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9.17书生中学周练卷(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至今,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其中位于北方辽河上游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是A大汶口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红山文化 D良渚文化2“它”有氏族公共墓地,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也差别不大,反映了尚未贫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状况。下列遗址中符合这一特征的是A.姜寨聚落遗址 B.牛河梁遗址 C.陶寺遗址 D.二里头遗址3.“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下列文化遗存时期与材料描述相符合
2、的是A.半坡文化时期 B.仰韶文化时期 C.龙山文化时期 D.河姆渡文化时期4.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是A姜寨聚落遗址 B牛河梁遗址 C襄汾陶寺遗址 D二里头遗址 5某学生要了解夏朝的历史,他能够了解到的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夏朝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夏朝时期,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A B C D6.考古学家在殷墟遗址发现的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雨”、“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当时A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B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
3、活动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决定作用7与殷商时对方邦臣属表面性承认不同,周朝的分封一方面是自上而下天子、诸侯、卿大夫的逐级分封,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拱卫,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这种统治方式()A是对内外服制度的沿袭 B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C提高了西周王权的地位 D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8商朝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原则。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每因堂兄弟争位酿成王室的大乱。为了解决继承问题,周朝采取的措施为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9.钱穆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
4、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A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建立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10.史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皇室衰落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这反映了诸侯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秦国最终完成国家统一A B C D11.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某诸侯国大夫田氏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观察右图,指出此诸侯国是A BC D12商鞅变法时
5、定下“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的赋税政策, 这种政策体现的经济思想是()A盐铁官营 B轻徭薄赋 C重农抑商 D工商皆本13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曾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使秦军保持旺盛的战斗力,秦军士卒普遍比较勇猛顽强,被称为“虎狼之师”的是A奖励耕织B奖励军功C推行县制D实行什伍连坐14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认为:“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这位思想家是()A 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15.“知足常足、以柔克刚、莫走极端、适可而止、韬
6、光养晦”这些主张,体现了A老子思想 B韩非子思想 C墨子思想 D荀子思想16会盟属于西周的古礼,当时以楚国为蛮夷,不与之盟。至春秋时期,楚国多次主持会盟,羌戎氏、秦、吴、越也多次与盟。这主要反映了()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分封制度逐渐崩溃C华夷秩序最终确立 D分裂割据走向统一17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图1),用小篆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十六字,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A 经济繁荣 B国家统一 C文化统一 D百姓安居18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
7、渭分明。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 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 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19史载:“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反映“秦始”在全国推行的地方制度是A郡县制B刺史制度C统一度量衡制度D郡国并行制20安车是西汉时期一种坐乘车,常驾四匹马。西汉初期,社会残破,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但到汉武帝时期,马匹遍布街巷。这主要得益于下列哪项政策()A 休养生息 B推恩令 C均输平准 D整顿吏治21“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
8、格控制外戚干政,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与这些事件密切相关的是()A汉承秦制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党锢之祸22.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23.史书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结合所学分析,汉初采取“与民休息”政策的原因有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汉初经济之凋弊 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汉承
9、秦制”A B C D24.推开斑驳厚重的历史大门,翻检汗牛充栋的文化典籍,我们触摸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脉搏。其中有这么一部典籍,文字精练,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典籍是A春秋B史记C汉书D资治通鉴25阅读“十六国统治者族属表”,根据表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匈奴羯鲜卑前赵北凉夏后赵前燕后燕南燕南凉西秦氐羌賨汉前秦后凉后秦成汉前凉北燕西凉大部分政权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 十六国政权都在北方地区建立 氐族建立的前秦曾统一过北方地区 各族交融频繁差异缩小隔阂消失ABCD26据魏书高祖纪载:“高祖钦明稽古,协
10、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此处的“高祖”指的是A刘邦 B拓跋宏C李渊D赵匡胤27下列朝代更替中依次应是A 吴、西晋、东晋、五代、十国、北宋 B曹、西汉、东汉、北宋、南宋、元朝 C曹、西汉、东汉、北宋、南宋、隋唐 D吴、西晋、东晋、北朝、南朝、隋唐28.北魏孝文帝曾颁旨:“凡士民三十岁以下者均须屏绝北语,具从正音”。旨中的“正音”是指A平城鲜卑语 B中原汉语 C洛阳鲜卑语 D北方胡语29隋的富有历来被史学家称道,“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积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万石”;但也有历史记载开皇十四年(594年)关中大旱,百姓以豆屑杂糠充饥,政府“不怜百
11、姓而惜仓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隋朝是统一繁荣的帝国B隋朝自恃富有而滥用民力C隋朝过于注重藏富于国D历史记载与隋朝实际不符30史载,京杭大运河的修建“鸿恩大德,前古未化”,它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连接成为一体。隋朝修建大运河最深远的影响是A加强了北部边防 B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C巩固了隋朝统治 D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31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
12、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材料二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 汉书艺文志材料三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1) 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延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2分)(2) 根据材料二,指出儒学在秦朝的境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前期为复兴儒学采取的措施,用一句话概括其影响。(5分)(3
13、)指出材料三“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月氏”的历史意义。(3分)2021.9.17书生中学周练卷(一)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ACDDBCC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BCAABCA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AABCBDBCD二31 (1)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2分)(2)境遇: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遭受沉重打击。(1分)措施:政府鼓励民间献书,制定藏书政策;尊崇儒术;设立五经博士。(3分) 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1分)(3)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1分) 意义: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