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54007 上传时间:2024-06-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解析》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明清任官遵循的回避制度黄金辉地域回避,是指任职官员的籍贯与就任地区不得相同或接邻。明清继承唐宋以来的地域回避制度,并形成以地方官的职权范围和职能性质决定回避范围大小的原则。明初制定了任官“南北更掉法”,后将回 避范围调整为回避本籍。清政府顺治二十年规定“督、抚以下,杂职以上,需回避本省”,不允许手握实 权的总督巡抚、知府知县等地方掌印官在本省内任职。同时规定“在京户部司官、刑部司官,回避各本省分司”,以防止两部官员在涉及本省赋税、财政、刑事案件上徇私弊。清朝还对官员地域回避的里程范围作了明确规定。雍正时期进

2、一步扩大官员回避对象,把佐贰杂职也囊括到五百里内的回避之列。乾隆后期吏治腐败,一些异地为官的长官和掌管钱粮的胥吏、幕友合谋,为害乡里。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清政府规定佐贰杂职必须在五百里以外任职。候补官员要回避距本籍五百里以内的职缺。清朝有满洲、蒙古、汉三支八旗军,汉八旗最早按照汉官回避惯例,不准在直隶所在府、道、县五百里内驻防。起初,清政府没有要求满八旗回避。清兵入关后,为彰显“满汉一体”,不仅要求满八旗回避五百里以外,还要求回避田庄所在籍贯。 亲属回避,是指有直接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人员,避免在同一衙门,或有上下级关系的衙门,或互 为监察的单位担任职务。明朝严格限制京官与王府结亲,如果两者有姻

3、亲关系,京官需外调地方。乾隆时 期进一步把官员的亲属回避范围扩大到外姻亲属,包括母亲的父亲和兄弟、妻子的父亲及兄弟、自己的女婿、亲外甥等。 职务回避,是指一些官员不能担任某些特定职务。一是监察官的回避。明朝规定,大臣之族不得任科道,僚署同族则以下回避上。科道官员(六科给事中和监察御史)属于监察官,监察官避亲在唐宋时期早已实行。清朝规定,父兄在京现任三品堂官以及在外任督抚之职,其子弟不得被考选为御史。如果子弟有任科道官的,要向都察院据实禀奏回避。二是特殊职务回避。军机处是清朝设置的中枢权力机关,地位远在六部之上。清朝不许文武高官的子弟充任军机章京,防止他们内外交接,泄露朝廷核心军政机密。三是户部

4、和刑部任职回避。刑名钱谷事宜关系国计民生,相关亲属须回避。明清时期职务回避较有特色的是户 部司官不用江浙人,因东南地区系国民经济命脉所在,禁止江浙籍人担任户部官员,防止他们弄虚作假。四是师生回避。明清科考舞弊案越演越烈,主考官和考生之间的请托、门生故旧关系严重损害科考的公平性,明清对考生与座师的回避更加严格。清朝规定“若取中之人为督抚司道,而考官适在下属,应令官小者回避”。当考生出任督抚要员时,考官恰好在其属下任职,考官须回避。总之,明清时期回避范围越来越大,回避主体越来越多,回避规定越来越繁密,回避执行越来越严格, 系历朝所不及。 (选自人民论坛,2017 年第 26 期,有改动)1. 下列

5、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地域回避更多考虑任职官员的籍贯与就任地区的关系,明清时期严格继承了地域回避制度。B. 亲属回避规定有关人员避免同时在同一、上下级关系衙门和互为监察的单位担任职务。C. 雍正和乾隆时期都进一步扩大了官员回避的范围,雍正和乾隆时期做法大不相同。D. 明朝开始规定职务回避,科道官员属于监察官,大臣不能任科道,监察官要回避。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前四段进行分析论述,最后提出观点,即明清官员回避制度系历朝所不及。B. 文章在分段论述明清官员回避制度时,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据翔实。C. 文章开头用了两个自然段论述

