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考点三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这部史书描述的战争反映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的大大加深,有人认为,这场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因为这场战争后 ( C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发展商业和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解析:近代中国的核心含义是中国资本主义化及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化。2“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与以下哪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
2、事件有直接关系 ( B ) A火烧圆明园 B.马关条约签订 C列强瓜分中国 D南京人屠杀解析: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3曹润堂诗:“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与此诗有关的是 ( 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由诗中的“辽海”可知此战发生在辽东和海上。4“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C ) A
3、宝山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四行仓库战役解析: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猛冲敌舰,致远舰不幸被击沉。全体将士壮烈殉国。5下图分别是西方列强发动的19世纪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侵华战争。这两次战争的明显相同点是 ( C ) A西方列强均以“救助驻华使馆”为借口 B都曾经攻占中国的心脏地区 C遭到中国爱国军民的迎头痛击 D战后要求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解析:西方列强发动的19世纪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侵华战争分别是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D项只适合后者,B项只适合前者。6“上谕以永禁设或入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该项规定出自 ( 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
4、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材料中的“上谕以永禁设或入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和辛丑条约“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相符。7近代一外国驻华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情形最有可能出现在( B ) A鸦片战争中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8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
5、时是这么说的:“起初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 B ) A B C D解析: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是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规定的,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是在天津条约中规定的,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中规定的,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则是辛丑条约中规定的。9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
6、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 B ) A三元里抗英中 B黄海战役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淮海战役中解析: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战役的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因鱼雷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 一更里,坐阑房,前思后想。思想起,国家事,好不羞惭。我中国,受洋人,许多欺侮。既割地,又赔款,凌辱难堪。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总说是,国家强与我无干。要晓得,国若危,家何能保?你看那,外洋人,家国相关
7、。 二更里,把心事,告诉诸君。外洋人,他强盛,也有原因。他们的,狠在处,大家争胜,视公事,如私事,国家无分。小孩子,也知道,尽忠报国。无论那,贫和富,识字通文。和别国,打起战,人人拼命。枪与炮,车和船,无样不能。国家事,百姓们,都能查管。回头看,我中国,那样如人。三更里,闷沉沉,越思越恨。我中国,穷且弱,不为无因。读书的,只知道,文章诗赋。打茶园,上赌场,烟色迷昏。提起了,国家事,抽身就走做官的,好钱财,待民暴虐。奉朝旨,催文法,毫不遵行。四更里,梦难成。万愁交集。可怜的,我女子,更是伤心。自古来,死守着,无才为德。不读书,怎能够,博古通今?五六岁,就包脚,惨无天日。走一步,跛一下,痛苦难经只
8、晓得,绣龙凤,女工斗巧。全不知,中外事,大祸将临。 五更里,天将明,鸡声报晓。想一夜,我国事,好不寒心,若因循,从此后,洋人日盛中国人,只顾怜,眼前能过。不晓得,种将灭,无处逃生。从今后,抖精神,大家振作,富出钱,贫出力,事事认真外洋人,虽强悍,并非神怪,怎见得,我中国,不可相争。乘此时,还未乱,赶紧设法。再迟迟,恐怕被,外国瓜分。男为奴,女为妾,永无生路。到那时,想悔过,恐怕不能。我女子,本无才,来谈国事,无非是,爱国切一片婆心。作一段,叹五更,唤人治梦。惟愿的,我中国,永升太平。 摘自20世纪初安徽俗语报发表的叹五更棗伤国事也请回答:(1)概括总结叹五更棗伤国事也发表的时代背景。(2)作者
9、“一更里”和“三更里”叹出了中国贫弱的原因有哪些?(3)作者“二更里”所叹“外洋人”强盛的原因是否全面?为什么?(4)叹五更棗伤国事也集中表现了当时中国人怎样的心态?对此你有何评价?答案:(1)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老百姓不关心国家大事(知识分子埋头读书,不关心现实;农民愚昧无知,只知勤于耕作等);封建统治者统治更加腐朽。(3)不全面。原因:作者“二更里”所叹“外洋人”强盛是因为人人关心国家大事,文化教育水平较高,军队战斗力很强,武器装备先进等。而“外洋人”强盛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先进,对外大肆侵略扩张,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源,是列强强盛的主要原因。(4)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一方面苦闷忧虑,急于寻找国家富强之路;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正是这种觉醒了的人们的忧国忧民的意识,以及为之奋斗的行动,才使中华民族不至于灭亡,国家的复兴才有希望。 解析:本题通过20世纪初安徽俗语报发表的叹五更紊伤国事也这一新材料,考查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状况、西方国家强盛的原因、当时中国人的心态及其对这种心态的评价。解题一要注意引文的出处:“摘自20世纪初安徽俗语报发表的叹五更棗伤国事也”,这里已经提示了重要的时间:20世纪初;二要读懂材料,按照题目要求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