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第二节风 成 地 貌限时15分钟分值 30分战报得分一、正误判断题(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风力堆积的结果。()2.风蚀作用就是风的吹蚀作用。()3.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积地貌。()4.新月形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5.与草方格防沙相比,防护林防沙效果更好。()二、选择题(共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埃及白沙漠除了有雪白色的沙子外,还有众多高耸的白垩岩(石灰岩的一种)屹立其中,仿佛巨大的蘑菇群,因此又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
2、漠”,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地质奇观。据此完成1、2题。1.图中蘑菇状白垩岩形成的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D.流水堆积2.图中地貌常见于我国()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四川盆地D.塔里木盆地【解析】1选C,2选D。第1题,风蚀蘑菇是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第2题,图示景观是风蚀蘑菇,是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的,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3、4题。3.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地面支离破碎土墩奇形怪状A.B.C.D.4.下列省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
3、丹地貌的是()A.山东B.云南C.新疆D.广东【解析】3选D,4选C。第3题,读图可知,雅丹地貌景观的特征是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地面支离破碎;受风力侵蚀作用,土墩奇形怪状。第4题,由题目可知,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说明雅丹地貌分布在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省区是新疆。山东、云南、广东位于季风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下图为新月形沙丘的剖面和俯视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新月形沙丘分布地区气候特点可能是()A.降水较为集中B.风力较弱C.盛行风强劲D.降水均匀6.若图中箭头表示盛行风向,则图示正确的是
4、()A.B.C.D.【解析】5选C,6选C。第5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西北风强劲,多形成新月形沙丘。第6题,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为凸坡和缓坡。三、非选择题(共13分)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材料二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1)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该地主要受风(填风向),戈
5、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A,B ,C。(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曾是()A.荒漠B.草原C.森林D.河流(4)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外力作用是。【解析】第(1)题,中亚、蒙古等地位于黄土高原的西北部,因此该地区主要受西北风的影响。风的搬运能力与风速成正相关,因此从上风向至下风向沉积物的颗粒逐渐变细,故图中字母A代表戈壁,B代表沙漠,C代表黄土。第(2)题,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
6、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因此从西北到东南风速逐渐减弱,黄土颗粒越来越细。第(3)题,鹅卵石多出现在河床中。第(4)题,黄土高原是因风的堆积而成,因此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当地降水较多且集中在夏季,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答案:(1)西北戈壁沙漠黄土(2)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3)D(4)风力堆积作用流水侵蚀作用限时20分钟分值 50分战报得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3分,共33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岩石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据此回答1、2题。1.该地区可能位于(
7、)A.河西走廊B.青藏高原C.三江平原 D.江南丘陵2.形成这种花岗岩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解析】1选A,2选C。第1题,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第2题,花岗岩千疮百孔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雅丹地貌,现泛指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3.图1为平顶山状雅丹地貌,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堆积形成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残
8、留D.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4.图2为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A.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B.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C.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D.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解析】3选B,4选A。第3题,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极度干旱地区的干涸湖底中,常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本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然后经历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了这种顶部平坦的平顶山状雅丹地貌。第4题,雅丹地貌分布区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高速大风的长期吹拂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
