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621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6页
《解析》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经研究发现由禽、鸟传给人类的禽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甲型H5N1、甲型H9N2、甲型H7N7。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禽流感病毒是一个有机体,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B. 禽流感病毒经细胞分化产生多种类型的禽流感病毒C. 禽流感病毒属于生物,其遗传物质为核酸D. 病毒一般体积比细胞小,属于生命系统的最小层次【答案】C【解析】禽流感病毒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A错误;禽流感病毒经基因突变产生多种类型的禽流感病毒,B错误;禽流感病毒属于生物,其遗传物质为核酸RNA,C正确;病毒一般体积比细胞小,无细胞结构,不

2、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才是生命系统的最小层次,D错误。2. 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不同蛋白质含有的肽键数量可以相同B. 蛋白质具有催化、运输、信息传递、免疫等功能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D.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结构通式、数目、排列顺序不同,空间结构多样【答案】D【解析】蛋白质中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不同蛋白质中含有的肽键数量可以相同,A正确;大多数的酶、血红蛋白、胰岛素、抗体等的化学本质均是蛋白质,分别具有催化、运输、信息传递、免疫等功能,B正确;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因而在合成蛋白质

3、时,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C正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构成了蛋白质结构多样性,D错误。3. 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变形虫的运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 生物膜能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C. 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D. 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囊泡结构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依赖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

4、高效、有序地进行,B正确;生物膜是生物体内细胞膜、各种细胞器膜、核膜等所有膜结构的统称,但小肠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C错误;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如高尔基体,D正确。考点: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成分和结构上相似,结构与功能上联系,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不同生物膜的结构不同,在成分上有差异,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4. 下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同质量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相同B. 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氮

5、元素用以合成脂肪C. 开花后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可用于转化形成脂肪D. 图B显示可溶性糖是种子萌发的直接能源物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质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脂肪的含H量高于糖,在有氧呼吸时,氢和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所以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于可溶性糖,A错误;脂肪不含氮元素,B错误;开花后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可用于转化形成脂肪,C正确;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可溶性糖是能源物质,经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转移到ATP中去,D错误。考点: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名师点睛】油菜种子在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的含量下降脂肪含量上升,可溶性糖转变成脂肪,糖

6、和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C H O,所以这种转化不会改变种子对N元素的需求,油菜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成可溶性糖,分解脂肪的脂肪酶活性增强,ATP是直接能源物质。5. 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如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三种不同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示自由扩散,其物质运输的速率与浓度和载体有关B. 图乙示协助扩散,加入呼吸抑制剂后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会发生改变C. 图丙示主动运输,但是在细胞内液浓度低于细胞外液浓度运输时不需要消耗能量D. 甘油、CO2、水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答案】D【解析】析图:图甲物质运输只和浓度有关,且没有饱和性,物质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图

7、乙物质运输和浓度有关,有饱和性,物质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图丙物质能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图甲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物质运输的速度只与浓度差有关,不需要载体,A错误;图乙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供应,加入呼吸抑制剂后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不会发生改变,B错误;图丙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起始阶段为顺浓度梯度运输过程,C错误;甘油、水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D正确。6. 媒体报道的“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质,但还有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下列有关“地沟油”主要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组成元素一定是C、H、0、NB. 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C. 遇苏丹染液

8、可能呈现橘黄色D. 定引起细胞糖蛋白减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脂质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H、O,有的含有N、P,过A错误;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故B错误;脂肪被苏丹染成橘黄色,故C错误;地沟油不一定让细胞发生癌变,因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不一定减少,故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脂质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 肽酰转移酶是细胞内催化肽键形成的酶,对核糖核酸酶敏感,但对蛋白酶不敏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肽酰转移酶被水解的产物为氨基酸B. 肽酰转移酶存在于核糖体中C. 肽酰转移酶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D. 肽酰转移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答案】

9、A【解析】试题分析:肽酰转移酶对核糖核酸酶敏感,但对蛋白酶不敏感,说明该酶的化学本质是核糖核酸(RNA),AD错误;肽酰转移酶是催化肽键形成的酶,所以该酶在核糖体发挥作用,B正确;肽键是经过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C正确。考点:酶的本质和作用8. 下图为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装置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若试管中的水由温水换成冷水则气泡释放速率下降B. 此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全部转移至ATP和以热能形式散失C. 冒出的气泡是酵母菌产生CO2的结果D. 试管中水的主要作用是制造无氧环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若试管中的水由温水换成冷水,导致没的活性降低,则无氧呼吸速率降低,所以气泡释放速率下降,A

