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三 中外现代文明的演进多极化、全球化的世界与独立探索中崛起的中国模块导航纵横通关模块三 中外现代文明的演进多极化、全球化的世界与独立探索中崛起的中国时段划分 时段特征 第一时段19171945 年 世界现代史的文明发展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战争的破坏使人们为了和平而进行了不懈努力1十月革命后,苏联取得了巨大成就,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斗争拉开了序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的稳定。经过 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通过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得以开创2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
2、略,世界人民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1945 年,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模块三 中外现代文明的演进多极化、全球化的世界与独立探索中崛起的中国时段划分 时段特征 第二时段1945 年至今 两种制度的竞争与共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种社会制度冷战、共处和竞争;政治格局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外交事业、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等开始奠基。1978 年改革开放至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一国两制”、外交、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等迅速发展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冷战、共处,两极格局下出
3、现了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以美国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双重趋势 模块三 中外现代文明的演进多极化、全球化的世界与独立探索中崛起的中国第10讲 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总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41945 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政治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经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 192
4、91933 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文艺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的兴起,突出表现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精神的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科学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诞生,预示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将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一、政治上两种社会制度开始并存和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1条件:俄国无产阶级走向成熟;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环节;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社会矛盾。2进程(1)“二月革命”:推翻_,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2)“四 月 提 纲”:提 出 了 从 资 产 阶 级 民 主 革 命 向_转
5、变的任务。(3)七月事件:临时政府血腥镇压示威群众,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_的方针。罗曼诺夫王朝社会主义革命武装起义(4)彼得格勒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5)建立政权: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通过_和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3意义: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_。和平法令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历史背景(1)20 世纪初的世界已形成一个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3)20 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
6、行,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2战争进程(1)爆发标志:1914 年 7 月 28 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相继加入战争。(2)第一阶段:1914 年 8 月1916 年底。主要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协约国掌握了主动权。(3)第二阶段:1917 年 4 月1918 年 11 月。美国对德国宣战;苏俄退出帝国主义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4)1918 年 11 月,协约国与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3后果和影响(1)后果: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削弱了英法,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崛起;俄国取得了社会主
7、义革命的胜利。(2)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 构成由对德凡尔赛和约及对奥、保、匈、土等国的和约共同构成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实质列强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格局 影响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但由此建立起的和平并不长久2.非战公约:1928 年 8 月,美、德、法、比、英、意、日、波、捷等 15 国在巴黎签订了非战公约,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8、或冲突的原则。3国际联盟(1)成立:1919 年 4 月,通过国际联盟盟约。(2)主要活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加强国际合作。(3)历史地位:促进了各国的交往和联系;但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背景(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隐含矛盾的发展。(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3)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催化”作用。(4)局部反法西斯力量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5)英法等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2过程(1)战争爆发初期:德军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法国沦陷;不列颠之战。(2)扩大: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发动
9、太平洋战争。(3)转折: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4)胜利: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3影响(1)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战争。(2)深刻影响了战后的世界局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演变为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3)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超出一国范围,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亚洲觉醒”的先驱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圣雄甘地(1)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主要目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10、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行动纲领:学生罢课、律师抵制英人法庭、官员拒绝赴英机构任职、士兵拒受英奖章、改穿土布。历史作用:给英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二战后赢得印度独立。历史局限:害怕群众暴力斗争;对英政府抱有幻想。(2)地位 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国大党领导人。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2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1)贡献 领导民族独立:召开全国护权协会代表大会;成立代表委员会;建立国民军;成立临时政府;与协约国签订洛桑和约,赢得国家独立;创建人民共和党;宣告共和国成立。主持民主化改革:实行政教分离;制定共和国宪法;颁布一系列法令;传授现代知识与文明;废除陈规陋习。凯末尔主义原
11、则: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和改革主义。(2)评价:土耳其共和国的奠基者,被尊称为土耳其的国父;其改革促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主要活动(1)创建布尔什维克党,形成列宁主义。(2)二月革命后,发表“四月提纲”;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渡过了经济困难。(4)晚年对十月革命和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进行了重大探索。2评价(1)是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3)用实践经验证明了社会主义需要市
