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08 文言文阅读知识划重点文言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
2、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4比较阅读。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
3、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5拓展迁移。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
4、地取舍,合理地扬弃。6写法分析。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练习划重点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
5、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沿溯阻绝 溯:_ 属引凄异 引:_不及返顾 顾: _ 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6、语。(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三 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
7、泪沾裳。”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略无阙处(_) 沿溯阻绝(_) 虽乘奔御风(_) 属引凄异(_)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清荣峻茂,良多趣味。7.文中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何作用?8.有人说,三峡风光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如果你是一位导游,如何向你的游客解说?三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行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南迁,相
8、遇于梧、藤间。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觕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而已。”(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释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南迁:贬谪到南方。梧、藤:梧州、藤州。鬻(y):卖。觕(c):同“粗”。饮湿:指润湿嘴巴。9.解释加点的词语。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共买食之 饮酒但饮湿10.翻译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11.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中“亦”和“相与”点出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B. 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
9、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C. 甲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风采。D. 甲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12.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
10、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释】哺糟啜醨(chu l):吃酒糟,喝薄酒。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念无与为乐者 念:( )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3)盖竹柏影也 盖:( ) (4)皆可以饱 饱:(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15.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6.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
11、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与阳休之书(选段)在本县之西界,有雕山也。其处闲远,水石清丽,高岩四匝(圈、周),良田数顷,家先有野舍(别墅)于斯(这里),而遭乱(战乱)荒废,今复(又)经始(开始重建)。即石成基,凭(依靠)林起栋。萝生映宇(屋檐),泉流绕阶。月松风草,缘庭绮合。日华云实,傍
12、沼星罗。檐下流烟共宵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松柏而葱茜。时一褰(qin 掀起)裳涉涧,负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飘飘而将逝,杳然不复自知在天地之间也。17.选出下列句子中的“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先天下之忧而忧B身飘飘而将逝C久而乃和D杂然而前陈者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萝生映宇,泉流绕阶。19.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三处) 檐 下 流 烟 共 宵 气 而 舒 卷 园 中 桃 李 杂 松 柏 而 葱 茜。 20.【甲】文是从视觉和 角度进行景物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 ”(用原文回答)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作者的
13、别墅毁于战乱后仍在原地重建的原因。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互相轩邈:(2)鸢飞戾天者:2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B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C争高
14、直指 直视无碍D风烟俱净 百废俱兴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2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逆流而上 延长 看,回头看就是2.A3.(1)这(白帝和江
15、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4.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5.同“缺”,空隙,缺口 逆流而上 这里指飞奔的马 连接 6.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7.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氛围。8.示例:七百里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夏季水涨,江流汹涌;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秋景凄寒,猿鸣哀转。9.高兴的样子 考虑,想到 吃 只,仅 10.庭院
16、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已经吃完汤饼了。 11.B 12.示例:弟弟,人生中的磨难再所难免。与其哀声叹气,不如乐观面对。(只要体现出劝慰弟弟乐观面对挫折,符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13.(1)念:考虑,想到 (2)相与:共同,一起(3)盖:大概是 (4)饱:吃饱(使饱,让饱)14.(1)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2分)(2)如果有可以观赏(观看)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2分)15.示例一:景物特点鲜明(1分),“积水空明”等句传神地写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1分),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示例二:运用
