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未开花前对母本去雄B. 只能用高茎作母本C. 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D. 授粉前、后的母本均需套袋【答案】B【解析】【分析】豌豆是两性花,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传粉,因此人工授粉时应该先在花蕾期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待花粉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后进行套袋,防止再次异花授粉。【详解】A、为防止豌豆自交,开花前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A正确;B、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实验结果都相同,B错误;C、此处的杂交指的就是不同植物之间的花进行异花传粉的过程,C正确;D、为了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授粉前、后的
2、母本均需套袋,D正确。故选B。2.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不适用于原核生物的原因是( )A. 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杂交B. 原核生物含有质粒C. 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D. 原核生物没有中心体【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大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孟德尔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据此答题。【详解】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体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分离,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且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不适用于
3、原核生物,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 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以下杂交组合中,能判断显隐性的是:( )A. 红花红花红花B. 白花白花白花C. 红花白花红花、白花D. 红花红花红花、白花【答案】D【解析】【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杂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据此答题。【详解】A、红花红花红花,可能是纯合子自交,不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A错误;B、白
4、花白花一白花,可能是纯合子自交,不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B错误;C、红花白花红花、白花,这属于测交实验,不能判断红花和白花之间的显性和隐性关系,C错误;D、红花红花红花、白花,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红花相对于白花是显性性状,D正确。故选D。4. 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为显性,种子黄色(Y)对绿色为显性。假如要对某高茎绿粒豌豆进行测交,则与之测交个体的基因型是( )A. DDYYB. DdYyC. ddYyD. ddyy【答案】D【解析】【分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
5、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据此答题。【详解】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因此,要对某高茎绿粒豌豆(D_yy)进行测交实验,则与之测交个体的基因型是ddyy。故选D。【点睛】5. 某种豌豆的花色由基因A、a和基因B、b控制。让紫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所得Fl全开紫花,F1自交,所得F2中紫花红花白花=12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B. F1的基因型与亲本紫花植株的不同C. F2紫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6种D. 若F2中的红花植株自交,子代会出现3种花色【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
6、知,F2表现为12紫花3红花1白花,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该植物花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纯合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故该植株紫花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红花的基因型为aaB_(A_bb),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详解】A、根据分析,白花植株基因型是aabb,A正确;B、F1基因型是AaBb,而亲本紫花是AAbb或aaBB,基因型不同,B正确;C、F2紫花植株的基因型A_B_(4种)、A_bb(aaB_)(2种),所以共6种基因型,C正确;D、F2中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
7、B、aaBb或AAbb、Aabb,因此自交子代只有两种基因型,D错误。故选D。6.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科学家成就方法及技术A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假说演绎法B萨顿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C艾弗里DNA是遗传物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沃森和克里克DNA的结构模型方法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学中常见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有: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
8、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
9、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详解】A、孟德尔研究豌豆杂交实验得出两大遗传定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A正确;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的方法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得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C、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32P或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模型法,D正确。故选C。【点睛】7. 与有丝分裂相比下列现象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是( )A. DNA复制B. 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C. 非同源
10、染色体自由组合D.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项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次数、时期一次,有丝分裂间期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分裂的细胞一般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体细胞细胞分裂次数一次二次子细胞的性质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联会、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无有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无有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有,后期有,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不变减半子细胞的数目1个母细胞2个子细胞1个精原细胞4个精子;1个卵母细胞1个卵细胞+3个极体【详解】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进行DNA复制,分别在有丝分
11、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A错误;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都存在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过程,分别在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进行,B错误;C、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第一册分裂后期,C正确;D、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D错误。故选C。8.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B.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C. 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卵细胞D. 受精作用与配子之间的相互识别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其特殊性表现在:从
12、分裂过程上看:(在减数分裂全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从分裂结果上看:形成的子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只有亲代细胞的一半从发生减数分裂的部位来看:是特定生物(一般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特定部位或器官(动物体一般在精巢或卵巢内)的特定细胞才能进行(如动物的性原细胞)减数分裂。从发生的时期来看:在性成熟以后,在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2、受精作用的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A正确;B、减数第一
13、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B正确;C、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而细胞质的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C错误;D、受精作用与配子(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有关,D正确。故选C。9.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让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产生的F1雄果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果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B. F1中不会出现白眼长翅雌果蝇C. 雌、雄亲本都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D. F1中出现红眼残翅雌果蝇的
14、概率是3/8【答案】C【解析】【分析】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的雄果蝇中出现白眼残翅雄果蝇(bbXrY),因此亲本基因型肯定为BbBb,若双亲的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则子一代中全部为白眼雄果蝇,不会出现1/8的比例,故双亲的基因型只能为BbXRXr和BbXrY。【详解】A、子一代出现了残翅,说明双亲都是杂合子Bb,且残翅的比例是1/4,又因为F1的雄果蝇中约1/8为白眼残翅,说明F1的雄果蝇中白眼出现的概率为1/2,则母本是红眼携带者,因此可以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为BbXRXr(雌性)、BbXrY(雄性),A错误;B、亲本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会出现白
15、眼长翅雌果蝇(B_XrXr),B错误;C、亲本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Y,雌果蝇产生BXR、BXr、bXR、bXr4种基因型的配子,雄果蝇产生BXr、BY、bXr、bY4种基因型的配子,C正确;D、F1红眼残翅雌果蝇(B_XRX-)占1/43/4=3/16,D错误。故选C。10. 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B. 可用15N标记T2噬菌体的DNAC. 32P标记组的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D. 35S标记组的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答案】B【解析】【分析】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分子,在噬菌体侵染大
16、肠杆菌的过程中,DNA分子进入大肠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所以经离心后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由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所以经离心后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详解】A、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A正确;B、由于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中均含有N,所以用15N标记,可使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均被标记,不能区分是蛋白质还是DNA进行宿主细胞,B错误;C、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分子,根据分析可知,离心后的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C正确;D、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由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所以35
