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质检111(2020四川省联合诊断考试)从1894年,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宗旨;到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这反映出孙中山()A改变了社会变革手段B近代民族观念的根本变化C革命目标的巨大进步D丰富了近代民族国家构想解析:从“恢复中国”到“恢复中华”并增加“平均地权”反映出孙中山在民族主义发展的同时,关注民生、经济,故选C项;根据题干可知,“驱除鞑虏”这一暴力革命手段得以继承,A项错误;“恢复中国”和“恢复中华”都是狭隘民族观,B、D两项错误。答案:C2(2020陕西渭南第一次质检)孙中山在评价苏俄
2、新经济政策时说:“此种新经济政策,其精神与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不谋而合。”孙中山说“不谋而合”是基于二者()A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其目标B都主张以经济手段改善民生C都符合各自民主革命的国情D都重视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都主张通过经济的发展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选B项;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发展资本主义,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提出时苏俄民主革命已经完成,C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注重国家干预,D项错误。答案:B3(2020山西大同第一次联考)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
3、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A民主革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B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C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924年,孙中山明确指出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说明国民革命的依靠阶层比辛亥革命更具广泛性,因而革命内涵进一步丰富,故选A项;孙中山始终坚持资产阶级革命思想,B项错误;五四运动时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项错误;材料述及的是孙中山思想的发展,D项偷换了主题,错误。答案:A4(2019海南省模拟)1922年李大钊加入国民党时,曾向孙中山声明自己不能退出共产
4、党,孙中山明确表示说:“这不要紧,你尽管一面作第三国际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这说明孙中山()A认可中国共产党是参与世界革命并独立存在的团体B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弱小还不足以影响到其地位C开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D欣赏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个人能力而不考虑其他的因素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旨在理顺与共产国际及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实现联合苏俄,借助于俄国革命的经验,振兴国民党,故选A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中国共产党力量大小,B项错误;三大政策确立于1924年1月的国民党“一大”,C项错误;强调理顺国共关系并不意味“不考虑其他的因素”,D项错误。答案
5、:A5(2020湖北武汉起点质检)20世纪20年代,除了国民党高举“三民主义”的旗帜外,地方军阀也在探索新的理论系统,孙传芳发明了“爱民、爱国、爱敌”的“三爱主义”;张作霖则发明了“四民主义”,即在“三民主义”外加一个“民德主义”。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中国()A封建军阀割据混战日趋激烈B政治思想训导功能受到重视C迈出了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D近代国家统一观念传播广泛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各界军阀标榜的主义都体现了爱民、民权、人权等内容,以此扩大自身的影响,故选B项;材料没有述及军阀之间的战争,A项错误;中国思想近代化开始于19世纪,C项错误;材料述及的是各派系军阀重视政治思想的宣传,并没有提及各派系军
6、阀主张国家统一,D项错误。答案:B6(2020辽宁六校期中考)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A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当时的工作重心B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C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D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解析:“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这是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萌芽,故选D项;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是在国民革命后,A项错误;中国民主革命理论形成于国共对峙时期,时间不符,B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之前,C项错误。答案:D7(2020河南中原名校第三次质评
7、)在大革命失败后至1928年间,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除上述几次起义外,还有一些以夺取城市为目标或主客观条件不具备而贸然发动的起义,先后遭到失败;有一些在起义以后,适时地将起义武装转向农村,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实行公开割据或秘密割据。这说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基于()A科学理论的指导B实践经验的积累C社会现实的分析 D游击战争的需要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武装起义的目标转向农村是由于城市武装起义的失败,从而说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有着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故选B项;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工农武装割据”是一个长期实践积累的过程,虽有社会现实的分析,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形成原因,C项错误;游击
8、战争作为工农武装割据的一部分,D项错误。答案:B8(2020广东惠州第二次调研)1948年1月,毛泽东致电叶剑英时提出:“对一切可以争取的中间派,不管他们言论行动中包含多少动摇性及错误成分,我们应采积极争取与合作态度。”毛泽东的电报意在()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C推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扩大共产党的阶级基础解析:新民主主义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路线,材料中争取“中间派”的做法符合这一路线,故选B项;1948年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不存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项错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在1953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
9、错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材料中的“中间派”不属于这一阶级,D项错误。答案:B9(2020陕西宝鸡第一次质检)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延安)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了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A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B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C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D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解析:根据信息毛泽东在西北(延安)树立了精神领导权可知,材料指的是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深刻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故选D项;
10、A项对应的史实是1928年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以及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错误;B项对应的是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错误;C项对应的史实是1949年的论人民民主专政,错误。答案:D10(2020新疆乌鲁木齐第一次诊断考)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一观点()A促成了“工农武裝割据”的提出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意在批判“左”倾冒险主义危害D表明中国开始摆脱苏联模式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反对教条主义,主张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与中
