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石家庄市2020届高三高中毕业班综合训练(二)文综历史1.西周时期,统治者在分封诸侯的同时又逐渐建立了一条环形防线(如图)。据此可知,当时A. 多元一体民族观念确立B. 文化中心向中原地区转移C. 黄河流城是发展生命线D. 防范大戎是周的核心任务【答案】C【解析】【详解】据图示内容可知,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建立了一条环形防线,而这些诸侯国躲在黄河流域,说明黄河流域是发展的生命线,故选C;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念的确立是在秦统一以后,排除A;据图示内容无法看出文化中心的转移倾向,排除B;周的核心任务明显不可能是防范犬戎,排除D。故选C。2.下表为史书关于汉朝社会情况的一些记述。其反映了这一时期A.
2、土地买卖趋向合法化B. 豪强地主左右着国家政局C. 自耕农经济持续衰退D. 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中“买田宅”、“卖田宅”、“多买田至四百顷”等信息可知汉代存在土地买卖的现象,说明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故选D;材料没有说明土地买卖是否合法,排除A;“左右”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土地买卖现象的存在并不能说明自耕农经济衰退,排除C。故选D。3.宋代。张载提出“为往圣维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安石主持编订三经新义、程颐著盾易程氏传、朱嘉编搋四书章句集注.这说明该时期A. 空疏无具的风气盛行B. 科举制发展亟需标准化教材C. 理学三成为主流思想D. 儒士具有强烈社
3、会责任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张载、王安石、程颐、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思想家,“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体现出理学思想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故选D;材料无法体现空疏无具的风气,排除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只是说明四位思想家的思想和成就,无法体现理学已成为主流思想,排除C。4.明朝积极建立朝贡体系,对夷国贡期的规定和执行比较严格。清朝建立后,要求朝鲜、琉球、安南等附属国初次朝贡时,必须缴纳前朝封诰印敕,“亦照旧例封赐”。此后,清政府把贡期延长,使各国朝贡频次减少。清王初这样做旨在A. 昭示改权的合法地位B. 沿袭前明的朝贡体系C. 减轻双方的财政负担D. 拓展
4、国家的政治版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明朝对夷国贡期有严格的规定,到了清朝则是“亦照旧例封赐”,但把贡期和朝贡的频次减少,就是清朝代替明朝,通过诏示改变体现其合法地位,故选A;根据材料“必须缴纳前朝封诰印敕”“清政府把贡期延长,使各国朝贡频次减少”可知并不是沿袭前明的朝贡体系,B错误;贡期延长,朝贡频次减少,可以减少朝贡方的财政负担,不是减轻双方负担,C错误;朝鲜、安南是中国的附属国,并不属于国家的政治版图,D错误。5.1858年, 在与英方代表谈判时,清政府代表提出: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其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饮差公馆卷
5、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散数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这表明当时A. 统治集团内部已有近代外交观念B. 列强在华治外法权得到强化C. 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D. 英国获得在华建使馆的特权【答案】A【解析】【详解】清政府提出英国与中国平等,允许英国公使进驻北京,英国公使随从人员出现犯罪行为的由地方官查办,这体现了近代外交的精神,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故选A,排除C;英国公使随从人员出现犯罪行为的由地方官查办说明没有强化列强在华的治外法权,排除B;D项仅反映了题意部分内容,没有体现出题意的主旨,排除。故选A。6.下图为中国20世纪初社会习俗变化示意图。其反映出当时A. 封建传统等级观念
6、已被废除B. 新文化运动清除了陋习陈规C. 追求人格平等成为社会时尚D. 西学东渐开启东西文明交融【答案】C【解析】【详解】图片反映了中国20世纪初社会习俗的变迁,反映等级身份的“老爷”“奴才”的称呼改为“先生”,体现了人格平等,故选C;A项“已被废除”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中“清除了”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错在“开启”,早在明朝已经开始西学东渐,排除。7.在武汉,国民党恢复了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并邀请共产党人参加,周恩来出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出任第三厅厅长。同时,共产党代表团积极筹备群众组织,支报保卫武汉的前线战事。据此可知A. 全面抗战成为国共两党共识B.