6、地域回避制度,说明地域回避在四类回避制度中尤其严格。D. 文章在论述明清官员回避制度的时候,和唐宋时期进行对比,突出了明清回避制度的严格。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政府规定佐贰杂职必须在五百里外的地方任职是为了解决乾隆后期吏治腐败的问题。B. 清朝不许文武高官的子弟充任军机章京,也规定禁止江浙籍人担任户部官员。C. 清朝规定当考生出任督抚要员,而考官恰好在其属下任职时,因师生关系,也应回避。D. 明清时期的官员回避制度建设在回避范围、主体、财务、执行等各方面都已经达到了顶峰。【答案】1. C 2. C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

7、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 项,结合文本内容“明清继承唐宋以来的地域回避制度,并形成以地方官的职权范围和职能性质决定回避范围大小的原则”分析可知,“明清时期严格继承了地域回避制度”错误。B 项,“同时”错;“同一衙门”“上下级关系的衙门”“互为监察的单位”之间是选择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D 项,监察官避亲在唐宋早已实行。故选C。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

8、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结合文本前两节内容分析,“说明地域回避在四类回避制度中尤其严格”错误。四类官员回避制度是并列论据,并无重要程度之分。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

9、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结合文本内容“地域回避,是指任职官员的籍贯与就任地区不得相同或接邻。明清继承唐宋以来的地域回避制度,并形成以地方官的职权范围和职能性质决定回避范围大小的原则”“亲属回避,是指有直接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的人员,避免在同一衙门,或有上下级关系的衙门,或互为监察的单位担任职务”“职务回避,是指一些官员不能担任某些特定职务”分析,“回避财务”系无中生有。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只欠母亲赵鑫珊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

10、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11、。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听妹妹

12、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

13、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14、。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4. 下列对散文相关

15、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B. 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预示着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C. 本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满含深情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D. 这是一篇源自作者心扉的文章,夹杂着对自己过去无知的愧疚和母亲感恩似的怀念,读来扣人心扉。5. 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6. 文章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请结合文中的细节描写举例分析?【答案】4. B 5. 从内容

16、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的,以幸福的情节开头,以忏悔的情绪结尾,而此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 6. 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散文相

17、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点比较多,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B项,“更预示着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错误,于文无据,从文中来看,当“我”收到通

18、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主要是为儿子的胜利而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获得成就而感到满足。故选B。【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本题既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意的能力,又考查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赏析语句的作用可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先到文中找到“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这句话中“笑”和“哭”分别指的什么。从文中来看,内容上,这句话中“笑”指“我”为考上北京大学而开心,“哭”指的是以后将与母亲分别,不能再侍奉母亲,同时母亲也为舍不得“我”的离去而哭;然后再从结构上分析这句话的作用,从文

19、中来看,这句话是为了引出下文的相关描写;开头是幸福的情节,结尾是忏悔的心理,此句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小说和记人记事散文的起始段或起始段的重要句子往往有以下作用: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其他的如,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另外答题时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答。【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请结合文中的细节描写举例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文中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当“我

20、”接到通知书后,“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母亲不善言辞”,从这些表现中可以概括出“不善言辞”这一特点;如“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这表现出母亲的爱子之心;如“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这表现出母亲的忠厚老实;如“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这表现

21、出母亲的好强。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不善言辞”“充满母爱”“忠厚、老实”“好强”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如 “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概括出“忠厚、老实”的性格特征;从“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等情节中概括出其“不善言辞”的性格特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

22、】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

23、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材料二】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

24、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材料三】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在

25、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 “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对于中国来说

26、,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有删改)7. 下列针对上诉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B. 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只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

27、展能量。C. 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D. 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归属感。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A. 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B. 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C. 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都已经不能

28、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D. 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9. 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答案】7. B 8. B 9. 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从而因造出的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

29、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B项,“只是”错误,“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故选B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A项,“都源自”错误,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C项,“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错误,老科学家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D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故选B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題考查筛选并概

30、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本题作答时,先明确题干问题指向“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就是要筛选出每一则材料与此相关的信息,即“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国家政策引导扶持;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以及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

31、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然后根据筛选好的信息进行分点概况即可。【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

32、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第一则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第二则疑似选自吕氏春秋

33、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1)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2)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B. (1)越国以鄙

34、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C.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D.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一项是( )A. “夜缒而出”的“缒”指用绳子绑着人由下往上拉,表示上吊。B. “君之所知也”中的“知”与“失其所与,不知”中的“知”同义。C.

