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学以致用实战演练夯实基础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61页一、选择题11907年8月,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创办机关刊物中兴日报,胡汉民为其撰写发刊词,指明其创办中兴日报的目的是要在华侨中间宣传爱国、爱民族的学问,促使每个华侨爱民族、爱国家,恢复汉人统治的中国。这体现了革命派()A科学的革命纲领B在海外有广泛的影响力C鲜明的反清立场D对革命道路的理性探索解析:清朝是满族人统治天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创办机关刊物宣传“爱民族、爱国家,恢复汉人统治的中国”,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具有鲜明的反清立场,故C项正确;材料中同盟会纲领明显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不是科学的革命纲领,也不是对革命道路的理性探索,故
2、A、D两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报纸宣传内容,并没有说明报纸的影响力,故B项错误。答案:C2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指出:“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很深,家乡观念也很深,用这两种观念和家族宗族团体来联合成国族团体,比较外国用个人为单位,更为实在和容易联络。救中国危亡的根本方法,在自己先有团体,用三四百个宗族的团体来顾国家,便有办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借传统观念实现民族主义B民族主义观念呈倒退现象C主张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D强化家族和宗族传统观念解析:“用三四百个宗族的团体来顾国家,便有办法”表明是借用传统观念实现民族主义,故选A项;“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很深,家乡观念也很深”“用三四百个
3、宗族的团体来顾国家,便有办法”,这是与当时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不是倒退,排除B项;材料表明借用传统观念实现民族主义,没有涉及主张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C项;材料表明是借用传统观念实现民族主义,不是强化家族和宗族传统观念,排除D项。答案:A3近代中国,孙中山等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将其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并印发王夫之的黄书等有关“华夷之辨”的书籍,倡导“排满革命”“光复旧物”。此举()A复兴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B高举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体现了革命派的斗争策略解析: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也就
4、是孙中山所主张的民族革命,材料中“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将其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体现了革命派的斗争策略,故选D项。答案:D41905年筹建同盟会时,众人对“平均地权”有疑义,为此孙中山做了解释,并最终成为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学者评价:“(民生主义)在百年之后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思想具有()A前瞻性B民族性C彻底性D空想性解析:材料“(民生主义)在百年之后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说明孙中山三民主义百年之后依旧拥有巨大的价值,故选A项;民族主义体现的是民族性问题,排除B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从土地角度来看,具有不彻底性,排除C项;孙中山三民主
5、义在当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指导思想,排除D项。答案:A5孙中山在谈到民族问题时说:“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到民族自决。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与世界所有各民族同立于自由平等之地。”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A强调普遍平等民权B极力宣传反清排满主张C主张推翻封建帝制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解析:“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体现追求民族解放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故选D项;“普遍平等民权”是民权主义的发展,排除A项;“反清排满”是旧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内容,排除B项;“推翻封建帝制”是旧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内容,排除C项。答
6、案:D620世纪40年代后期,解放区报纸上多次出现农民在集市争相购买毛泽东像的报道。与此同时,无论民间集市还是社会机构,都开始大量印制毛泽东像。毛泽东像在此时的畅销()A强化了农民阶级的道路认同B促进了土地改革的全面推广C实现了理论宣传的形式创新D导致了“左”倾路线的全面实施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后期,解放区报纸上多次出现农民在集市争相购买毛泽东像的报道。与此同时,无论民间集市还是社会机构,都开始大量印制毛泽东像”可知,农民积极大量购买毛泽东像恰恰说明广大农民阶级对我党革命道路的认可与支持,故选A项。答案:A7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
7、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材料出自()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论持久战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解析:1949年建立的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革命胜利后的一种过渡形式的国家制度,符合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两步走的设想,故选C项;A项强调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与民主革命两步走无关,排除A项;B项指出抗战胜利的道路,与民主革命两步走无关,排除B项;D项指明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与民主革命两步走无关,排除D项。答案:C8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强调“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
8、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毛泽东旨在()A重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批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C阐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性D强调应首先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解析:通过题干论述可知,毛泽东认为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过“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胜利之后,应该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故选D项。答案:D9毛泽东在某篇文章中说道:“请读者们看一看孙先生的遗嘱吧,他在那里谆谆嘱咐人们的,不是叫人们把眼光向着帝国主义国家的援助,而是叫人们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9、(苏联)。孙先生有了经验了,他吃过亏,上过当。我们要记得他的话,不要再上当。”毛泽东此论()A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B旨在宣传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威望C反映出中国抗战主要获取的是苏联支援D指出了20世纪60年代外交形势的特点解析:“叫人们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苏联)。孙先生有了经验了,他吃过亏,上过当。我们要记得他的话,不要再上当”体现了向苏联学习的思想,故选A项;“请读者们看一看孙先生的遗嘱”没有体现“社会主义阵营”的思想,排除B项;“孙先生的遗嘱”不涉及抗战内容,排除C项;“20世纪60年代外交形势”中苏关系恶化,不符合孙先生的遗嘱,排除D项。答案:A10邓小平的重要讲