7、国民革命推进到长江流域C. 国共党内合作局面形成D. 全民族抗战深入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国民党在武汉恢复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并邀请共产党人参加,结合所学可知这种情况应该是在抗战期间,国民党的这种做法加深了国共两党的合作,推动全民抗战的深入发展,故选D;国民党在抗战期间坚持的是片面抗战政策,排除A;据题意判断此时应该是抗日战争期间,不是国民革命时期,排除B;抗战期间国共两党采取的是党外合作,排除C。故选D。8.1985年, 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其中进口税率平均水平比1951年下降了10%,包括发展新技术需进口的新材料、新技术产品、信息传输设备和与改善
8、人民生活相关的餐料,物品、食品等税目。此次关税改革A. 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 推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展开C. 为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做积极准备D. 透应了改革开放战略推进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降低关税税率,此举有利于进口新材料、新技术产品、信息传输设备等,是我国扩大开放融入世界的表现,说明此次关税改革适应了改革开放战略推进的需要,故选D;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就已经开始,排除A;我国在50年代就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排除B;20世纪80年代世贸组织尚未出现,排除C。故选D。9.亚里土多德认为:集体智慧胜于一人智慧,去寻找一个最好
9、的人,还不如制定一个最好的法律可行些。集体智慧所凝聚的法律、公民大会的决议往往比统治者个人裁决更显正义。该主张A. 有助于转变公民大会职能B. 助推雅典社会进入古典时代C. 标志着权力制衡思想萌发D. 注重运用法律保障政治建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集体智慧所凝聚的法律、公民大会的决议往往比统治者个人裁决更显正义”可知,亚里土多德认为法律治理国家胜于个人裁决,故选D;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功能没有转变,排除A;B夸大了该主张的影响,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权力制衡,排除C。10.下图是1750 1851年英国专利授予量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工业革命推动专利制度产生
10、B.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C. 技术创新引领经济的迅速发展D. 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支柱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1762年即工业革命开始后专利个数逐渐增加,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创新不断,故选C;根据所学可知专利制度在工业革命前就存在,A错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专利授予量增多,反映科技发明、专利申请方面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当时是自由主义时期,不能说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B错误;材料是专利授予量,不能体现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支柱地位,D错误。11.苏联在“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4
11、%,国民收入增长年均15.5%;二五计划期间,苏联把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调低为16.5%,其中轻工业增长速度提高到18.5%,重工业增长速度降低为14.5%。这反映出A. 斯大林模式确立奠定了经济发展基础B. 苏联人民为新经济体制的推行做出贡献C. 苏联重积累轻消费的发展模式积重难返D. 苏联领导人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答案】D【解析】【详解】苏联“一五计划”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远远超过国民收入增长,于是,苏联二五计划调低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提高轻工业增长速度,这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国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材料反映出苏联领导人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12、路,故选D;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苏联人民的信息,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苏联重积累轻消费”,也不能反映“积重难返”,排除C。12.下表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参加国际会议的情况简表(部分)。这表明A. 美苏超级大国霸权受到一定挑战B. 新兴独立国家工业化起步C. 发展中国家尝试建立国际新秩序D. 经济区域集团化快速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61年不结盟运动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提出加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合作,可以看出不论是不结盟运动还是七十七国集团都反映了第三世界国际力量的崛起,他们要求改变世界不正常的政治经济秩序,即尝试建立国际新
13、秩序,故选C;材料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会议,没有涉及美苏大国霸权,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独立国家的工业化问题,排除B;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不是经济区域组织,D错误。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时期,民族矛盾尖锐、各诸侯国之间政治斗争激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等思想,主张蛮夷必须向天子朝贡,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后来大多数中原政权将此奉为主旨。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統王朝的形象,清初几位皇帝都强调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入主中原是符合“中华”价值标准的正当举措。雍正皇帝对此解释说:“我朝肇基东海之滨,统一诸国,君临天下,所承之统,尧舜以来中外一家之统也
14、;所用之人、大小文武,中外一家之人也;所行之政,礼乐征伐,中外一家之政也。内而直隶各省臣民。外而蒙古极边诸部落,以及海限,梯航纳贡,异城遐方,莫不尊亲。”摘编自李治亭 清代民族“大一统观念的时代变革等材料二 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专门论述了“中华民族”,说明“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中因各民族的共同称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动员少数民族参加革命,一直以各民族“自决”和号召,毛泽东认为这一口号已失去了意义,要“团结中华各民族(汉、满、蒙、回、藏、苗、瑶等)为统一的力量共同抗日图存,为争取中华民族自决权而斗争。在统一的国家之下,少数民族“
