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铺面 通史概览阶段特征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工业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科技文艺等方面向纵深方向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整体感知1经济上:18 世纪中期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 世纪中后期在科技发明带动下出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政治上:在工业革命影响下,英国通过 1832 年议会改革
2、,工业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法国通过 1875年宪法,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德国 1871 年完成统一后颁布了宪法,形式上确立了联邦制君主立宪政体。与此同时,在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诞生,1871 年爆发的巴黎公社成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尝试。3文化上:在政治、经济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下,19 世纪初期,文学艺术风格以浪漫主义为主;19 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民族乐派音乐形成,美术以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为主;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音乐流派层出不穷,美术领域风格多样。理线 知识纵横整合
3、一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1)首先发生于英国的条件: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资金: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资金条件。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市场:英国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劳动力:通过圈地运动获得大量自由劳动力。(2)成就:纺织业:18 世纪 60 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动力机器: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为机器的使用解决了动力问题。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3)影响:生产方式: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成为工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分化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世界市场
4、:欧美列强成为工业生产的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社会经济结构: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2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成就: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电动机被制造出来。新交通工具:19 世纪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石油化工: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3)影响:生产方式: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形式。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增强了帝国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整合二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发展变化1.英国君主立
5、宪制的完善 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2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背景:1870 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2)成果:1875 年宪法的颁布,内容:规定立法权属于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议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有权选举总统。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任期七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3)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3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背景: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的统一。(2)标志: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3)内容: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首相主持内阁工作
6、,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它通过的法案皇帝批准后才能生效。(4)特点: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整合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思想来源: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的古典哲学。阶级基础: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标志: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2巴黎公社(1)背景:普法战争失败,法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屈膝求和,人民强烈不满。(2)经
7、过:1871 年 3 月 18 日,巴黎人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3 月 28 日,巴黎公社建立。5 月下旬,巴黎公社被镇压。(3)革命措施: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十个委员会。(4)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整合四19 世纪的科学与文学艺术1.进化论(1)诞生标志:1859 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2)意义:生物进化论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它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
8、动。2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特点: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代表作: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2)现实主义文学:特点: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代表作: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3美术(1)现实主义:特点:注重表现社会现实。代表作:法国米勒的拾穗者、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2)印象画派:特点:将光和色作为研究重点,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代表作:莫奈的干草堆鲁昂大教堂。4音乐(1)浪漫主义:特点: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独创性,偏重于色彩和感情。代表:贝多芬开启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2)印象乐派:特点:强调音响和音色。代表作:
9、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牧神午后前奏曲。5电影:1895 年底,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将艺术与科技结合起来。抓点 考向探究考向一 经济引擎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 高频考点研高考真题视角 1 以计量史学考查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历史解释例 1(2017全国卷33)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约 1770约 17901793约 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年份175517971835 指数42.7442.4878.69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
10、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关键点拨:对比表中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可知工人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增加速度,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18 世纪 70 年代到 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国民总收入提升的幅度大于工人阶级收入提升的幅度,意味着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 项正确;据以上分析可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没有同步增长,A 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机器大生产,B 项错误;此时英国工人的工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不能说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C项不正确。【答案】D视
11、角 2 还原历史情境考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唯物史观例 2(2014高考全国卷)有人描述 19 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关键点拨:紧扣材料时间信息 19 世纪初及英国社会生产领域的变化情景。【解析】19 世纪初,英国正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妇女和女孩们从繁重的手工纺车的辛苦劳动中解放出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使手织机也多半被闲置,材料只说明纺车被弃置,不能得出妇女被解放的结论,故
