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区域性继续教育课程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研究.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56983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区域性继续教育课程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区域性继续教育课程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区域性继续教育课程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于区域性继续教育课程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于区域性继续教育课程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基于区域性继续教育课程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研究.pdf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于区域性继续教育课程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研究摘 要:继续教育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扮演着主力军的作用。不同类型继续教育学习获得的课程学分进行互认和转换,是进一步推动终身教育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通过在一个区域建立继续教育课程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系统,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为在更大范围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系统建立乃至建立学分银行提供参考。关键词:区域性;继续教育课程;学分互认;学分转换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当今社会,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形式种类繁多,积极推行各类继续教育的学分互认和转换,有助于打破教育时空的限制,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充分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是实现终身

2、教育的基础。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学分认定与转换目的是在学分制体制下,科学合理地推行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学习认定,搭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满足允许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求。该学习体系和转换机制能够使国与国之间、省与省之间、省与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学习之间的学分互相承认,形成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不同学校、不同

3、教育形式间的学分互认和转换也是完善学分制管理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各类继续教育中至今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学分互认的机制。继续教育的校际及类型壁垒导致了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浪费,以及人才培养周期的延长,不利于人才培养“立交桥”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探讨继续教育学分互认机制和转换更具实践意义。因此,推行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是时势所需,是实现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的有效途径。一、学分互认和转换的现状学分互认和转换是指已经获得由国家统一认可的各级各类学校、培训机构给予的学分如何科学地转换为所需的学分,换句话说,以前在别处已经获得的学分能否全部或部分地转换为当前所需的学分。另外,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的学分,在累

4、积后通过一定的方式、按照一定的比例,兑换成相应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一系列证书。(一)国外的学分互认和转换欧洲学分互认系统 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ECTS),可追溯到 1953 年在巴黎召开的“关于进入别国大学学习时文凭等值的欧洲大会”,它通过采取灵活的学分制度来确保学分的可转让性和累积性,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上,创立一种简化的、易读的、可比较的学位系统。1994 年 9 月,加拿大“学分转移协议”达成,学分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始实施,加拿大学分转移制度得以确立。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美国开始推行双学分计划。在美国这一学分制盛行的国家,

5、学分互换很普遍,即使在高中也有推行。韩国学分累积制度(CBS)是一种开放的教育体系,于 1998 年 3 月开始正式实施,它认可在学校内和学校外的各种不同的学习经历,且允许非正规教育机构向正规大学一样授予学分。(二)我国的现状不同的教育类型包括学历教育、自学考试和非学历教育(培训)和网络教育形式。另外,相对特殊的还包括社会上各类劳动部门和行业内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培训及学习。在我国学分互认尚处起步阶段,各种教育领域和各种形式的教育都开展了或多或少的实践尝试。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其归结为普通高等教育领域、职业教育领域、网络教育领域和成人高等教育领域。尽管在各种教育领域内部都有所涉及学分认定与

6、转换,但还处于尝试阶段,尚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实践程度不一,没有建立一个相对统一的管理模式。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普通高等教育领域都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的模式。在所有职业学校中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实现学分互认,各地进行了积极实践和探索。作为跨地域、多高校学分互认的网络远程教育正探索利用天地网远程教育平台,探索新型的网络教育联合办学模式,实现异地学分互认制度。部分地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采用免修和联合学分的办法试点学分互认。自学考试开展的与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和学分互认工作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由此可见,尽管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领域类型内部初步探索实行学分互认,但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由

7、于多种方面的原因在研究和实践上都比较少,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二、区域性继续教育课程学分的互认和转换框架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学习者根据社会需要、个人兴趣和条件,跨学校、跨专业选择课程和学习方式,允许学习者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等,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我国关于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转换的实践更多的是集中在机构层面,而且实践范围不大,机构层面缺乏国家的宏观指导,目前尚未形成学分认证与转换的统筹规划机制,未形成整合的认证框架、统一的学分积累与转换系统。因此,探索区域内开展学分银行的建设实践非常重要。通过在一个区域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建立继续教育课程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系统的实践,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为在更大范

8、围的学分互认和转换系统建立乃至建立学分银行提供参考。(一)成立区域性学分认定转换机构要正确认定转换学分,需要对其内涵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建立完善的学习学分转换认定机制,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发展和应用。由区域内的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成立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和互认的管理机构,直接参与学分认定工作的规划和协调,管理学分互认系统。各学校及学历、非学历教育机构设立有与之相关的校内认定机构,负责与区域认定机构的沟通、协调以及学分认定转换的咨询。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技能培训机构等非学历教育机构,在继续教育学分认定机构登记注册,将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课程、专业、教育项目等放入机构进行认定转

9、换。订立校际之间、不同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互认与转换协议。在满足双方的专业培养需求的前提下,经过认定的课程外学习成果能够按照事先的约定由认定管理机构进行互转和互认。学分认定转换机构的职能是对各类继续教育课程进行学分互认、折算、管理和监控四个方面的规范管理,探索学分认定与转换的有效机制,搭建各级各类教育学习学分转换认定的“立交桥”。(二)建立不同层次课程的统一标准体系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课程在学习时有着不同的要求,包括学习形式、课程内容、课时和质量标准等多方面的要求。应建立本区域内最高层次学校的课程标准体系,其它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参照这个标准体系根据其层次的不同制定各自的相应课程标准