10、正确;酵母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是不彻底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能量有一部分还储存在酒精中,B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试管中水的主要作用是制造无氧环境,防止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考点:酵母菌的无氧呼吸9. 如图为叶肉细胞内的有氧呼吸过程图,4、7均为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产生的8全部用于合成ATPB. 4可来自核糖体C. 5为H,可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D. 催化23过程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8是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合成ATP,A错误;4是水,可来自核糖体内氨基酸的脱水缩合,B正确;5为H,可参与有氧

11、呼吸第三阶段,与氧气反应生成水,C错误;23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D错误。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名师点睛】从图中可判断1-8分别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水、H、氧气、水、能量丙酮酸产生二氧化碳,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的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仅有40%储存在ATP中,其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在晴朗的白天,植物光合作用很强,不仅要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而且植物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10. 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一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

12、的遗传物质等B. 硝化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细胞壁,营养方式为自养型,后者无细胞壁,营养方式为异养型C. 颤藻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而发菜细胞中含叶绿体D. 一个动物体的不同细胞形态和功能有其多样性,本质上是由于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答案】A【解析】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它们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如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DNA)等,A正确;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变形虫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大的差异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发菜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C错误;一个动物体的不同细胞形态

13、和功能有其多样性,本质上是由于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D错误。【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的分化【名师点睛】知识点总结:1、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3、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11.

14、 小芬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B. 在甲中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C. 若玻片右移,则甲的影像会右移而乙的影像左移D. 若在甲中看到的影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影像【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显微镜使用相同的光圈,甲放大倍数小,可视范围大,也就是有光的面积比乙大,所以比较亮,故该选项A说法正确;甲放大倍数小,看到的面积大,乙中看到的只是甲中的一部分,B不正确;无论玻片往右移还是往左移,甲和乙观察到的影像都是一样的,C不正确;影像是否模糊,有多

15、方面因素,换成乙后放大倍数过小,未必清晰,D不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12. 观察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如果该图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那么A中含有的元素为H、OB.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组成细胞鲜重时的各种化学元素,那么A应该是C元素C. 如果该图是已经完全脱水后的细胞,那么A是蛋白质D.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细胞干重时的各种化学元素,那么在A后一位的应该是O元素【答案】B【解析】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由H、O两种元素组成,A正确;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中,占鲜重最多的是O元素,

16、B错误;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C正确;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中,微量元素的总量不超过3%,D正确。【点睛】总结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1)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Cl等;C是最基本元素。(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13.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应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养分。下图所示的培养基中含有NH4NO3、KNO3、CaCl22H2O、MgSO47H2O、螯合铁溶液、微量元素溶液,但缺少一种必需元素,为补充这种元素,应添加的化合物是A. Ca(NO3)2

17、 B. KCl C. KH2PO4 D. K2SO4【答案】C【解析】组成细胞的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根据培养液的成分可知,培养液中已经含有微量元素和大部分的大量元素,但还缺少大量元素P,故应添加的化合物是KH2PO4,所以C正确,ABD错误。【点睛】组成细胞的元素分类图解如下:14. 鉴定尿中是否有蛋白质常用加热法来检验。下图为蛋白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B. 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也发生了变性C. 变性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沸水

18、浴后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但肽键不会断裂,A错误。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可以用于提取蛋白质,没有变性,B错误。变性后的蛋白质因为具有肽键仍然会和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正确。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功能也发生改变,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中的蛋白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15. 蛋白质分子能被肽酶降解,至于哪一个肽键被断裂则决定于肽酶的类型。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上图所示肽链一定由五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B. 在肽酶P的作用下,经过脱水缩合可以形成两条肽链C. 肽酶P可以催化1处的化学键断裂D. 该肽

19、链中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一个【答案】C【解析】A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决定。由于不清楚R1-R5是否相同,所以无法确定是否该肽链含有5种氨基酸。只能确定上图所示肽链一定由五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A错误;B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因此形成的化合物是一个三肽和一个二肽,该过程不是脱水缩合,而是消耗水,B错误;C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即能使1处的化学键断裂,C正确;D由于不清楚R1-R5是否含有氨基和羧基,所以,只能确定该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D错误。【考点定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名师点睛】解

20、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信息“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然后根据该信息分析各选项。16. 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B. 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C. 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D.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埃博拉病毒进行染色,可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答案】B【解析】对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来说,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而对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如病毒,其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仍然是核酸,但其核酸不在细胞内,A错误;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