35、 “邻之厚,君之薄”的“厚、薄”与“扶而道苦之”中的“苦”用法一致。D. “昔也往责于东邑”中的“责”是责怪之意,“共其乏困”中的“共”是通假字,通“供”。12.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则: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伯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B.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C. 第二则:老人在酒醒后,认为儿子在路上折磨他,于是责骂儿子。儿子向他叫冤,说自己那天只是去讨债,根本没有做出这样的事。D. 第二则“黎丘

36、丈人”用于比喻困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错误的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2)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镇里有一位到集市去喝醉酒回来的老人,黎丘鬼仿效他儿子的形状,在路上一面搀扶着一面折磨他。 (2)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罪孽啊,没有这样的事啊,那时我到东镇去要债,可以问人的。”【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

37、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1)“远”是边远的地方,是把边远的地方当成边境,排除A项、D项。“知”的主语是“君”,排除C项。句意: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2)“归”“诮”是两个动作,应该断开,排除C项、D项。“苦”的主语是“汝”,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A项。句意: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是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故选B。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

38、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A项,“由下往上拉,表示上吊”应是“由上往下送”;项,B第一个“知”是指知道、了解,第二个“知”是通假字,通“智”;D项,“昔也往责于东邑”中的“责”是通假字,通“债”。故选C

39、。【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历史名著”错误。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名著。故选B。【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丈人”,老人;“之”,到;“而”,连词,表承接;“效”,仿效、模

40、仿;“苦”,使动用法,可译为“折磨、捉弄”;“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定语后置)。(2)“其”,代词,他;“而”,连词,表修饰;“触”,碰、撞;“孽”,罪孽;“责”,债、讨债;“昔也往责于东邑”(状语后置)。【点睛】参考译文: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

41、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42、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大梁城的北部有座叫黎丘的乡村,(那)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镇里有一位到集市去喝醉酒回来的老人,黎丘鬼仿效他儿子的形状,在路上一面搀扶着一面折磨他。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是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罪孽啊,没有这样的事啊,那时我到东镇去要债,可以问人的。”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曾经听说过的!”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

43、那鬼将它刺死。第二天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真的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野泊对月有感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注】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14.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承题。上句扣“野泊对月”之事;下句点“野泊”之因:逋逃漂泊,故有“野泊”。B. 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之野,仰望北斗横斜,耳闻凄凉角声,意境苍凉。C. 颈联写杯酒增添羁旅之愁,浪花卷

44、动归乡之心,不由得暗自惊叹,表现了“野泊”时的伤感。D. 后人评此诗“最近杜味”,本诗颔联境界开阔,情感悲壮,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神似。15. 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14. B 15. 羁旅漂泊之感。 “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思归之情/故土之思。“归心”,回归故土的心愿,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为国担忧。“欲问行朝旧消息”,迁移不定的朝廷,让诗人挂心问消息,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担忧之情。伤时之情/为乱世而哀伤。“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让盼着国家安定回归故土的诗人

45、哀伤不已。【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错误。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上句写“野泊”所见,天上参横斗转,地上洞庭茫茫,为视觉,属静景;下句写角声悲鸣,声断岳阳城,为听觉,是动景。故选B。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

46、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本题明确理解范围是后两联,表达的意思是作者借酒消愁,可在酒的作用下,愁绪更浓。洞庭湖浪涛滚滚,自己惊奇于自己那浓郁的思乡之情。今日的朝廷迁移不定,想要打探它的消息,可眼前却是强盗与贼寇。“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抒发

47、的是漂泊思归之情。“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抒发的是忧国伤时之情。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2)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_, _ ”,此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出博大胸怀。(3)在荆轲刺秦王中,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_,_”慷慨赴秦。【答案】 (1). (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 (2)问苍茫大地, (4). 谁

48、主沉浮? (5). (3)风萧萧兮易水寒,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颓”“苍”“萧”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

49、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王老愈是年老和身体不好,愈是沉浸在自己教学生涯的三十个峥嵘岁月的回顾之中。郑国危急之时,年老的烛之武临危授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秦师,使郑国化险为夷。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有能望其项背的。夕阳下的康和,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正是

