈默能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得益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选A。15.(2011福建文

96、综,20,4分)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B图片显示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是在1984年,这主要得益于当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对外开放的规模进一步扩大。A、C、D三项分别发生在1980年、1990年、2001年,均与题干所要求的时间不符。16.(2018天津文综,11,4分)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

97、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高频词会议社会主义阶级革命经济建设发展人民国家中国领导118984553527911111825571283562123124921177752621791425209184173102761185984335288272428121386856A.B.C.D.答案B中共十二大的主题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材料信息看,中“社会主义”“人民”“国家”“阶级”出现次数较多,这与中共八大召开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相符,故为中共八大;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人民”出现次数较多,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98、国情,故为中共十二大;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出现次数较多,而“阶级”一词出现次数减少,这与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符;中“阶级”“革命”出现次数最多,反映了当时受“阶级斗争”影响较大,故应为“文化大革命”时期召开的中共九大。故选B项。17.(2017北京文综,18,4分)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答案C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观察“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可知,与1959

99、年相比,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在1987年以后大幅增长,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有关,故应选C项。A项发生在19531956年,B项发生在19531957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从时间上可以排除A、B、D三项。18.(2013江苏单科,12,3分)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答案C“甲线段”是19901995年。这一时期,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邓小

100、平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受此理论的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故选C项。19.(2013天津文综,9,4分)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答案D从材料信息看,20世纪50年代,达仁堂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只管生产,不

101、管销售,即达仁堂的生产与市场销售脱节。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不能较好地把握市场,出现了材料中的“茫然”情况,故D项符合题意。达仁堂对市场的“茫然”,并非企业失去活力所致,故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20.(2012课标全国,33,4分)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答案A从材料信息看,1992年,下海经商人员迅速增加,许多人员甚至辞去公职“下海”,这反映了

102、商品经济大潮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联系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知A项符合题意。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所有制结构上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故排除B、C两项。仅凭“下海潮”并不能说明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故排除D项。21.(2014安徽文综,18,4分)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答案C加入多边国

103、际公约的多少取决于对外开放的程度和对世界影响力的大小,图中最高点(H)出现在2001年之后,直接原因就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B项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是在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之后,D项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在2010年,均与图中最高点出现的时间不符。22.(2015山东文综,39,14分)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14分)答案提取历史信

104、息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进行历史解释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

105、”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历史表述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辞不达意。解析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出处提取信息,结合材料中两个人物的心态和做法进行阐释,实际就是回答材料反映的现象、说明的问题、从中得

106、到的启示,注意言简意赅、逻辑关系得当,围绕材料信息作答。23.(2019天津文综,13,13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材料二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已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

107、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9年,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立。据国家发改委天津滨海新区重点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和90年代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7分)材料三(数据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

108、反对保护主义。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2017年)(3)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6分)答案(2)1984年天津成为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又成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大力吸引外资,“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外商投资及外贸出口迅速增长;引进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群初具规模。(3)答案示例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实现伟大历史转折。20世纪80年代

109、,设立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引进外资和技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1992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世界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答案示例二: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开展,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90年代,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天津等地对外开放提供了历史机遇。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分享机会和利益,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联系改革开

110、放以来天津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国家重大决策回答。第二小问,联系材料中“三资”企业、外贸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等信息回答。第(3)问具有开放性,可以从材料中对外开放的原因、成就和影响等角度入手,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认识。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考点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1.(2020浙江7月选考,14,2分)2020年6月,“嫦娥四号”团队4位成员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年份成就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1992年“长征2号E”捆绑式大推力火箭发射成功1999年第一艘“神舟号”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成

111、功2003年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2007年“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A.B.C.D.答案C阅读表格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时间跨度是19842011年。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应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等方面思考: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此外,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

112、也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故正确,选C项。“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是在1956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2.(2018浙江4月选考,14,2分)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略表),它反映了()200020062010201120122013中国对中亚出口额(亿美元)7.752.3165.3185.8213232.3中国对中亚进口额(亿美元)10.535135.8210.2246.4270.3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世界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113、A.B.C.D.答案C表中数据反映出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都呈上升趋势,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世界银行的作用,错误;2001年6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国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丰富了中俄两国始创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这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促进了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彰显了活力,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影响,错误。故C项正确。3.(2019浙江4月选考,16,2分)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

114、活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A.B.C.D.答案D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体现的是中国近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社会的进步,而交通工具的现代化显然对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故正确。磁悬浮列车的运行体现出我国交通事业的巨大进步,已不仅仅是“近代化的开始”,故错误;交通工具不能左右地区经济发展,故错误。【3年模拟】时间:40分钟分值:72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2021届山东菏泽期中,10)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颁发布告,宣布在北京市内外国兵营的占地一律收回,其建筑全部征用。一些与新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国家,继续在东交

115、民巷建立使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B.新政权否定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C.国家外交开启了制度性转变D.中国打破了列强对华的外交孤立答案B2.(2021届山东济南高考模拟,9)下图是创作于1952年的宣传画新式结婚,画中影壁上悬挂毛主席画像,右下角男子手扶贴有囍字的耕犁。该作品反映了()A.群众的婚俗形式日益新潮多样B.革命建设成就获工农群众认同C.土改完成保障民众生活和美富足D.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成为社会共识答案B3.(2020山东济宁期末,9)在1953年10月2日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农民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一面。农民的基本出路是社会主义粮食征购、整顿私商、统一

