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1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处应填()A铁器牛耕的使用B“相地而衰征”的实行C各诸侯国的变法 D宗法分封制解体解析:根据所学,春秋战国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为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和兴修水利提供便利条件,出现了大量的私田。与之相伴,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剥削方式,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走向瓦解。本题A处应选A项“铁器牛耕的使用”。答案:A2(2011重庆高考)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恢复了周礼尊崇周王,会盟诸侯实行“初税亩”北御夷狄,南制楚蛮A
2、BC D解析:本题考查管仲改革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鲁国实行初税亩,故排除含的B、D两项。结合材料信息“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可知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3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起云涌,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变法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富国强兵 B建立地主阶级专政C发展封建经济 D推动社会转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改革的再认和把握能力。B表述错误,管仲改革都只是维持原统治阶级的统治;C与D只是客观效果,错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是有很强实力的诸侯国,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富国强兵。
3、所以A正确。答案:A4魏文侯变法与管仲改革相比的相同点是()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B废除了井田制C破坏了井田制 D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A项管仲改革没有涉及;B项关于井田制的表述不准确;D项表述不正确。答案:C 知能综合提升(时间:20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观察右图,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齐桓公曾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B管仲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制C管仲改革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D管仲改革增强了齐国的综合国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的能力。管仲改革中推行“相地而衰征”,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好坏和产量征税,这在实
4、际上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但并没有从法律上正式承认土地的私有制。答案:B2“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公开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C初税亩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结束解析:本题考查了鲁国初税亩的有关知识点。根据所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改革,增加了鲁国的财政收入,有效地实现了国家对私田的控制和管理。也标志着国家对私田合法性的承认,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度开始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萌芽。据此本题选B项,A项是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C项初税亩不涉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D项战国时期井田制结束。答
5、案:B3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A管仲改革 B李悝变法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四次改革或变法的性质。管仲改革发生于春秋初期,属奴隶主阶级的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属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答案:A4商鞅变法前的秦国,总体面貌比较落后,但也有许多有利改革的条件,包括()国君权力较集中国内旧势力较弱法家学说易受君民认同民风质朴而尚武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对商鞅变法的条件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当时秦王权力较大,旧的势力力量小,人们认同法家学说,民风质朴且好武。这些都有利于秦国加强中央集权、富国强兵。答案:C5
6、战国时期,为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稳定小农经济而采取的变法改革措施是()A“相地而衰征” B“履亩而税”C“尽地力之教” D“平籴法”解析:要防止“谷贵”和“谷贱”这一物价起伏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只能与平抑物价有关,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6公元前4世纪,秦国改革面临的有利的客观条件是()A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B秦国旧的奴隶主势力相对较弱C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D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已分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四项皆是秦国面临的有利条件,而A、B、C三项皆是秦国自身具备的主观条件,故D项符合题干要求。答案:D二、非选择题(16分)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欲以田
7、赋(以田出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冉有名)来,汝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先王以为足。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指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苟:急)而赋,又何访焉!”国语鲁语下材料二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谶焉。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材料一中“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仲尼对季康子主张的态度如何?(4分)(2)简释材料二中“初税亩”的含义。出现这一赋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6分)(3)“初税亩”最初在哪里实行?实施“初税亩”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是什么?(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回答。第(2)(3)问考查“初税亩”实施的背景、含义、目的、后果,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材料分析作答。答案:(1)西周实行的井田制。反对按田亩多少征收田赋的方法。(2)含义:“履亩而税”,即按亩收税。原因:周王室衰微,吏治败坏;私田大量出现;为增强鲁国的实力。(3)鲁国。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客观后果: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有利于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