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第( )期姓名 班级 学号 命题人:钟海舫 校对人:陈春芳课题:一剪梅越中览古今别离 【学习目标】1 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2. 掌握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知识积累】一剪梅1、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早期生活优裕,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长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沛南下。1129年,其夫赵明诚染病去世,临终前取笔作诗,绝笔而逝。自此以后李清照写了大量的诗歌怀念自己的丈夫。这些诗歌都很伤感。南渡之前
2、,李清照多写闺怨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深哀入骨,词情凄黯。李词工于造句,善于创意出新。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 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 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2、 创作背景 本首词是李清照早期作品,是一首闺情词。易安结婚不久,赵明诚就到远处去上学,李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帛,书一剪梅以送之。”(越中览古1、 作者简介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
3、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3、 背景介绍 一首怀古之作,诗人南游吴越时所写。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20年,于
4、公元前437年灭吴。此诗即以此为背景,借怀古表达盛衰之感。今别离1、作者简介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代表作有人镜庐诗草、 冯将军歌 、哀旅顺 杂感 、 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2、创作背景 光绪十六年(1890),黄遵宪在伦敦任驻英使馆参赞,以乐府杂曲歌辞今别离旧题,分别歌咏了火车、轮船
5、、电报、照相等新事物和东西半球昼夜相反的自然现象。诗人巧妙地将近代出现的新事物,与传统游子思妇题材融为一体,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昌明,又以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昌明,表现出当时人在别离观上的新认识。因此,今别离既是乐府旧题,又反映了近代人别离的意识,是当时“诗界革命”和黄遵宪“新派诗”的代表作品。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检测1、给下列字注音鹧( )鸪( ) 簟( )绸( )缪( ) 万均柁( ) 倏( )2、 解释下列字词锦衣: 绸缪: 打头风: 万均柁: 绕指柔: 倏不见:二、思考探究阅读李清照的一剪梅 。一剪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
6、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词人思
7、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词始于唐,盛于宋。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醉花阴;5990字为中调,如
8、一剪梅;90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4.对李清照的一剪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藕香残”是以点代面的写法,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表现出词人孤独寂寞的感觉B“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句中的“独”点出夫妻离别后的孤独,暗含对丈夫归来的切盼C“花自飘零水自流”比喻岁月流逝,不见丈夫归来,内心极度悲伤。D“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句把愁说成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由外到内,此消彼长,表现出内心难消的愁绪。5.一剪梅中词人用平常字眼表现出新奇的意境,写出愁的运动的两句是:_,
9、_。6词的上片与下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_7简要分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在全词中起的作用。_ _ _ 8“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二、回答下面问题。越中怀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此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 三、阅读黄遵宪的今别离,回答下面问题。今别离黄遵宪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古亦有山川,古亦有东舟。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
10、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1 分析“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中的“倏”有什么表达作用。_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古人与近代人在别离上认识有什么不同?_ 答案1A 2C 3答案:D 李煜词风婉约 4答案:C 非比喻岁月,而是水独自流去,不理会诗人情怀,更加感伤。5答案: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6答案:词的上片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写了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为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展开。7答案: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
11、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8“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它,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更可贵的是,李清照将“情”说成是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其“情”运动之速。词人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而且从一“下”一“上”之中还可领略到她的万般愁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表现出词人深婉细腻的风格。(意对即可)二、答:对比,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三答案1“倏”字写出了船行之速,离人远去之快,烘托出送行者怅然若失的心情。 2主要运用了古今对比的写法来表现近代人对别离的新认识。古人出行,坐车乘舟,速度有限,行止自由,行者送客,痛不忍别;近代以来,火车轮船,风驰电掣,来去无情,离别之际,情何以堪!(主观题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