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共66分)一、单选题(本题共有4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演变。下列对应关系符合此结论的是A铁犁牛耕私田出现B王室衰微井田瓦解C小农经济封建制度D轻徭薄赋农业发展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3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
2、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5明朝内阁大学士张居正认为,“商通有无
3、,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这种观点实质上A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B片面地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反对提升商人的地位D肯定了商业对农业发展的作用6自秦朝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他货币,广为流通。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B政府放宽对外贸易限制C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D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7明朝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手工工场,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属于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重农抑商下的商品经济
4、的发展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8明代中后期,来自海外的事物在中国社会逐渐增多。除了由耶稣会士传入的天主教以及西方科学知识以外,白银、玉米、火器等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难以或缺的外来物质。自鸣钟、眼镜、望远镜之类也已经出现在晚明时代中国社会生活中。这些现象反映了A明代中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B中国对外接触的内驱动力增强C民间对外合法往来空间的扩大 D文化优越这一传统心态的改变9雍正五年(1727年),废除南洋贸易的禁令,但从前逗留外洋之人,不准回籍。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弛禁生丝及丝织品出口(实只准出口少量粗丝),国内商人可以东洋换铜的名义搭配少量绸缎出口。这反映了清
5、代在雍正、乾隆时期A坚持闭关锁国政策B海禁松弛,但仍有诸多限制C官府垄断外贸D正缓慢走向对外开放10右图地图中的白色区域反映了某一时期西方人对全球的了解。从时间上判断该地图最早应出现在A公元15世纪初B公元15世纪末C公元16世纪初D公元18世纪初11据邮史趣闻一文记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只,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信件,准备前往中国。但最终抵达的是美洲新大陆,因担心回不到欧洲,便把装有地图和信件的瓶子掷入大西洋。1815年,一位船长在直布罗陀海峡拾到这个邮瓶,这就是世界上有名的第一次“瓶邮传书”。对此记载应持的态度是A证据确凿,真实可信B孤证不立,没有价值C野史信息,虚假传
6、言D存疑,寻找更多佐证12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其中的“重要影响”理解最准确的是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给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13“16世纪、 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人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西班牙人发明胡椒B新航路开辟促进欧美之间商品的流通C16世纪西班牙成为“海上马车夫”D胡椒生产是美洲的唯一经济支柱 1419世纪中期、欧洲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
7、,大大简化了女工的服装。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A工业革命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B民主运动的推动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D妇女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151815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其陈列的展品应该包括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16阅读下表1750年至183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依据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1750年1830年中国328%298%英国19%95%美国01%28%日本38%28%A19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产量急剧下降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
8、尚未体现D该统计数据出自外国人,所以不可信17我国工业化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我国工业化最早始于A19世纪60年代B19世纪末C20世纪初D20世纪50年代18“实业救国”是张謇等人的重要梦想,这种梦想的进步性在于A反映了人民群众抵制侵略的愿望B反映了民族资本家争取国家繁荣的努力C反映了爱国官僚推行新政的要求D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争取政治权利的现实191912年,上海某时尚杂志登载文章称:“近日沪上服饰之异,有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衫则仿西制无领;袖则短,只笼其臂半;裤则紧贴其股与腿。皆以亮纱及轻纨制之,肤雪玉肌,显豁呈露。裙之料,以最薄之纱,虽着如未着。大家妇女,习而
9、行之,了不知耻。”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A上海服饰引领全国潮流B上海服装质地优良C当时女性盲目崇洋D作者态度相对保守20有学者谈论中国近代的年份现象时说: 国中过年景象,有官派与民俗之分。官过官年,民过民年,一岁过两年,相沿成习。”为近代中国带来过一习俗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西方文化的侵略B维新思想的传播C民国政府的社会革新D民主革命的胜利21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A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
10、”D民族企业日益萎缩22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性学习中绘制的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的示意图,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F1的情况出现于A甲午中日战争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南京国民政府前期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23郭廷以先生在近代中国史纲一书中写道:“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这表明当时A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B日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C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D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24“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
11、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A19241927年 B19371945年 C19451949年D19491956年25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26(1922年)列宁:“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
12、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与材料精神相符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 D工业现代化27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这说明新经济政策A目的是在俄国恢复资本主义B实质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C挽救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D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某些弊端28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户不再逐户加入农庄,而以整乡整区农民集体入社,有些地区纯粹是连片划入集体农庄。这突出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A调动了农民入社的积极