21、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B正确;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若其碱基排列顺序不同,它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相同,C错误;病毒内只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所以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埃博拉病毒进行染色,不可能观察到两种核酸,D错误。17. 细胞核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与细胞核的结构分不开的。下列有关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 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C.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如RNA、DNA和蛋白质等)进出细胞

22、核的通道【答案】D【解析】核膜是双层膜可以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故A正确。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在分裂期是染色体,在间期是染色质,故B正确。核仁与核糖体及某种RNA的形成有关,故C正确。核孔允许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但不允许DNA出,故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细胞核有关的3个易错点(1)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进出核孔。核孔是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2)核仁不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细胞核中

23、的遗传物质分布在染色体(染色质)上。(3)染色体和染色质只是形态不同,而成分完全相同。18. 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许多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细胞中,许多细胞器都有膜,如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等,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 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的具膜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C.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所有细胞都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D. 硅肺的形成是由于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的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了细胞结构【答案】D【解析】核糖体和中心体是没有

24、膜结构的细胞器,AB错误;叶绿体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但是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的,如根、花等细胞没有叶绿体,C错误;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但不是含有生物体必需的所有的水解酶,硅肺是由于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的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器的种类和作用【名师点睛】无膜结构细胞器一一核糖体和中心体核糖体中心体分布附着在内质网上或核外膜;游离存细胞质基质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中也有少量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结构组成蛋白质、RNA、酶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功能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

25、内蛋白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形成纺锤体,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运动19. 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A. Na+ B. CO2 C. 胰岛素 D. K+【答案】D【解析】图乙物质跨膜运输是从膜外由低浓度运输至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为主动运输,选项中Na、K为离子,主动运输;CO2是自由扩散;胰岛素是生物大分子,不能直接跨膜运输。由于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Na浓度刚好是细胞外高于细胞内,所以与图乙吻合的主动运输过程只能是K,选D。【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名师点睛】本题关键要明确细胞内外Na、K的浓度高低:

26、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Na浓度刚好是细胞外高于细胞内。20. 将甲、乙、丙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成熟植物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它们的状态,直到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时,三个细胞的状态如表所示:细胞种类细胞状态甲细胞刚发生质壁分离乙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丙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是因为细胞已经死亡B. 实验前甲、乙、丙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乙甲丙C. 实验后甲、乙、丙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乙甲丙D. 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时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答案】B【解析】形态不发生变化并不代表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正处于水分子进出的平衡状态,

27、故AD错误;质壁分离程度越严重,细胞内外浓度差越大,而外界溶液浓度相同,故实验前丙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小,乙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大,故B正确;达到平衡状态时,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质壁分离越严重的,失水越多,外界溶液浓度越小,故实验后丙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小,故C错误。21.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B、C中均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溶液之间均用半透膜隔开,一段时间后达到渗透平衡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如图所示,h1h2,在达到平衡后,A、B、C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A. A=B=C B. ABC C. ACB 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在达到渗透平衡后,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A到

28、B及从B到A扩散的速率相等,由于影响水分子扩散速率的因素有两个,即溶液的浓度和水柱h1形成的静水压,故A中溶液浓度大于B中溶液浓度。同理可知,C中溶液浓度大于B中溶液浓度,但由于水柱h2形成的静水压比水柱h1形成的静水压小,故可推知A中溶液浓度大于C中溶液浓度。因此,在达到平衡后,A、B、C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ACB,C项正确,A、B、D项错误。【考点定位】渗透作用【名师点睛】有关渗透作用的“5”个易错点(1)水分子的移动方向是双向移动,但最终结果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多。(2)实验中观察指标为漏斗内液面变化,但不能用烧杯液面变化作描述指标,因现象不明显。(3)渗透系统的

29、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实质是指渗透压。(4)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侧溶液浓度绝对相等。(5)只有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22. 图甲是人的红细胞长时间处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体积(V)与初始体积(V0)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从图甲可见250mmolL-1NaCl溶液不影响人红细胞的代谢B. 图乙中细胞失水量为正值,植物细胞体积一直在减小C. 图乙中A点细胞失水量最大,此时细胞吸水能力最小D. 人红细胞长

30、时间处在300mmolL-1NaCl溶液中可能死亡,图乙中的处理时间内细胞一直有生物活性【答案】D【解析】由甲图可知,当人的红细胞处于150mmol/LNaCl溶液中时,细胞可以维持正常体积,而在250mmol/L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了失水皱缩,即此溶液并非正常红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处于此溶液中会影响人红细胞的代谢,故A错误;由乙图可知,该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及复原,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但由于植物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在失水和吸水的过程中,细胞体积并没有较大改变,故B错误;图乙中,a点细胞失水量达到最大值,此时细胞液的浓度最高,吸水能力最强,故C项错误。细胞长时间处于高渗溶液

