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年一中高二政治10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 分值:100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西部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迷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A B C D2有人说:华为、苹果、三星电子引领世界潮流,它不仅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信仰。这句话说明( )
2、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物质产品附着文化的内容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呈现双向运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A. B C D3.有位学者撰文指出,李白那追求理想、反抗权贵、要求自由的精神,个性张扬的气质,高亢豪迈的性格,雄奇飘逸的诗风,特别是他那吞吐天地、囊括寰宇的气势,无疑是唐朝政治、经济全面繁荣昌盛在精神领域的真实反映和写照。这表明(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李白的诗歌在盛唐是最优秀的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A. B.C.D.4.短短几年间,M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民用小
3、型无人机的领航者。该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专注于产品的态度,在于它“积极尽志,求真品诚”的企业精神。这说明( )A.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B.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C.科技进步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D.优秀企业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5. 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人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在急功近利、爱慕虚荣的家风环境中长大的人很难想象会严以用权、实以谋事、动尊法度。这表明(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 文化环境决定的人的行事方式文化总会无形的塑造人的品格 文化源于实践并促进人的成长A. B. C. D. 6.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此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意义不大”。如果请你反驳这种观点,下列可能用到的关键词最合适的一组是( )A文化平等 文化差异 文化交融 B文化影响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C文化借鉴 文化包容 文化繁荣 D文化传播 文化市场 文化自觉7.采撷众多与中秋节有关的文化,其主要蕴含和表达了“家”与“国”的情怀,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相承,中秋节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包含着生活中的民族风土人情,反映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愿望是民
5、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A. B. C. D. 8.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在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这有利于中小学生( )A.了解中医药文化,全面继承我国中医药文化B.认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性,自觉抵制西医文化的影响C.增进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使中医药成为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D.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9.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而文化创新必须坚持
6、“走下去、走进去、走出去”的道路,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做法是( )深入基层,立足社会实践 加强交流,推动文化传播高举旗帜,引领先进方向 深入人心,反映群众呼声A. B. C. D.10.以“一脉传承,创意未来”为主题的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在福建厦门举行。展会期间举办了两岸艺术设计展、广告创意高端人才交流会等活动,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举办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有利于:( )构建两岸交流平台,深化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消除两岸文化隔阂,实现两岸文化深度融合传承中华文化根脉,共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促进文化交流协作,助力海峡两岸经济发展A. B. C. D.11.一档别具匠心的文化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一位
7、位“信使”展读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见字如面,先辈笔下的深情,未读泪已流。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在当今文化娱乐至上的喧嚣中,却如汩汩清泉,沁人心脾,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望。其现实意义是( )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媒体人应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文化传承要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促进中华文化发展现代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A. B. C. D.12.歌曲卷珠帘中的“千家文,都泛黄”“叹流水兮落花伤,谁在烟云处琴声长”等词句,运用了大量典故,实现了古典和流行的完美结合
8、、怀旧与时尚的相互交融,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这说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 B.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D.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13.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珠算在我国中小学的课堂中已逐渐消失。然而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它正在被海外多个国家的人们所学习和使用。这一事实( )体现了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警示我们应继承传统,在生活中多使用传统珠算要求我们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让珠算焕发新的生命力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A. B. C. D.14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
9、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 )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A. B. C. D.15.中华五千年文化,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峦树,鸟戏拂余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了解并阅读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古代诗人崇尚自然、道法自然汉字文化内涵
10、丰富、风格独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典诗词注重实用、整体性强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16.(15分)材料一: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听取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进而,他用四个“重要”阐述文化在未来五年国计民生中的坐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
11、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十四五”时期正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总书记将文化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材料二:根据2020年“两会”精神,某地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积极实施网络问政,即邀请党政机关各部门负责人与网民进行在线访谈交流,听取网民意见。这一举措不仅“问”出了感情、“建”起了信任,还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机关的政治风气。(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十四五”时期,我们为什么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9分)(2) 网络问政是一种政治风景,也是一种文化风景
12、。你能从材料二中看出文化的哪些作用?(6分)17.(9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举办“进博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进博会”充分展示了国家形象、经贸发展成就和特色优势产品。中国国家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主线,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英国国家馆集中展现了来自医疗和生命科学、创意产业、人工智能及大据等领域的世界领先企业。越南国家馆展出果干、工艺品、传统服饰等。动漫制作、文化艺术、境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进博会”上精彩亮相。可以说,“进博会”也
13、是各国文化交流的舞台。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文化意义。(9分)18.(9分)2020年9月22日,是我国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于2018年6月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不仅是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政策信号,也是一个鲜明的改革旗号。在农耕文明时代,无论是汉民族还是其他各民族,民间都有各种节日、祭祀等活动,但它们更多只是表现农民在“靠天吃饭”环境制约下,对保证农作物收获的一种祈愿。进入商业社会后,节日不知
14、不觉成为城市人的“专属”,与农业、农村和农民渐行渐远。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化,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这个节日所包含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四个主题词,分别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既是悠久农耕文明的深厚积淀,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悠久农耕文明的深厚积淀,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9分)19材料一:2019年7月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取
15、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经典的“哪吒闹海”进行了颠覆式改编,并加入了流行元素,以可观性极强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熟悉又新鲜、热血又感人的“中国故事”,在海内外激发了巨大的观影热情,让世界感受到华语影片的魅力。材料二:回顾2019年的中国电影市场,累计票房超607亿。一方面,电影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满足了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电影市场依旧承压,电影行业粗放式高速增长时代告一段落,增速明显放缓,更多的观影人次和更高的票房需要更优质的内容来带动。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创新的角度看,你认为中国电影如何才能赢得观众?(12分)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两千多
16、年前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的道德思想,孟子提出了“吾养吾之浩然正气”,这些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延续至今。今天,我们社会仍然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治安。 材料二: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文学方面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官就到新疆“取竹”,制造出12根律管。这虽然是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已有了音乐文化的交流,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但是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今天,我们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
17、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请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是如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的?(4分)(2)结合材料三,理解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6分)高二政治10月考试题参考答案A.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5、CAADB 610、BACCD 1115、DDAC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16.(1)(9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有利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3分)文化与经济相互
18、影响、相互交触。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分)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增强综合国力。(3分)(2)(6分)网络文化建设提升政治风气体现出文化对政治的反作用;(2分)网络问政提升公民素养体现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2分)网络文化建设提升文化素养体现文化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促进人的发展。(2分)17.(9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在博览会上展示中国
19、新发展理念和改革开放的成就,有利于增进外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其他国家的展示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世界文化,促进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推动文化创新。(3分)各国的展示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3分)18.(9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国农民丰收节”继承了我国自古以来对丰收的祈祷和渴盼,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3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设立农民丰收节,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推动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推动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
20、创新性发展。(3分)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中国农民丰收节”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彰显民族文化自信,以最坚实的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分)(19) (12分)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要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积极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文化创新的途径,每点3分,学生答出任意4点即可)(20) (1)材料一中的孔孟思想到今天两千多年不断发展而延续不断,这说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2分)材料二提到中华文化在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分)(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分)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材料的“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正体现了这一点。“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体现在“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中。(2分)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