17、S标记组的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D正确。故选B。11.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格里菲思提出了S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的假说B. 艾弗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有说服力D.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答案】B【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
18、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用32P标记实验时,上清液中也有一定的放射性的原因有二:一是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二是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详解】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细菌转变成S型细菌,A正确;B、艾弗里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因为该实
19、验中噬菌体的DNA的遗传作用获得了真实的体现,C正确;D、通过对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别研究,证明了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故选B。【点睛】12. 图是某双链DNA分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物质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 物质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C.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比例越高,DNA分子越不稳定D. 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由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表示胸腺嘧啶,表示脱氧核糖,表示磷酸,表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表示碱基对,表示胞嘧啶。【详解】A、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20、,A正确;B、是脱氧核糖,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B正确;C、图示DNA分子中碱基对为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形成的碱基对,且该碱基对之间有三个氢键,故该碱基对的比例越高,DNA分子越稳定,C错误;D、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D正确。故选C。【点睛】13. 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物种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 每个密码子都能决定氨基酸C. 基因的遗传信息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D. 基因表达的过程中有水的生成【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
21、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2)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3)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几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A正确;B、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B错误;C、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是基因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碱基对排列顺序)传递至mRNA,再通过翻译过程将mR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转变成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进而决定了蛋白质合的结构,C正确;D、基因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合成RNA的过程及翻译中的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均有水的生成
22、,D正确。故选B。【点睛】14. 下图是细胞内某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中存在该物质B. 该物质的某些碱基间能互补配对C. 该物质携带有反密码子D. 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该物质转运【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图可知,本题考查tRNA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对tRNA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能灵活应用知识解题。【详解】A、线粒体中能进行转录和翻译,故存在该物质,A正确;B、据图可知,tRNA含有少量氢键,故某些碱基间能互补配对,B正确;C、tRNA一端有三个碱基构成的反密码子,其可以和密码子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D、因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由
23、多种该物质转运,D错误。故选D。15.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生物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可以影响生物性状B. 生物性状由基因控制,也受环境的影响C. 基因发生突变都会改变生物性状D. 基因与生物性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生物的性状。2、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因此基因突变后,可能会引起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氨
24、基酸序列改变而改变生物性状,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基因控制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详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生物性状,A正确;B、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控制,也受环境影响,B正确;C、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因此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C错误;D、基因与生物体的性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有些性状由多对基因控制,有些基因可以控制多种形状,D正确。故选C。16. 下图表示染色体变异,发生的变异类型分别是( )A. 重复、易位B. 重复、倒位C. 易位、缺失D. 易位、倒位【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
25、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染色体中少了a、b基因,多了J基因,说明是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染色体中,d基因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7. 若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导致的遗传病是( )A. 先天性聋哑B. 青少年型糖尿病C. 猫叫综合征D. 先天性愚型【答案】C【解析
26、】【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先天性聋哑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其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A错误;B、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其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B错误;C、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缺失造成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27、引起的,C正确;D、先天性愚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D错误。故选C。18.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有真核生物才能发生基因突变B. 发生突变后的基因都能传递给子代C.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D. 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会导致性状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
28、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A、一切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B、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B错误;C、基因突变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所以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C正确;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所以碱基序列改变不一定会导致性状改变,D错误。故选C。19.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B. 基因重组后能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C. 基因重组会导致同胞兄妹间的遗传有差异D. 基因重组导致产生的配子有多种基因型【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
29、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详解】A、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A正确;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也不能产生新的性状,B错误;C、同胞兄妹
30、间的遗传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C正确;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导致产生的配子有多种基因型,D正确。故选B。20.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叔述正确的是( )A.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 基因型为Aa的豌豆自交,子代因基因重组而出现性状分离C. 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D. 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
31、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详解】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错误;B、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分离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B错误;C、四分体(或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重组,导致非等位基因重组,属于基因重,C正确;D、同卵双生姐妹基因型相同,所以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条件不同,也有可能存在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C。21. 下列甲、乙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变异分别属于 A.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B. 基因重组,基因
32、突变C.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D.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详解】甲过程中的“a”基因是从“无”到“有”,属于基因突变,而乙过程中的A、a、B、b基因是已经存在的,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故选D。【点睛】深刻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22. 生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影响下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这种突变易发生在( )A.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B.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C. 细胞分裂的间期D.
