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40751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3.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88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件: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一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备考导航考点扫描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2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3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知识导图课时 1 中

2、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考点 1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1)代表遗址:元谋人、北京人。(2)特征: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使用火。2新石器时代(1)代表遗址: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2)特征: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种植的作物主要有粟、水稻。(3)氏族社会瓦解:新石器时代晚期,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1促使从猿到人演变的因素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劳动。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在从猿到人的演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2原始社会的发展趋势(1)生产方式:从渔猎走向农

3、耕。(2)生活方式:从迁徙走向定居。(3)组织方式:从农耕聚落走向政治实体。考点 2 从部落到国家1三皇五帝(1)居于五帝之首的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部落联盟,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2)尧、舜时期,通过“禅让”方式产生部落联盟首领。(3)遗址:陶寺文化的遗址,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4)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史称“万邦”时代。2夏朝建立与灭亡(1)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2)制度:启以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3)遗址:在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4)灭亡:夏王桀,暴虐无道。约公元前 1600 年,

4、被商汤打败,夏朝灭亡。1三皇五帝的传说与龙山文化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三皇五帝的传说,与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在空间、时间上高度吻合,两者相互印证。炎黄部落联盟打败蚩尤部落,逐渐统一黄河流域,呈现出了“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历史发展趋势。2内外服制商朝在盘庚迁殷后采取的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域分为内服和外服。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其特点是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中央政权与各附属国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考点 3 商和西周1政权与政局(1)商朝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汤灭夏后,

5、建立商朝。(2)商朝迁都: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商朝也称殷朝。(3)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伐纣,激战于牧野,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京,史称西周。(4)西周的动乱与灭亡:公元前 841 年,周厉王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出现“共和行政”。公元前 771 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2政治制度(1)商朝: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2)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

6、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3商周经济(1)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2)土地制度: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3)手工业:青铜铸造是主要部门,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4商周文化甲骨文:出土于殷墟遗址,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它是一种成熟的文字。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疆域管理的一种行政制度。它利用血缘关系实行分封,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但在周王室衰微后造成分裂割据。(2)西周的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血缘关系,也是政治上君臣隶属关系。2井田制井田

7、制是西周时期的基本土地制度。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那时耕地沟渠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2021广东学考)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便将其于许,建立许国。其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C禅让制D礼乐制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周武王封神农氏后代文叔建立许国,这与西周实行分封制有关,故选 A 项。答案:A典题发掘 分封制的切入角度常有:一是从分封对象或封地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时空观念;二是通过论述型新材料为载体考查分封制的影响。古代文献中的“封建”指的是分封制,

8、分封折射出利用血缘、家国政治的古代政治的特征。(2017广东学考)礼记大传云:“庶子不祭,明其宗也。”这反映了()A皇帝制B井田制C禅让制D宗法制解析:材料强调庶子没有主祭权,只有嫡长子才享有神圣的主祭权,由此可知,材料所述现象是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的反映。故 D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宗法人伦秩序,皇帝制强调皇权至上和皇位世袭,与材料主旨不同,A 项错误;井田制是土地制度,B 项错误;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时代部落首领更替方式,C 项错误。答案:D典题发掘 考查宗法制的常见切入角度大致如下:一是家国一体、亲疏远近、忠孝观念;二是嫡长子继承制的表现;三是家谱(族谱)、祭祖、牌匾(祠堂)等现象。反思强调

9、血缘关系的必选宗法制。宗法制在春秋战国瓦解,但宗法观念遗存至今。一、选择题1恩格斯说:“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代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创造品主要是用作这种采集的辅助工具。”以下各项符合恩格斯对“蒙昧时代”定义的是()A北京人B大汶口文化C河姆渡文化D黄帝时代答案:A 2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都属于()A原始人群时期 B旧石器时代C金石并用时期 D新石器时代答案:D 3著名历史学家苏秉琦提出中华文明起源“满天星斗说”,认为在距今约 6 000 年左右,中华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在这些星斗中不包括()A仰韶文化B大汶口文化C河姆渡文化D龙山文化答案

10、:D 4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答案:A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

11、)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摘自诗经周颂我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诗经周颂我将所蕴含的主要意义,并概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答案:(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课时 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考点 1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诸侯争霸(1)春秋五霸:春秋时

12、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霸权,其诸侯国国君统称为“春秋五霸”。(2)三家分晋,田氏代齐。(3)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2华夏认同(1)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相邻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2)战国时期:内迁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春秋争霸战争是奴隶主同奴隶主之间为争夺领地展开的战争,是奴隶社会性质;战国兼并战争是新兴地主阶级为达到统一而发动的战争,是封建社会性质。考点 2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2)手工业:冶铁技术