17、侧面描写的手法(1分),用竹柏的影子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1分),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示例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院中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月色的澄澈明净(1分),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示例四:“交横”(“空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明澈(2分),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16.在苏轼的眼中,月色(竹柏影)是可观(美好)的(1分)(如学生引用“月色入户”或“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给1分)。苏轼受到贬谪,(在
18、承天寺中)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欣赏月下美景)(1分),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1分)(学生如引用“欣然起行”“相与步于中庭”等句,不作解说,给1分)。17.A18.(1)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2)屋檐下藤萝丛生,石阶旁清泉环绕。19.檐下流烟/共宵气而舒卷/园中桃李/杂松柏而葱茜。20.听觉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山清水秀,泉林萦绕,景色优美;能使自己超脱于世俗之外。21.(1)轩邈:往高处、远处伸展(2)戾:至、到达22.D23.译: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24.D
19、25.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溯”逆流而上,“顾”回头看。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翻译为: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3.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
20、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1句注意“虽(即使)”“奔(飞奔的吗)”等关键词的翻译。2句注意“许(表示约数)”的翻译。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及景物特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应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文中景物,再抓住重点词句分析景物的特点。阅读甲文,文中按照季节写了三峡“水”的特点,阅读甲文二三四段,抓住重点语句分析: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阅读乙文,文中徐霞客登山所见之景,根据“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一句可知作者俯瞰到“危壁出泉;疏竹掩映”的佳致。
21、5.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平时学习时,要加强此方面的积累,特别需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属”的意思是“连接”。奔:动词活用为名词,奔驰的快马。阙:通“缺”,空缺。6.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将重点词语落实到位,注意: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实在,的确,确实。7.本题考查把握写作手法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语境,抓住“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巫峡长”“泪沾裳”等词句,概括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从表现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氛围来把握其作用。8.本题
22、考查语言运用能力。答题时,要抓住三峡的特点来介绍,如三峡山,水的特点,四季的不同景色等。要把“三峡风光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个方面的意思介绍出来,这样才能吸引游客。可适当运用文章中的原句,给导游词增加亮色。写山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夏水的“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春冬水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写秋水的“林寒涧肃”等。答案不唯一。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
23、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句意: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欣然:高兴的样子。句意: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同乐的人。念:考虑,想到。句意:于是兄弟二人买了汤饼吃。食:吃。 句意:喝酒只是润湿嘴巴。但:只,仅。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1)庭:庭院;空明:清明澄澈;交横:交错纵横;(2)置:放下;箸:筷子;尽:吃完。1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与理解。结合“觕恶不可食,黄门置箸
24、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可知,苏轼面对粗茶淡饭,坦然食之,是个乐观豁达之人。所以B项分析“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错误。故选B。1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甲乙两文可知,苏轼在被贬谪之后,仍然心胸开阔,豁达乐观。在乙文的情境中,面对遭受挫折的弟弟,苏轼必然会劝慰苏辙坦然面对,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境。按此思路回答即可。示例:弟弟,人生路上必然会遭遇逆境,与其自怨自艾,不如打起精神用积极的态度去战胜磨难,走出困境!1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三个课内,一个课外。课内的平时练习比较多,容易填写。课外的要结合该词所在语境,“果蔬草木,皆可以饱”可
25、知应为“吃饱”。1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句子翻译按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将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大意流畅。采用“留、删、调、补、替”等方法,准确翻译。(1)要留意“但”“者耳”的翻译。(1)要注意“苟”“皆”的翻译。15.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句子赏析可以从修辞、描写、词语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如”可以看出使用了比喻,写水其实是写月光,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然后分析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题干要求概括甲文印证“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的内容,要注意把握住“可观”和“乐”两点,从甲文中寻找答案。可观为“月色”,“乐”为通过观赏月色,获得快乐。17.
26、根据学习积累,了解“而”的几种用法,分析各项句子的意思,比较判断“而”字用法的不同,判断答案。A句中的“而”为连词,表顺连;其他三句中的“而”作助词,表修饰关系。18.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19.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本句是对偶句,根据对偶的特点分析句子的结构,结合句意划分节奏。20.抓住题目中所示的答点“视觉”“重建的原因”,阅读两文,梳理内容,找到相关的语句分析作答。21.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22.D答案中“俱”均为“全、都”的意思。2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将重点词语落实到位,24.D项是作者在第三段写山中的各种声音,是为了表现大自然生命的景象,表现生机勃勃的生命力,而不是为了以静写闹。2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篇目思想感情的理解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