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年高中历史高考备考30分钟课堂集训系列专题3_中国古代精神文明.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4266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中历史高考备考30分钟课堂集训系列专题3_中国古代精神文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1年高中历史高考备考30分钟课堂集训系列专题3_中国古代精神文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1年高中历史高考备考30分钟课堂集训系列专题3_中国古代精神文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1年高中历史高考备考30分钟课堂集训系列专题3_中国古代精神文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3 中国古代的精神文明一、选择题:1.儒家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判断能力。人文主义体现了对人的肯定和关怀,C项里有要求统治者关心老百姓的思想,符合人文主义的内涵。A、B、D三项都是站在统治阶级角度提出的维护统治的主张。2.战国时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清初黄宗羲说:“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

2、得安宁者,为君也。”上述思想都( )A.没有积极意义 B.主张“贤明”君主政治C.带有民主启蒙的色彩 D.冲击儒学正统地位【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二者的主张在不同的时代均有进步性,体现了“民本”思想;A项错误,C项符合黄宗羲,D项表述不对,二者思想对儒学发展均有贡献,二者都希望君主能勤政爱民,表达了“贤明”君主政治的思想,B项正确。3.冯天瑜等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上下尊卑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 )A.“大一统” B.“罢黜百

3、家,独尊儒术” C.“三纲五常”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由材料内容对照选项,三纲五常压抑人的个性和自然欲求,讲求严格的等级秩序,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作用极大,符合题意。4.温家宝总理最近收到友人转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他亲笔回信对黄宗羲的学术思想做了客观中肯的评价。你觉得温总理不能从这套书里读到的内容是( )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B.气者,理之依也C.工、商皆民生之本D.天下为主,君为客【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黄宗羲对传统儒学进行了猛烈批判,B项属于理学的内容与黄宗羲无关。A、C、D三项属于黄宗羲的思想。5.从宋代理学提出

4、“灭人欲”到明代心学提出“内心反省”、克服私欲,这反映了( )A.主流思想文化维系了专制统治B.儒学的发展强调个人道德修养C.儒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D.孔子的仁学被发展到极端【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理学和心学不主张个人需求是对人性的扼杀,是为专制统治服务的思想,A项符合题意。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体现了他的( )A.重农抑商的思想 B.限制君权的主张C.工商皆本的思想 D.经世致用的思想【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体现了对工商业的重视,因而C项

5、正确。7.“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吾读甲申殉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难,惟余一死报君恩,未尝不凄然泣下也。”以上评论主要针对明清时期理学( )A.重文轻技的特点B.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特点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本质D.空谈义理、不重视经世致用的特点【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袖手谈心性”、“无半策匡时难”说明了理学没有真正为社会、现实服务,是空谈,D项正确。8.武经总要中记载有一种称为“霹雳火球”的武器,其点燃后“开声如霹雳”,用以放烟熏敌人,可挖地道攻城。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地道战很频繁 B.普遍使用地雷C.进入热兵器时代 D.出现火药武器【解析】

6、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叙述了火药武器在古代军事中的使用,但它并不是主要的武器,在中国古代仍以冷兵器为主,由此判断D项正确。9.“诗言志,歌咏言”,唐人杜牧有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 )A.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B.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C.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D.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抗流言【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到的周公和王莽的言行并没有褒贬之分,体现了实事求是、发展的观点。9.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载:“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

7、,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材料反映了戏曲( )A.成为封建思想传播的工具B.成为市民主要生活娱乐内容C.具有教育功能D.出现追星现象【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提到的父兄以戏曲之言词进行劝诫的信息则说明了戏曲的教育功能。10.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是目前第59届柏林电影节惟一一部入围的中国影片。它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下面有关京剧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C.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D.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京剧不是由元杂剧发展而来

8、的,也不是以北京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故A、B、D的说法错误。京剧是南方一些剧种(徽剧)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C正确。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仁者爱人。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 论语材料二 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三 下图分别是“仁”字小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请回答:(1)“仁”的思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4分)(2)“仁”与“孝”在中国古代社会道德体系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6分)(3)你是怎样理解孟子“仁者无敌”思想的?(6分)(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仁”还寄寓着现代国人怎样的期盼?(4分)【解析】本题以对儒家思想的核心

9、“仁”的认识为主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第(1)题联系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等状况加以分析。第(2)题从“仁者无敌”和“孝悌为人之本”这两句话来进行理解分析。第(3)题从协调社会关系和解决各国之间的矛盾来进行全面理解。第(4)题从“仁”所体现的现实意义来组织答案。答案:(1)针对周朝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提出了“仁”的主张或具体回答春秋社会背景也可。(2)“仁”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孝”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和中心。(3)孟子主张“仁”出自人的天性,把“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准则,从“仁”出发,人们就会友爱或获得帮助,化解矛盾或获得战胜艰难困苦的力量;对于统治者要行“仁政”,才

10、能天下归心,才能结束列国纷争的局面。(4)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崇尚正义,社会有序,和谐发展。12.阅读下列材料: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请回答:(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文化”中 “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6分)(2)概述秦汉至两宋时期的“帝国文化”的形成过程。(6分)(3)请指出典型的“市民文化”两例。(4分)(4)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4分)【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特征为主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和理解分析能力。第(1)题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活动即“百家争鸣”加以分析。第(2)题从儒学的发展演变来分析。第(3)题从市民文化的特点来找出典例。第(4)题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方面来分析市民文化发展中的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