13、出现,分工更加细密。(3)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富比王侯。2变法运动(1)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潮流。目的:富国强兵。结果: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2)秦国商鞅变法。内容。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c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d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e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结果:商鞅被杀,但变法措施已深入人心。意义:变法顺应历史潮流,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认识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

14、的小农经济,有利于确立和巩固地主阶级政权,如商鞅变法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为秦国灭六国奠定了基础。但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或轻商观念长期制约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考点 3 孔子和老子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1)思想主张。核心观念是“仁”,意为关爱他人;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2)教育成就: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3)整理文献:诗书礼易春秋等。2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1)哲学思想。将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追求天人合一,是朴素

15、的唯物史观。其思想还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2)政治主张: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道家学派道教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家学派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家学派形成于先秦时期,道教兴起于东汉。考点 4 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2)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企图影响现实政治。(3)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2诸子百家的代表(1)儒家: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2)道家:代表是

16、庄子,崇尚逍遥自由。(3)阴阳家:代表邹衍,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4)墨家:代表下层平民利益,代表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5)法家:代表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3百家争鸣的意义(1)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2)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2021广东学考)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段唱

17、词描绘了古代中国经济的一个特点,该特点是()A刀耕火种 B男耕女织C石器锄耕D集体劳作解析:依据材料信息“耕田”“织布”可知,唱词反映的是小农经济下的男耕女织,故选 B 项。答案:B典题发掘 对小农经济的考查一般立足于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等方面,如: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2021广东学考)战国时期,齐国在其都城临淄附近设置稷下学宫,吸引了不同学术流派的学者前往讲学和著述。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百家争鸣 B独尊儒术C三教合一 D心学兴起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战国时期”“稷下学宫”“不同学术流派”可知,材料描述的现象是百家争鸣,故选 A项。答案:A典题发掘“百家

18、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在政治、经济、哲学和法律等领域提出的一系列主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因此,对其考查主要从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影响等方面。一、选择题1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A秦灭六国B周平王东迁C齐桓公成为霸主D三家分晋答案:B 2小明同学在学习某历史知识时将所学内容编成了如下顺口溜:“近闻(晋文)齐桓采松香(宋襄),锯断秦木(秦穆),留楚木庄(楚庄)。”他所学习的知识是()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C战国七雄 D秦灭

19、六国答案:B 3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族称为戎狄蛮夷。戎狄蛮夷融入华夏大体是在()A西周 B春秋C战国 D秦朝答案:C 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遭到秦国守旧贵族极力反对的一项是()A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C鼓励生产 D奖励军功答案:D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而这主要是由它们是同一族类的文化以及其学说中都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所决定的政治主张泾渭分明的儒法两家,却在主张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和等级制问题上不谋而合。在人生理想和处世态度方面,儒、墨、法各执一端,却又都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摘编自李宗

20、桂著中国文化导论材料二 诸子百家关系图摘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1)上述材料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什么特征?(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呈现上述特征的原因。答案:(1)诸子百家争鸣;彼此吸收融合,相互传承发展;呈现多元到统一趋势。(2)社会变革的需要;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中华文化同源;国家统一趋势增强。课时 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考点 1 秦的统一1历史背景(1)人民渴望安定统一。(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准备了客观条件。(3)商鞅变法后,秦国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2统一进程(1)秦灭东方六国。时间:公元前 230 年前 221 年。策

21、略:远交近攻。定都:咸阳。(2)南征越族,加强对西南夷的控制。(3)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3巩固统一(1)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三公九卿。a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b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郡县官僚制:地方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2)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弛道、直道,颁行法律。(3)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4历史意义(1)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2)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

22、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秦朝中央官制考点 2 秦朝的暴政及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一、秦朝的暴政1秦始皇的暴政。(1)大兴土木,征发繁重,百姓不堪重负。(2)秦朝刑法严苛,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3)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2秦二世更加残暴,致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化。二、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1秦末农民起义。(1)爆发:公元前 209 年,在陈胜、吴广领导下起义,建立“张楚”政权。(2)结果:公元前 207 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朝灭亡。2楚汉战争。(1)时间: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战争,

