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910832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专用)配套文档:阶段三 现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 专题十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备考指导必考加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bcbcc1.已考角度(1)(20164月新高考T13)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成就(2)(20164月新高考T14)香港回归、“一国两制”(3)(20164月新高考T12)现代中国的外交成就(4)(201510月新高考T13)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中美关系缓和(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

2、度的建立及意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2)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和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意义(3)“一国两制”的内容、意义及实践过程(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及意义、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内容及影响(5)20世纪70年代外交主要成就及原因、意义(6)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表现及上海合作组织建立的意义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bcdc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一国两制”的构想(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3)海峡两岸关

3、系的进展(4)“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bbb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cb2.外交关系的突破(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中美关系正常化(3)中日邦交正常化bbb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2)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bb考点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加试(c)1召开: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2内容(1)指出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2)确定了全国

4、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3)确定了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1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2内容:筹建新中国(1)确定了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2)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3)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意义: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2意义(1)结束了帝

5、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2)新中国是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基石。(4)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和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c)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标志: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2)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规定了国家性质(人民民主国家)和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特

6、点: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形成: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2)职能改变和地位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结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原因: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为保证祖国统一、各民族团结、各民族的平等和发展。(2)法律依据:1949年共同

7、纲领的规定;1954年宪法。(3)实践: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五、“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b)1表现: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陷入政治和社会混乱。(1)革命委员会成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4)红卫兵运动践踏公民基本人权;公民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新中国历史最大的冤案)。2教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c)1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8、、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3)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4)重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1)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2)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3)国家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d)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初步构想: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体现新时期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2)修改宪法:1982年11月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依法

9、治国方略的确立(1)提出: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2)确立: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3形成体系: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1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具有的鲜明特色(1)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2)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3)经济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4)方式、步骤:逐步扩大基层民主。(5)重点、次序: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2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实质(1)特点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和真实

10、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程序化。(2)实质: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1(20157月浙江学考)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通过这一纲领的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答案B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故选B项。21945年10月,在回答英国记者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

11、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下列制度设计中,集中体现毛泽东的论述的是()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B一国两制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D解析据材料“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原则”都是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执政党,其他民主党派为参政党的制度,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是用于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的地方制度,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制度,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

12、本政治制度,充分体现了让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3(20164月浙江选考)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该讲话的发表()A标志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B反映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C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D体现了党对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答案D解析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都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故排除A、C两项;B项错在“完善”的表述上。故选D项。

13、4(201510月浙江选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以阶级斗争为纲”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政治路线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A项不正确。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故选B项。5(20157月浙江学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一部法律,它成为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部

14、法律是()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答案B解析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项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是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故选B项。考点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一国两制”的构想(b)1酝酿: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世

15、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意义:“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及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b)1香港、澳门回归: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2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2)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3)1992年10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4)200

16、8年12月,两岸“三通”终于实现。三、“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加试(c)1“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2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3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1港澳回归的原因(1)前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关键: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被各界所认同。(3)群众基础:港澳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4)法律依据:中英联合声明、中葡联合声明的发表。2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1)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即享

17、有高度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等。中央人民政府依法管理特别行政区的外交和国防事务,不在特别行政区征税。(2)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特别行政区原有的法律基本不变。3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三大阶段(1)两岸关系紧张对峙时期(19491979年):两岸关系是一种隔绝、敌对、对抗的关系,期间两岸隔海对打,人为地将台湾与祖国大陆隔绝。(2)两岸关系民间接触时期(19791992年):1979年元旦,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为标志,两岸关系进入了缓和阶段。1987年,台湾开放老兵回家探亲,大陆方面积极推动了两岸之间的交流,使得两岸关系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学术

18、、体育等方面得到发展。(3)两岸关系和平交流时期(1992年至今):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了“九二共识”,1993年在新加坡实现了“汪辜会谈”,它标志着两岸交流从民间升格为政府授权机构层面;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到大陆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有力地遏制了“台独”的嚣张气焰;2008年,两岸“三通”实现,使两岸关系揭开了和平发展的新篇章。1(20164月浙江选考)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该法体现的原则不包括()A“一国两制” B“港人治港”C高度自治 D实现“三通”答案D解析“三通”是指大陆与台湾地区的通航、通邮、通商,故选D项。

