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一课后强化演练:阶段性测试题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488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一课后强化演练:阶段性测试题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一课后强化演练:阶段性测试题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一课后强化演练:阶段性测试题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一课后强化演练:阶段性测试题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一课后强化演练:阶段性测试题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一课后强化演练:阶段性测试题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性测试题二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农民起义频繁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A BC D解析:从表中“周王室式微”“百家争鸣”等信息可判断出该时期为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出现铁犁牛耕,故正确;同时在政治上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故正确。故选D项。答案:D2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B奖励耕织,重农抑商C废除“世卿世禄制”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解析:本题主

2、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废井田、开阡陌就是废除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确立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使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该措施最能体现商鞅变法的性质。答案:D3“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解析:从材料中的“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可知秦国鼓励小户经营,这样可以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答案:C4吴起废除贵族特权的方法是“

3、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商鞅废除贵族特权的方法是按军功授爵。最终“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而吴起死后其法遂败。据此判断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是()A意志坚定,决不动摇B国君的大力支持C考虑周详,讲究策略D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能力。两次变法都取得国君的大力支持,变法者本人都意志坚定,且都顺应了封建化的潮流,A、B、D三项是其共性。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相比,商鞅变法中按军功授爵则体现了商鞅考虑周详,讲究策略的一面,因为军功爵制在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的同时,培植了军功地主,扩大了其政权基础,利于变法的推行,故选C项。答案:C5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有利于重建北方小农经济的措施是(

4、)A均田制和三长制B宗主督护和编户齐民C三长制和宗主督护D均田制和宗主督护解析:均田制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三长制可以减少豪强隐瞒土地,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A项正确。答案:A6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侯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孝文帝提出进行姓氏改革的依据是()A鲜卑族和汉族有共同的祖先B鲜卑族和汉族都崇拜黄帝C鲜卑族和汉族自古以来都生活在黄河流域D鲜卑族和汉族风俗习惯相同解析:孝文帝为了给改革寻找依据,减少阻力,指出鲜卑族和汉族有共同的祖先,以增加双方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感。A项

5、正确。答案:A7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解析:从材料中的“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表明其根本目的是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答案:D8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职务。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A提高了行政效率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C加重了财政负

6、担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解析:材料中信息表明宋代官、职分开,这样容易造成冗官冗费的现象,且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信息与B、D两项无关。答案:C9王安石变法在京城附近实施一年多后,官员向宋神宗汇报说,地方治安大有好转,“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主要体现了王安石哪项变法措施的作用()A均输法 B市易法C保马法 D保甲法解析:王安石的保甲法下农户被编入保,互相监督,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因此此法实施后出现了“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的现象。答案:D10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加强北宋的军事力量B解决北宋中央政府的财政困难C铲除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D打击官僚

7、地主和抑制土地兼并解析:北宋建立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分权以集权,形成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导致北宋严重的财政危机,到王安石时期,这个问题更加严重,这决定了王安石变法以解决财政困难为核心。答案:B11由于张居正实施边防新政,使汉蒙双方关系日趋融洽,经两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古丰州矗立起一座新城,即今天()A包头 B呼和浩特C大同 D二连浩特解析:张居正在边防新政中“外示羁縻”,促进了汉蒙互市发展,使汉蒙之间兴起了归化新城即呼和浩特。答案:B12我国古代的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积极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遭迫害,王安石因变法而被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A

8、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商鞅、王安石和张居正为改革而勇于奉献和牺牲的精神,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13题16分,14题18分,15题18分,共52分)13(16分)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

9、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 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10、(6 分)答案:(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2)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14(18分)选拔人才和任用官吏是中国古代社会运行的重要保障。材料一: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三载一考,三考黜陟幽明。岁积有成,迁位一级,其有贪残非道,侵削黎庶者,虽在官甫尔,必加黜罚。魏书高祖纪注:“宪章”指效法:“黜陟幽明”指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甫尔”是始初的意思。(1)依据材料一,概括北魏整顿吏治的措施。(6分)材料二:唐政府鼓

11、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任官、通婚。唐朝时做官的外国人多达三千,波斯人和伊朗人甚至官拜宰相。供职唐廷的外籍官员有波斯的阿罗憾、日本的阿布仲麻吕、新罗的崔致远、大食的李彦具,他们有的以一技之长被唐廷录用,更多的是通过“宾贡及第”而成为唐朝的官员。在唐朝做官的洋人唐朝对外开放述论注:“宾贡”指唐朝专门为录取外国人士而设的考试。(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政治现象,并分析其原因。(6分)材料三:(范仲淹向皇帝建议)进士、诸科请罢糊名法,参考履行无阙者,以名闻。进士先策论,后诗赋,诸科取兼通经义者。宋史范仲淹传材料四:(宋神宗)熙宁四年,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策论试进士。中国思想通史注:“

12、阙”为空缺之意;“经义”指以经书中的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策论”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3)指出材料三、四涉及的改革领域,归纳范仲淹和王安石二人的相同主张并简要评价。(6 分)答案:(1)措施:实行俸禄制;建立考核和奖惩制度。(2)现象:唐朝任用外国人为官。原因:外国人有一技之长;唐科举制提供途径;对外开放的态度;统治者的人才观等。(3)领域:改革科举制。相同点:重实用,考策论。评价:有利于培养实用的人才(或有利于推动改革进程)。15(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

13、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商君书外内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6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12分)答案:(1)商鞅: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王安石: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2)商鞅:主张抑制商业的发展。原因:引导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小农经济,确立封建制度。王安石:主张采用市易法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原因:增加政府收入,挽救封建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