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 2 时空观念(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5623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 2 时空观念(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 2 时空观念(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 2 时空观念(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 2 时空观念(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 2 时空观念(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 2 时空观念(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 2 时空观念(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 2 时空观念(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 2 时空观念(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 2 时空观念(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 2 时空观念(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 2 时空观念(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 2 时空观念(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 2 时空观念(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 2 时空观念(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 2 时空观念(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21高考历史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 2 时空观念(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1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时空观念概念释疑: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课标要求: (1)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2)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3)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4)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课标解读:课标提出了五点要求。前两点是认识层

2、面要求,要求学生知道历史是什么?后三点是运用层面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做什么?时空观念,包括两个基本观念。一是时序观念。 二是空间观念 。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既是认识历史的观念,也是认识历史的方法。真题精练1.(2020全国I卷,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图4 步辇图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答案】C【解析】阎立本的步辇图是唐朝人物画的代表作,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同时也是研究唐朝民族关系的重要史料,具有史料价值,故选C项;吐蕃不属于西域地区,与西域风情

3、无关,排除A项;步辇图属于人物画,与表达文人意趣的文人画、反映市井风情的风俗画无关,排除B项;阎立本的步辇图再现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风格,排除D项。2.(2020全国I卷,29)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 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当时国内的度量衡种类繁多,这种混乱的状况使得商品交易需要相互间的换算,因此

4、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故选A项;材料中国经济领域度量衡的混乱,没有直接导致政治上的军阀割据混战,排除B项;材料中国度量衡的混乱状况,与国民经济结构内部农、轻、重比例失衡无关,排除C项;材料度量衡混乱的状况不利于商品的流通,但没有体现出“阻断了”,排除D项。3.(2020全国I卷,34)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答案】B【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

5、对财富的贪婪,及对工人的剥削,使得巴黎城内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日益明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这是导致“悲惨之城”形成的主因,故选B项;波旁王朝在1830年七月革命中被推翻,排除A项;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是16世纪前后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C项;经历16世纪的宗教改革、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教会统治已经衰落,排除D项。4.(2020全国II卷,28)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9所示。据图9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

6、力提高【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中,运输业所占比例有明显的增加,结合所学,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进而攫取铁路沿线的物产资源,因此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情况,并未提及中国的对外贸易,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情况,无法体现国际资本垄断的趋势,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外国企业而非民族企业,排除D项。5.(2020全国II卷,33)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

7、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答案】A【解析】由材料“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可知15世纪中叶的教育重视个体身体素质和精神世界的全面发展,推动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故选A项;启蒙运动时间为17、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教育培育人才的目的,并不是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排除C项;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神学思想,排除D项。6.(2020全国III卷,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商

8、周贝币 春秋战国布币 汉五铢钱图5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货币由自然货币(贝币)向人工货币(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春秋战国布币)向统一形态(圆形方孔)转变,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随着商品交易的需要,货币形制发生变化,故选B项;据所学春秋战国布币是铜币,而商周是贝币,与铸铁技术进步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货币形制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商品交易发展的需要,与审美观念不同无关,排除C项;春秋战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并没有统一,排除D项。7.(2020全国III卷,30)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

9、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 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 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 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据材料“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和“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表明经济出现不正常现象,结合所学1940年代中后期正值抗战胜利后,当时官僚资本主义膨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加上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大肆征敛,滥发纸币得出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故选C项;材料“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说明工业生产减缓且材料未反应商业的

10、繁荣,排除A项;据材料“难以维持再生产”说明生产减缓不是恢复,排除B项;材料主要提及1940年代中后期,主要是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不是国民党军阀混战时期,排除D项。8.(2020天津卷,6)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A B C D【答案】B【解析】据材料“长征途中”“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可知,该会议为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即图中的位置,故选