13、性B推动了苏联工业化进程C以行政命令干预强制推行D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29美国大垄断财团称罗斯福是“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激烈讽刺他抄袭了共产党宣言,甚至批判他是“本阶级的背叛者”。这说明罗斯福新政引发了大资产阶级的不满其本质目的尚未得到大资产阶级的理解损害了大资产阶级的所有利益没有取得任何的实际效果A BC D30读下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判断其最可能是哪一历史事件带来的结果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462%406%284%165%84%A殖民争霸B第一次世界大战C19291933年经济危机D第二次世界大战31受基督教道德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影响,当时大部分美国人都认为“贫穷
14、是穷人自己的过错,失业是由于人们不愿意工作”,因此“失业的人自觉羞愧”。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为此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调整劳资关系 B以工代赈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直接救济32罗斯福在演说中讲道:“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下列对罗斯福演讲理解准确的是A“广泛的行政权”是指突破三权分立制度B“彻底的革命计划”是指改革资本主义制度C“旧民主秩序”是指资本主义民主制度D“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实行工业国有化33全国工业
15、复兴法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标志。绝大多数企业在各种压力下都加入了“蓝鹰”运动。这项措施的目的是A消灭竭泽而渔式的经营模式B终止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C挽救盲目竞争状态中的商业D保证工业合理利润和工人消费能力34右图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期针对新政某一措施的漫画。罗斯福采取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以应急救济B减少政府对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改造35马克思、恩格斯撰写共产党宣言时,预言资本主义已走上穷途末路,
16、死期临近。但是过了近半个世纪,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符合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是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C巴黎公社失败 D两个政府并存局面结束36沈志华在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在哈尔科夫铁路工厂,当一位社会党人向工人们宣布沙皇已被推翻时,一些工人把他从临时搭起的讲台上揪了下来。在赫尔松,当省长宣读尼古拉二世退位的诏书时,一些刚刚参加了革命游行的工人双膝跪下。”这说明当时的俄国A二月革命的时机并不成熟B传统政治观念仍然
17、存在C临时政府的政治策略失当D工人阶级希望和平夺权37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根植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这表明俄国十月革命A开创了人类文明新道路 B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C打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381928年1月,毛泽东率军攻占遂川县城后,集合部队讲话:“大家要打土豪,筹款子,发动群众,我们要在晚上把东西秘密送到穷人家里去或者把这个地方土豪的资财带到另一个地方分给农民。”这一讲话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B践行了遵义会议的基本精神C反映了工农武装割据思
18、想D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391937年3月,国民政府提出将敌人拒止于长城以北平津以东,适时反攻东北,恢复已失之土地的方针,并分别以甲、乙两案,拟订了消极与积极的两种作战态势以及全面的备战部署。国民政府此举A规划了对日防御战略的方针B确立了对日消极抗战的构想C完成了全面抗战的准备工作D创造了全面抗战的有利条件40某学校的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课题时,要给“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朝鲜战争”这些材料冠一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A美苏冷战B和平与动荡并存C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D多极化趋势加强411955年初,美国加紧在国际舆论上攻击中国,捏造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
19、对远东“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等。美国此举的直接用意在于A破坏万隆会议的召开B将“冷战”思维引向远东C加强对中国的包围封锁D离间中国与苏联的关系42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标志着新中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D体现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43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大国关系图,其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读图,可知甲乙
20、丙分别指A中国、美国、苏联B英国、美国、苏联C中国、苏联、美国D美国、中国、苏联44在构成未来多极结构的各种战略力量中,不仅有全球性大国,也有地区性大国;不仅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发展中大国;不仅有以信仰基督教为主的国家,也有以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材料反映出世界格局的发展是A缺乏稳定的根基支撑B导致利益的重新分配C体现多样性和复杂性D调整了大国间的关系第卷(共34分)二、非选择题(45题15分,46题25分)4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一近代中国棉制品进口表时间进口棉纱(万担)进口棉布(万匹)1872年51224.11890年108.21556.1棉花出口统计表时间出
21、口棉花(万担)1871- -1873年0.84861891-1893年29.0417中国近代经济史(1)结合所学,分析表中数据出现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8分)材料二1887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2)材料二中的“通久源机器轧花
22、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1分)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6分)46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492年,哥伦布船队航行到达美洲,被誉为“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问题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测。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问题二:交流与发展关键词: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问题一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分(2)结合所学知识,运用问题三中的四个关键词,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5分)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23、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历史试题答案1-44 CBCDD CCABB DDBAC BABDC CDDCB BBCAC BCDCC BBCDC ACDC45. (1)原因: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输出工业品(2分)并从中国掠夺原料(2分)影响:小农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分),外国资本的竞争严重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2) 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分)原因: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深,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2分);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分);实业救国热潮(2分)。46.(1)答案一: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
24、来思考。观点:是偶然的。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却到了美洲。(其他理由言之有理亦可。)答案二: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观点:是必然的。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如航海技术发展等。答案三: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想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2)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