12、场经济,对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二、经济上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一)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在各地发动叛乱。国外: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武装干涉。(2)措施:农业实行_,工业实行工业_,商业取消_,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分配制。余粮收集制国有化自由贸易(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有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_。(4)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力量取得战争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严重损害_的利益,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农民2新经济政策(1)内容农业以_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大企业收归国有,中小企
13、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允许_,恢复货币流通和_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_粮食税自由贸易商品交换按劳分配(2)特 点:按 经 济 规 律,允 许 商 品 经 济 发 展,利 用_,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3)评价促进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探索了在_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为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创造了条件。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小农国家3斯大林模式(1)背景:1924 年 1 月,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仍是一个落后农业国,并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2)内容:产业结构方面优先发展_,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管理体制上实行_。(3)
14、评价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重工业计划经济体制(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1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_,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表现为“_”。具体原因:_政策、股票投机过度、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因素共同导致。(2)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严重。(3)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_;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基本矛盾生产过剩自由放任社会危机2罗
15、斯福新政(1)措施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实行_,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等。调整工业:加强政府的计划指导,通过_,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调节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产品结构等。社会保障: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_”;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等。美元贬值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工代赈(2)影响经济: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生产力恢复。政治:缓和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_。世界:开创_的新模式。法西斯势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三、文化上现代科学和文学艺术的发展1现代科学(1)相对论背景:19 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受到挑战。提出:20 世纪初,_提出了相对论。
16、意义: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爱因斯坦(2)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诞生:1900 年,德国的_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发展: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地解释了_;丹麦的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论。意义: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_的基础,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为现代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普朗克光电效应现代物理学220 世纪以来的现代文学(1)特征:内容上强调_;表现方法上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2)代表作: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贝克特的等待戈多。3
17、20 世纪以来的现代美术(1)特征:_,重视艺术家的_和自我表现。(2)代表作:毕加索的_。集中表现自我反传统和反理性自我感受格尔尼卡4影视艺术(1)电影艺术的发展:1927 年,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1935 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_拍摄成功。(2)电视的出现: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电视出现。浮华世家20 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科学成就(1)1905 年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狭义相对论,主要内容包括相对性和光速不变原理。(2)1916 年发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将狭义相对论扩大为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包含两个基本原理:一是等效原理,二是广义相对性。(3)1905 年
18、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2评价(1)爱因斯坦是历史上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是物理学的重大突破,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矗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2)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时刻关心人类的进步与和平。高频考点一 苏俄(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创新考题印证1(2017高考全国卷,T34)上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解析:选 D。结
19、合材料可知,苏联的经济建设令西方国家瞠目结舌,D 项正确。A 错在“苏俄”,排除;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B 项错误,排除;C 项与漫画反映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2(2017高考全国卷,T34)1953 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解析:选 A。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是分配制度不是管理制度的改革,排除 B;材料没
20、有体现城乡的社会状况,排除 C;D 是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就是要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A 正确。3(2015高考全国卷,T34)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亿千克,1931 年降至 694.8 亿千克;1930 年苏联粮食出口 483亿千克,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选 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苏联工业化的相关史实分析。斯大林执政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从 19
21、30 年、1931 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分析,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说明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A 项符合题意。4(2014高考全国卷,T34)1928 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解析:选 D。材料反映了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钾矿的行为,不涉及技术基础,也没有违背计划经济指令,排除 A、B 两项;一个由苏联自行建设,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不能体现完全依赖外资,排除 C 项
22、;德国公司负责与新经济政策在工业上的措施类似,故 D 项正确。深化拓展苏俄(联)对经济体制的探索1军事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后,苏俄布尔什维克党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怀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希望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忽视了苏俄落后的国情,最终造成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最终被迫走上了间接过渡的道路。2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恢复并运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等一向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其本质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以便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3权威社会主义:斯大林体制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并非一帆
