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检测:4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3313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检测:4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检测:4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检测:4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检测:4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检测:4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四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D削弱相权解析:A、C、D三项仅仅涉及体制变革的某一个方面,B项最全面。答案:B2下图是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其反映的现象说明了()A地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对抗中央B宋初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C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D宋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北宋时期兵力的大幅度增

2、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北宋政府为巩固统治而扩大军队。答案:C3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A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B使辽的统治趋向腐朽C促进了北方畜牧业的发展D使宋辽维持了长久的和平解析:A、B两项与材料形不成因果关系;C项正确但不全面,不够深入;D项是澶渊之盟的作用,又是材料所述现象的成因。答案:D4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什么办法的实施()A保马法B将兵法C保甲法 D军队精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能力。保甲法在京城附近实施一年后,地方治安便有了好转,出现了题干中的情况。答案:C5王安石

3、的富国之法中,为解决运费高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 ()A市易法 B免役法C均输法 D农田水利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为了解决运费高及商品价格偏高的问题,王安石颁布均输法。答案:C6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阻力来自()A大地主 B中小地主C农民 D皇室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现史实的能力。由于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王安石变法遇到极大阻力。司马光任宰相后,新法被废除。答案:A7司马光曾说:“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这一现象在王安石变法中主要体现在下列哪些措施中 ()农田水利法免役法青苗法保甲法A BC D解析:青苗法在实施

4、过程中,由于地方官吏的干扰,实际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免役法也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违背了改革的初衷。答案:B8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共同原因是()A措施过多,没有切中时弊B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C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D君主易位,保守派上台主政解析:范仲淹和王安石的改革都是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而遭到强烈反对,最终失败。答案:C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从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欧阳修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6分)(2)材

5、料二中图一、二、三从一个侧面反映王安石变法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10分)(3)结合图四和王安石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指出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概括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局面。第(2)问要注意图片反映的经济与军事方面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第(3)问要注意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答案:(1)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和内忧外患的局面。(6分)(2)理财方面: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军事方面: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10分)(3)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

6、固和加强统治。(4分)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神宗)诏曰:“天下商赝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减价出售)失业。至于行辅稗贩,亦为取利,致多穷窘,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材料二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买入者,许至务中投卖,勾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赊清,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逆纳价钱;若半年纳,限出息一分;一年纳,即出息二分。”材料三魏继忠上言:“宜假钱别置不至伤商;贵则少损价出之,令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余息以给公上,则市场不至于腾踊,而开阖敛散之权不移于富民,商旅以通,移民以遂,国用足矣。”以上三则

7、材料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商品交易中的什么社会现象?(6分)(2)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北宋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8分)(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中“多为兼并之家所困折阅失业”可知大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牟取暴利。第(2)问从材料一最后一句话和材料二可知政府设置市易务,平抑物价。第(3)问从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可知市易务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囤积居奇现象,控制了市场物价,也增加了政府收入,但结果失败了。答案:(1)北宋中期,大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哄抬物价牟取暴利、兼

8、并中小商贩、阻碍商品交换。(6分)(2)设置市易务。政府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8分)(3)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这些措施最终被废除。(6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熙宁改制比前两次更为彻底,首先罢试诗赋,独留策论;其次新增大义,地位在策论之上。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王安石主持编纂、作为经义考试统一标准的三经新义,即周礼、诗、书三经义,成为科场和学官的法定教科书。郑师渠、吴怀祺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材料二至于介甫以其书(周礼)理财者居半,爱之,如青苗之类,皆稽焉。所以自释其义者,以其所创新

9、法,尽传著新义,务塞异者之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新经周礼义材料三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10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4分)(3)依据以上材料,结合

10、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和第(2)问结合变法内容容易得出答案。第(2)问是创新型题目,学生结合改革回答,只要答得合情合理即可。答案:(1)措施:废除诗赋,改以策论取士;以三经新义为教学和考试的依据;青苗法。不同:材料一侧重于育人(取士)角度;材料二侧重于理财(富国)角度。(10分)(2)青苗法、农田水利法。(4分)(3)认识: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