31、中可能死亡。由甲图可知,人的红细胞处在300mmol/LNaCl溶液中会发生失水皱缩并有可能导致细胞死亡。由图乙可知,该植物细胞在处理过程中先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a点细胞失水量达到最大值,而在此之后,细胞失水量逐渐减少,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并于b点恢复至细胞本来状态。只有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故D正确。【点睛】易错项分析:本题易错项为B。可能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的理解有偏颇,实际上,细胞壁因其伸缩性较小,并不会有明显的改变,所以植物细胞的体积并不会有明显的变化。23. 下列是有关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然后让鹰吞下去,一段时间后

32、,笼内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了胃具有物理性消化的作用B. 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中,可先用滴管滴加氯化铁溶液,再用此滴管滴加肝脏研磨液,不影响实验结果C. 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D. 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关键步骤是先将淀粉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5分钟,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淀粉酶液【答案】C【解析】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然后让鹰吞下去,一段时间后,笼内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了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A错误;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实验中,可先用滴管滴加氯化铁溶

33、液后,再用此滴管滴加肝脏研磨液,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C正确;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关键步骤是先将淀粉液和酶溶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5分钟,然后将对应的温度保温下的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D错误。【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发现历程【名师点睛】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步骤是: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2mL淀粉液;另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将6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份淀粉液和-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水中;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

34、的淀粉液试管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观察实验现象。24. 下列关于探究酶的特性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可溶性淀粉溶液为底物B. 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C. 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D. 若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答案】B【解析】若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值,因变量是酶活性,应该选择过氧化氢做底物,A错误;酶的高效性是和无机催化剂相对而言的,因此如果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B正

35、确;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反应的温度,因此如果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选择碘液检测实验结果,C错误;因为蔗糖是否发生水解,都不与碘液反应,因此如果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D错误。25. 如图所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关系B. 图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C. 若图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D. 图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

36、是酶的有关内容。由图可知,酶量增加一倍时,酶促反应速率从开始就增加一倍,A正确;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能尽快达到最大值,B正确;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3的催化效率高,生成物量能尽快达到最大值,C正确;图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D错。故本题选D。26. 如图实线表示向淀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唾液淀粉酶后,还原糖的产生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某同学现取三支试管,均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后,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淀粉、适量的蛋白酶和适量的唾液淀粉酶,三支试管中的反应曲线依次为A. B. C. D. 【答案】B【解析】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和唾液淀粉酶后,再

37、加入一定量的淀粉,产生还原糖的速率不变,但最后产生的还原糖的量变多,所以加入一定量的淀粉的反应曲线是。加入适量的蛋白酶后,由于唾液淀粉酶本质是蛋白质,会被蛋白酶分解,所以产生还原糖的速率下降,即反应时间会增加,但最后产生还原糖的量不变,所以曲线是。加入适量的唾液淀粉酶后,产生还原糖的速率会提高,即反应时间减少,但最后产生还原糖的量不变,所以曲线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27.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与DNA、RNA相同,组成ATP的化学元素有C、H、O、N、PB. ATP的结构可简写为APPP,其中A由腺嘌呤和脱氧核糖结合而成C. 动物细胞中产生ATP的

38、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D. 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些是需要能量的,有些是释放能量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答案】A【解析】DNA、RNA和ATP都含有CHONP,故A正确。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的A是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的腺苷,故B错误。动物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故C错误。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些是需要能量的,有些是释放能量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分解相联系,故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ATP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28. 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的变化情况,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39、. N点时,该器官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B. M点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O2浓度,此时无氧呼吸的强度最低C. 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D. L点时,该器官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答案】C【解析】由于该植物器官在呼吸过程中既消耗糖类,也消耗脂肪,因此N点虽然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但不能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M点细胞呼吸强度最弱,但不是无氧呼吸的强度最弱,B错误;氧气浓度在N点以后氧气的吸收量大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说明该器官呼吸的底物不只含有糖类,还含有脂肪,C正确;0点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

40、错误。【考点定位】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名师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的类型,糖类和脂肪在组成元素上的不同点,糖类与脂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的不同点,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29. 将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1的冷库内贮藏。从采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mol)和O2吸收量(mol),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贮藏前用CO2处理后的蓝莓无法进行无氧呼吸B. 第10d时,细胞中的ATP完全来自线粒体C. 第