9、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下图是我国某地沙山的分布及沙山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该地的主导风向为()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6.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顶到坡底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为()A.迎风坡由大到小背风坡由小到大B.迎风坡由大到小背风坡由大到小C.迎风坡由小到大背风坡由小到大D.迎风坡由小到大背风坡由大到小【解析】5选B,6选C。第5题,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读图,图示沙丘西北坡坡度缓,是迎风坡,该地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第6题,风力一定时,沙粒颗粒小的易被吹动,在迎风坡被吹到坡顶,颗粒大的不易被吹动,在迎风坡留存坡底。在背风坡,沙粒颗粒
10、大的先沉积,位于坡底,颗粒小的后沉积,位于坡顶。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顶到坡底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都是由小到大。福建平潭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虽与村庄近在咫尺,但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沙丘上长有稀疏的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达六七级。据此完成7、8题。7.该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 ()A.河流沉积出露河床 B.海滨的沙滩C.岩石就地风化D.人为堆积8.形成该沙丘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A.海水堆积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解析】7选B,8选D。第7题,河流入海,泥沙沉积,如果此沙丘是河流沉积出
11、露河床形成的也应该位于入海口附近;由材料中提及此处是巨大沙丘,该沙丘地势较高,不可能是河流搬运。该地区气候湿润,如果是岩石就地风化,经长时间生物作用应形成土壤而不是沙丘;人们不会在村庄附近堆积巨大的沙丘。结合材料信息风力大、岛、临海,沙丘形成应为风力将海边沙搬运至此堆积而成。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沙丘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盛行的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泥沙遇到君山阻挡,气流抬升风力减弱,最终泥沙原地下沉,风力堆积而形成。“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洁白的新月形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 km。读巴西河流分布图,完成911题。9.“千湖沙漠”景观中沙丘的成因主要是()A.风力堆
12、积B.海浪堆积C.流水堆积D.冰川堆积10.图示区域沙丘的沙源主要是()A.巴西高原疏松的土壤B.大西洋浅海滩涂C.亚马孙平原裸露的土壤D.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11.影响图中沙丘移动速度的因素有()植被状况沙丘水分风力大小地转偏向力A.B.C.D.【解析】9选A,10选D,11选C。第9题,沙漠为风力堆积作用的结果。读图可知,图中河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地区受到海风的吹拂作用,堆积形成沙漠。第10题,图示沙丘的泥沙主要来自于河流携带到河口地区的泥沙,受海风堆积作用形成沙丘。第11题,沙丘移动速度与地表植被覆盖率有关,植被覆盖率高,移动速度慢,反之,移动速度快;而风力大小直接
13、影响沙丘移动速度,沙丘内水分含量大,移动速度慢,反之移动速度快;地转偏向力大小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补偿训练】针对山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于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下图示意风速为11 m/s时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剖面。据此回答(1)(3)题。(1)在水平距离5080 cm段,风速()A.最大 B.平稳C.下降D.提高(2)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A.高空输沙量B.近地面输沙量C.地表粗糙度D.风沙活动高度(3)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利于()A.稳固沙土B.削减风力C.减少水分蒸发D.适应恶劣环境【解析】(1)选C,(2)选B,(
14、3)选D。第(1)题,根据风速流场剖面图可知,在水平距离5080 cm段,受石方格沙障影响,风速下降;遇到沙障前,风速最大。第(2)题,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输沙量;对高空输沙量影响不大;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对风沙活动高度影响不明显。第(3)题,石方格沙障可以分布在不适宜林木生长的地区,即石方格沙障更利于适应恶劣环境。二、非选择题(共17分)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
15、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解析】第(1)题,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第(2)题,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第(3)题,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强劲的风
16、沙活动会掩埋铁路、吹翻列车,破坏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第(4)题,迁移运用腾格里沙漠区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保护包兰铁路的措施;还可以建设铁路防护墙,阻断自然灾害与受灾体接触。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17、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限时10分钟分值 20分战报得分情境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其中有多处“魔鬼城”,大多处于茫茫荒漠之上,大自然造就出突兀怪异,造型奇特的各种山石(雅丹地貌)。每当狂风大起,“魔鬼城”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狂风穿过,时不时发出鬼哭狼嚎般的声音下图为两幅景观图片和我国新疆区域示意图。思考:(1)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点。(2)描述图示区域“魔鬼城”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答案:(1)相同点: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不同点: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2)分布规律:分布在风区和风口附近。原因:“魔鬼城”是风蚀地貌,风口附近和风区风力强劲,风蚀作用强。以我国雅丹地貌、沙丘地貌的景观图及“魔鬼城”的分布图为载体,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两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1)区域认知水平3通过区域的视角认识魔鬼城的空间分布特征。(2)综合思维水平4从风区、风口与魔鬼城分布之间的关系,分析魔鬼城的成因。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