19、2(20141月浙江学考)“我们一贯主张爱国一家。统一祖国,人人有责。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上述材料出自()A1979年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B1981年发表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C199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D1995年发表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答案A解析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当天,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故选A项。3(20147月浙江学考)从告台湾同胞书到邓小平的多次

20、谈话,“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逐步形成。其基本内容就是()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B大陆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港、澳、台实行市场经济体制C大陆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港、澳、台实行计划经济体制D大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港、澳、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一国两制”的“制”指的是社会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故选A项。4(2016海宁学考加餐练)“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A不同的国情 B不同的社会制度C不同的经济水平 D不同的生活习惯

21、答案B解析两岸是同一个国家,所以国情是相同的,故A项错误;这是“一国两制”的内容,材料说“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这说的是相同的是“一国”,则异就是“两制”,故B项正确;两岸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习惯不同,但这不是影响两岸关系的主要内容,故C、D项错误。5(2016舟山学考加餐练)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A国家统一样本 B社会制度示范C文明交流枢纽 D经济发展标本答案B解析本题可以采取排除法,结合题意和“一国两制”的涵义

22、,可知A、C、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而香港是资本主义制度,大陆是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不能说香港是社会制度示范,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考点三现代中国的外交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2)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日内瓦会议(b)(1)概况: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2)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3万隆会议(b)(1)概况: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

23、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2)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形成“万隆精神”。二、外交关系的突破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2)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意义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中美关系正常化(b)(1)原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的需要。中国:打破外

24、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2)过程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两国交往的大门。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3中日邦交正常化(b)(1)原因: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日本舆论的强烈要求。(2)概况: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3)意义: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推动了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

25、表现(b)(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结盟。(2)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2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b)(1)2001年,“上海五国”机制发展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2)特点:结伴而不结盟。(3)合作模式: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4)意义: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1(2015浙江学考)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26、”他的发言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是()A雅尔塔会议 B布雷顿森林会议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C解析雅尔塔会议是1945年召开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于1944年,主要讨论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发展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国际会议,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因此该会议应是万隆会议,故C项正确;第26届联合国大会是1971年召开的,故D项错误。2(20164月浙江选考)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中日邦

27、交正常化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 BC D答案A解析中日邦交正常化是1972年9月;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是1979年1月中美建交;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1991年。故选A项。3(2015浙江学考)1972年,有1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从而形成了一次建交高潮。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有()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中苏同盟关系的加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 BC D答案A解析是1971年,是1979年,是1972年,故本题选A项。4(2016湖州学考加餐练)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发生了深刻的

28、变化,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求同存异”B20世纪60年代“非集团”“不结盟”C20世纪70年代“联美遏苏”“一大片”D20世纪80年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外交政策、外交成就的具体时间,根据所学,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求同存异”对应正确,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非集团”“不结盟”为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外交政策,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20世纪70年代“联美遏苏”“一大片”,对应正确,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80年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对应正确,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2016金华学考加餐练)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

29、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关材料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D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收集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答案D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是1993年参加的APEC会议,不是上海合作组织会议,故D项错误,

30、符合题意。专题综合时空线索归纳线索1现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时期知识定位民主法制的确立(19491956年)1.新中国的成立前提条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三大政治制度的形成奠基确立(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发展(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民主法制的破

31、坏(19561976年)“文化大革命”践踏破坏(1)原因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想通过“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2)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社会秩序混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民主法制的健全(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健全完善(1)平反冤假错案(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3)健全法律体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被正式写入宪法(4)基层民主选举:村委会、居委会干部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在农村,