10、体系。由于不同层次办学学校和机构的办学形式、办学层次复杂多样,在制定课程标准体系时应全面具体,这也是以后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最基本依据,其中包括学历教育之间存在同层次、相同或相近课程及不同层次校级之间课程的标准制定,还包括学历与非学历课程的标准确定。(三)制定统一的课程认证规则教学计划的制定由区域内的认定机构依照不同的继续教育建立以标准化课程为基础,学历教育制定分层次的专业教学计划,非学历教育按照不同的培训体系或证书要求而制定培养计划。根据区域内继续教育的不同类型建立统一的学分认定评价标准。由学分认定机构依据标准化课程指标对相应的课程从质量、级别和学分上进行认证确定,以此作为该门课程在不同层次继续

11、教育之间进行课程认定的依据。将认定课程与专业计划或培训计划进行比对,制定学分转换规则,包括低层次课程向高层次课程转换时的计算及可能的测试和考核办法,以及同层次间学校或同层次机构间的课程学分的匹配。(四)搭建区域内的学分认定管理信息系统在学分互认和转换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机构、以及学生之间都需要传递准确的信息,为了便于操作和管理,及时了解学分认定情况,必须在区域内设立全面的信息服务制度和一系列标准化文件,帮助区域内学校、机构和学生在各地都能够通过网络便利地取得相关信息与数据。学分认定管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内教育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运行,各学校、教育机构作为该系统的注册成员单位参与系统管理。学分认定管

12、理信息系统应包括各成员单位的课程简介、学习资源、教学方式、所属学校或培训机构以及课程学分认定办法等相关信息,同时学校应该对各个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各门课程对应的学分值、学时、考核方式等在系统中作具体说明,教育培训机构需要说明各类资格证书学习考试要求。(五)构建关于学分认定转换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和开放的服务体系区域内教育管理机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供学分课程的各类教育机构的评估机制,只要自愿参与的教育机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都必须通过考试管理机构或其他经授权有资质的教育管理中介机构的严格认证。各高校及培训机构必须构建相对稳定的课程结构和学分系统,按照标准模式进行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有具体的内容和目

13、标,这是学分认定和转换的基础。各高校及培训机构要设置与政府管理机构相对应的学分认定转换机构,不仅负责参与信息系统的管理,负责收集和传递学生注册登记的表格和审查申请表格,还负责给学生提供实际可行的信息和建议,包括介绍区域内各学校的课程内容和外校与本校在该门课程上的学分、学分转换计算方法、学分计算方法和学习评价方面的互通标准等。建立区域内统一的、有效的和规范化的学分认定转换文件体系。学校和培训机构都要建立注册学生的完整学生档案,记录学生的所在学校及学习情况,包括各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及取得的学分等信息,同时要保证所有文件信息的全面有效。(六)继续教育学分认定转换流程个人通过学校或教育机构在区域学分认定

14、转换管理信息系统注册登记,建立一个个人的学习信息库。各层次学校或培训机构在该系统个人学习信息库内上传该学生在本校的所有学习课程包括实践环节、资格证书的学习情况(包含学生所学课程说明、资源、教学方式、所属学校或培训机构),各门课程对应的学分值、修学学时、考核方式(即学分认定方法),学分认定的条件、设置或说明等等,作为学分认定和转换的重要依据。个人可以根据学习需要登录信息系统查询学校或机构的课程及相关学分认定转换情况,选择合适的课程参加学习,通过学习和考核认定,获得相应的学分,计入个人学习信息库。根据个人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可以提取个人学习信息库内的相关课程学分,在区域学分认定和转换平台进行认定

15、,获得相应的各级各校及机构的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岗位资格证书等。三、学分认定转换工作开展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校内各类、层次学分互认和转换最好先行得到一定的开展,校内设立学分认定管理机构和学分互认、转换信息平台,制定校内学分互认和转换规则,如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技能证书培训课程的学分转换要有详细的标准体系,这样可以为区域性学分互认和转换积累丰富的经验。各学校或机构由于在培养目标与培养人才层次方面、培养的目的方面的不同,给学分的互认带来了难度。教学计划的层次不同,即使同一层次同一专业的教学计划在执行过程中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样就造成各种教育类型之间、同一教育领域内院校之间的学分认定标准

16、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消除这一差异需要多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各类继续教育学分的质量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分互认和转换的难度。高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同一高校内部不同层次教育之间的课程都存在质量上的差异,学分认定转换的系数需要在协调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课程的实务测试、面试、考核等方法确定,确保转换的公平公正,防止个别教育机构为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采取不顾教学质量的不良行为。学分互认造成的学校或机构的收益平衡问题需要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学分互认可以促进教学资源共享,但学分制的实行,由于按选修课程收费,各利益相关方都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如学校的学费收入由于学分互认而减少等等。这样,利益的难以协调

17、会给区域性资源共享和学分互认带来阻碍,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在协调多方利益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学分收费办法,激发区域内学校或机构加入学分互认平台的积极性。参考文献1张润芝,王迎,黄荣怀.我国学分银行建设模型及其路径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6).2杨立峰,滕丽莎.终身教育学分认定与转换的对策研究J.云南电大学报,2011,(1).3刘华,姜为.学分互认的现状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7,(2).4杨黎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条件下各级各类课程衔接与转换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1).5马敬峰.论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机制的构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6李联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学分互换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6).【责任编辑:李养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