11、B项;图中为江西瑞金,排除A项;图中为甘孜藏族自治州,排除C项;图中为甘肃会宁,排除D项。9.(2020天津卷,11)17511780年,法国学者狄德罗等主持编撰的百科全书陆续出版。该书编撰的经济来源,不是通常的资助人出资,而是约4000位订购者的预付款。到1789年,该书售出两万多册,创造了上百万里弗的利润。由此可以看出A启蒙思想家得到了全社会的追崇 B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发挥重要作用C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变革即将开始 D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学说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据材料“不是通常的资助人出资,而是约4000位订购者的预付款”可知,该书的编撰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方式,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革,故选B项;

12、A选项“全社会的追崇”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据所学启蒙运动的知识可知,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变革即启蒙运动,其兴起于17世纪,18世纪已在法国达到高潮,排除C项;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诞生于19世纪,排除D项。10.(2020江苏卷,10).1927年11月1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领导下,宜兴县各路农民队伍举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 )A. 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B. 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C. 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D. 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答案】D【解析

13、】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随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王若飞在江苏领导的农民武装暴动,这些斗争都在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选择D项;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排除A项;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标志着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排除B项;王若飞是农运委员会书记,领导的是农民队伍暴动,排除C项。11.(2020江苏卷,18).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

14、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 )A. 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B. 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C. 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D. 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出现的大雾与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有关,因此其抱怨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A项正确;垄断产生于19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与精神危机无关,而是环境污染问题,排除C项;此时汽车还没有出现,排除D项。12.(2020江苏卷,19).1921至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

15、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这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 )A. 余粮收集效果良好B. 数省保持经济独立地位C. 农民税收负担较重D. 农民无权支配税后粮食【答案】C【解析】从“1921至1922年”这一时间,以及“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等信息可以看出,此时推行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政策,但是“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等反映出了在新经济政策刚推行的时候,农民的负担沉重,商品的自由贸易还没有得到推广,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固定的粮食税,而不是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

16、;材料中的各省并不是经济独立,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之下,农民可以支配交完税后的粮食,排除D项。13.(2020江苏卷,20).在科索沃危机期间,欧盟坚持召开朗布伊埃和谈,希望在欧盟的主导下解决问题。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欧盟决定设立外交和国防总代表一职,充分表现了独立解决欧洲问题的决心。这表明( )A. 欧洲已实现政治一体化B. 欧盟在多极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C.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D. 欧盟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欧盟通过和谈试图解决科索沃危机,并通过设立外交和国防总代试图独立地解决欧洲的问题,这反映出欧盟逐渐加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故D项正确;“已经

17、实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的信息,不能得出欧盟占据“主导地位”的结论,排除B项;多极化是一种发展趋势,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并没有最终形成,排除C项。14.(2020山东卷,8).如图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是A. 日本B. 英国C. 德国D. 俄国【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特别是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曲线所示的在华商号数量迅猛增长相对应,A项符合题意;1914年到1918年,英德等欧洲列强忙于帝国主义战争,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在华商号数量发展与曲线所示不符,BC两项错误;191

18、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了帝国主义阵营,在华商行数量与图中曲线的发展趋势并不对应,D项错误。15.(2020山东卷,9).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A. 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B.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 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推动了图中所示即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的高涨,B项正确; 辛亥革命并没有得到各地农民运动的广泛响应,A项错误;大革命失败后,农民革命根据地主要建立在湘赣等省的省际交界地区,与图中所示两湖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形势不符,C项错误;1947年

19、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时,两湖地区的农民运动并没有如图所示得到迅猛发展,D项错误。16.(2020山东卷,14).英国学者彼得.哈格特为阐明引发国家间冲突的各类地理因素编绘了一张假想国地图。如图所示为其中的四类因素。1938年,法西斯德国制造了苏台德问题,进而占领了苏台德地区。这一事件的起因可以归类于A. B. C. D. 【答案】D【解析】苏台德地区位于欧洲中心,是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邻近德国讲德语居民所居住的地区,至1918年为止,以德国人为主的苏台德地区和以捷克人为主的波西米亚同属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战败,该国被一分为三,即:奥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归属捷克斯