41、20d未处理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D. 第40d未处理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答案】C【解析】根据曲线中10d后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比值大于1,可知贮藏前用CO2处理后的蓝莓可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第10d时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比值等于1,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细胞内ATP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错误;第20d,未处理组蓝莓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比值更大,说明未处理组蓝莓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更多,因此,未处理组蓝莓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量高于CO2处理组,C正确;第40d,未处理组蓝莓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比值为2,假设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量为a,则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也为a

42、,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以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分别为a/6、a/2,D错误。【点睛】本题有两个解题关键点: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CO2,但仅有氧呼吸消耗O2。仅有氧呼吸时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比值为1。30. 如图是生物界中能量“通货”ATP的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的M指的是腺苷,N指的是核糖B. 食物为ATP“充电”指的是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C. 图中不同来源的ATP均可用于胞吞和胞吐D. ATP的“充电”需要酶的催化,而“放能”不需要【答案】B【解析】题图中M指的是腺嘌呤,A错误;食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需通过呼吸作用

43、来完成,B正确;如果ATP来自光反应,则这部分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胞吞和胞吐,C错误;ATP的合成和分解均需要酶的催化,D错误。31. 如图为某生物小组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设计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因变量是甲、丁两试管中产生CO2的多少B. 乙、丙两试管中的液体应先煮沸,冷却后再加入酵母菌,以便消除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C. 该实验装置的设计不够严谨,通入乙试管中的空气必须除去CO2D. 甲、丁两试管中的Ca(OH)2溶液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替代【答案】D【解析】乙试管通入空气,丙试管未通入空气,分别提供了有氧和无氧的环境条件,可根据Ca(OH)2溶

44、液的浑浊程度来大概判断甲、丁试管中产生CO2的多少,A正确;对试管中的液体进行灭菌,能消除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B正确;空气中含有CO2,对实验结果有干扰,C正确;Ca(OH)2溶液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替代,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可以用来检测有无酒精的生成,D错误。32. 在一定时间内,动物体内的CO2产生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称为呼吸熵(RQ),不同底物在完全氧化时的RQ不同,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完全氧化的RQ分别是1、约0.8和约0.7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长时间饥饿的动物的RQ会先降低后增加B. 平静状态时动物的RQ定等于1C. 剧烈运动时动物的RQ会变小D. 三种底物呼吸熵不同的原因与C

45、、H、O、N的比例有关【答案】A【解析】长时间饥饿的动物,由于糖代谢供能不足,机体会先利用脂肪供能,再利用蛋白质,所以RQ会先降低后增加;A正确。平静状态下,动物进行有氧呼吸,若细胞呼吸底物不同,其RQ不一定为1;B错误。剧烈运动时,动物会进行无氧呼吸生成乳酸,不消耗氧气,也不生成二氧化碳,不影响RQ;C错误。糖和脂肪中不含N,其呼吸商的大小与C、H、O的比例有关,与N无关,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呼吸33. 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如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表示肽键表示中心碳原

46、子,的种类有20种B. 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表示核糖,表示磷酸基团,的种类有4种C. 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表示磷酸基团,表示脱氧核糖,的种类有4种D. 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空间结构是相同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如果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中心碳原子,2表示肽键,故A错误;如果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是碱基,RNA中的碱基含有A、U、C、G四种,故B正确;如果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脱氧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故C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葡萄

47、糖,但是构成不同多糖的葡萄糖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故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大分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34. 核孔是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被称为核孔复合物,它是细胞质与细胞核内物质输送活动的看护者。如图所示,该复合物由一个核心脚手架组成,其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由大量贴在该脚手架内面的蛋白组成,称为中央运输蛋白。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核孔复合物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有关B.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少,影响到物质的运输C. 核孔复合物的存在,说明核膜也具有选择性D. 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通过核孔运

48、出细胞核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答案】C【解析】核膜是双层膜,由两层双层磷脂分子组成,所以具有四层磷脂分子,核孔可以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A错误;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B错误;中央运输蛋白构成了具有选择性输送机制的核心脚手架,使得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正确;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是需要消耗能量的,D错误。35. 李斯特氏菌的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与乳酸菌一样,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 该菌使人类

49、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 该菌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胞吞作用D. 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答案】C【解析】李斯特氏菌的致死食源性细菌和乳酸菌一样,均属于原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就是DNA,而不是“主要是DNA”,A项错误;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而不是选择透过性,B项错误;该菌不同于小分子物质,通过人体细胞的胞吞作用进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C项正确;InIC蛋白是该细菌中的蛋白质,而细菌不具有内质网,其合成不需要内质网加工,D项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原核细胞与真核细