15、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整体力量用语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最强音。摘编自黄兴铸重塑中华: 近代中国的中华民族观念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统治者民族观与孔子民族观的不同之处,并对清初统治者民族观做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的基本内涵,并说明其意义。【答案】(1)不同:孔子:主张严格民族界限;强调少数民族要臣服周天子,遵守尊卑秩序;清初统治者:认为满族是中华的一部分,其统治具有正当性;强调“中外一统”、“华夷一家”。评价: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中华民族价值观,有利于缓和清初
16、的民族矛盾;有利于促进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但事实上存在着严重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2)基本内涵: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称谓;统一国家之下各民族有自治权;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意义:促进了国共合作,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密切了中国共产党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有利于动员少数民族参加抗战;推动了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解析】【详解】(1)不同:孔子:根据“内诸夏而外夷狄”得出主张严格民族界限;根据“主张蛮夷必须向天子朝贡,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得出强调少数民族要臣服周天子,遵守尊卑秩序;清初统治者:根据“清初几
17、位皇帝都强调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入主中原是符合中华价值标准的正当举措”得出认为满族是中华的一部分,其统治具有正当性;根据“中外一家之统”“中外一家之人也”得出强调“中外一统”、“华夷一家”。评价:可从缓和清初的民族矛盾,促进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存在着严重的民族压迫等角度分析总结。(2)基本内涵:根据“是中因各民族的共同称谓”得出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称谓;根据“在统一的国家之下,少数民族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得出统一国家之下各民族有自治权;根据“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整体力量用语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最强音”得出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意义:根据“中华民族作
18、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整体力量用语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最强音”得出促进了国共合作,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结合所学,还可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有利于动员少数民族参加抗战,推动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等角度分析回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全球治理是伴随着全球化的产生而出现的,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国际组织、跨固公司、公民社会团体等大量非国家行为体日超法跃,也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和持续深化,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移民埠民.灾发疾病等具有跨国性、公共性和传导性的全球问题大量涌现。这些全球问题超越了单一主体的管理边界和能
19、力范畴,需要国际社会通过多边合作进行治理。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仑球治理一直处在动态调整的进程之中。国家也需要根据时代条件和问题性质的变化相应地调整参与全球治理的战略,以实现全球治理能力的动态提升。摘编自刘世强、 魏雅珍国家全球治理能力的理论探析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全球治理”自行拟定一个 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全球治理需要国际合作。阐述: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让各国意识到建立有效的机制稳定世界政治经济秩序非常必要。二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和
20、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又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推动着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上述国际组织一直发挥着全 球治理的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不断加强,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与日俱增,改变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在全球层面,二十国集团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地区层面,上合组织正有效维护欧亚地区安全。(或者新冠肺炎等疫病的流行,严重威胁着世界人们的生命健康,全球防疫抗疫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等等。可任选两个角度论述,论述合理、充分即可)
21、示例二论题:西方国家长期掌握近现代全球治理的主导权。阐述:伴随着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世界市场由分散走向整体,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直控制着世界市场,主导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世界政治秩序。一战后,欧美强国主导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帝国主义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结束后建立了带有西方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雅尔塔体系,经济上形成以美国和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以上说明欧美等国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继续主导着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增强,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旧的国际治理体系面临新的变革。(从两个不同时期展开论述,论述充分即可)总之,近现代以
22、来,欧美国家主导建立了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由此也长期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题意总结论点,再引用史实围绕论点展开论述。如根据“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国际组织、跨固公司、公民社会团体等大量非国家行为体日超法跃,也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可得出西方国家长期掌握近现代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又如根据“这些全球问题超越了单一主体的管理边界和能力范畴,需要国际社会通过多边合作进行治理”得出全球治理需要国际合作。从中任选一个论点引用史实进行论述。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15.材料 20世纪50-60年代,英国
