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作业: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3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548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作业: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作业: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作业: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作业: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作业: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作业: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作业: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作业:第一单元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3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迷途的帝国一文中这样写道:“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使中国一举摆脱明末清初大动荡后满目疮痍的局面,成为东方最强大的王朝。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康熙帝()强化君主专制强调农商并重推行文化专制实行海禁政策A BC D2、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人口从汉代以来大体在五六千万左右,清康熙末年只有二三千万,乾隆五十九

2、年激增553亿多,道光十四年(1834年)超过4亿,导致人口激增的直接原因是()A.清朝管辖区域扩大 B.农耕面积大量增加C.地丁银制度的推行 D.生产力的显著提高3、右表是清康熙王朝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2,488,492(两白银)康熙十一年18,096,850康熙十二年21,358,006康熙二十六年28,964,499康熙三十年31,849,719A.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 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 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4、史书记载:噶尔丹自立为准噶尔汗。南下侵占回部(维吾尔族居住地区)

3、诸城郭,占领南疆,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1690年,在沙俄支持下,他悍然进军内蒙古,康熙帝亲自带兵在乌兰布通打败噶尔丹。1696年,康熙帝再败噶尔丹于昭莫多。噶尔丹众叛亲离,次年服毒自杀。对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性质理解正确的是()A.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B.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斗争C.维护国家独立的斗争 D.少数民族政权争夺国家政权的斗争5、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的理解正确的是“中国”特指中原 库页岛隶属于中国尼布楚归俄国所有 平等协商边界条约A B C D6、据史载:当满洲入主中原

4、时,明将郑芝龙降清;郑成功抗击荷兰,并收复台湾;郑经经营台湾大有发展,后参与三藩之乱;郑克塽遣使诸军前请降,台陆统一。对以上四人所为的评述正确的是郑芝龙站在地主阶级立场,降清有勇有谋 郑成功维护了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民族英雄郑经发展台湾,分裂祖国,有功有过郑克塽毅然回归,顺应历史,有功于史()A B. C. D. 7、梁启超的王荆公是20世纪评议王安石及其新法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梁启超称王安石“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其改革措施中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其中涉及的内容有()青苗法 市易法 保甲法 农田水利法A B C D8、面对沙俄的“无故犯边剽劫人

5、口,抢掳村庄”,康熙帝的反应是()A平定三藩之乱 B重新统一台湾C平定噶尔丹叛乱 D组织收复雅克萨之战9、康熙帝在平定“三藩”的八年斗争中,显示了他过人的军事才能。当时他采用的军事策略是()A武力征服 B剿抚并用C和平谈判 D和平招抚10、康熙曾说:“朕自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下列关于“三藩”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三藩”是地方割据势力 B清政府采取剿抚并行策略平定“三藩”C平定“三藩之乱”巩固了国家统一 D平定“三藩之乱”不利于西南地区的发展11、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中俄双方统一停战,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A所有边界问题 B东部

6、边界问题C北部边界问题 D西部边界问题12、“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下列与康熙帝这首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平定三藩之乱 B清军进入台湾C收复雅克萨之战 D平定噶尔丹叛乱13、清朝康熙帝说:“赋敛日繁,而民心涣散。”“与民休息,道在不扰。”“欲使群生乐利,比户丰盈,唯频减赋。”其具体体现这一说法的措施是()A“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B“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C“滋生人丁,永不加赋”D“以田载丁”“丁从地起”14、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励精图治的君主。以下属于康熙帝贡献的有

7、()平定“三藩”之乱 设置台湾府抗击沙俄入侵 北击匈奴A. B. C. D. 15、有人认为康熙帝作出的伟大贡献有:第一、削平三藩,巩固西北;第二、统一台湾,设省置县;第三、抵御外侵,屈辱缔约;第四、亲征朔漠,善治蒙古;第五、兴文重教,开科取士。这一评价()A夸大其词 B史实不清 C实事求是D中肯全面16、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位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井田制 B君主专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17、观察下图中的绘画,画中诗为:“大漠孤城祁连山,戍楼遥望暮云间。西风忽报边关紧,十万兵勇过桥湾。”图中的清军“过桥湾”

8、是为了()清军过桥湾图A平定三藩之乱 B挫败沙俄侵犯C平定噶尔丹的叛乱 D开发西北边疆18、康熙帝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康熙如此说的主要依据是()A加强喀尔喀部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B帮助喀尔喀部摆脱漠西蒙古控制C组织会盟使喀尔喀各部诚心归附 D在喀尔喀地区开始实行盟旗制度19、康熙帝的诗句:“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其中所反映的事件是()A亲自率领清军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 B抗击沙俄入侵,显示了国威C平定了“三藩之乱” D解决了东南沿海的边患问题。20、“朕

9、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之宫中柱上。”此处的“朕”可能是()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2小题,共计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康熙不论对传统文化还是西学, 不论对中国人还是对外国传教士, 都没有偏见。他的这种对待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平等心态, 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与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材料二 康熙对孔孟程朱那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 实在基于对儒家思想中消极面的偏爱, 并由此造成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汤若望、南怀仁的天文历算虽然精确,

