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在德、日法西斯化的历史渊源中,相似点是()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军部控制内阁大权崇尚军国主义传统信奉专制政治制度ABC D解析:军部控制内阁大权是日本一个国家的特点,德国并不具备这一特点。答案:B2德国法西斯上台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危机带来严重的政治危机纳粹党的宣传骗取了相对广泛的支持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纳粹党在1932年的国会大选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A BC D解析: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历史条件,注意从历史根源和具体背景两个角度把握。本题考查具体历史背景,要结合史实逐一分析各选项。答案:D320世纪30年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面临的最大威胁是()A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C苏联综合国力的增强 D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关系的记忆能力。此时,意大利、德国的法西斯专政已经建立,战争的欧洲策源地形成;同时,日本也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战争的亚洲策源地形成;这些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很大威胁,所以答案是D项。答案:D4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所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A绥靖政策 B抵抗政策C中立政策 D结盟政策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三点:一
3、是材料的时间限定是1940年5月;二是材料的内容;三是教材中的1940年的史实。结合这三者可判断出正确答案。答案:B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在军事上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是()A凭借马奇诺防线采取消极防御方针B对德国丧失了应有的警惕C敦刻尔克撤退过早转移了大批兵力D卖国将领主动向德军投降解析:消极防御、采用僵化的战略战术是欧洲大陆第一陆军强国失败的主要原因,马奇诺防线就是消极防御思想的产物。答案:A6不列颠之战最为激烈的时刻,丘吉尔说:“在人类发生冲突的领域中,从来没有这么多的人如此感激这么少的人。”文中的“这么少的人”是指()A英国政府领导人 B英国广大人民C英国海军战士 D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解
4、析:丘吉尔上台后,实行抵抗政策。在不列颠空战中,英国军民不畏强暴,皇家空军飞行员是这场空战中的“少数人”,为民众的热情所感染而英勇作战。答案:D7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苏联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从罗斯福的这一论断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来“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这个国家就是法国。1940年6月,德国对法国发动总攻,不久,以贝当为首的卖国政府签署了投降书,法国投降。答案
5、:B81941年签署的大西洋宪章中,英美两国宣布“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同意未经本民族同意的领土变迁”,“尊重民族自由选择政府的权利”,对上述主张的正确评述是()A英美暂时放弃了殖民扩张的政策B反映了反法西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C英美暂时放弃了同苏联对抗的政策D成为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基础解析:抓住题干中1941年的大西洋宪章及其材料引文,即可明确当时英美两国都反对法西斯国家的对外侵略扩张。答案:D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战场开始出现转折的先后顺序是()A太平洋、北非、苏德战场B苏德、太平洋、北非战场C苏德、北非、太平洋战场D北非、太平洋、苏德战场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战
6、场出现转折的标志性事件的时间。太平洋战场是1942年6月,北非战场为1942年10月出现转折,而苏德斯大林格勒战役是1942年7月1943年2月。答案:A10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欧和亚洲兴起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力量在战争中得到发展A BC D解析:东欧和亚洲的人民民主国家兴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应排除有的选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1题16分,第12题13分,第13题21分,共5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德国)陆军实力之总数不应超过10万人,军官及
7、补充部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内之秩序及边界巡查之用。德国之强迫普及(即普遍)征兵制应予废止。德国陆军仅能以志愿服役者募集组成之。莱茵河之东50千米一线之西,在德国领土内之要塞工程、堡垒及陆地要塞均应解除武装,并拆卸之。凡尔赛和约材料二国防部队中的服役系以普遍兵役为依据。德国和平(时期)陆军由12个军团和36个师组成。(注:当时德军每个陆军师的编制约为1.4万人)德国国防法(1935年)每一个德国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凡应服兵役者,遇下动员令时,应听从国防军调遣。战时和遇特别紧急状况时,德国国防部长授权可以扩大应尽兵役义务的德国男子的范围。德国兵役法(1935年)请回答:(1)比较材料二和材料
8、一,指出它们的主要不同之处。(6分)(2)希特勒上台后,除上述变化外,另有哪几方面的相应措施?(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上述情况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破坏。第(1)问首先注重材料的分析对比,以德国的国防法和兵役法的各项规定为依据,再与凡尔赛和约相比较,能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第(2)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注意结合当时德国法西斯上台分析背景和影响。答案:(1)不同:德国陆军总数由不得超过10万人变为实际上不受限制;由志愿服役制变为普遍义务兵役制;由维护国内秩序和巡查边界扩大到可用于战争。(2)相应措施:政治上,实行纳粹党一党专政和希特勒
9、个人独裁,确立了发动战争的政治体制。经济方面: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确立了战争经济体制。思想宣传方面:大肆鼓动极端民族主义复仇情绪和军国主义思潮,鼓舞兵民士气。(3)背景:德国法西斯上台,积极扩军备战。影响: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果你们牺牲了我的国家而能保住世界和平,我将是第一个向你们欢呼的人;但是如果不能,那么, 先生们,愿上帝拯救你们的灵魂吧。(捷克斯洛伐克驻英国公使)扬马萨里克材料二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部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英国首相)张伯伦请回答:(1)扬马萨里克与张伯伦的话都是针对哪一事件
10、而发表的?(2分)张伯伦的态度表明当时英国推行的是什么政策?(2分)(2)英国的这种政策还有哪些其他表现?(9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后果及表现。第(1)问从材料及材料的出处中可判断出这一事件应为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张伯伦的政策很明显是其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第(2)问考查英国绥靖政策的具体表现,可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纵容侵略的一系列事件说明。答案:(1)慕尼黑协定的签订。表明当时英国推行绥靖政策。(2)表现:日本侵略中国,得到英法操纵下的国际联盟的迁就。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过程中,国际联盟对意大利进行了某些制裁,但英法却听任意大利船舰通过苏伊士运河,向埃塞俄比亚运送部队和
11、物资。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了“不干涉”政策。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撕毁了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奥合并的条款。英法等战胜国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1 年哈里曼就罗斯福要求参加对日作战意图作证时说:“存在的巨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的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那时苏联人就能轻而易举地以公众要求为口实,建立满洲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了。”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美国第82 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材料二1945 年2 月,莫洛托夫向哈里曼递交了一份“斯大林元帅
12、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条件草案”, 经罗斯福和斯大林修改后,即成为邀请丘吉尔共同签字的协定文本。其条件为: 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 现状予以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国际条约集材料三苏联本身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其以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国际条约集材料四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成为可能和确定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美国对外关系外文文件集 请回答:(1) 材料一中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
13、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4分)(2) 材料二中苏联同意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说明了什么?(4分)(3) 据材料一、三分析,美国政府在外交上取得了什么成功? (3分)其最终目的是什么?(3分)(4) 据上述四则材料,评价美苏等国的外交活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7分)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外交活动。第(1)问直接归纳材料一的要点即可;第(2)问实际考查雅尔塔秘密协定,这一协定很明显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第(3)问需要结合当时中国战场的形势;第(4)问注意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 限制苏联在东方的扩张,并取得苏联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2) 大国之间谋求妥协,推行以牺牲弱国的利益为条件谋求自身利益的大国霸权主义。 (3) 争取到苏联在政治上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目的是打败日本后, 控制中国,建立它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4) 上述外交活动在协调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加速德、意、日法西斯的灭亡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损害了一些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