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春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说课稿及反思 共2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1371 上传时间:2025-1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春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说课稿及反思 共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春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说课稿及反思 共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春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说课稿及反思 共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春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说课稿及反思 共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春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说课稿及反思 共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0春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说课稿及反思 共2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0春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说课稿及反思 共2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0春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说课稿及反思 共2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0春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说课稿及反思 共2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0春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说课稿及反思 共2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0春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说课稿及反思 共2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0春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说课稿及反思 共2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0春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说课稿及反思 共2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0春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说课稿及反思 共2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说课稿及反思(一)一、 说教材绝句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古诗。这首诗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的篇章。 我抓住了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二、说教学目标:1. 学会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生字,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四、 说教法学法我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古诗,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图片,小组交流领悟作者描绘了衣

2、服怎样的画面。 抓住杜甫诗中“一动一静”的描写读出春的生机与和谐。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 生背诵方面的积累,另一方面蓄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不足之处我缺乏教学激情,致使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参与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 五、 说学情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学的开展。【教学准备】:课件、翻页笔、田字格。六、教学过程:(一)猜诗导入,了解作者(I)猜诗导入1.我知道很多同学喜欢看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有一项比赛是看图猜古诗,你们想试试吗?2.顺次出示三幅图,根据画面猜出一联

3、诗。3.出示三联诗,观察这三联诗都和什么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春天”有关的古诗。(板书:春天)(II)了解作者1.板书题目和作者。学生跟着书空,齐读。2.我们来了解一些有关绝句的知识。(出示绝句知识。)指名朗读。3.你对杜甫有哪些了解呢?出示作者简介,指名朗读。(二)、自学古诗,朗读正音(I)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要求。(1)自己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诗歌朗读的节奏。(2)结合注释和插图,自己试着了解诗意。(3)小组内互帮互助,交流自学中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在书上标记。2.个人和小组按要求自学。(II)指导正音,读出节奏过渡:刚才大家自学高效、认真。现在我们来交流一

4、下。1. 哪位同学在朗读遇到了问题?(问题预设:“鸳鸯”中“鸯”的读音。)指名朗读。2.齐读。(三)、交流朗读、学习生字古诗不但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更要读懂诗句的意思,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走近诗人。(I)交流前两句诗意,指导方法。1.“迟日”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结合注释。2.这两句诗什么意思?谁能谈谈自己的理解?(相机板书:看插图)3.再读这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想象画面也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方法。(相机板书:想象画面)出示画面: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美美地读一读?相机指导朗读:“香”字读得声音长一些。(II)学习生字,交流后两句过渡:温暖的春日、秀丽的

5、山河、诱人的花香,再加上美好的朗诵。吸引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1.学习“燕”字。(1)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猜猜这是什么字?出示“燕”的甲骨文。指名猜测。(2)除去遮盖,出示“燕”字的演变过程。漫游展示田字格中的“燕”字,分析“燕”字的四个部件分别是燕子身体的哪一部分?出示“燕”字的笔顺。一起书空笔顺。(3)学生分析写“燕”要注意什么?(4)教师范写,补充指导书写:上中下结构、中部紧凑,下部四点间距匀称。第一个点向左倾斜、中间两个点略小、最后一个点稍长而且向右倾斜。(5)学生练习。讲评生字。(重点评价结构和四点)过渡:温暖的春日、秀丽的山河、诱人的花香,再加上漂亮的汉字,不止吸引来了活泼机

6、灵的小燕子,还有谁呢,请看!2. 方法迁移,交流后两句。(1)出示后两句,齐读。(2)用我们刚才总结的理解古诗的方法,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学习“融”字。(1)在温暖的阳光下,泥土受热变得湿软,用古诗中的一个字概括就是“融”。(2)书写指导:写这个“融“字哪一点容易写错?(荧光笔描红)4.学习词语“鸳鸯”。(1)聚光灯照射古诗中“鸳鸯”两个字。谁见过鸳鸯?谁能谈一下对鸳鸯的了解?(2)出示鸳鸯视频:鸳鸯常成对生活,象征幸福、美好。(3)怎样快速准确记住这两个生字呢?加强形声识字法的学习。5.创设情境,朗读全诗。(音乐)杜甫年轻时候,生活无忧,但后半生,国家动荡,家道中落,大多数时间与穷困

7、相伴、饥寒交迫。公元761年,杜甫在朋友严武的帮助下,四川成都盖了一座草堂,就是有名的杜甫草堂。在成都草堂这四年岁月里,生活比较安定。当诗人回想起前些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便会觉得这春日的太阳格外温暖,男生读: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想起自己几年来无处安身,饥寒交迫,如今终于有了属于自己几间茅屋,便觉得这春天的山河格外秀丽。女生读: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如今生活安定,走进这明媚的春光,看到幸福的鸳鸯,便觉得这春天格外美好!全班一起读: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四)、学习吟诵,细细品味过渡:理解了诗句,我们的朗读更有

8、味道。我觉得最懂得这首诗的人,应该是千年以前的诗圣杜甫了,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读的吗?I学习诵读1.简单讲解。出示有平仄的古诗。古人吟诗要有平仄,有韵味。古诗中标横线的字是平声,声音稍低,稍长,横越长声音越长。标竖线的字是仄声,读的时候声音稍高、稍短。标记像感叹号样的字是入声,读的时候声音最高、最短。2.听专家诵读。找出“燕子”“鸳鸯”的读音变化。3. 跟着老师诵读。4. 自由练习,指名诵读。II学习吟唱。过渡:在平仄的基础上加上调,就可以吟诗了。1. 听取录音,模仿学习2.自由练习吟唱。可以学着古人的样子,站起来,或者背着手,迈着步子,自己试着吟诗,注意想象画面。多种形式吟诵。(五)体会情感,