10、却只用来为官廷迷信活动服务; 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人花费三十多年测绘出皇舆全览图, 全国印刷业、测绘业却未趁此而改进; 南怀仁造出的西洋火炮虽受到康熙夸奖, 却既未推广, 也未引起对军火工业的重视; 科学著作翻译过来, 而府州县学仍在以八股取士。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论康熙帝材料三 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讲述康熙皇帝微服私访的系列故事, 目前共完成五部144集。康剧的系列故事, 情节曲折迷离、惊心动魄, 人物丰富生动, 戏剧结构明快, 风格诙谐得当, 每一小部还有大量当红艺人加盟, 因此一播出便得到部分观众的欢迎。请回答: (1)材料一、二在康熙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评论, 据材料概括

11、指出这种不同。 (2)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可不可以作为研究康熙的主要依据?为什么?对这种历史题材的作品, 你有怎样的认识? (3)有人认为是阎崇年过人的学问成就康熙过人的业绩, 你认为准确的人物评论方法有哪些? 2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康熙)圣学高深, 崇儒重道。几暇格物, 豁贯天人, 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 风移俗易, 天下与乐, 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 使后世想望流连, 至于今不能已。传曰: “为人君, 止于仁。”又曰: “道盛德至善, 民之不能忘。” -清史稿材料二 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 实在基于对儒家思想中消极面的偏爱, 并由此造成清代窒息改

12、革的沉闷政治局面。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论康熙帝材料三 康熙帝至江宁府城。遣内阁学士席尔达祭明太祖陵, 并亲自往明太祖陵拜奠。诏谕江南、江西总督、江苏巡抚说: “明太祖天资英武, 敷政仁明, 芟刈群雄, 混一区宇, 肇造基业, 功德并隆”, 令地方各官对明陵不时巡查, 守陵人用心防护, 不准附近旗丁居民践踏。 -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四 康熙帝自江宁回銮, 归途在曲阜停留, 祭孔子庙, 行三跪九叩礼, 自制祝文说: “仰惟先师, 德侔元化, 圣集大成。开万世之文明, 树百王之仪范, 永言光烈, 莫不钦崇。”又亲书“万世师表”匾额, 悬挂于大成殿上。 -范文澜中国通史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对康

13、熙的评论有何不同?(2)请以材料三、四分别说明材料一的观点。(3)依据材料二的观点, 分别对材料三、四做出合理解释。(4)参考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你认为影响人物评论结果的因素有哪些?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把握材料关键信息“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等可知选择D项。重农抑商是封建王朝的一项基本政策,在中国古代自始至终贯彻。2、C3、A4、B5、【答案】D【解析】1689年,中俄两国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根据条约划定的边界,外兴安岭以北属于俄国领土,以南属于中国领土,正确;条约中的“中国”并非指中原,排除,故选D。6、B7、【答案】A

14、【解析】该题应注意材料信息提取与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要求把王安石变法措施与现代社会现象(国家银行、警察)比较,其中青苗法与市易法带有国家银行性质,而保甲法是指编定保甲,平时维持治安,战时从军,该法与现代警察较为类似;农田水利法是鼓励各地开垦荒地和由民户出资修建水利,是保障农业生产的措施,与材料反映的现象没有关系,排除含有的选项即可,选择A项符合题意。8、【答案】D【解析】面对沙俄的侵略行为,康熙帝组织了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沉重打击了俄国军队。9、【答案】B【解析】在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中,康熙帝沉着稳定、及时掌握军情,采用剿抚并用的方针,以分化叛军力量,最终取得了胜利。10、【答案】D【解析】“三

15、藩之乱”的平定密切了该地区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经济的发展。11、B12、D13、C14、A15、B16、【答案】C【解析】尊重材料从材料出发,是做历史试题的唯一原则。西周时期,在王位继承问题上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题目中的康熙传位于第四子胤禛的做法明显破坏了这一原则。故本题应选D项;17、【答案】C【解析】诗中的“祁连山”“大漠孤城”等信息表明,清军要去西北平定叛乱,因此,C项符合题意。18、【答案】C【解析】乌兰布通战役以后,康熙帝在多伦组织了声势浩大的会盟,调解了喀尔喀蒙古内部的矛盾,大大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与喀尔喀蒙古的关系,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答案】A

16、【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有效信息 “天山路”“瀚海行”可以判断,该事件是平定噶尔丹的叛乱。20、【答案】B【解析】康熙帝把解决三藩问题当做头等重要的大事,所以选B。二、非选择题21、(1)材料一认为康熙具有民主、平等精神与科学态度。材料二认为康熙未能顺应世界潮流, 使中国失去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最佳时机。(2)不可以。由于文艺作品是经过艺术加工的, 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认识: 历史题材的作品在涉及具体人物、事件时, 要尊重历史史实。(3)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一分为二、客观地评论。22、(1)材料一: 崇儒重道, 开创盛世局面。材料二: 利用儒学作为封建统治思想, 文化专制, 政治局面沉闷。(2)材料三: 祭拜前朝汉族皇陵, 说明康熙帝雄才大略、胸怀宽广、至仁至善。材料四: 祭拜儒家至圣孔子, 说明对汉文化的尊重、崇儒重道、重视儒学。(3)材料三: 祭祀明太祖陵, 显示尊重前朝, 消除明遗民敌对情绪, 笼络民心, 维护统治。 材料四: 祭祀孔子, 争取汉民众拥戴, 缓与满汉矛盾。利用儒学加强对人民控制。(4)政治气候、阶级立场、史料占有、时代背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