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3、54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214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7、126、8、11、139、10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绝灭。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据此回答12题。1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准确的说法是 ()A气候变化 B植物变化C水的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2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
2、繁衍下来,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_在起作用()A光合作用 B生产功能 C分解功能 D平衡功能解析:一个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自然环境状态的改变,而使恐龙绝灭更加可信。地理环境具有保持稳定的能力,即平衡功能。答案:1.D2.D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A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各自不同的区域特征B地理环境各要素虽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D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解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统一体,它们并不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二是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发
3、生变化时,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答案:C4下列现象不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热带雨林遭破坏,引起全球气候变化B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引起全球气温升高C某地区降水量多少与太阳活动周期有一定的关联性D长江中上游山区大量砍伐林木,下游地区洪水频发解析:太阳活动不属于地理环境要素,它属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答案:C5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所起的作用有()根本改变气候状况对水文状况几乎没有影响能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流失A B C D解析: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流失,从而能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答案:D6下列人类活动不属于趋利避害目的
4、的是()A在内蒙古草原上大量开荒种植粮食B在黄土高原上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C在浙江沿海修建海塘抵御海浪侵蚀,保护海岸D在澳门有计划地填海造陆,扩大陆地面积解析:在内蒙古草原大量开荒种植粮食破坏了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是趋利避害。答案:A7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解析:所谓整体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地貌和土壤)的内在联系。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
5、特征相统一。答案:B一个地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带也是一个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据此完成89题。8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叙述错误的是()A生产功能B平衡功能C各地理要素具有协调统一的变化过程D整体功能小于各自然地理要素各自的功能总和9能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向恶性方向发展的是()A植树种草 B修水库 C围海造陆 D围湖造田解析:第8题,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大于各自然地理要素各自功能的总和。第9题,围湖造田将使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的功能下降,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且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8.D9.D10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
6、误的是()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严重破坏有关C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D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解析: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答案:D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1112题。1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水热条件的变化 B地壳运动C植被类型的变化 D岩浆活动1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解析:第11题,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可分解如下:阶段当地为平地,植被为森林;阶段当地地壳隆起升高
7、,使背风坡植被由森林变为草原;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第12题,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说明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环境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11.B12.A二、综合题(共40分)13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地区,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性。(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和_,其原因分别是_。(3)若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则对本区内的土壤
8、和河流有何主要影响?解析:根据图中的“三面环山、平原中开”“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灰暗、肥沃的土壤”等信息,可判断该地为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河流一年一般有两次汛期;本区森林锐减,水土流失会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加大。答案:(1)东北整体(2)春季夏季春汛的主要原因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3)对土壤:腐殖质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使得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对河流:含沙量增加;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14下图所示是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图中小圆圈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种群的个体数)。请分析此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这个岛屿上的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有什么特点?(2)对自然界中的种群来说,种群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下去?为什么?解析:由图中关系不难看出,绵羊的数量与环境有关,环境也影响绵羊的数量,它们之间要达到某种平衡状态。答案:(1)在引入初期,绵羊数量连续增长。若干年后,绵羊的数量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保持稳定,这时种群数量将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上。(2)不能。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由于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下去。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即平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