116、管理这三个问题,势在必行。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这反映出他赞同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发点是()A.把农业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B.稳定粮食生产和市场供应秩序C.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需要D.彰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优越性答案C4.(2021届山东滨州模拟,9)陈云在编制“一五”计划草案时指出:“我国因为经济落后,要在短时期内赶上去,因此,计划中的平衡是一种紧张的平衡。计划中要有带头的东西,就近期来说,就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这一论述()A.体现了中国国情的客观要求B.存在着照搬苏联模式的倾向C.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D.鼓舞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答案A5.(2020山东济宁二模,10)中华

117、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就发出开展地质普查工作的号召;1954年,地质部提出要有目标、有重点地扩大煤炭、石油等资源的勘查;1956年初,毛泽东强调地质工作必须先行,走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前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重视地质工作()A.主要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条件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C.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脱离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答案B6.(2021届山东实验中学诊断一,19)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此现象()A.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B.说明和平共处理念成为国际共识C.反映了意识形态对外交影响的

118、减弱D.利于促进中美关系的调整与缓和答案C7.(2019山东师大附中四模,20)1961年国家征购粮食的数量是4050万吨,与1959年的6740万吨义务交纳粮食相比,这个数字大大下降了,农村保留的产量份额上升到82.5%。由此可见()A.“大跃进”客观上推动了农业发展B.“二五”计划实施加剧了农业的劣势C.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一定的调整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倾向于以农业为重答案C8.(2020山东济宁二模,11)1967年10月,尼克松在外交事务上发表文章称:“任何美国的对亚洲政策都必须紧紧抓住中国的现实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我们实在不能永远将中国置于国际大家庭之外。”尼克松的这种态度主要是考虑()

119、A.重构美国的全球战略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违逆C.孤立中国政策已破产D.取得越南战争的最终胜利答案A9.(2021届山东潍坊高考模拟,10)1965年至1975年,西北、西南等三线地区共完成基建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建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这()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C.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D.利于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答案D10.(2021届山东潍坊高考模拟,12)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向美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这体现了当

120、时中国外交()A.仍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B.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C.表现出了强烈的主权原则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答案C11.(2021届山东潍坊模拟,10)1979年,国家对农副产品收购牌价提高了21.19%,全国征购粮食基数减少到700亿斤,减少了55亿斤,并且规定水稻地区口粮不足400斤、杂粮地区口粮不足300斤的一律免购。这反映了当时政府()A.加快调整产业结构B.大力推行包产到户C.给予农民政策优惠D.积极应对农业困境答案C12.(2021届山东烟台高考诊断,9)20世纪80年代,在山西太原的一些农村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批大牲口不过一千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

121、一千五百元,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八百元以上”。这主要是因为()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继续C.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D.社会生产力倒退答案A13.(2020山东济南模拟,10)1987年5月,深圳发展银行向社会发行首批1000万元的股票,不料遭到“冷遇”。政府动员党政干部带头购买,仍然只完成发售计划的79%,其余的只好动员几家国有企业认购。这主要是因为()A.国有企业普遍经营不善B.对社会主义的僵化认识C.对外开放程度比较有限D.人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答案B14.(2021届山东济南期中自主练习,9)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批准“四三方案”(因计划用外汇43亿美元),从美

122、国等西方国家引进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兴建了二十多个大型工业项目,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材料主要表明()A.对外开放的步伐大大加快B.拉开中国与西方往来序幕C.外交环境影响经济的发展D.“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答案C15.(2021届山东泰安高考全真模拟,9)下表提供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结构比例。影响“新阶层”党员比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党员总数(万人)工人党员比例(%)农民党员比例(%)“新阶层”党员比例(%)1956年1250.48.852.40.11978年3698.118.746.90.21992年5100.211.632.51.32

123、009年7799.58.730.24.9注:“新阶层”党员指非公有制单位中的党员。A.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新型工农联盟的巩固和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27分)16.(2020山东临沂模拟,18)“打工潮”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到1980年代,沿海工业快速发展,城市经济有了极强的吸收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全国劳动力市场开始形成,中西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离土又离乡,向沿海城市转移。1992年以后中国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打工潮,当年就有大约4000多万农民工流入沿海和城市去打工,此后外出打

124、工农民越来越多。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后,随着内地承接产业转移,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员回到家乡工作创业。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劳工”来到中国工作和生活。(1)编写一幕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打工人物的对话。(7分)(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中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2)结合打工人员流动的变化,说明“打工潮”的变化是一部“经济史”。(8分)答案(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中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

125、、浦东的开发、“安居工程”、铁路的建设、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从中选取事件组成主题,进行阐述)对话内容: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3分)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5分)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7分)(2)从打工人员的变化与国内外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沿海对劳动力的需求,“打工潮”出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与发展,“打工潮”达到高潮;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让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打工人员“返乡”工作创业。随着经

126、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密切,打工人员的流动中出现了外国“劳工”。(8分)17.(2021届山东菏泽期末,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GDP中所占比例(%)时间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1952年21.3%78.7%1956年92.9%7.1%1978年99.1%0.9%1992年86.59%6.7%1997年69.73%17.9%2002年49.46%2008年30.13%57.6%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解析等材料二历次宪法对所有制的表述1954年宪法“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

127、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鼓励和指导它们(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1982年宪法“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88年宪法修改“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99年宪法修改“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宪法修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据新中国成立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及启示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经济体制改革与法制建

128、设”的命题作出阐释。(12分)(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主题:法制建设顺应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法制建设作保障;经济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相互促进等)。(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人民政府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保障。1954年宪法顺应了这一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一的公有制逐渐发展为多种形式的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宪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表述由“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不断提高。(8分)因此,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法制建设,法制建设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