10、话意在()1977年7月,邓小平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重申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8年6月,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张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A.抵制错误,解放思想B整顿党风,统一思想C经济改革,市场主导D力挽狂澜,创造历史解析:材料提供的时间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的讲话主要是针对当时“两个凡是”的错误,以及如何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故A项正确;“经济改革,市场主导”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故C项错误;B、D两
11、项不合题意,排除。答案:A11有人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党的历史上自延安整风以来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运动。他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A系统纠正党内的主观主义B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C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D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析:根据材料“党的历史上自延安整风以来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运动”可知主要强调的是其思想解放作用,而未涉及党内主观主义,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及“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得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非“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故B项正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故C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2、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D项错误。答案:B12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发表一系列谈话,史称“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这一论述表明邓小平()A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思B主张政治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C明确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解析:由材料中“北方谈话”的内容可知邓小平意在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于推动生产力发展,说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思,故选A项;材料中“北方谈话”仅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在于推
13、动生产力发展,无关政治上实行拨乱反正,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时确立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摘编自1919年孙中山和戴季陶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
14、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摘编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摘编自邓小平“南方
15、谈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出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改革中国的主义”“谋民权的平等”“谋经济的平等”等关键信息概括归纳。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内容概括其“经济主张”;第二小问,根据“符合孙中山先生的原则”分析其关系。第(3)问,结合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关信息分析。答案:(1)
16、观点:以三民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力图建立一个和平、自由、平等的社会。特点: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进行。 (2)主张:多种性质的经济形式并存;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关系:论联合政府充分汲取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思想精华。(3)变化: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宗旨:追求社会平等,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实业计划亦名国际共同发展实业计划,是孙中山关于振兴中国实业实现国民经济近代化的专著。1919年用英文写成,并译成汉语。 全书包括自序、篇首、六大计划和结论等几个组成部分。自序讲作者写此书的动机和经过。篇首概述全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第一计划至第三计划
17、主张在中国沿海修建三个深水港,并且以三大港为中心,在中国北部、东部和南部由沿海至内地整修水道、修建铁路、公路、开发资源、移民垦荒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第四计划是铁路计划,主张按中央、东南、西北、东北、高原五大铁路系统修建十万英里铁路,组成遍布全国的铁路网。第五计划是发展食、衣、住、行、印刷等基本生活资料生产的计划。第六计划则是开采煤、铁、石油和其他矿藏并设置采矿、冶金等设备制造厂的计划,即是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计划。结论部分总述实现实业计划对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的作用,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 摘编自孙中山实业计划根据材料,提炼出孙中山的一个经济思想主张,并加以评述。(要
18、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材料内容摘自于孙中山的实业计划,涉及交通、开发资源、移民垦荒和工农业生产、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生产等内容,意在推动中国落后面貌促进中国强盛。同时结论部分总述实现实业计划对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的作用,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说明孙中山也有联合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步的目的所在。结合史实提炼孙中山的这一思想主张加以评述即可。答案:示例观点:孙中山主张振兴实业,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进步。评述: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孙中山认为发展中国实业的重点是海陆交通和工农业生产,基本生活资料生产,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生产。孙中山认为实现实业计划有助于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因而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未能完成,孙中山为中国设计的经济建设宏伟蓝图,在当时无法实现;但孙中山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思想,对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