33、 细胞的分裂期【答案】C【解析】【分析】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影响引起的突变称为基因突变,易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详解】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导致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该突变称为基因突变,易发生于DNA复制时期,即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故选C。23. 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 过程通过杂交获得三倍体植株C. 三倍体联会紊乱导致无子西瓜产生D. 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首先用秋水仙素(抑制
34、纺锤体的形成)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用该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进行杂交得到三倍体西瓜;三倍体西瓜结的种子再种植即可获得三倍体无籽西瓜。【详解】A、过程儿用秋水仙素处理,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B、过程通过四倍体植株和二倍体杂交获得三倍体植株,B正确;C、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正常产生配子,进而导致无子西瓜产生,C正确;D、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不能产生可育杂交后代,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D。24.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 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会导致生物出现不同的类群C.
35、 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形成的D. 人为因素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现代进化论认为:突变和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B、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所以选择的方向不同会导致生物出现不同的类群,B正确;C、
36、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是经过漫长的地理隔离形成生殖隔离,例如多倍体的出现,C错误;D、人为选择也可以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C。25.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量使用抗生素诱导抗药细菌的产生B.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C. 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 存在生殖隔离的生物其种群的基因库完全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
37、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详解】A、抗生素不能诱导抗药细菌的产生,它只是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A错误;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B正确;C、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而共同进化,也可能是种间互助,C错误;D、存在生殖隔离的生物,其种群的基因库不完全相同,假如原本有一群小鼠,一条河流的出现阻隔了它们,因此出现了地理隔离,多少年后,接着在进化中双方出现了生殖隔离,
38、那也只能说它们的基因存在差异,DNA分子中有的片段是相同的,然而有的片段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26. 人类ABO血型由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和i)控制,血型与对应的基因组成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血型A型B型AB型O型基因组成显性基因只有IA显性基因只有IBIAIBii(1)基因IA、IB和i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复等位基因是通过_产生的。(2)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基因IA、IB和i随_的分离而分离,人类的ABO血型的基因型共有_种。(3)若一个家庭中的某子女是O型血,正常情况下,其父母一方不可能是AB型血,原因是_。(4)已
39、知某夫妻的色觉均正常,丈夫是AB型血,妻子是O型血且其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这对夫妇生育一个B型血且患红绿色盲的孩子的概率是_。【答案】 (1).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2). 基因突变 (3). 同源染色体 (4). 6 (5). O型血子代的基因型是ii,其基因i来自父亲和母亲,而AB型血个体的基因型是IAIB (6). 1/8【解析】【分析】人类的ABO血型是受IA、IB和i三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IA、IB对i基因均为显性,IA、IB为共显性关系,即两者同时存在时,能表现各自作用。A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AIA和IAi,B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BIB和IBi,AB型为IAIB,O型为ii。
40、【详解】(1)基因IA、IB和i属于复等位基因,其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复等位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2)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IA、IB和i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据上分析可知,A型血有2种基因型,B型血有2种基因型,AB型和O型血各1种基因型,故人类的ABO血型的基因型共有6种。(3)O型血子代的基因型是ii,其基因i来自父亲和母亲,而AB型血个体的基因型是IAIB,故一个家庭中的某子女是O型血,正常情况下,其父母一方不可能是AB型血。(4)已知某夫妻的色觉均正常(假设用H/h基因表示),丈夫是AB型血,基因型为IAIBXHY,妻子是O型血且其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
41、,故妻子的基因型为iiXHXh。这对夫妇生育一个B型血且患红绿色盲的孩子(IB XhY)的概率=1/21/4=1/8。【点睛】本题以血型为素材,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与综合运用能力,并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27. 下图是某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以上细胞是产生一个生殖细胞的过程,则这4个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2)该生物的一个体细胞中,最多含有_条染色体。上图所示细胞中,属于初级性母细胞的是_,该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是_。(3)细胞的名称是_,处于_期。【答案】 (1). (2). 8