50、胞的异同。二者均以DNA做遗传物质,但原核细胞只具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具有各种膜结构细胞器。36. 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都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的九肽类激素,前者具有催产及使乳腺排乳的作用。下图为催产素结构简式,若将异亮氨酸(Ile)和亮氨酸(Leu)分别替换为苯丙氨酸(Phe)和精氨酸(Arg),则为抗利尿激素的结构简式。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催产素中含有九个肽键B. 催产素彻底水解后共得到8种氨基酸C. 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结构相似,控制其合成的基因结构相同D. 抗利尿激素合成后直接释放到血液中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催产素环状结构是由二硫键形成的,其为链状九肽,共有8个肽键,

51、A错误;由结构简式可知,催产素中含有8种氨基酸,B正确;由题意知,组成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的氨基酸种类并不完全相同,故控制其合成的基因结构也不相同,C错误;抗利尿激素合成后,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到垂体中,再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D错误。37. 下图1表示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图2是图1中某物质的分子结构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图2表示的物质是图1中的aB. 图1中的X表示的元素是N,Y表示的元素是N和PC. 丙由m个氨基酸构成,含n条肽链,其中有z个环状多肽,完全水解丙共需水分子m-n+z个D. 图1中过程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答案】C【解析】解:A、由以上分析知,乙图表示某种核

52、糖核苷酸的结构简式,对应于甲图中的b,A错误;B、由以上分析知,甲图中的X表示的元素是N、P,Y表示的元素是N,B错误;C、题图中的C是蛋白质,由m个氨基酸、含n条肽链、其中有z个环状多肽组成的蛋白质中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链状肽链数=m-(n-z)=m-n+z个,所以该蛋白质完全水解共需要的水分子数=肽键数+m-n+z个,C正确;D、甲图中的(1)为DNA复制过程,该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T、T-A、C-G、G-C,(2)为转录过程,该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T-A、C-G、G-C,(3)为翻译过程,该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U-A、C-G、G-C,可见这3个过

53、程都进行了碱基互补配对,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D错误【考点】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及重要的分子结构38. 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胞内受体。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息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表面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B. 神经递质和绝大多数激素都是第一信使C. 第二信使通过调控细胞核内基因的翻译过程发挥作用D. 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答案】C【解析】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A正确;与膜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

54、递的信息分子,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可长途运输的激素分子,二是短程传递的神经递质,三是作用于周围细胞的局部介质,B正确;第二信使的受体位于细胞内,第二信使的作用,本质上都是在核内启动基因的转录,最终提高细胞内的某些蛋白质尤其是某些酶的数量,来长时间实现对细胞代谢和功能的调节,C错误;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台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细胞膜的功能【名师点睛】(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蛋白质在细胞膜形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糖被,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2)第一信使

55、即细胞外信号,根据胞外信号的特点及作用方式,化学信号分子可分为激素、神经递质和局部化学介质这三种类型。39. 下图为溶酶体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各种细胞内都含有溶酶体,该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范畴B. 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与水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C. 溶酶体吞噬入侵细胞的病原体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D. 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应升高或不变【答案】C【解析】原核细胞不含溶酶体,A错误;H+进入溶酶体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而水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错误;溶酶体吞噬入侵细胞的病原体过程属于胞吞,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溶酶体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

56、,而细胞质基质中的PH在70,因此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应降低,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名师点睛】本题需要识记溶酶体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图中信息进行准确的判断;同时还要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方式。40. 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在此过程中有关的生物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甲中a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B. 图甲中c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C. 图乙中f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D. 图乙中d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内质

57、网【答案】A【解析】分析甲图可知,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乳腺细胞,放射性强度最先出现在a,然后出现在b,最后出现在c,由于分泌蛋白首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经翻译过程形成,然后先后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进行加工,因此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A错误,B正确;分析乙曲线可知,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内质网不断“出芽”形成囊泡,因此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不断与内质网上的囊泡融合,然后再“出芽”形成囊泡,因此高尔基体膜面积不变;而细胞膜不断与高尔基体上形成的囊泡融合,因此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加,说明d是内质网,e是细胞膜,f是高尔基体,C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的生物

58、膜系统;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名师点睛】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这样内质网膜面积减少,细胞膜面积增多,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41. 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所示。图中a、b、c是生理过程,是结构名称。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图中b是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氧仅来自于氨基酸的一CO0H,完成的场所是乙图中的B. 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这表明a是主动运输过程C. 与甲图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乙图中的,中形

