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天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543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天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天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省天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省天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省天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湖北省天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湖北省天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湖北省天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湖北省天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门市2020-2021 学年度秋季学期高一期末联考历史试卷2021.1本试题卷共6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

2、个符合题意。1.耿铁华认为,数十万年前,先民们就没有固定在一个地点上。尽管各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但在一个古老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体,维系着各区域、各部落及联盟文化发展的总趋势。这反映出A.中华文化起源“单一中心”论B.中原地区首先进入文明C.中国古代文明的共同体孕育了中国文明的起源D.原始农业的发展为文明的起源奠定了物质基础2.恭天成命,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乃四夷皆相率而使奉天成命。其中“华”的含义是A.中华民族B.中华文明C.服饰华美D.礼仪文化3.每到十月,天象恰好与这一都城乃至整个“天朝”的布局完全吻合:这时的“银河”与渭水相应,“离宫”与阿房宫同经,“阁道”

3、与经由牵牛桥抵达阿房的驰道交相辉映,形成一个天地人间一体化的神奇世界。秦始皇如此设计都城意在A.美化建筑B.神化皇权C.歌功颂德D.加强君权4.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材料反映了魏晋名士的行为举止意在A.顺应自然张扬个性B.尊崇道家无为而治C.行为放荡讥讽朝政D.掩饰对现实的失望5.唐文宗想把真源公主、临真公主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却遭到拒绝,对此,唐文宗极为不满,他对宰相说:“民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反映当时A.门阀士族势力的影响仍然较为强大B.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看重门第C

4、.门阀士族势力在隋唐时期未受到冲击D.婚姻观念的日趋世俗化、功利化6.据粗略统计,在“三言”、“二拍”近两百篇作品里,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约近七十篇。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商品经济发展B.文学世俗化明显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D.四民界限逐渐淡化7.听到郭嵩焘要赴英国,好友李慈铭对他深表同情,“郭侍郎文章学问,世之凤麟。此次出使,真为可惜。行百里者半九十,不能不为之叹息”。湘人写下对联讥讽,“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其他流言蜚语更是沸沸扬扬。可见A.清政府一直闭目塞听B.“天朝上国”观念仍占主流C.郭嵩焘的才能得到认同D.中国

5、外交近代化由此开启8.俞祖华认为,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生成与演变,与民族危机的发展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刺激息息相关。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成立宣言明确指出设立兴中会的目的“专为振兴中华”,据此可以说,“振兴中华”的提出A.与甲午战争有直接的关系B.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直接关系C.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有直接关系D.为三民主义的提出奠定了基础9.周作人日记:(1902年七月二十八)上午看劝学篇少许,即弃去,刹窃唾余,毫无足取,且立意甚主专制,斥民权自由平等之说,生成奴隶根性,此书一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可恨也。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青年A.用新的观念理解社会B.热衷学术问题的探讨C.受到晚清报刊

6、的指引D.革新了传统社会秩序10.“中国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来从昆仑颠,江河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这首歌在1915年经袁世凯批准,成为近代中国第二首正式的国歌。但这也引来了众多的批评和质疑,反映了当时A.民众缺乏主权意识B.具备近代化国家特征C.民主观念深入人心D.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11.石仲泉认为: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扩红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苏维埃政府,建立了几个地委领导机构,还建立了很多地方武装和群众组织。这体现了红军长征A.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C.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

7、标志D.紧紧依靠人民最终取得胜利12.计量化研究对抗日战争史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袁成毅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量化”问题据表可知A.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日主战场B.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C.国民党的战斗力远超共产党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13.收复区人民群众讥称那些“接收”大员是“五子登科”(即房子、车子、金子、料子、妹子)、“三迷成风”(财迷、色迷、官迷)、“三阳开泰”(捧西洋、爱东洋、要现洋)。当时,北平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想老蒋,盼老蒋,老蒋来了米面涨”。材料反映了A.人民对国民党政府的失望B.国民党破坏和平C.国共合作关系破裂