23、战争长达 4 年。(2)结果:刘邦策略得当,最后打败项羽。秦朝的治国思想秦朝统治者推崇法家思想,突出特征是实行严刑峻法,文化高压,对儒学及其他学派采取高压政策,“焚书坑儒”就是典型事例。采取法家思想,一方面奠定了许多制度创新建设的基础,巩固多民族国家发展,但是过度运用法家思想,统治残暴导致秦短期而亡。(2021广东学考)“统一之后,他所行的第一事,便是改定有天下者之号,称为皇帝。命为制,令为诏。”材料中的“他”指的是()A周武王 B秦始皇C汉高祖D汉武帝解析:依据信息“改号称为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故选 B 项。答案:B典题发掘 对秦始皇的考查一般集中在

24、秦朝统一的背景、意义及其制度建设等方面。(2019广东学考)皇帝制度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帝制度开始于()A秦朝 B西汉C唐朝 D明朝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制度开始于秦朝。答案:A典题发掘 对皇帝制度的考查注意其制度建立的时间,特点(如:皇位独尊、皇权至上)及其影响等方面。一、选择题1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这表明,秦朝的统一()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为秦朝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D为人民从事生产提供了安定的环境答案:D 2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

25、行政区。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赵佗、任嚣()A定期朝觐秦始皇B负责将地方财政运送中央C接受秦始皇任命D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答案:C 3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A秦朝疆域辽阔 B秦朝统一货币C秦朝统一文字 D秦朝统一度量衡答案:C 4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象征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的对阵双方是()A商纣和周武王 B夏桀和商汤C秦二世和陈胜 D项羽和刘邦答案:D二、非选择题5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完成下

26、列要求。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历史条件。答案:(1)首创皇帝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2)国家统一;百家争鸣提供了各种治国学说。

27、课时 4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考点 1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及西汉的强盛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 202 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2“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1)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2)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3)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3汉承秦制。4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5汉景帝在位时,出现七国叛乱。二、西汉的强盛1加强中央集权。(1)政治上。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中朝。确立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将全国划分为 13 个州部,分设刺

28、史。任用酷吏治理地方。(2)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3)思想上,尊崇儒术。2稳固边疆、开拓疆域。(1)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打败匈奴。(2)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为“丝绸之路”形成创造了条件。公元前 60 年,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4)更加有效地治理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1黄老之学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在社会治理中,黄老之学强调君主应“无为而治”,“

29、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其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现了“文景之治”。2“盐铁官营”政策“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盐铁专卖。盐铁专卖的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品流通及商业的发展。考点 2 东汉的兴衰及两汉的文化一、东汉的兴衰1西汉灭亡与东汉建立。(1)公元 9 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新,西汉灭亡。(2)23 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3)25 年,刘秀(光武帝)重新建立汉朝,定都洛阳。2“光武中兴”。(1)政治上。加强皇权

30、,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2)经济上。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3)在思想上:重视儒学。3东汉的衰亡。(1)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2)“党锢之祸”:镇压“清议”“党人”。(3)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4)184 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二、两汉的文化1史学。(1)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2)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2文学:汉赋、乐府诗。3科技。(1)医学。成书

31、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2)数学: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3)造纸术:105 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外戚和宦官交替擅权年幼皇帝即位 外戚擅权 皇帝长大依靠宦官抗衡外戚 外戚废除皇帝,另立新帝 宦官擅权(2020广东学考)春秋繁露记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这一言论体现了董仲舒()A民贵君轻的思想 B无为而治的主张C君权神授的思想D重本抑末的主张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了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

32、天子的统治,故选 C 项;民贵君轻是一种民本思想,强调百姓对政治统治的重要性,排除 A 项;无为而治的主张属于道家思想,董仲舒属于儒家,排除 B项;重本抑末的主张阐述的是重视发展农业,轻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排除 D 项。答案:C典题发掘 加强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考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的突出特点。近几年的考试专门命制了以儒学为考查内容的试题,从不同角度选择材料,多角度考查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2018广东学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B扩大地方权力C推行郡县制D削弱相权解析:汉初的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了中央集权,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颁

33、布了“推恩令”。答案:A典题发掘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对汉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及其影响等方面的掌握。一、选择题1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致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由于()A推行郡国并行 B实施汉承秦制C实行休养生息 D颁布“推恩令”答案:C 2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3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34、)A统一铸造货币 B颁布“推恩令”C推行儒学教育 D建立刺史制度答案:A 答案:B 4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A皇帝幼龄即位 B宦官外戚专权C黄巾军大起义 D地方军阀割据答案:B二、非选择题5汉武帝时期,中国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得到巩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 84 个郡和 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35、。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材料二(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改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延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为了巩固空前扩大的疆域,汉武帝在监察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新举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简述这些措施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的影响。答案:(1)制度:郡县制和皇帝制。举措: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2)措施: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设五经博士等。影响: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得到巩固。谢 谢 观 赏合格演练测评点击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