20、洛伐克,而当地350万讲德语的居民从奥匈帝国的主体民族,一下降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少数民族,苏台德地区问题由此而起,此后纳粹德国制造苏台德事件的事由也源于此,因此苏台德事件起因来看,符合的描述,D正确;苏台德地区的主要资源是常规资源,不是具有国际意义的资源,排除A;苏台德地区是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相对于德国而言,鉴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实力,苏台德地区虽然靠近德国,但其并不构成威胁,排除B;纳粹德国有出海口,不属于内陆国,排除C。17.(2020北京卷,3)六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行政机构。以下对于六部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各自分署,直接对皇帝负责隶属于中书省 隶属于尚书省增设外务部等机构,

21、六部之名渐废 A BC D【答案】A【解析】 根据所学,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后,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故发生在明朝,根据所学,元朝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为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故发生在元朝,根据所学,唐朝设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下设六部,故发生在唐朝,根据所学,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六部之名渐废,故发生在清末,按时间先后排序是,选择A项符合题意。18.(2020北京卷,4)下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相比,“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 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 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

22、更加严格D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答案】B【解析】通过对比题干中两幅示意图,“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市”以外的商业区域明显增多,说明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市”的限制,坊市功能界限日趋被打破,故选B项;对比题干中提供的“安史之乱”前和“安史之乱”后的示意图上的经营行业种类,并未显示“安史之乱”后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排除A项;根据“安史之乱”后的示意图可知,“安史之乱”后“市”以外的商业活动区域明显增加,交易活动没有完全限制在“市”内,说明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有所放松,排除C项;题干中的示意图仅显示“安史之乱”后“市”以外的商业区域增多,并未显示“安史之乱”后官府设坊和市数量的变化

23、,排除D项。19.(2020北京卷,8)江西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宣言中提到,“几千年来被压迫被剥削被轻视的我们,此次因组织了农民协会,才能在江西政治中心地点南昌,开我们第一次代表大会”,“江西农民久受军阀压迫,一旦闻革命军到来,即出死力帮助”。此次大会召开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前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此次因组织了农民协会”“江西农民久受军阀压迫”结合所学可知,农民协会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群众组织,此时要推翻的反动统治是军阀,可知此次大会召开于国民革命时期,故选B项;根据所学,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还未成立农民协会,且辛亥革命要推翻的

24、反动统治是清政府,排除A项;根据所学,江西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宣言发布于1927年3月1日,与抗日战争时期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江西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宣言发布于1927年3月1日,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20.(2020海南卷,1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凝聚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各具特色的时代精神。其中,大庆精神产生于20世纪A一二十年代 B三四十年代 C五六十年代 D七八十年代【答案】C【解析】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60年代初进行了举世闻名的石油大会战,结束了中国人依赖洋油的日子,集中体现了“爱国、创

25、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故选C项;1959年才发现大庆油田,大庆精神不会产生于一二十年代,排除A项;1959年才发现大庆油田,大庆精神不会产生于三四十年代,排除B项;大庆精神于20世纪五六十年已经产生,排除D项。21.(2020海南卷,14)罗马法学说为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民法典等法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据此推断,罗马法与近代欧美国家法律都A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保障多党轮流执政C维护议会至上的权力 D蕴含人文主义精神【答案】D【解析】罗马法中蕴含的自然法原则(人人平等、法律至上等)和理性精神,成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法律的渊源,故选D项;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而

26、罗马法、权利法案和民法典没有体现,排除A项;多党轮流执政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而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排除B项;英国权利法案维护议会至上的权力,而罗马法没有体现,排除C项。22.(2020海南卷,18)1950年以后的20年里,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持续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特点大为改观。西欧在1952年和1958年出现两次衰退,但每次衰退的程度都很轻,衰退后都继之以更高的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A“自由放任”政策推行 B“福利国家”的规模缩小C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新经济”增长模式出现【答案】C【解析】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