8、D.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14.会议虽然存在的时间十分短暂(在法律上有5年,事实上只有10天),却在新中国历史上有着特定的地位:它为新中国的诞生提供了合法性形式;它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终形成创造了条件;它奠定了中共领导下政治协商的制度基础。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十一届三中全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5.截止到1952年,全国共有约3亿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分得耕畜297万头,农具3954万件,当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这主要是由于A.全国财政状况基本好转B.土地改革在全国基本完成C.抗美援朝取得完全胜利D.三大改造正在顺

9、利进行16.1981年可口可乐北京工厂建成之后,很快有了不同意见。一位老同志先发话:“中国的汽水就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吗?不能满足外国人的需要吗?非要喝可口可乐:简直是卖国主义。”要求中粮总公司对此作出解释,国内出现了反对可口可乐在国内销售的声音,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B.民族企业受到冲击C.受到左倾思想影响D.可口可乐不符合中国人口味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2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7.(14分)下表是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都城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据表格概括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都城变迁的特征,并对此予以说明。18.(14分)“新清史”论争起于1

10、996年,罗友枝(美国匹兹堡大学中国史日裔女教授)与何炳棣1967年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关于清朝“汉化”的论点引起的论战,是为“新清史”的宣言。材料一 1998年,美籍日裔学者罗友枝在其著作最后的皇朝:清代皇家机构的社会史中再度表达一种超越“中国史”的观点。她主要论述的是,清朝能够成功维持三百年的统治,主要原因并非何炳棣等人所说的“汉化”或者“中国化”,而是满族作为一个入主中原的群体,不仅依赖保持本身的特点,实施异于汉族的统治方式,而且有效地得到了蒙古等非汉族的支持,从这一点上来说,清朝统治者是以中亚诸族的大汗身份,而不是中国传统皇帝,满族只是利用了儒家的东西。所以,满清帝国和中国并非同义

11、词,而是一个超越了“中国”的帝国。材料二 雍正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元清合“中国”与“塞外之一统”此二者为一体的国家建构模式,其实就是从中华帝国的边疆区域发展出来的内亚边疆帝国的国家建构模式。这一模式起始于辽,承袭于金,发展于元,成熟于清。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罗友枝“新清史”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溥仪说:到民国三年,就有人称这年为复辟年了。孤臣孽子感到兴奋的事情越来越多:袁世凯祀孔,采用三卿士大夫的官秩,设立清史馆,擢用前清旧臣。那位给梁鼎芬在梁格庄配戏的劳乃宣,

12、在青岛写出了正续共和解,公然宣传应该“还政于清”,并写信给徐世昌,请他劝说袁世凯。这时徐世昌既是清室太傅同时又是民国政府的国务卿。据说在这个复辟的年里,连四川一个绰号叫十三哥的土匪,也穿上清朝袍褂,坐上绿呢大轿,俨然以遗老自居,准备分享复辟果实了。从民国二年起,民国的内务部就几次给内务府来函,请紫禁城协助劝说旗人剪掉辫子,并且希望紫禁城里也剪掉它,气非常和婉,根本没提到我的头上以及大臣们的头上。太妃们心里虽不愿意,也不得不从。其结果是,优待条件既没列入宪法,我也没跟袁家女儿结婚,因为袁世凯只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就在一片反袁声中气死了。摘编自溥仪我的前半生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民国初期

13、社会有哪些史料价值。20.(12分)中国城市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市民生活的物质空间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比如近代交通工具等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出现了,这些变化表面上是物质空间的变化,实质上是人们观念变化的一个缩影,是观念的革命带来了这场城市生活中的“空间革命”,“空间革命”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社会整体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以来,轮船、火车和公共汽车相继传入中国。对于那些最初接触这些新式交通工具的中国人来说,有因这些新市交通工具空间狭小存在着巨大的心理障碍对“男女混杂”的担忧,在使用传统交通工具的时代,陌生男女共处于某一交通工具内的情况是很少见的,人们或走路、或骑马、或坐轿、或行舟,