23、老龄社会政策的主导方向是由国家来解决老年人的住养问题。从50年代初,英国政府将“住院式照顾”作为社会养老的主要根式,即政府兴办大型福利院,同时雇用大批工作人员对无依无靠老年人和残疾人实施住院式集中照顾。虽然校好地解决了被照顾者的日常生活需要,但由于使他们脱高了长期生活的社区,精神生活难以得到满足,引起了某些人权主又者批评。从50年代后期开始,英国政府逐渐改变这种住院式照顾方式,推行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到了70年代,社区照顾在英国已相当普及。20世纪80年代,英国遵循社会福利社会化、多元化的原则,在社会福利服务领城建立“准市场化”机制,政府尽量减少扮演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而让私管部门充当直接的服务
24、提供者,通过私营化和市场化将福利国家改造为福利社会。1990年,全民健康与社区照料法囊正式颁布,意味着社区照料以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的姿态公之于众。摘编自卫大可英国老龄政策发展及机构养老服务转型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英国养老服务模式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英国养老服务模式变化的原因。【答案】(1)由住院式养老转向社区养老;由政府主导转向社会化、多元化、市场化转变。(2)原因: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人口结构逐步进入老龄化;住院式养老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凯恩斯主义失灵;70年代经济滞胀;国家逐渐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社会福利开支。【解析】【详解】
25、(1)根据“逐渐改变这种住院式照顾方式,推行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得出由住院式养老转向社区养老;根据“由国家来解决老年人的住养问题”“英国遵循社会福利社会化、多元化的原则”“准市场化”得出由政府主导转向社会化、多元化、市场化转变。(2)原因:根据“20世纪50-60年代,英国老龄社会政策”得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人口结构逐步进入老龄化;根据“精神生活难以得到满足”得出住院式养老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根据“在社会福利服务领城建立准市场化机制,政府尽量减少扮演服务提供者的角色”,结合所学得出凯恩斯主义失灵,70年代经济滞胀,国家逐渐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社会福利开支。16.材料 1942年3
26、月,日军占领仰光后,分3路北进緬甸腹地。日军占领同古后,右翼英缅军一师、英印17师一路北进,日军33师团迅速占领仁安羌油田附近,断绝英军后路,将英緬军一师包国于仁安羌油田东北、平墙河以南地区。英军总司令命已在平墙河以北的装中部队打通公路,但北岸渡口已经被日军高延大队占据。罗卓英应英军要求,指示远征军新38师113团接应英军,4月17日刘放吾团长率部抵达仁安羌平墙河北岸并与日军交火。18日师长孙立人亲自从曼德勒赶往前线指挥。发起攻击后。日军驻守北岸中队不支,渡河南撒.19日掷晓,刘放吾率两个营在炮兵火力支援下,涉水攻击白塔山日军炮兵阵地,被困的英緬军第一师亦由另一面攻击,合作攻下阵地。刘放吾进而
27、率全团进攻501高地,三得三失,攻克501高地,收复全部油田地区,日军后撒待援。英缅军第一师七千人得以向北越迁平墙河,美国传教士、各国新闻记者及妇女五百余人一并获救。摘編自许白爽仁安羌大捷概况综述等(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仁安羌战役的背景。(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仁安羌战役的意义。【答案】(1)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攻并占领部分东南亚国家;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驻缅英军被围;英军向中国求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2)意义:凸显了中国军队英勇作战、团结协作的精神,使西方对中国军队有了新的认识:推动了中国军队与英美盟军的合作,有利于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传播了国际主义精神,体现了
28、大世界的意识。【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此时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根据“日军占领仰光后,分3路北进緬甸腹地”并结合所学可知日军进攻并占领部分东南亚国家;根据“罗卓英应英军要求,指示远征军新38师113团接应英军”可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驻缅英军被围,英军向中国求援;结合所学内容得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的建立。(2)根据“收复全部油田地区,日军后撒待援。英缅军第一师七千人得以向北越迁平墙河,美国传教士、各国新闻记者及妇女五百余人一并获救”可知仁安羌战役凸显了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改变了西方对中国军队的认知,推动了中国军队与英美盟军的合作,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1
29、7.材料 袁崇换(1584-1630),字元素,东莞人。1620年 被朝廷任命为禍建邵武知县。身为宴令:不摆官架子。不搞特殊化,秉公办事,为民伸冤,穿靴上房,帮民救火。虽身在“八闽”,确心:系辽东。1622年,經朝觀考被后,由外官调为京官,由正七品升为正六品。新任兵部职方同上事不久就“单骑阅寨”。当时文武各官,皆心情畏縮,不敢出关担任辽职。袁崇焕不畏困难,立动请战,被朝廷破格提拔为山东按察司金事(正五品)山东监军。在构建关宁防线的过程中;打崇庭严肅纪律,杀掉虛报兵额、吞没粮饷的校官,并将11门红夷大炮设置在宁远城上。请受过葡苟牙人训练的孙元化、彭簪古等官员培训炮手。当时,中国谁也没有在实战中用
30、过红夷大地,不能确定这种新式武器的威力,也没有人用其守建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统领6万大军,直扑宁迅。攻城前,劝降袁崇焕遭到严词拒绝。努尔哈赤重伤而死,明军取得宁远大捷。之后,凡就宁锦大捷。明史记载:袁常焕死,籍其家产“家亦无余贤。摘編自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袁崇焕所处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崇焕精神的内涵。【答案】(1)时代背景:封建制度衰落;政治腐败;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气败坏;民族矛盾尖锐; 西学东渐。(2)精神内涵:清正廉洁;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勇敢拼搏;创新进取;家国情怀(或爱国亲民或爱国精神)。【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袁崇焕所处的时代是明朝末年,所以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可从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气败坏、民族矛盾尖锐和西学东渐等方面进行总结作答。(2)根据“不摆官架子。不搞特殊化,秉公办事,为民伸冤,穿靴上房,帮民救火”得出清正廉洁,勇挑重担;根据“”袁崇焕不畏困难,立动请战,被朝廷破格提拔为山东按察司金事(正五品)山东监军。在构建关宁防线的过程中;打崇庭严肅纪律,杀掉虛报兵额、吞没粮饷的校官,并将11门红夷大炮设置在宁远城上”得出勇于担当,勇敢拼搏,创新进取,具有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