32、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的村民自治不断扩展线索2祖国统一时期知识定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国两制”构想理论提出(1)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发生重大转变(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一国两制”构想(3)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提供宪法保证,“一国两制”正式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0世纪80年代以来1.香港、澳门回归成功实践首先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理论,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两岸和平交流关系发展(1)1992年底“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2)1993年在新加

33、坡实现了“汪辜会谈”,它标志着两岸交流从民间升格为政府授权机构层面(3)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到大陆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有力地遏制了“台独”的嚣张气焰(4)2008年两岸“三通”实现,使两岸关系揭开了和平发展的新篇章线索3新中国的外交时期发展历程外交奠基(19491956年)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2)外交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为新中国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3)步入国际舞台:日内瓦会议(1954年)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34、(4)亚非友谊:万隆会议(1955年)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友谊外交突破(20世纪70年代)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1)扬眉吐气: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战线的重大胜利(2)跨洋握手: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3)冰释雪融: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对于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外交辉煌(1978年至今)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1)政策原则:新时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结盟(2)外交成就:开展以

35、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综合训练(2016衢州学考加餐练)每个民族都有一个传奇,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祖国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时间流淌,来到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舢板对着火轮,白蜡杆子迎着洋枪,大清国周遭遍是虎狼之师。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36、杨凯中国梦的方位材料二“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易中天中国梦请回答:(1)材料一的“旧山河”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是如何“一路走到1949年”使“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新时期为实现“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在政治方面的重要举措。它与“欧洲梦”的共同点是什么?答案(1)“旧山河”: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促成中国

37、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2)举措: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修订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提出“依法治国”方略。(任意两点即可)共同:追求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其意指旧中国,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第二小问,注意题中时间限制为“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建立中国梦的过程也就是总结中国共产党怎样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2)第一小问,注意题中的限制词“新时

38、期”“政治方面”,联系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史实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综合两个梦的共同目标分析。专题巩固训练一、选择题学考部分1(2016宁波学考加餐练)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这段日记记载的事件是()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B解析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共两党及民主党派就抗战胜利后怎样和平建国而召开的会议,这次会议时国民政府为中国中央政府,首都在南京与题干中定都北平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是为新中国成立而进行的组织筹备会议,其主要内容为定都北京、确立国家性质等,故B项正确;第

39、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是确立政治制度和颁布共和国宪法,不涉及定都问题,故C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纠正党的“左”倾错误,不涉及定都,故D项错误。2(2016衢州学考加餐练)某报纸报道:“(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对该报道的解读正确的是()A欢呼新政权的诞生B改变了亚洲政治版图C带有明显的反华倾向D反映了苏联的官方态度答案B解析从题干可知,对于新中国成立,该报没有评论其“好坏”,A、C项带有明显的态度倾向,故A、C项错误;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

40、国家,当时苏联对于新中国成立应该是欢迎的,故D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亚洲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故B项正确。3(2016奉化学考检测)将卢梭“主权在民”的理论和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观点付诸实践,作为我国政权建设根本原则的成功运用是()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建立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C解析1912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形式上确立了民主政体,革命果实为北洋军阀所篡夺,故A项错误;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是一种党派间的合作制度,而非主权在民,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自人民,而且享有真实广泛的权力,是人民主权在新时期的成功应用

41、,故C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种民族自治制度,不具有普遍性、广泛性,故D项错误。4(2016余姚学考加餐练)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从这届政协开始性质有了变化。“政协性质开始变化”的原因在于()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C第一届全国人大已经胜利召开D中苏关系严重恶化答案C解析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能,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它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故C项正确。5(2016余杭学考加餐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

42、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B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它维护了中国政局的长期稳定D它适合中国国情从未被修改答案B解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可追溯至晚清的钦定宪法大纲,故A项错误;1954年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故B项正确;中国政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够稳定,故C项错误;宪法在后来多次修改,故D项错误。6(2016杭州学考加餐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制建设步伐大大加快,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A中共十五大B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C中共十六大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答案D解析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

