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五章测评A(基础过关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以及其他生物B.一个池塘的全部鱼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年蚜解析: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选项D与种群概念相符。A项包含了多种生物,明显不符。B项中的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一般不会由一种鱼组成。C项中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也不会是单一的真菌。答案:D2.下列哪一项是自然状态下最常见的分布型?()A.集群分布B.均匀分布C.随机分布D.密度制约分布解析:集群分布是自然
2、状态下最常见的分布型。答案:A3.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性比率和年龄结构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C.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答案:A4.动物学家考察某牧区后,认为当地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会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结构C.种群的性比率D.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当地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因此幼年个体较多,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少。故该地的鹿
3、群是一个年龄结构呈增长型的种群,未来几年内,出生率高,种群密度会继续加大。答案:B5.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解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个体的平均资源占有量有关。在一定的种群密度范围内,个体平均资源占有量充足,所以,个体平均增长量变化不大。种群密度过大时,因个体平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所以,随鱼类种群密度增加,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下降。答案:B6.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解析:图甲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4、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的密度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图乙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的密度会越来越小,属于衰退型。答案:B7.荒漠群落植物的特点是()A.植物枝叶繁茂B.植物根系发达C.没有休眠动物D.豆科植物和阔叶草本植物较多解析:沙漠植物根系发达以适应干旱缺水环境。答案:B8.下列有关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C.森林中的生物有分层现象,草原上的没有分层现象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解析: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如森林植物明
5、显地分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池塘中植物明显地分成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其实,草原的植物、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同样也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如地上、地表、地下都有动物、植物分布。因此,分层现象是普遍的。答案:A9.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时间 /年物种数量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原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解析:随着演替物种多样性增加,垂直结构更加明显,群落对光能的
6、利用能力提高。由草本植物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答案:B10.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总种数16010080平均种数(种数/米2)201810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2 000900200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25.049.178.0据表可以确认的是()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荒漠草原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解析:表格中植物总种数包括该系统所有区域的所有植物物种,不能通过样方法获得该数据。因种数多少、产量多少等与种群密度大小不存在比例关系,
7、所以尽管典型草原的植物种数等比荒漠草原大,但不能得出典型草原中的各种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流经草原的总能量为平均产量与面积的乘积,因不知各类草原的总面积,所以不能得出总能量的大小关系。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答案:D11.下图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a为指数增长曲线,b为逻辑斯谛增长曲线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K值为环境容纳量A.B.C.D.解析: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一般在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呈逻辑斯谛增长;两曲线之间的数量差异是因环境阻力而淘汰掉的个体数。在逻辑斯谛增
8、长曲线中,随种群数量的增长,资源、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个体数达到环境的最大承载量即环境容纳量(K值),并维持相对稳定。答案:D12.下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答案:A13.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1)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的原因是过度放牧(2)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
9、养供应(3)图中种群个体数量发生了周期性波动(4)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B.有两种说法正确C.有三种说法正确D.四种说法都正确解析: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某种群,a点过度放牧,会导致种群数量下降。若图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在b点时增加营养供应会使种群数量出现二次增长。图中种群个体数量并没有发生周期性波动。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捕捞后数量维持在K/2,有利于种群恢复。答案:C1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逻辑斯谛增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任何区域原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C.年龄结构可作为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D.人类活动不能改
10、变群落的演替方向,但能改变演替速度解析: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表示种群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的数量增长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区域都能演替形成森林,如干旱地区。人类的活动既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又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让群落演替以不同的速度向不同的方向进行。答案:C15.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调查可以监测农林害虫,年龄结构调查可以预测害虫发展趋势B.调查水中小动物一般不用标志重捕法C.适当捕捞成鱼,可使鱼群年龄结构趋向于增长型D.自然种群数量维持在K值时,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解析:水中的小动物很难进行标志重捕。自然种群数量维持在K值时,种群数量波动不大,其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答案
11、:D16.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正确的是()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种群数量一定增长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种群的繁殖期个数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均匀分布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A.B.C.D.解析:生殖前期年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个体数的年龄结构有两种类型,即增长型和稳定型,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错误;种群数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出率和迁入率决定,当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一定增长,正确;动物如果对捕
12、捉器形成了条件反射,不利于再次捕获,故不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正确;如果食物分布均匀,种内斗争会使种群均匀分布,正确;个体没有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等属于种群的特征,正确。答案:C17.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5 000 m2的草场中仓鼠数量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五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次捕获52只,其中有标记的13只。由于仓鼠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仓鼠种群数量最可能()A.小于40只B.大于40只C.小于200只D.大于200只解析:仓鼠被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即重捕中有标记的数目比实际值偏小,据此计算的种群数量偏大。答案:C18.
