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三 第12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61744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三 第12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三 第12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三 第12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三 第12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三 第12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三 第12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三 第12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三 第12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三 第12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三 第12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三 第12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2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一 明清之际进步儒学出现的背景1.政治。(1)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市民工商业阶层扩大。2经济。(1)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拜金逐利之风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3)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3思想文化。(1)程朱理学占据主导并走向极端,文化专制日益严重。(2)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易错修正明清时期,理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答案:明朝的王阳明发展了理学,重视个体作用,强调人的自觉精神,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理学强调的儒家伦理和心学重建道德信仰,对维系家族和睦、政

2、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具有积极作用。二 明清之际进步儒学的概况1.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思想家代表作主要思想(1)李贽焚书藏书反对盲目崇拜孔子和儒家经典。强调正当私欲,追求个性发展(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抨击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3)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主张为学应求务实,提出“经世致用”。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4)王夫之读通鉴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2.简要评价。(1)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深刻启迪。巩固自查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

3、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位清代女性的主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答案:主张女性也应该德才兼备。说明了清代出现了反对传统伦理的思想。易错修正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批判儒学,彻底否定了儒学的思想主张。答案: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1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2西学东渐与

4、中学西传。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中学西传是指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如中国古代的汉唐文化圈。一般很少被人谈起:一是近代以来中国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二是与明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核心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及特点史料1: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史料探究依据史料1,分析李贽的思想特点

5、。史料研读分层研读:第层信息强调吃饭穿衣等是日常生活中理的体现,说明李贽反对理学家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第层信息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说明李贽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总体研读:史料反映出李贽反对理学家的正统观念,具有离经叛道的特色。史料2: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史

6、料探究依据史料2,指出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的主要原因。史料研读分层研读:第层信息体现出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第层信息反映出民本思想;第层信息体现出法治思想;第层信息反映了工商皆本思想。指向研读:第层信息反映出黄宗羲提出了与近代民权思想类似的观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特点表现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提倡“经世致用”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

7、扭转不切实际的学风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主张核心二阻碍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的因素史料: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是教会神学,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管辖世俗界,教权管辖精神界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摘编

8、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史料探究依据史料,简要解释“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得多”的原因。史料研读宏观对比研读:史料中说明了西方启蒙运动困难少的原因,说明了中国启蒙运动阻力大的原因,综合对比分析中国“困难大得多”的原因。分层研读:第层信息西方神学的束缚易打破;第层信息西方君权与教权平列;第层信息儒学影响根深蒂固;第层信息中国君神合一,君权强大;第层信息中国启蒙运动困难重重。明清之际思想活跃但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2政治:专制集权制度压制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

9、播。以上因素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跳不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决定了它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2017浙江卷)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明素养本题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切入,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研题干时空信息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天下为主,君为客” ,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抨击君主专制;上述思想共性,揭示本质

10、和影响。辨选项选项辨析A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抨击君主专制,具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A项正确B明清时期,儒学仍占统治地位,B项错误C明清时期,君主专不断加强,C项错误D理学是宋明时期二程、朱熹、陆九渊等思想体系,D项错误定答案A深发掘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提倡君臣平等,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不是近代的民主思想,只是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具有启蒙作用。1(2019浙江卷)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A“经世致用”B“人心一点灵明”C“循天下之公”D“以天下

11、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解析: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根据材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故A项正确;“人心一点灵明”体现了王阳明“修心”“致良知”的重要作用,B项错误;“循天下之公”体现了王夫之反君主专制, 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顾炎武主张“众治”,反对君主专制, D项错误。答案:A2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解析: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狂狷

12、之士”“儒帽裹僧头”主要体现了李贽的离经叛道,故C项正确;“儒帽裹僧头”无法说明李贽致力于儒学和佛教融合,A项错误;“却收女弟子”只能说明李贽冲破传统束缚,不能说明明朝妇女地位提高,B项错误; D项在材料中没有提及。答案:C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解析: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材料没有体现培养人才、弘扬道德、规范言行等信息,A、B两项错误;“必在制民之产而后教化可行”强调的是先让百姓富足,然后推

13、行教化,达到移风易俗,故C项正确;教化民众,D项对材料信息解读不全面。答案:C4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解析:本题从儒家经典在欧洲出版切入,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凸显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论语大学多部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等信息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引起西方关注,故B项正确。答案:B5(2019北京

14、卷)(节选)历史记忆历史记忆与时代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黄宗羲生活于明末清初,两百年后其政治思想备受推崇。梁启超与谭嗣同等曾将明夷待访录“节钞”送人。革命党人陈天华认为,明夷待访录“虽不及民约论(又译社会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该书中的原君原臣也曾被用作兴中会的宣传品。民国时期,梁启超反思说:“畴昔谈立宪、谈共和者,偶见经典中某字某句与立宪、共和等字义略相近,辄摭拾以沾沾自喜,谓此制为我所固有。其实今世共和、立宪制度之为物,即泰西亦不过起于近百年比附之言,传播既广以为所谓立宪、共和者不过如是,而不复追求其真义之所存。”评析清末民初关于黄宗羲的“记忆复兴”这一现象。

15、答案:示例: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民本)。晚清时期,维新、革命志士主张开启民智,反对君主专制,宣传民主思想。他们一方面引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另一方面又积极发掘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近代因素,作为自己政治主张的理论依据。黄宗羲的思想符合维新派和革命派的需要,因此受到重视。他们将明夷待访录与卢梭民约论相比附,宣传“人民主权”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从而赋予黄宗羲的思想以近代意义,社会上出现了对黄宗羲“记忆复兴”的现象。进入民国后,封建王朝已被推翻,共和政体建立,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时代的要求以及国人关注热点已发生变化,对黄宗羲政治思想的关注逐渐淡化。总之,清末民初对黄宗羲的

16、“记忆复兴”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材料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17、(2)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中“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尚安望其致用哉”可知,其主张为学的目的是经世致用;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第(2)问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前面的设问可知,孔子和顾炎武都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第二小问“认识”,围绕着社会责任是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的角度考虑。答案:(1)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2)共同点:强调社会责任感。认识: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11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