23、风顺。党内一直存在一股强大的反对新经济政策的力量,他们主张维护社会主义的纯洁性,要求限制以至消灭耐普曼和“富农”,打击城乡资本主义势力,用计划原则取代市场机制。这些人在列宁逝世后取得统治地位,逐渐恢复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些内容,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不仅消灭了“富农”,而且消灭了全体小生产者农民,剥夺了农民的土地、农具、牲口,剥夺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独立自主权。第二,取消市场机制,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实行超高速度的重工业化、军事工业化。这种做法使苏联成为军事强国,但是也造成居民日用消费品的严重短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第三,贯彻“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加强专政,在国
24、内实施大规模镇压。结果在 20 世纪 30 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军事动员型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就是斯大林模式。对点演练1(2017张家口高三模拟)1920 年末至 1921 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和中亚等地。到 1921 年有 50 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D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解析:选 D。据材料“农民暴动”“大规模农民起义”可知,苏维埃政权面临农
25、民的起义,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而不是敌对分子的进攻,故 A 项错误;1920 年底苏俄内战基本结束,1920年末至 1921 年初农民起义的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 B 项错误;1920 年底苏俄内战基本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而不是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故 C 项错误;1920 年底苏俄内战基本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导致农民起义不断,故 D 项正确。2(2017淄博高三诊断)苏联农业集体化资料统计表1918 年 1929 年 1930 年 1934 年 1937 年 集体农庄(单位:千个)1.657.085.9233.32
26、43.7 集体化比重(占农户总数百分比)0.13.923.671.4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不详4.933.687.499.1上表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A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 B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C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 D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解析:选 C。材料强调集体农庄的个数与集体化程度,并未说明解决粮食危机问题,故 A 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会损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数据在 19181937 年间迅速提升,说明存在急于求成的特点,故 C 项正确;农业集体化不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 D 项错误。高频考点二 资本主义国
27、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考题印证1(2015高考全国卷,T34)1935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 65 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解析:选 B。本题关键信息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材料“规定凡年满 65 岁的退休人员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说明对工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故选 B 项;A、D 两项是对工业生产的调节,C项是对农业生产的调节,故排除。2(2014高考全国卷,T34)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每周有
28、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解析:选 C。解读题干,从“20 世纪 30 年代”“幻想型”“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可知“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表述与题意最为符合,故选 C 项。从“20 世纪 30 年代”这一时间概念中无法判断已经实行新政且取得成绩,故 A 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美国经济危机时亦有社会暴乱和动荡,且从题干中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可知“淡定应对”表述不准确,故 B
29、项错误;现代主义艺术特点是反传统和个性化,题干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深化拓展从六个维度掌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与资产阶级国家相结合的资本主义。2出现原因(1)它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2)战争的特殊作用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经济危机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4)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5)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支撑、罗斯福新政的示范作用也对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发展历程:产生于 19 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20 世纪 30 年代各国为了尽快摆脱危机,纷纷加
30、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 20 世纪 50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4内容:国有企业的发展;国家财政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升高;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作用;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作用。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6作用(1)它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2)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有限性以及私人垄断资本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31、,使资本主义市场问题得到缓解,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减轻经济危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对点演练1(2017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考试)某美国历史学家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措施“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意味着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这项措施是()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B制定公平竞争章程C提高农产品的价格D帮助银行恢复信用解析:选 A。“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即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故 A 项正确;“美国开始与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下的所谓自助、自制和个人负责的传统决裂”即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国家政策“决裂”,不涉及公
32、平竞争的信息,故 B 项错误;“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与农业方面的措施无关,故 C 项错误;“确立了个人有权享有社会权利的观点”与整顿银行无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2(2017衡阳联考)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A有悖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B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C导致经济出现“滞胀”局面D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稳定解析:选 A。“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表明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与传统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理念相违背,
33、故 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有效防止了美国法西斯的泛滥,故 B 项错误;“滞胀”是战后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有其深刻的根源,与罗斯福新政相隔甚远,故 C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稳定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故 D 项错误。盲点 正确认识胡佛的反危机措施考题印证(2013高考全国卷,T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
