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川总校第一高级中学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张连生授课班级高二1、3授课时间第 周第 课时课 题登岳阳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识课文内容,分析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鉴赏,理解诗人心忧战事心忧天下的胸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缘景明情的思想意识重难点分析重点:诗歌内容和作者忧国忧民情感的理解难点:缘景明情和雄浑阔大的意境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诵读鉴赏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导入“尝过岳阳楼,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其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 (唐庚子西文录)二、熟识课文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
2、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三、赏析课文首联起句以“昔闻”与“今上”对应,看似平常,却颇有深意。在平淡的叙述中,寄予了无限的感触。“昔”,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又值“开元盛世”,歌舞升平,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山河残破,疮疾满目,而诗人也到暮年,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但诗人只叙事,不说情,把情留给读者自己去品味。颔联疆域辽阔的吴楚大地不能包容反而被洞庭湖一断为二,它不在天地之间,倒像乾坤浮在它的水面,日月星辰漂浮其中。只10个字,就写出了洞庭湖的水势浩淼无边无际。这两句都是写洞庭水,境界
3、宏阔。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能够割裂大地,能够浮动乾坤,这是极写它的力量。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水势浩淼无边无际的壮阔,使我们从中感受到诗人抱负的伟大,胸襟的宏阔,也就能理解诗人在自己孤舟飘零、穷愁潦倒之际,何以能心忧战事,以致于潸然泪下了。怪不得前人评此联说:“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次豁达。”颈联叙写个人景况,诗人自离茨州之日起,全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实际上已无家可归,亲朋已经“无一字”,无所依托,这又加重了诗人自伤飘泊的感情。尾联书写诗人没有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以国事为念。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上“凭轩”远眺时,联想到当时吐蕃犯边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了。将诗的思想内容提到了一个新
4、的高度,而“凭轩”二字又巧妙地照应了第二句,以此结束全诗恰到好处。四、理清线索首联寄托感慨(点题)颔联描写景象(眼前景)颈联叙述身世(眼前事)尾联增添苦楚(心中事)五、赏析写作特色1、雄浑阔大的意境 面对洞庭湖,诗人的视野扩大到吴楚乃至于整个宇宙,这样的境界,如果不是胸中有大丘壑,是写不出来的。这样的气象雄浑,内涵丰富,远非他人所能及。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2、章法严密 前一层写登楼和洞庭湖景观,后一层抒发忧国忧民的悲怆情怀。正是前一层的登楼和壮阔景象为诗人对国家战事和前途的担忧作好了铺垫。六、总结杜甫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七、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组长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