9、总结拓展I体会情感1.用古人吟诗的方法吟诵诗歌,我们更能体会诗人的内心。那读到现在,谁知道杜甫要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呢?2.随机采访学生。(板书:热爱)II拓展阅读过渡:杜甫把这份爱化为动力,在杜甫草堂的四年里,诗人写下了240多首诗,不少成了传世之作。朗读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III回顾方法,总结下课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可以借助注释,可以看插图,还可以想象画面。课后,希望孩子们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去学习你喜欢的古诗,在浅吟低唱中体会诗歌的伟大与传奇。七、板书设计绝句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八、 教学反思课堂上学生们兴趣盎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能想的想,能画的画,能说的说,课堂气氛非常活

10、跃。通过这一活动,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绘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同时让学生把富有诗意的语言摘抄在采蜜本上,目的就是让孩子有意识的积累,而积累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会运用,会自如的用在平时的语言交流中,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 语文课堂应做到“美如诗”,教师应善于开启学生主体感受文本之情怀,能够美如诗,关键在“缘于情”,在善于激发“情意”的那种功力。课堂是因学生生成而精彩的,这也是我们教育者一直追寻的境界。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绝句说课稿及反思(二)一、说教材绝句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这首是杜甫所作的

11、五言绝句。诗歌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两句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仅用10个字就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从而调动读者多种感官去感受、体会春天的美好景色。“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集中笔墨具体描写燕子和鸳鸯,这一静一动,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的气氛。二、说教学目标1.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2.学会生字“绝”,了解“绝句”特点。3.带领学生动用多种感官,了解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体会春天的美好。三、说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诗歌词句体悟春景之美,体会诗人诗情。教学难点:理解“迟日”的意思,了解绝句特点。四、 说教法学法1、

12、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课采用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教法。2、本课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并穿插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五、 说学情从三年级开始,学习需要拿出真本事。三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一、二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三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滑下来。因此教师在学生这个年级教学更应该注重教学和学法。六、说

13、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春天的图片。2.结合刚看到的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课文或古诗,背出一两句。(二)、朗读引入课文,了解作者1.教师范读古诗绝句。2.解题。结合字典了解“绝句”,是一种古诗体,每首四句。(补充: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五言绝句,简称五绝。)3.介绍作者。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三)、自读自学,师生交流绝句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你是从哪句诗、哪个词看出来的?小声读,动笔画,指名说预设: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四)、根据学生找到的景物随机学习1.迟日江山丽迟日:春天的太阳,“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迟迟:缓慢的样子。春日迟迟:是说在

14、春天白天变得长了。 “迟日”就是指“春天的太阳”。在春天阳光的照耀下,山河多么美丽!谁来读这句诗?你想读出什么?(指名读)2.春风花草香春风:春天的风儿特别温暖。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清香!谁愿意读这句香气扑鼻的诗。(指名读)3.泥融飞燕子(1)你知道小燕子飞来飞去地忙什么呢?(筑巢)诗中的小燕子用什么筑巢?小燕子用湿润柔软的泥筑巢呢!(2)你们就是诗人,听着小燕子们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儿,看着它们飞来飞去衔泥筑巢,你的心情怎样?读!(预设:快乐、高兴、兴奋)(3)你们就是小燕子,你们在春风中飞来飞去,一边唱歌一边筑巢,多快乐呀!读!眼看着既结实又漂亮的巢就要筑好了,内心多么激动呀!读!(4)

15、读到这儿,想起了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春游湖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成双成对的燕子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两岸的桃花像蘸着水在盛开。春雨使湖水上涨,将桥淹没,游人不能过去。这时摆渡的小船正从那柳阴深处向游人撑来。)这两首诗都是在描写春天,又都提到了小燕子。了解小燕子是春天的象征,只要看到小燕子衔泥筑巢了,就知道春天来了!4.沙暖睡鸳鸯创设情境:嘘看,鸳鸯睡着了(指名读诗句)看它们睡得多香甜啊!没有人来惊扰它们的美梦,多幸福啊!(再读!)可它们是睡在沙滩上啊,着凉可怎么办?(沙暖)它们睡在被太阳晒得暖暖的沙滩上,多舒服呀!(再读)春天里,冰冻的泥土融化了,小

16、燕子们飞来飞去地衔泥筑巢;溪边的沙滩被太阳晒得暖暖的,一对对鸳鸯互相依偎着睡着了。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多有意思啊!(五)、小结、回读1.你们看,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鸳鸯,这么多景物融汇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听老师描述,说出相应的诗句。2.请你再美美地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哪些画面?(指名说,然后读)(六)、拓展延伸除了今天学的这首描写春天的绝句,我还知道杜甫写过的另外两首描写春天的绝句呢!知识链接: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天咱们在课堂上了解了杜甫

17、写的几首描写春天的诗,还有很多诗人都曾写下了描写春天的诗呢,同学课下去找一找,然后我们一起分享!(七)、总结,巩固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前两句描绘的是自然界明丽壮美的大画面,阳光明媚,山清水秀,草木茂盛,花香四溢。后两句选取了极富春天特点的燕子和鸳鸯,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与自然和谐。多美的诗啊!2.还谁想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3.背诵。(指名齐背)4.你最喜欢那句诗,就请你工工整整地抄在田格本上。七、板书设计:古诗三首:绝句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燕子 鸳鸯 八、 教学反思从整节课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得轻松,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实践了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设计理念。 虽然做了很多设计和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在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教师对课堂上的生成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学习提高。通过这堂课,我也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应是教者、学者和文本间的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把学生的学情作为自己教学新的生成点,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并根据课堂生成,因学定教,灵活驾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