14、一般情况下都各自处于一个独立的空间内,发生“男女杂坐”的机会是很少的。因此,在近代交通工具出现中国的早期,经营者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乘客,当务之急就是消除中国乘客对“男女混杂”的疑虑,单独辟出女座。但是,在城市化、城市近代化的过程中,随着人际流动的频繁,男女同处一个公共空间,特别是狭窄、拥挤的“大众乘物”上的情况越来越多,人们从开始时的忧虑、防范,逐渐过渡到习以为常。苏生文、赵爽: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1)编写一幕发生在19世纪晚期中国“大众乘物”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15、6分)(2)结合近代中国城市中的“空间革命”,说明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发展是一部社会发展史。(6分) 2020-2021 学年度秋季学期高一期末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1.C 根据材料“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体,维系着各区域、各部落及联盟文化发展 的总趋势”可知,无论哪一地区、哪一部落,最先跨进文明,它都离不开 这一文化共同体,从这种意义上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共同体孕育了中 国文明的起源,是各区域文化中的文明因素发展成了中华民族的文明, 故选择C;先民们没有固定在一个地点上,所以并不是中华文化起源“单 一中心”论,排除A;材料未反映中原地区首先进入文明,排除B;题干不能反映原始农业发展为文明起源

16、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故排除D.2.D 冕服是中国传统的礼服,是礼仪文化的一部分,在古代彰显着等级、秩序、 信仰与习俗,春秋时期,华夏面临外族入侵,“礼”成为春秋时期华夷之辩 的主要内容,故选择D;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3.B 秦始皇按照天文现象设计都城,皇帝议政之处被想象为大地的中心、天道 的原点,整个世界都围绕着它运转,居于天地之“中”的帝王自然成为宇宙节 律的调控者,这无疑为皇帝的权威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因此,他的目的 在于神化皇权,故选B;A、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4.D 在魏晋那个动荡的时代,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遥远而危险,刘伶性格张 扬、行为放纵,以此来掩饰对现实的失

17、望与痛苦,故选D;顺应自然,张扬 个性,只是一种故作清高的标榜,故排除A;魏晋名士骨子里仍然是一名儒士,并不是道家思想占主导,也不是他们讥讽朝政,故排除B、C。5.A 从材料看,皇帝想“高攀”世家大族,结果竟然不能如愿,可见,门阀士族 势力虽经隋唐以来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冲击,但至唐代仍保有较强大的势 力及影响,故选A;未涉及官员选拔问题,排除B;C与史实不符合,排除; 婚姻观念日趋世俗化、功利化是在宋代,排除D。6.A 材料中可见,市民成为明代文学的新主角,这是由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四民界限逐渐淡化,新的市民阶层形成,并迅速成为一 支社会力量,因而,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

18、展,故选A;B不是原因,而是现象,故排除;C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7.B 士大夫们对郭嵩焘赴英国普遍持反对态度,他们对郭嵩焘荒诞不经的攻击, 表明天朝自大观念在他们中间仍占统治地位,故选B;A不符合史实,故排 除;C材料无从体现,故排除;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8.A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促成中 华民族复兴观念的酝酿,因而“振兴中华”的提出,与甲午战争有直接的关系, 故选A;B、C时间上不吻合,故排除;D与材料无关,故排除。9.A 周作人反感劝学篇是因为其中“主专制”“斥民权自由平等”的政治观点, 劝学篇所呈现的传统社会秩序,与他接