43、了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7(2016金华学考加餐练)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实现香港顺利回归奠定了基础。基本法中所蕴含的原则有()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社会主义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的有关特点,根据所学,项正确,第项社会主义说法错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8(2016普陀学考加餐练)“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44、()A抗日战争胜利 B新中国成立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米字旗降落”“五星红旗升起”分析可知是指香港回归;澳门原先是葡萄牙的殖民地。9(2016宁波学考加餐练)“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A告台湾同胞书 B香港回归C通过“九二共识” D澳门回归答案D解析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于1979年,当时停止炮轰金门,主张和平统一,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香港回归发生在1997年7月1日,不是最佳答案,故B项错误;“九二共识”指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海峡

45、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C项错误;澳门回归是1999年12月20日,符合“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的时间,且是“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故D项正确。10(2016绍兴学考加餐练)有学者指出,我国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支撑这一观点的相关史实是()A提出“一边倒”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日邦交正常化D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答案B解析19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故B项正确;

46、“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001年推动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D项错误。11(2016绍兴市适应性试卷)以反映开国总理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后27年间工作与生活的感人故事为内容的电视剧海棠依旧,日前在央视热播。下列与周恩来在这27年中相关的两张历史照片,反映了新中国()展开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开始崭露头角并走向国际舞台推进建立新型区域合作模式A BC D答案B解析日内瓦会议,新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万隆会议,新中国联合亚非新兴国家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因此正确。12(

47、2016金华学考加餐练)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该公报()A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B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C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D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答案A解析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故A项正确;直到1979年中美两国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B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故C项错误;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故D项错误。13(2016丽水学考加餐练)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2001年中俄等六

48、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个历史事件表明中国外交()A坚定奉行友好同盟政策B力图打破西方国家封锁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答案D解析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未体现“友好同盟政策”,故A项错误;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不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封锁,而是为了共同应对国际恐怖主义,故B项错误;1950年的中苏友好,未体现“多边外交”原则,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中苏友好,2001年中俄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表明中国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下,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D项正确。14(2016宁波学考加餐练)对下列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

49、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北京承办第29届奥运会2014年中国北京承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中国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B中国积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C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升D中国积极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答案C解析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与推动全球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无关,故A、B项错误;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加入WTO、承办奥运会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故C项正确;加入WTO是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无关,故D项错误。加试部分15(加试题)(2016海宁学考加餐练)1949年初,决定

50、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八届二中全会答案C解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6(2016绍兴学考加餐练)新中国成立,逐渐构建起新的法律体系,保障人民权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旧中国法律体系构成比较序号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以前的旧中国1宪法与宪法相关法宪法2行政法行政法3社会法4经济法5民法商法民法6刑法刑法7诉讼与非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1)分析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特点。材料二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

51、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我国妇女第一次获得有选举法保障的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概括材料二中提高妇女地位的方式和特点,并分析原因。答案(1)特点:与旧中国相比,法律体系更全面,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方式: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或从制度上保障妇女地位)。特点:妇女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原因:法律制度的完善,男女平等的思想。解析(1)从表格里可以看出,新中国的法律体系比中华民国时期

52、的法律多出了社会法经济法,说明新中国法制建设更全面。(2)第一小问可以直接归纳材料二得出,“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说明提高妇女地位方式是立法;第二小问考察特点,材料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不断提高;第三小问需要分析原因,可以结合法制的不断完善和男女平等思想作答。17(2016金华学考加餐练)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尼克松的两段讲话:1

53、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纽约每日新闻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尼克松回忆录节选材料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1)据材料一

54、,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2)列举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答案(1)变化:由敌对到关系正常化。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或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收缩(或美国经济出现“滞胀”)。(2)痛苦:八国联军侵华(或门户开放);效仿:建立中华民国(或临时约法)。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或共同反法西斯)。对抗:抗美援朝(或朝鲜战争)。解析(1)从材料中1960年的反对承认共产党中国到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反映出了中美由对抗到关系正常化。原因可从中国、美国、世界形势三方面分析。(2)本题史实纯属识记。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