34、和公共工程贷款解析:选 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主旨:胡佛的某些措施被罗斯福新政所借鉴,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来作答。A 项与罗斯福新政允许罢工存在矛盾;B 项与罗斯福新政相悖;C 项罗斯福新政是通过行政手段调整农业生产,并非“自愿减少耕地”;D 项的整顿金融和兴办公共工程的做法为罗斯福新政所借鉴。知识补缺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有学者认为,胡佛虽然在大萧条中思想准备不足,但还是有所为的,在主观上企图力挽狂澜,主张政府干预,而非完全地自由放任。他在自己的经济哲学和治国经验的指导下,从一开始就为控制经济衰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胡佛并非一位无能、无为的总统,也不是自由放任主义的典型代表
35、,并且他的反危机措施和罗斯福新政有多方面的联系。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以免使其重蹈覆辙。对点演练1(2017衡阳调研)1931 年 12 月,美国总统胡佛在向国会提交的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大幅度削减行政开支,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扩大联邦农业贷款银行的贷款能力。这说明该计划()A坚持了自由放任政策 B不利于缓解经济危机C体现了国家的干预性 D提升了社会消费能力解析:选 C。材料体现胡佛向国会提交复兴计划大纲,说明并非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故 A 项错误;胡佛在复兴计划大纲中提出的措施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故 B 项错误;复兴计划大纲及内容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 C 项正
36、确;复兴计划大纲中发展联邦公共工程有利于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但材料未体现计划实行的效果,故 D 项错误。2(2017银川模拟)经济学家佛利民认为,胡佛所实行的联邦储备政策窒息货币供应,以及其他政府干涉的政策,造成一种市场依赖着政府行动的环境,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大灾难。这一观点()A认为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危机B强调胡佛的经济干预程度有待深化C主张胡佛政府应该承担起经济干预的责任D认为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使危机进一步深化解析:选 D。材料“胡佛所实行的联邦储备政策窒息货币供应,以及其他政府干涉的政策”说明胡佛采取了一些干预经济的措施,并非“自由放任”,故 A
37、 项错误;材料强调胡佛干预经济的措施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强调胡佛的经济干预程度有待深化,故 B 项错误;C 项同样在材料中无体现,故 C 项错误;材料胡佛干预经济的措施“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大灾难”,说明经济学家佛利民认为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不仅没有缓解经济危机,反而使危机进一步深化,故 D 项正确。视点一 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历史的阶段特征考题印证(2016高考全国卷,T34)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
38、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解析:选 B。A 项,经济危机对苏联没有破坏,排除;B 项符合题意,苏联通过五年计划在工业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引起美国人的关注;C 项与题意不符,排除;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的公有制经济不符合美国人的利益要求,D 项排除。模块整合全面理解 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历史阶段特征1经济方面(1)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大危机及危机之后的持续萧条,各国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开始形成。(2)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确立了权力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经过工业
39、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迅速实现了工业化。2政治方面(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整个社会动荡不安。面对社会危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应对危机。一种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一种是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制。(2)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一阶段的典型特点则是高度集权,一党专政。3从国际关系上看:这十年可被称作“走向大战的十年”,一方面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共”的幌子疯狂侵略,另一方面英法美等国采取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苏联也“避战自保”,客观上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点演练1(2017哈三中高三模拟)垒球、迷你高尔夫球等大众化、低消费的体育项目风行;旨在
40、助人排解“休闲问题”的书籍大量出版;最受欢迎的游戏是“大富翁”;最受欢迎的电影是音乐幻想剧。这些现象,可能出现在()A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 B20 世纪 50 年代的苏联C20 世纪 60 年代的日本 D20 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解析:选 A。由材料中“垒球、迷你高尔夫球等大众化、低消费的体育项目风行”“最受欢迎的游戏是大富翁”“最受欢迎的电影是音乐幻想剧”,可知这一场景出现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故 A 项正确。2(2017兰州诊断)1929 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使世界经济遭受到了重创,各国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碍了国际关系的程度。“经济民族主义”体现在()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
41、干预B“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C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D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局势紧张解析:选 C。“经济民族主义”是指经济上以本民族利益为重,而忽略或损害其他民族利益。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不会影响到其他民族利益,与“经济民族主义”不符,故 A 项错误;“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是国家政府推行的社会保障措施,不会影响到其他民族利益,与“经济民族主义”不符,故 B 项错误;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保护了国内市场,但压缩了国际市场,因而会损害其他国家利益,故 C 项正确;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局势紧张是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造成的后果,与“经济民族主义”无关,故 D 项错误。视点二 经济危机对中国
42、的影响考题印证(2017湖北重点中学测试)1935 年,国民政府说明币制改革原因:“我国以银为币,白银价格剧烈变动以来,遂致大受影响,国内通货紧缩之现象,至为显著,因之工商凋敝,百业不兴。”导致此次币制改革的外部原因是()A加强政治上的集权B加强经济上的统一C世界经济危机冲击D为抗战作金融准备解析:选 C。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抓住题干的“外部原因”来分析,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为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 1935 年实行币制改革,其他各项都不是外部原因,选择 C 项符合题意。中外关联19291933 年经济危机
43、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1宏观经济层面(1)出口贸易遭受重大打击,入超连年增加。(2)经济危机波及中国后,民族工商业惨淡经营。(3)金融混乱,挤兑事件频繁,偷运白银屡禁不止,致使白银大量外流。2微观经济层面(1)企业生产和资本集中,企业自我调整和兼并时常可见。(2)国内企业生产设备技术更新和管理改进,新兴产品生产企业增势迅速。(3)经济危机中世界各个主要经济体的生产和出口相继遭到重创,给国内新兴替代产业的生产创造了条件。对点演练1(2017湖南十三校高三联考)以下数据显示了中国两种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量的变化,它反映了()1931 年1933 年下降幅度 中国茶叶出口额5 108 万元3 858 万
44、元30%中国蚕丝出口额14 704 万元5 642 万元61%A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B官僚资本挤压了民族资本空间C农业生产水平急剧下降D欧美贸易保护打击了中国经济解析:选 D。在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虽然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却是处于不断持续的解体过程中,不可能出现材料中如此规模的下降幅度,故 A 项错误;官僚资本大致是在全面抗战期间才得以迅速发展的,故 B 项错误;单单茶叶和蚕丝两项数据,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农业生产水平,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段并结合所学,不难得知这是 1929 年至 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时期,为了化解本国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
45、不断提升的关税使得国际间贸易环境日益恶化,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故 D项正确。2(2017自贡一模)1938 年国民政府拟定了西南和西北工业建设计划,提出以四川、云南、贵州和湘西为主要地域,开发新的工业基地。1936 年,大后方有大小工厂 427 家,新设68 家,1938 年新设 218 家,1940 年新设 575 家,1941 年新设862 家。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C民族工业的发展D战时需求的刺激解析:选 C。题干中提到新设的企业增加迅速,结合题目的时间可推断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南地区成为民族工业内迁的目的地,大批民族工业在西南地区诞生和发展,故选 C 项。专题强化训练(十)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