27、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代”,故选C项;二战后,发达国家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排除A项;此时“福利国家”的规模扩大,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增长模式(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出现,时间不符,排除D项。23.(2020海南卷,19)20世纪70年代以前,拉美各国外交政策的意识形态一直很浓。70年代,拉美大多数国家承认国际关系中的多种意识形态,主张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开展“多元外交”。这一变化A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推动了亚非拉国家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C表明了“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 D旨在应对欧

28、盟国际地位提高带来的挑战【答案】A【解析】拉美各国外交由强调意识形态到开展“多元外交”,积极摆脱美国的束缚,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故选A项;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两极格局瓦解后,“一超多强”局面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93年欧盟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24.(2020浙江卷3)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其中“颇有所改”的是( )。设丞相设内朝设御史大夫设司隶校尉A. B. C. D. 【答案】D【解析】题干考查汉代与秦朝制度差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

29、削弱相权,实行内外朝制度,设置内朝,有别于秦朝。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首创司隶校尉一职,以监督京师(中央)和周边地方,是汉代有别于秦朝的内容,D正确;汉承秦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在中枢设置丞相和御史大夫,是秦汉相似之处,不符合题意,排除A、B、C。25.(2020浙江卷7)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 )。A. 丞相B. 内阁C. 六部D. 刺史【答案】C【解析】唐宋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明代在行政机构方面保留了六部,其职能和唐宋基本一致,C正确;明朝废

30、除丞相,排除A;内阁首创于明代,其不是法定一级的行政机构,与唐宋的中枢体制有别,排除B;唐宋时期的刺史和太守职能几乎一致,但是刺史之名在元代以后废止,明代并无这一机构,排除D。26.(2020浙江卷22)19世纪初期的文学艺术以一个时代缩影的形式展现了浪漫乐章与心灵激荡、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诗人有云:“让语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这种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潮那时普遍流行于( )。A. 欧洲B. 亚洲C. 北美洲D. 拉丁美洲【答案】A【解析】浪漫主义文学起源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达到顶峰,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紧密结合社会变革,一方面歌颂民主自由,另一方面则抒发理想和现实的强烈

31、反差,以英法两国成就最高,故选择A项;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7.(2020天津卷,1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

32、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12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8分)【答案】(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

33、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2)规律: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趋势: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解析】(1)解答本题需注意题干要求“评述”,即既要有对史实的描述也要有对其评价,唐朝:史实包括,据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可知,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据材料“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可知,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评价:据材料“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

34、,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并结合所学唐朝政治制度的知识可知,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史实包括,据材料“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可知,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据材料“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并结合所学宋朝政治制度的知识可知,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评价:积极方面,据材料“革除前朝之弊并采取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可知,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

35、,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消极方面,结合所学宋朝政治制度的知识可知,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史实包括,据材料“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可知,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据材料“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可知,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评价:据所学元朝行省制的知识可知,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2)第一小问规律,据所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知识可知,中央和地方之间权力之争长期存在,相互影响;据材料中唐宋元三朝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所产生的影响,并结

36、合所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知识可知,双方权力此消彼长,在动态平衡中变化发展。第二小问发展趋势,材料中提及唐朝设立节度使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宋朝“革除前朝之弊”极力削弱地方权力“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既“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又“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可知,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据所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知识可知,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8.(2020江苏卷,21).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荫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

37、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

38、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答案】(1)演变:周朝实行分封制;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秦统-后在全国推行

39、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2)原因: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措施: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3)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解析】(1)演变:根据所学可得出周朝实行分封制;根据“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荫芽。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可得出战国时在边地出现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在边地设置郡县);根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得出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根据“郡县制为汉代沿用”并结合所学得出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40、根据“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可得出东汉至南北朝实行州郡县制。(2)原因:根据“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得出地方出现分权倾向;根据“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得出机构设置混乱(郡县过多)。措施:根据“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得出改州郡县制为州县制、合并州县。(3)积极作用:根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确立行政区划模式等角度概括。29.(2020山东卷,1