59、成的蛋白质已经是成熟蛋白质D. 在甲状腺球蛋白合成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有和,但膜的成分均发生更新【答案】D【解析】在D项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是高尔基体,而是细胞膜,面积增大,是内质网,面积减小。A项是正确的,b过程是脱水缩合,在核糖体上完成,形成的水中的氧只来自羧基;B项也是正确的,I-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项中c过程是蛋白质加工、转运、分泌过程,与之相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另外中形成的蛋白质已经是成熟蛋白质。42. 如图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示意图,其中、的个数代表分子(离子)的浓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此细

60、胞,需要消耗ATPB. 葡萄糖被运出此细胞的速率受02浓度的影响C. 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此细胞,不需要消耗ATPD. 人体的体温发生变化时会影响钠离子进入细胞的速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解: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而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而运出细胞时,也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解:A、图中看出,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因此葡萄糖是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此细胞,此过程需要消耗ATP,A正确;B、葡萄糖从此细胞中运出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并

61、且需要载体的协助,因此属于协助扩散,不受O2浓度的影响,B错误;C、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方式为协助扩散,C正确;D、人体的体温发生变化时,影响细胞膜上的分子运动,影响钠离子进入细胞的速率,D正确故选:B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43. 受体介导的胞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摄取特殊的生物大分子。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过程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B. 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存在细胞识别并需要内部供能C. Na+、K+等无机盐离子也可通过此方式运输D. 该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生物大分子

62、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膜内陷,将大分子包在囊泡中,进而内吞形成囊泡,把大分子物质摄入细胞内,该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实现。胞吞作用有细胞膜的凹陷,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A正确;大分子物质与受体结合时首先需要经过识别作用,胞吞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B正确;Na+、K+等无机盐离子是小分子物质,通过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进行跨膜运输进出细胞,C错误;胞吞作用依赖于膜的流动性实现,该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44. 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63、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A. 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开放B. 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C. 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很快出现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D. 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答案】D【解析】由图可以看出,保卫细胞在清水中气孔开放,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较低,导致细胞吸水膨胀,A、C项错误;图中03g/mL的蔗糖溶液中,由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蔗糖分子属于二糖,不能进入细胞,B项错误,D项正确。【考点定位】细胞的吸水和失水45. 动物细胞内低Na+高K+的离子浓度对于神经冲动的产生、细胞渗透平衡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浓度差与细胞膜上的N

64、a+、K+泵有关,其作用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Na+和K+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B. Na+K+泵每次运输的Na+数量多于K+C. 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乌苯苷会影响K+的运输D. 该运输过程的持续会导致大量ADP的积累【答案】D【解析】图示为Na+-K+泵结构图解,Na+-K+泵为跨膜蛋白质,具有ATP结合位点,将2个K+泵入膜内,3个Na+泵出膜外,需要消耗ATP。据图分析,Na+和K+的运输需要通过膜蛋白,需要消耗能量,方式为主动运输,A正确;Na+-K+泵将2个K+泵入膜内,3个Na+泵出膜外,即每次运输的Na+数量多于K+,B正确;K+和乌苯苷的结合位点相同,则在细胞培养

65、液中加入乌苯苷会影响K+的运输,C正确;细胞内ATP和ADP可以快速转化,不会导致ADP的积累,D错误。46. 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其他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实验结果如下:实验一酶浓度0%1% 2%4%5%(乳糖浓度为10%)相对反应速率02520100200实验二乳糖浓度0%5%10%20%30%(酶浓度为2%)相对反应速率025506565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实验一若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B. 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C. 实验一如果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D. 实验二若温度升高10,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答案】B【解析

66、】实验一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上升,A错误;因为酶数量有限,所以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B正确;实验一如果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继续上升或不再加大,C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实验温度为最适温度,所以实验二若温度升高10,酶的活性将受到抑制,相对反应速率将下降,D错误。47. 早春开花植物一一雪滴兰,雪落花开,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远高于其他细胞,但ATP的生成量却远低于其他细胞。据此推知,雪滴兰的花序细胞A. 依靠无氧呼吸为生命活动供能B. 比其他细胞中的自由水含量低C. 比其他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低D. 呼吸释放的热能比其他细胞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67、根据题意,雪滴兰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远高于其他细胞,说明花序细胞有氧呼吸旺盛,A错误;细胞内自由水含量越高,代谢越强,B错误;花序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花序细胞有氧呼吸旺盛,但ATP的生成量却远低于其他细胞,说明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的很少,则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能量代谢、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48. 氧的浓度会影响细胞呼吸。在a、b、c、d条件下,底物是葡萄糖,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