11、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选B项;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于1930年,这一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已初步形成,A项错误;1931年王明取得领导地位后开始推动“左”倾冒险主义的政策,C项错误;“开始摆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D项错误。答案:B11(2020湖北十堰元月调研)1939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的英译本序言中指出:“抗战在武汉、广州失守后正向着一个新的阶段有利于中国不利于日本的新的阶段发展,这个阶段就是敌我相持阶段。”这一论断()A扭转了正面战场的颓势B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矛盾C阻止了日本的进攻势头D鼓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解析:武汉会战的结束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2、,毛泽东的这一论断为中国抗战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信心,故选D项;“扭转了正面战场的颓势”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材料述及的是抗战形势,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错误;毛泽东的言论不可能阻止日本的进攻,C项错误。答案:D12(2020陕西渭南第一次质检)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则遵循市场规律,计划机关采用价格工资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来取代分配实物的指令性计划。这一理论曾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很有影响力。这表明当时我国()A经济改革思想的高度统一B城市经济改革已全面启动C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和探索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
13、,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强调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这是对指令性计划带来的问题的反思,故选D项;有很大影响力不等同于高度统一,A项错误;城市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是简政放权,增强企业活力,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C项对应史实是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与材料述及时间“20世纪80年代”不符,错误。答案:D13(2020山西大同第一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无论是夏代发端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还是商的“当于民监”,无论是西周的天命来自于民众的意志,还是孔子的“仁者,人也”,或是孟子的“仁者爱人”等等,都说明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是在中国古代国家保留了原始氏族血缘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同样,中
14、国古代独有的社会结构,即社会关系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结成的五伦关系,社会被一层温情脉脉的血缘关系的纱幕所笼罩,保持着一种天然的“亲亲”和“尊尊”的宗法联系。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材料二孙中山先生已经发现了,中国不能再走西方的老路,所以他吸收了全世界最新的思想理念、知识,又结合了中国传统的东西。如论语中“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它就包含了均富、以民为本的思想,孙中山先生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也处处体现在三民主义中,如民族、民权、民生都是以民为本。而且,孙中山先生考虑新建国家,名称不叫共和国,叫做民国,这里还是以民为本。黄明同三民主义中
15、的民本思想来源于传统文化材料三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转型以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实现美好生活为价值旨归,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等言论均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着眼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话语转向。王永贵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倡导“民本”思想的目的,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民本”思想的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主流意识形态着眼于“
16、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依据。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目的”,从服务社会政治的思想才可能为统治者重视、倡导的思路进行概括;第二小问“产生原因”,根据材料一“是在中国古代国家保留了原始氏族血缘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得出氏族血缘关系的传统;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独有的社会结构”得出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古代民本思想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第(2)问第一小问“来源”,根据材料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影响”,运用因果推导法,并结合孙中山思想与中国革命发展的关系进行归纳。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的时间提示“十八大以来”,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当前使命和任务等方面作答。答案:(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维护“
17、家天下”的统治局面。原因:血缘氏族关系的浓厚;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悠久稳定的农耕文明;儒家思想的浓厚伦理色彩。(2)来源: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和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影响:继承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调动人民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3)依据: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进一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14(2020云南昆明摸底诊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舆论信息统计表(局部)时间舆论热词20世纪70年代初两个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摸着石头过河、包产到户、
18、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后富、小平您好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南方谈话、姓资姓社、下海、三个有利于、市场经济21世纪初至今网购、互联网、全面小康、中国梦、一带一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对表中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看法:舆论热词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舆论热词呈现出反思“文化大革命”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有较大发展,舆论热词反映出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的历史
19、进程;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舆论热词反映出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思想,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开放深化;21世纪初至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科技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继续努力,舆论热词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综上所述,70年代末以来的舆论信息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发展变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示例二看法: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舆论热词反映了中国转折关头的历史巨变。说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在此背景下,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明确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进入历史发展的新时期。该历史时期的舆论热词“两个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呈现出中国转折关头反思“文化大革命”的历史阶段特征。舆论热词引领舆论导向,解放国人思想。综上所述,舆论热词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