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1个偏旁;会写“只、石”等5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认识自然段。3. 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认识自然段。教学难点:认识反文旁;会写“多、出”等字。三、教学过程(一)图片激趣,认识乌鸦1. 出示乌鸦的图片。教师:瞧,这儿有一只小鸟,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2. 学习“乌”字。教师:看看图片,说说小乌鸦长得什么样。教师:乌鸦浑身都长满了乌黑的羽毛。这“乌”字就是黑的意思,它比“鸟”字少一点。乌鸦是一种鸟,所以“鸦
2、”是鸟字旁。(板书“乌鸦”)3. 学生认读“乌鸦”这个词语。教师:这堂课,我们要学习一则乌鸦的故事,题目是乌鸦喝水。在这个故事里,我们会认识一只怎样的乌鸦呢?【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读图,有趣的字形演变图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帮助学生识记生字。进行对比学习后再结合生活实际扩词,理解字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借助师生合作一问一答的方式趣读课题,学生初步知道了故事大概内容,激发了学生接着往下读故事的兴趣。(二)识记生字1.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2)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教师随时纠正。2.检查字音,识记
3、生字。课件出示生字,交流识字的方法。(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同桌互相读生字。(2)全班齐读生字,一个读两遍。3.识记生字“放、处”,认识新偏旁“攵”,并结合折文旁和反文旁相似来认识生字“处”,然后辨析两个偏旁的区别。4.识记生字“找、许、法、办、进、旁”。(1)复习偏旁。(2)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许、法、进”,组词识记。(3)对比“办”和“为”中两点的位置,识记“办”,组词。(4)由组词的方法识记“找、旁”,老师要结合词语讲解,使学生理解字义。【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一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要多下功夫,本课生字大多属常用字,学生识记起来难度不大,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采用多种方式
4、(加一加、编谜语、组词法)自主记忆生字,以提高学生分析字形、识记生字的能力。一味地说、记,会让孩子的识字积极性降低,游戏的加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5.书写指导(1)出示生字课件,让学生观察范字,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教师示范书写,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检查。【设计意图】书写前先指导学生进行对比观察,让学生发现形近字:“在”与“左”的区别,强调书写时的易错地方。学习写字,应先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以及它的笔画笔顺,帮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所以一节课下来,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好汉字的积极性。6.去掉拼音读生字,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三)
5、课文解读1.整体感知。(1)教师提问: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2)学生尝试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3.课题是“乌鸦喝水”,找一找,文中哪些词是带有“喝”的词语,把它画下来,读一读。(“找水喝”“喝不着”“喝着水”)4.指名学生用上三个关键词“找水喝”“喝不着水”“喝着水”,说一句完整的话。【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已经粗知了文意,但一年级孩子还不会用完整的话概括故事内容,所以我紧扣带有“喝”字的关键词,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这三个关键词贯穿整个故事,也是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找到这3个词语,学生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这样
6、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5.学习“找水喝”部分。(1)读第一句话,说说乌鸦在干什么?(2)理解“到处”。(3)想一想:乌鸦会飞到哪些地方找水喝呢?出示图片。6.学习“喝不着水”部分。(1)乌鸦找到了水。(2)为什么喝不到?(3)体会乌鸦从喜出望外到郁闷的心情变化。(4)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口渴的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7.学习“喝着水”部分。(1)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看见”,引导学生体会小乌鸦的善于观察。提问:乌鸦看见了小石子想到了什么办法?(2)乌鸦是怎样把石子放进瓶子里的?(3)乌鸦为什么要用小石子?为什么一颗一颗地放?(4)词语积累。积累“一颗一颗”这种形式的叠词。(5)乌鸦喝到了水,办法奏效了。8.总结。让学生讲一讲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就要以读为本,边读边感悟,然后再读,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学习语文的乐趣。通过课初的预习课文,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奥秘,对进一步理解课文也是很有帮助的。(四)拓展延伸同桌之间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看谁讲得好。(五)随堂练习连线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