68、如图。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b、c、d条件下,细胞呼吸的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 a条件时,细胞呼吸最终有H的积累C. b、c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D. 若底物是等量的脂肪,则在d条件下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的比值可能不为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a时没有氧气吸收量,只有无氧呼吸,此时细胞呼吸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故A错误。无氧呼吸过程中第一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二阶段丙图酸的还原,没有积累,故B错误。bc条件下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呼吸产物还有酒精,故C错误。d条件下如果换成是等质量的脂肪,因为脂肪含H比糖类多,需要更多的氧气,故D正确。考点:

69、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二、非选择题49. 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与相比,特有的元素为_,发生的场所为_,形成的化学键表示为_。(2)人体内的E种类多样,从BE过程的特征分析是由于_不同。不同生物个体的E可以不同,根本原因是_。(3)甲基绿容易与_结合呈绿色,双缩脲试剂可与_发生紫色反应。(4)A、B、D、E中不可能作为生物的遗传物质的有_。【答案】 (1). P (2).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3). -C0-NH- (4). 折叠方式(空间结构) (5). 遗传信息(遗传物质)不同 (6).

70、 A (7). BE (8). BE【解析】分析题图可知,E是蛋白质,B是多肽链,b是氨基酸,A是DNA,D是mRNA,a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元素是N、P和元素为N,是DNA分子合成,是转录,是翻译过程,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1)因为a是脱氧核糖核苷酸、b是氨基酸,元素是N、P和元素为N,图中与相比,特有的元素为P。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发生的场所为(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形成的化学键表示为-CO-NH-。(2)E为蛋白质,具有多样性,B是多肽链,从BE过程的特征分析是因为折叠方式(空间结构)不同。不同生物个体的E可以不同,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遗传物质)不同。(3)DNA与甲基绿的亲和力大,甲基

71、绿将DNA染成绿色。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呈现紫色反应,如BE。(4)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BE不能作为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点睛】本题关键要熟悉蛋白质和DNA的化学组成以及二者在控制合成上的关系,从而确定图中各种物质以及生理过程。50. 如图是两种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膜表面的_分子进行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此结构的研究中提出了_模型。(2)如果图甲细胞能分泌抗体,为了研究抗体合成分泌的途径,向甲细胞中注入3H标记的亮氨酸,则被标记的亮氨酸最先出现在的具膜细胞器为_(填序号)。(3)图甲、

72、乙中共同具有的双层膜细胞器是_(填名称),是细胞进行的_主要场所,二者共有的另一种双层膜的结构为_(填名称)。(4)如果图乙为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应该有的细胞器是 _和 _。【答案】 (1). 蛋白质 (2). 流动镶嵌 (3). (4). 线粒体 (5). 有氧呼吸 (6). 细胞核 (7). 4大液泡 (8). 2 叶绿体【解析】分析甲图:为核糖体,为细胞膜,为中心体,为内质网,为细胞质基质,为线粒体,为高尔基体,为核仁,为核膜。分析乙图:1为叶绿体,2为线粒体,3为细胞核,4为液泡,5为细胞质基质。(1)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进行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

73、流动性。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3)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膜,因此图甲、乙中共同具有的双层膜细胞器是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二者共有的另一种双层膜的结构为细胞核(或核膜)。(4)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成熟,不含4大液泡,且根部细胞不含2叶绿体。【点睛】本题关键要熟悉动植物细胞的各种亚显微结构和功能。51. 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 试管编号加入的物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酵母菌ABCDEF葡萄糖-+-+丙酮酸+-+-

74、氧气+-+-+-注:“十”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一”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1)会产生C02和H20的试管有_,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_,根据试管_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均填试管编号)。(2)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表明DNP使分布在_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_(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答案】 (1). C、E (2). B、F (3). B、D、F (4). 线粒体内膜 (5). 能【解析】试题分析:1、由

75、表格可知,A试管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B试管中进行了无氧呼吸,能够产生酒精和CO2,C试管中能够进行呼吸作用的第二、三阶段,能产生水和CO2,D试管中不能进行呼吸作用,E试管中能进行有氧呼吸,F试管中能进行无氧呼吸。解析:(1)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条件下(既E试管)能产生CO2和H2O;线粒体能利用丙酮酸,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故C试管也能产生CO2和H2O。据表分析可知,能够产生酒精的试管有B和F。若要研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必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对照实验,因此通过试管B、D、F的实验结果可以作出判断。(2)有氧呼吸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该过程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线粒体内膜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试管E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能继续进行。点睛:本题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重在考查细胞呼吸过程、条件、原料及产物及实验分析能力,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