41、6).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东汉永和五年、唐天宝元年、明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密度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答案】图1:南北人口密度差异明显,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高,南方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这与东汉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经济欠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1为东汉(永和五年)。图2: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长江下游地区(江浙地区)。这与明初政治中心在南京,南方经济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2为明代(洪武二十六年)。图3: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都相对较高。这与唐朝政

42、治中心在北方,江南经济不断开发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3为唐代(天宝元年)。【解析】图五中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差异明显,其中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高,说明此时政治经济中心应该位于北方,而南方地区开发程度不高,由此判断图五应该是东汉时期,此时经济重心尚未南移,人口分布符合此时的社会状况。图六中人口分布密度发生变化,人口密度最高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且南北人口分布较为均衡,南方隐隐多于北方,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与明代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江南经济发达有关,且此时政治中心也位于南方的南京,由此可判断图六应该是明代洪武年间;图七相较图五在人口分布上南方开始增多,人口密度较高的是关中地区和长江中下游,这

43、种情况应该与唐代首都位于长安,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得到开发有关,因此形成了南北两个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由此判断图七应该是唐朝天宝年间。30.(2020北京卷,20)(12分)“茶”字发音的传播史 材料一 茶起源于中国,汉唐时期即开始对外传播。在汉语中“茶”有不同的发音,随着茶叶海外贸易的扩展,“茶”字的不同发音传入亚、非、欧等地。北方以及广东地区“茶”字的发音形成今天世界上的 cha 发音系统;厦门方言发音形成今天的 tea 发音系统。明清时期,荷兰、英国主要从厦门进口茶叶。英、荷语言中本无茶叶一词,于是直接借用厦门发音,将“茶”读作tea。 材料二 “茶”的两大发音系统在亚、非、欧三大洲分

44、布示意图 (1)读上图,cha与tea发音系统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4分) (2)不同发音系统的形成与茶叶贸易路线有密切关系。结合所学分析不同发音系统形成的历史原因。(8分)【答案】(1)cha: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北部和东部(东非);东欧、葡萄牙。tea:东南亚南部(马来群岛);非洲南部和西部海岸;西欧和北欧等。(2)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发达,茶叶从中国长安等地出发,经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又转销到东欧和东非地区。cha的发音也随之传入这些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形成了新的海上茶叶贸易商路。葡萄牙主要从澳门进口

45、茶叶,沿新航路将茶叶引入本土及其海外殖民地,在这些地区形成了cha的发音。荷兰、英国多从厦门进口茶叶,并沿新航路将茶叶引入南非、西非和西欧地区,于是由厦门方言形成的 tea的发音伴随西欧商人和殖民者的脚步传到这些地区。【解析】(1)本题属于识图题,看清题目要求,找到cha和tea发音系统在地图中的分布位置即可。如cha发音系统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北部和东部(东非);tea发音系统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部(马来群岛);非洲南部和西部海岸;西欧和北欧等。(2)根据题意,不同的发音系统和茶叶贸易路线有密切关系,故回答不同的发音系统形成的原因即回答不同发音系统所走的贸易路线。根据材料一

46、中“北方以及广东地区茶字的发音形成今天世界上的 cha 发音系统”和材料二示意图中cha发音系统的分布区域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北部和东部(东非)和cha发音传播路线,结合所学,这主要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有关,茶叶从中国长安等地出发,经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又转销到东欧和东非地区。cha的发音也随之传入这些地区。cha发音系统还分布在东欧、葡萄牙,和新航路的开辟有关,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形成了新的海上茶叶贸易商路。葡萄牙主要从澳门进口茶叶,沿新航路将茶叶引入本土及其海外殖民地,在这些地区形成了cha的发音。根据材料一中“荷兰、英国主要从厦门进口茶叶。英、荷语言中本无茶叶一词,于是直接借用厦门发音,将茶读作tea”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可知,荷兰、英国多从厦门进口茶叶,并沿新航路将茶叶引入南非、西非和西欧地区,于是由厦门方言形成的 tea的发音伴随西欧商人和殖民者的脚步传到这些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