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校联考联合体2022年高二元月期未联考化学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 2N14 O16 F19 Na23 S32 C135.5 Cu64第卷 选择题(共37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的调节剂,可用于催熟果实B. 医用酒精是指体积分数为的乙醇溶液,常用作消毒剂C. 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中含有的乙酸D.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某些疾病,没有副作用【答案】D2. 甲基丙烯酸甲酯是合成有机玻璃的单体,早在
2、几十年前就成功合成,现在又有新的合成方法。旧的合成方法是:新的合成方法是:两种方法相比,新方法的优点是A. 原料无爆炸危险B. 没有副产物,原料利用率高C. 原料都是无毒物质D. 生产过程中对设备没有任何腐蚀性【答案】B3.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的简单离子在同周期中半径最小,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B. 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C. 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D. 由X、Y、W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答案】B4. 某温度下在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平衡时测
3、得X的浓度为,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再达平衡时,测得X的浓度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Y的转化率降低D. Z的体积分数减小【答案】B5. 垃圾分类意义重大,工业上回收光盘金属层中的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氧化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B. 氧化过程中,可以用,代替氧化C. 还原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为,则还原剂应是D. 为了提高氧化过程的反应速率和产率,氧化过程应该在酸性加强热条件下进行【答案】C6. 科学家用氮化镓材料与铜组装成如图的人工光合系统,实现了以和为原料合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装置是先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再将电
4、能转化为化学能B. 氮化镓电极表面的电极反应式为C. 铜电极表面的和放电,生成,则铜电极是负极D. 该装置的电解液不能用盐酸,而用硫酸【答案】C7.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时,时,这一实验事实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 在蒸馏水中加入少量固体或滴加浓,不变C. 溶液和,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D. 常温下,向的盐酸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后,溶液【答案】A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8. 下列离子方程式符合题意是A.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与溶液
5、等体积混合:B. 加入除去废水中的C. 将碱性溶液与含的溶液混合:D. 溶液中通入少量【答案】BD9. 在反应中,若反应速率分别用、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10. 金属配合物催化氨氧化转化为氮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氨氧化转化工艺。锰()配合物催化氨气氧化的能量变化如图1,反应历程如图2,锰的配合物用表示,图3表示配合物,锰为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主要决速步骤是的生成B. 在标准状态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C. 该反应涉及6电子和转移D. 图2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答案】AC11. 常温下向溶液中加入的醋酸,溶液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a、
6、b两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 当时,有D. b点所示溶液中【答案】AD第卷 非选择题(共63分)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附加题两部分。第1214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6题为附加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此题包括3小题,共41分。12. 是重要的化学试剂。某学习小组用与反应制备固体,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省略)。依据实验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装置如图装置完毕,应先_,再装入试剂,开始实验。(2)关闭K,在各装置中加入相应试剂,向装置B中滴入的溶液,制得。本步骤实验过程,可观察到固体溶解,溶液由棕黄色变为_(填“无色”或“紫色”),发生反应的化
7、学方程式为_。(3)打开K,通入直至饱和可制得,同时有黄色沉淀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关闭K,向所得溶液滴入稀硫酸,加热到时,可使充分逸出。“加热”最好选用的仪器是_ (填标号)加热。A电热套 B酒精灯 C水浴祸 D煤气灯装置C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5)把装置B中混合液倒入烧杯,为除去硫酸,加入足量_(填“”或“”),再经过过滤、洗涤、合并滤液和洗液,_得到固体成品。【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 . 无色 . (3) (4) . C . 吸收硫化氢,防止污染环境 (5) . .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或“蒸发结晶”)13. 铁镍矿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主要用于制备铁镍合金
8、,还用于制备镍氢电池的材料。某铁镍矿石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和硫酸镍,还含有铜、钙、镁、硅的氧化物。由该铁镍矿制备高纯度的氢氧化镍,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铁镍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2)“酸溶”时,所加入的试剂A是硫酸,溶液中有等_种金属阳离子生成,废渣1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3)“除铁”时的作用是_。(4)“除铜”时,所用的试剂B可选用或,你认为选用最好的是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5)“除钙、镁”过程形成的废渣3的化学式为_。(6)已知常温下,该流程在“沉镍”过程中,需调节溶液约为_时,才刚好沉淀完全(离子沉淀完全的浓度;)。(7)镍氢电池已成为混合动力汽车主要电池类型,其
9、工作原理如下:(式中M为储氢合金)。写出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电极反应式:_。【答案】(1)便于酸溶时增大固体与酸溶液接触面,使之充分反应,提高反应速率 (2) . 6 . (3)将氧化为 (4) . . (5) (6)9.15 (7)14.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由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知_(填“”“=”或“”)。(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3)该反应在时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_(填“”“=”或“”)。(4)该反应的焓变_0(填“”“=”或“”),判断的依据是_。(5)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变到,达到平衡时将_(填
10、“增大”“减小”或“不变”)。(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祝下,时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_(填“能”“不能”或“不能判断”)。【答案】(1) (2) (3) (4) . . 温度越高,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合成甲醇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则 (5)增大 (6)不能判断(二)附加题:共2分。请考生依据本校教学需要,从下列题组中任选一组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组题计分。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15. .单选题(1)溶液中通入适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下列各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正确的是A. 为B. 为C. 为D. 为(2)下列各组比较中,正确的是A. 分子的极性
11、:B. 比稳定C. 钠元素的第一、第二电离能分别小于镁元素的第一、第二电离能D. 在中的溶解度:(3)已知的结构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的结构中,两边的S原子无孤对电子B. 的结构中,中间的两个S原子均有两对孤对电子C. 的结构中a、b为键长,则D. 沸点非选择题结构决定性质,研究元素及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化学工作者水恒的课题。(4)原子核外共有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最高能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形状为_。(5)我国科学家屠呦呦以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青蒿素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其组成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6)已知,可用异氰酸苯酯与氯氨基吡啶反应生成氯吡
12、苯脲:+反应过程中,每生成氯吡苯脲,断裂_键,断裂_键。(7)计算: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分别是_、_。(8)抗坏血酸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分子中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推测抗坏血酸在水中的溶解性:_(填“难溶”或“易溶”)于水;坏血酸分子_(填“是”或“不是”)手性分子。【答案】(1)A (2)B (3)C (4) . 22 . . 球形 (5) (6) . 1 . 1 (7) . 0 . 1 (8) . . 易溶 . 是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16. .单选题(1)下列有机反应中,发生断裂的是A. 乙炔与溴水反应B. 乙醇与钠反应C.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D. 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加
13、热条件下反应(2)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方法中,错误的是A. 可以用燃烧法确定某碳氢化合物的实验式B. 一般用红外光谱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C. 提纯苯甲酸(含有少量氯化钠)可采用重结晶的方法D. 分离正己烷(沸点)和正庚烷(沸点)可采用蒸馏法(3)下列有关乙烯、乙炔和苯说法正确的是A. 都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B. 都能使溶液褪色C. 分子中相邻两个键之间夹角:乙烯和苯均为,乙炔为D. 乙烯和乙炔均可发生聚合反应非选择题有机化合物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反应:已知:(R为烃基) 回答下列问题:(4)A、B中官能团名称分别是_、_。(5)A分子中所有原子_全部共平面(填“可能”或“不可能”)。(6)D的结构简式为_。(7)、三个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填序号)。(8)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9)E共有_种属于芳香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包含E),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只有2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答案】(1)C (2)B (3)D (4) . 碳碳双键 . 羧基 (5)可能 (6) (7) (8)+Br2 (9)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