50、因为这些诙谐可爱、不同于“文以载道”和“九宫格”的文风和字体,才有了中国文艺史的包罗万象,蔚为大观。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有“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挥斥方遒的王者霸气,更应该是一个团队的战略家和指挥者。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这类题要综合考虑分析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要联系句子语境思考辨析选用。常见的成语错误使用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断词取义,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色彩不明等。本题要求选出“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前面不能加数量词,使

51、用错误。临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此处应为“临危受命”。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这里是形容河水,属于对象误用。蔚为大观:形容丰富多彩的景色;雄伟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多指文物、盛大的景象等。使用正确。挥斥方遒:挥斥,奔放。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使用正确。故选D。【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

52、,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们一定能在国际展览大会期间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B. 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

53、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C. 去年“双十一”,淘宝24小时便创造出350多亿元的成交额。在电子商务的攻势下,每年的“双十一”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全民疯狂的购物节日。D. 工作压力、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的能力,A项递进关系不当,“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内容应该互换;B项说“其他学科”不妥,谓语“有”表意含糊,应改为“养成”;D项“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概念交叉不可以并列。点睛:语病题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

54、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课题中的应有之义,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 。 。 , 。 。 。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它包括个人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死亡因此,苦难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所谓苦难,是指

55、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有些人即使在这两方面运气都好,未尝吃过大苦,却也摆脱不了那个所有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死亡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是总领句,引出对象“苦难”;总说什么是苦难;和具体说苦难的内容;中有“这两方面”,紧接和说的苦难的两个方面;是结论句。20.阅读下则消息,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2006年3月中旬,英山县有关部门透露,首都北京将在中华世纪坛位立40位中华文化名人塑像,英山县历史名人毕升位列其中。毕升是中国古代四大 发明家之一,他创造发明活字印刷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1990年, 在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树发现了毕升的墓碑后,英

56、山县召开了毕升文化研究会 10多次,建造了毕升纪念馆,编辑出 版了毕升研究文集,创作出版8集电视连续剧活字精神,并且较好地传承打造出了毕升文化品牌。【答案】毕升塑像将伫立在中华世纪坛【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它要求比标题具体丰富,比导语简洁明了。新闻属叙事类文体,采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什么人(或物)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的顺序(或适当调整语序)即组成一句话新闻。结合“英山县有关部门透露,首都北京将在中华世纪坛位立40位中华文化名人

57、塑像,英山县历史名人毕升位列其中”分析,主要内容为毕升塑像将伫立在中华世纪坛。2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_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_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_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灰覆盖,随后_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_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会在何时喷发,_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A一旦则/也即使然而B倘若那么进而/由于所以C假如则甚至更/那么D只要/而且还虽然但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试题

58、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第一处是表示后面情况发生的条件,应填写“只要”;第二处是结果,无需关联词语;第三处,是表示更进一步,应填写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第四处,紧承上文说还会出现许多后果;第五处和第六处构成转折关系。视频2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秋天里,哪一道风景你最欣赏,最感兴趣,最请以“秋天里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答案】秋天里的风景父亲的背影永远是那么宽阔,它承载着一家人,一世界。金色的落叶轻轻抚过父亲黝黑的手和脸,显得那样灿烂。题记父亲是一名邮递员,每天凌晨四点,父亲就被母亲叫起来了,只花了十分钟,就提起电瓶走下楼上班去了。今天是中秋节,

59、父亲还在送报,母亲就带我去超市买月饼,期间,母亲总是让我打电话给父亲问今天几点钟下班,父亲说中秋节这几天的广告,报纸,还有从远方的人寄来的信很多,可能要四五点才下班,但我和母亲都知道,可能还会晚些,只不过是怕我们不开心罢了。母亲的脸上闪过一抹失落,但很快就消失了,却还是被我捕捉到了,心中忍不住对父亲多了几声抱怨。买好月饼,母亲就和我去了父亲的公司,等他一起回家,这个时候已经三点半了,他公司里空荡荡的,除了办公桌,就只有两个叔叔在整理东西了,我和母亲就随便找了一个位置坐下,等他。等了快半个小时,太阳的光芒也慢慢弱了,我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又打了电话给父亲,父亲说还要半个多小时,我气愤的挂了电话,对