13、下图代表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两个种群在夏季和秋季的食区范围。两个种群均以橡树为食,图中X所指部分最可能表明()A.两种群在秋季竞争食物,但在夏季不发生竞争B.两种群在秋季产生地理隔离C.夏季氧气供应充分,但在秋季供应不充分D.两种群在夏季发生随机交配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夏季这两种食区范围是单独的,不会出现竞争关系;但秋季食区范围有交叉,说明在秋季存在食物竞争。答案:A19.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植物种类植被覆盖率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前20种10%狗尾草、艾蒿、蒲公英改造后30种25%菖蒲、
14、芦苇、睡莲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解析:由表可知:改造后的植物种类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由陆生变为水生,因此改造后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以及植物多样性增加,这也使得该区域小气候得到改善,人们改造这一个生态系统并不是一味地从生态系统中索取物质和能量来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答案:D20.下图是11种昆虫AK的栖息环境特性与所取食植物的关系图,图中虚线表示对栖息环境无所偏好。根据图中的关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昆虫种类比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花
15、序的少B.仅两种昆虫可能同时以山柑科和十字花科植物为食C.昆虫G较H对栖息的环境要求高,昆虫H较昆虫G的食物种类多,有食物的季节也较长D.取食山柑科植物的昆虫主要生活在潮湿环境,偏好阳光充足环境的昆虫有两种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花序的昆虫种类有B、C、D、F、G,而取食叶片的昆虫有I,J和部分H,所以A正确。只有J和H能同时取食山柑科和十字花科植物,B项正确。昆虫H较昆虫G的食物种类多,有食物的季节也较长,且G更偏离虚线,说明昆虫G较H对栖息的环境要求高,C项正确。取食山柑科植物的昆虫只有部分H生活在干燥环境中,大部分H和全部J、K生活在潮湿环境中,偏好阳光充足环境的昆虫有E
16、、F、G及部分C和部分H,D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6分)如图是某一资源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动物种群的增长方式是增长。(2)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到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数量保持在图中点所代表的水平上。(3)决定BC段数量变化的因素是。(4)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有。(5)C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特点是。答案:(1)逻辑斯谛(2)B(3)出生率大于死亡率(4)食物等资源减少,天敌增加(5)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22.(14分)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
17、图回答问题。(1)曲线(a、b)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下的增长。(2)曲线(a、b)表示种群在有环境阻力下的增长,曲线呈“”形。环境阻力包括:。(3)曲线b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b仅表示种群数量与食物的关系B.种群密度最大时,增长速率为0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呈逻辑斯谛增长的蝗虫,其数量也可能有时超过K值(4)投药灭鼠在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对此,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严密封储粮食清除生活垃圾生物防治,保护老鼠天敌施用剧毒农药(5)观察下图鸡苗的存活曲线,养鸡场经营状况最佳的是。解析:种群在无环境阻力下的增长,
18、为指数增长,如曲线a;种群在有环境阻力下的增长,为逻辑斯谛增长,如曲线b。逻辑斯谛增长表示种群数量变化不仅与食物有关,还与空间、其他资源等有关。种群数量为K值时,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快。严密封储粮食、清除生活垃圾和生物防治,保护老鼠天敌,都能降低K值,能有效控制鼠害。养鸡场幼年和成年鸡成活率高,说明经营状况最佳。答案:(1)a(2)bS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的制约(3)A(4)(5)C23.(8分)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曲发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为。(2)酵母
19、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和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解析:(1)AB段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场所为细胞溶胶和线粒体;BC段开始产生酒精,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2)C点种群数量开始下降,可以从题图得出,乙醇含量过高是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另外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导致培养液pH下降,也是导致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3)t1t2阶段除种群数量增加外,种群开始进行厌氧呼吸,厌氧呼吸较需氧呼吸消耗相同的葡萄
20、糖时产生的能量少,故单位时间内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4)假如培养液未摇匀就从底部取样,酵母菌沉积在底部较多,会导致数据偏高;假如没作任何处理就进行计数,会把已经死亡的菌体统计在内,也会使统计数值偏高。答案:(1)细胞溶胶和线粒体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2)乙醇含量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3)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4)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24.(12分)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动物种类繁多。后来,由于上游地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造成该地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原本常见的泥鳅、田螺等几近销声匿迹。为了调
21、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丰度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0.10.51.02.04.0动物类群数(类)2023375058动物个体总数(个)3656657501 9832 490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动物丰度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理由是。(2)进行取样时,在距离污染河流的不同距离,土壤取样的深度、湿度、有机质含量,质量要。(3)根据表中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4)当污染停止后,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演替。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群落)
22、阶段。解析:(1)标志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而土壤中大多数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标记个体难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故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2)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3)由表格总体信息可知,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对表格横向比较可知,距污染源越远,污染物浓度越低,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越小。(4)在原来有生物群落存在,由于各种原因受到破坏的地方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由于雨水充沛,废弃的农田经长期演替过程会发展到森林阶段。答案:(1)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范围小,标记个体难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2)相同(3)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距离污染源越远(近),农药污染物的浓度越低(高),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越小(大)(4)次生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