42、(3). (4).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5). 次级卵母细胞 (6).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开,是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同源染色体配对且排在赤道板,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所有染色体着丝点排在细胞赤道板,属于有丝分裂中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点分开,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1)若以上细胞是产生一个生殖细胞的过程,细胞先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再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所以顺序是(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2)从图中看出,染色体数目最多的
43、是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初级性母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即,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3)图中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次级卵母细胞。【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28. 下图表示动物细胞内基因表达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所示的生理过程合成的物质是_,发生的场所是_。酶是_。(2)结构
44、是_,合成物质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_将氨基酸转运至结构合成多肽链。(3)图中多个结构结合到物质上,其生物学意义是_,合成的物质_(填相同或不同)。【答案】 (1). mRNA (2). 细胞核和线粒体 (3). RNA聚合酶 (4). 核糖体 (5). tRNA (6). 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7). 相同【解析】【分析】图中是DNA分子,是RNA聚合酶,是DNA模板链,是mRNA,是核糖体,是多肽链,图中为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详解】(1)上图所示为转录过程,是mRNA,主要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中也可以进行,酶是催化转录的酶,RNA聚合酶。(2)结构是核糖体,翻译
45、过程中tRNA将氨基酸转运至结核糖体合成多肽链。(3)图中多个核糖体连到同一条mRNA上,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由于模板相同,所以合成的物质多肽链相同。【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9. 萝卜(2n=18)与甘蓝(2n=18)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了不育的甲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甲植株的顶芽使其转变成可育的乙植株,乙植株自交后代的体细胞中含有36条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工授粉一般需要去雄和套袋其中套袋的目的是_。通过杂交获得的甲植株体细胞内含有_个染色体
46、组甲植株不育的原因是_。(2)用秋水仙素处理甲植株的顶芽秋水仙素作用的时期是_。获得的乙植株的体细胞最多含有_个染色体组。用甲植株培育获得乙植株依据的原理是_。(3)萝卜与甘蓝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但属于不同的物种原因是二者存在_。【答案】 (1). 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2). 2 (3). 其含有的是异源染色体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不能正常联会,不能产生可育配子 (4). 有丝分裂前期 (5). 8 (6). 染色体数目变异 (7). 生殖隔离【解析】【分析】多倍体营养器官增大、提高产量与营养成分,可以利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丝的原理获得多倍体,萝卜-甘蓝是异源多倍体。【详解】(1)人工受粉过程中,套袋
47、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杂交获得的甲植株体细胞含有萝卜和甘蓝各一个染色体组,所以共有染色体组2个,由于甲植株体细胞含有的是异源染色体,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不能正常联会,不能产生可育配子,所以甲植株不育。(2)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丝的形成,作用有丝分裂前期,加倍后,乙植株体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体细胞最多含有8个染色体组;其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3)萝卜与甘蓝二者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属于不同的物种。【点睛】本题考查多倍体育种的知识,难点是考生理解甲萝卜-甘蓝是异源二倍体,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可育。30. 下图是某家族甲(相关基因用A、a表示)、
48、乙(相关基因用B、b表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基因A、a与基因B、b独立遗传且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A、a位于_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_。(2)-2的基因型是_,-1的基因型是_。正常情况下,-3体内一个细胞中最多含有_个致病基因。(3)若-3和-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这个孩子的性别是_。【答案】 (1). 常 (2).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3). AaXBXb (4). AAXBY或AaXBY (5). 6 (6). 1/8 (7). 男性【解析】【分析】根据系谱图中-1和-2都表现正常,生下了-3患甲病
49、女孩,所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a),乙病(B、b)位于X染色体上,且-3和-4不患乙病,生下了-3患病男孩,所以该病是X隐性遗传病。【详解】(1)根据分析甲病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2不患甲病,但生下了患甲病的孩子,所以其基因型是Aa,-3患乙病,其父母基因型分别是XBY和XBXb(-3),所以-2乙病基因型是XBXb,因此-2基因型为AaXBXb; -1不患甲病,但父母都是Aa,所以本人是Aa或AA,且不患乙病,所以基因型是XBY,因此其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3本人是甲病的患者,基因型是aa,乙病基因携带者XBXb,所以体细胞含有3个致病基因,因此当细胞分裂时,DNA复制,有6个致病基因。(3)-3基因型是aaXBXb,-4基因型是AaXBY,所以生下孩子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型只能是aaXbY,性别是男性,概率为1/21/4=1/8。【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及其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判断该遗传病可能的遗传方式及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