60、母亲说:“妈,要不我们先回去吧,都这么晚了,你还要做饭,等爸的话要好久呢。”母亲瞥了我一眼,严肃地说道:“你呀,就不心疼心疼你爸,你爸这么晚还不下班还不是为了这个家?我们要等他一起回家。”我急着说:“可是,妈”,“没有可是”母亲坚定地说道,我烦躁地走向窗户,打开窗,目光望向外面的马路,只有来来往往的车和人,一切都显得那么么单调但在马路边的小道上,一棵棵大树遮挡着阳关,从树隙中溜出来的的阳光照在草上,好像天上的繁星那般夺目,叶缓缓落下来,像一群蝴蝶打着旋儿飘离,散漫,看着太阳落下的地方,有些刺眼,不由的抬起手,想要挡住阳光,却在那一瞬,时间定格:我看见父亲骑着车从十字路口向这边来,兴许是没电了,

61、他不得用脚踩,一下一下,十分用力,明明不是很热的天气,他的脸上却有一滴一滴汗顺着额头下滑,洒在了空中,可以看见,他的手握着把手,很紧很紧,唇抿成了一条线,整个身子向前倾,恨不得要飞向哪儿一样。天空中的云很蓝,太阳从遥远的西方照射来的光打在父亲黝黑的手和脸上,他那一双眼睛,深邃得像大海,神秘,像漩涡,让人想去探寻,以至于迷失在那漩涡中直到父亲在楼下了,我在从那恍惚中回过神来,叫了母亲,说:“妈,爸爸来了,我们回家!”父亲在楼下看到了我和母亲,脸上还有着薄薄的汗的脸露出了笑容,说:“走,我们回家!”坐在父亲的车上,看着他宽阔的背,我笑了,路过那条小道,落叶飘至肩头,一缕桂花香也从远方滑来,甜甜的。

62、母亲紧紧地跟在父亲的车后,就这样,父亲的背影走在最前面,我和母亲走在他宽阔的背后,我们的背影背拉的很长很长,一大,一小,一大。这是秋天,是家,也是父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确定文章体裁;划定取材范围;掌握写作重点。本次作文的命题是“秋天里的风景”,从题目来看,适合写记叙文或者散文。中心词是“风景”,“秋天里”是修饰“风景”的,这就限定了风景产生的时间为秋天,作文时,注意所写的时间一定要是秋天。“秋天里的风景”从题目来看,本次作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散文。题目中的“风景”可以是秋天里的自然风景,也可以是秋天里的人文风

63、景,也可二者兼备。还有题目前的提示已经告诉我们“秋天里,哪一道风景你最欣赏,最感兴趣,最”,所以作文时可以写自己最欣赏的,或者是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者是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者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秋天里的自然风景,或者人文风景,也可二者兼备。比如,写最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秋景”,就要写清楚这“秋景”具有什么特点,能成为“秋天里的风景”,为什么令自己印象最为深刻,要有具体的记叙和描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切忌空泛。写自己最为欣赏的“秋景”也一样,要写出“秋景”的特点,自己为什么欣赏这一“秋景”。作文时,最好结合自己的观察、体验与感受,选材要兼顾“选新不选旧”的原则,最好选自己熟悉的,有切身感受的素材,体

64、现了作文说真话抒真情的审美要求。注意要素完整,合理运用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点睛】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考试方式。有人说命题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意思是命题作文限制得过死,不利于同学们发挥习作个性。其实,我们只要把握命题作文的写作规律,一样可以写得精彩。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1.确定文章体裁;2.划定取材范围;3.掌握写作重点。要写好一篇命题作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步:精细审题。一般情况下,审题应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第二步:精深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犹如文章的灵魂,必须正确、集中、深刻。第三步:精心选材。力争用与众不同的材料,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第四步:精彩表达。表达包括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确立了中心,选好了材料,就要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此外,还要精心锤炼词语,巧用修辞手法,力求让文章语言“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