19、受的现代思想格格不入,可以说 明青年一代已在新的观念下理解世界,故选A;B、C、D材料中无法推出, 故排除。10.C 材料可以反映出当时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故选C;A不是当时情形,故排 除;B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D材料无法反映,故排除。11.B 材料中可见,红军长征壮大了红军的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故选B;A和D材料无从体现;C是遵义会议的影响,故排除。12.B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中共的军队发展迅速,不断壮大,消灭日(伪)军数 量更多,自身伤亡更少,说明中共逐渐成为抗战的主力,是全民族抗战的 中流砥柱,故选B项;国民党消灭敌军人数少,自身伤亡多,无法体现国 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

20、日主战场,排除A项;据表格消灭日(伪)军数据可 推知共产党的战斗力超过国民党,排除C项;材料主要是对国共两党抗战的数据量化,没有涉及到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排除D项。13.A 国民党在接受沦陷区的过程中,接收官员表现出来的腐败和贪婪,让收复 区人民受尽灾难,失去对政府的信任,故选A;B、C、D材料无从体现, 故排除。14.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暂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它通 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为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和中共领导下的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基础,直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它在法律上是存在5年,意义却重大且深远, 故

21、选B;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5.B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 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中国大陆除部分少数 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 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即农民土地所有制,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 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故选B;A不是原因,排除;与抗美援朝无关,故排除C;三大改造还未开 始,故排除D。16.C 面对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新鲜事物,有的人受左倾思想影响,对改革开

22、放 的方针政策不理解,对引进可口可乐这样有争议的产品出现抵触情绪,故 选C;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故排除A;B不是主要原因;D不符合史实, 故排除。17.特征:北宋及以前都城沿黄河及其支流渭河呈东西向运动(黄河时代);南宋及 以后都城沿运河呈南北向运动(运河时代);整体而言,呈东西南北大十字 形迁移。(4分)说明:北宋及以前(黄河时代) 华夏族起源的地方,中华民族发祥地;自然条件优越;处于全国中心,战 略地位重要。经济起步早,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为都城在黄河流 域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黄河及渭河便利的航运将关中与关东 农业经济紧密连接在一起;黄河文明高度发展为都城文明的发展

23、提供了观念、 文化、信息与技术等方面的支持。(5分) 南宋及以后(运河时代) 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攻;受长期战乱影响,长安和洛阳构成的政治经济 文化轴心区不复存在;加强北方军事防御力量的需要;运河的兴起,南北 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南方的自然生态条件更优越。 (5分)若学生在概括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都城变迁的特征时,答到整体上是 由北方向南方转移,或者整体上有向东部转移的特征,进行说明时又有一 定史实支撑,且能够自圆其说,可以酌情给分。18.(1)作答内容包括以下三个角度: 结合材料一,指出罗友枝“新清史”隐含的政治主张:满清帝国并不是中国,在汉族和满族及非汉民族关系之间,构建一个

24、错误的二分法,抛弃清朝的汉化因素,旨在分裂中国。(5分)结合材料二及史实,论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建立 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经过后世封建王朝的努力,统一不但继续维 持,而且不断发展和巩固,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成熟,反驳罗友枝的 “新清史”观点。(6分)总结:关于“新清史”论争,既要点明蕴含的某些政治性质,也要呼吁学者谨守 学术规范,使讨论更能回归学术本质。(3分)(2)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9.20.(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 对话内容: 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 晰; 层次二:对话基本能

25、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 晰; 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1)从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与近代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角度:步入近代以来,西方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中国城市走向近代化,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新趋向,人们的日常生活由以往地域性、自足性、家庭村社式的分散型生活领域,日以扩展形成市场化、社会化、大众化的“公共生活领域”。近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由传统小农生活方式向近代工商业为主导的生活方式演变。(3分) 从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与近代中国人民思想观念的近代化角度:新式交通工具中的“男女杂坐”,使得传统礼教“男女之大防”在近代交通工具上被突破了。近代交通工具等近代城市中的公共空间不断拓展,随之带来的“公共生活”在人们生活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加剧了新旧观念的冲突,最终必然推动新观念更加迅速有效的传播,旧观念的不断瓦解。(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