12、A 项正确,B 项错误。材料也未体现 C 项。D 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答案】A例 3(2016全国卷)英国 18 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 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 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 14.6 上升到 27.2,利物浦由 21 上升到 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解析】材料关键信息:19 世纪上半期,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这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故选 A 项。B 项“化学工业”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3、,故排除。C 项与工业革命时期农业也获得快速发展矛盾,故排除。D 项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整体进步矛盾,故排除。【答案】A析答题要素119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根本动力英国最先进行和最早完成工业革命,国家实力大大增强 制度前提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并在 19 世纪二三十年代进行政治民主化改革 外交政策推行“炮舰政策”,巩固其殖民帝国地位经济政策政府全面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思想文教 推崇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办教育,传播科技,奖励发明创造2.人类动力革命的演进历程练名校模拟1(2017乐山市高三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33)以下为“工业产值世界份额变化表”。据此可以推知()国家17
14、50 年(%)1830 年(%)1860 年(%)1900 年(%)英国1.99.519.918.5美国2.47.223.6印度32.829.819.76.2中国24.517.68.60.7A.世界格局发生剧变 B中国制造业持续衰退C世界市场已然形成 D文明正在碰撞与冲突【解析】材料表中,从 18 世纪 50 年代到 20 世纪,英美工业产值占世界份额越来越重,而中印却与之相反,说明世界格局发生剧变,故 A 项正确;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 20 世纪,中国工业产值占世界份额逐渐减小,主要是因为欧美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总产值迅猛增长,而不是中国制造业衰退,故 B 项错误;材料是工业总产
15、值世界份额的变化,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无关,故 C 项错误;材料是工业总产值世界份额的变化,与文明之间的碰撞和冲突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A2(2017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33)据学者德弗雷斯记载,“从 1750 年到 1800 年,生活在大都市的欧洲人口保持稳定(这一阶段仅增长 0.2%),而小城市和城镇(规模在 500030000 人之间)的人口却突增了 4 倍”。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进程导致城市污染严重B普通民众对大城市生活的厌倦C小城市和城镇代表城市化方向D社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解析】工业革命时期是西方城市化开始和发展的时代,材料中小城镇
16、人口急剧增多是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开展的需要,故 A 项错误,故 D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普通民众对大城市生活的态度,故 B 项错误;小城市和城镇是材料中现象的表现,故 C 项错误。【答案】D3(2017南充市高三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33)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主要的工作场所从家庭转移到了工厂和车间,女工作为工薪一族成为金钱经济的一部分。工业革命后妇女()A社会角色发生改变B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C政治地位仍未提高D是经济危机的最大受害者【解析】工业革命推动女性工作场所、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变化,故 A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女性在家庭中经济实力,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妇女政治地位,故 C 项错误;
17、材料未提及经济危机,故 D项错误。【答案】A考向二 殊途同归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模块贯通研高考真题视角 1 创设多种情境考查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时空观念例 1(2016全国卷)1875 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 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关键点拨:1875 年以后法国确立共和政体,但仍然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而 1958 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改变这种局面。【解析】根据“党
18、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可知法国 1875 年确立的共和政体下政局更迭频繁,1958 年赋予总统“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局不稳定的局面,故 A 项正确;法国 1875 年宪法就规定了总统是国家元首,故 B 项错误;议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权,材料只是提及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没有体现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故 C 项错误;法国是多党制国家,这一变化与两党制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A视角 2 以德国为例,从政治、经济等角度探讨近代西方政治变革的影响唯物史观例 2(2013高考全国卷)19 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
19、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关键点拨: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紧扣“19 世纪晚期德国”“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的信息。【解析】解答本题需掌握、理解德国在 19 世纪晚期的政治经济形势,1871 年初,普鲁士王国完成德国的统一,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在帝国内延续,使得德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发展缓慢,故 A 项符合题意。【答案】A析答题要素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德国社会发展的特点(1)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
20、领先地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很快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强国。(2)政治上,与经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德国的政治体制相对保守,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国内极端民族主义盛行,最终使德国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潭,德国的民族崛起严重受挫。(3)外交上,德国周围强国林立,英国、法国、俄国等大国都高度警惕德国的崛起,德国力图突破大国的封锁,开始争夺海外市场。(4)科技上,德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物理学方面成就突出。(5)文化上,哲学成就突出,文学、艺术也得到一定的发展。2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统一性、多极性(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统一性一个核心,即代议制民主。如何解决人民行使权力问题,代议制民主是直接民主在难以实现的情
21、境下的一种最先进的选择,其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和完善普选制。两种政体,即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政体均以防止专制统治,限制王权为目的。三种原则,即民主化、法制化和制度化原则。(2)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多样性法、美共和制差别: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权力中心;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权力中心在总统。英、德君主立宪制差异: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权力中心;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与宰相是权力中心。(3)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否定专制制度,避免少数人独裁,保证民主利益,具有先进的民主精神,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有重要作用。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矛盾。在这一
22、制度下,无产阶级也可以利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斗争,有助于维护无产阶级合法权益,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练名校模拟4(2017烟台市高三 3 月高考诊断性考试33)1835 年,托克维尔指出:“如果今天有一个政党试图在美国建立君主政体,那它的处境要比现在就想在法国建立共和国的政党还要困难。法国的王权并没有在建立之前为自己拟定一套立法制度,所以目前只能有一个被共和制度包围的君主政体”。托克维尔意在说明()A政党是政体纷争的关键B立法制度是民主政治的保障C美国共和制根基的深厚D法国共和与君主政体的并存【解析】据材料“如果今天有一个政党试图在美国建立君主政体,那它的处境要比现在就想在法国建立共和国的政
23、党还要困难。法国的王权并没有在建立之前为自己拟定一套立法制度,所以目前只能有一个被共和制度包围的君主政体”可知托克维尔意在说明立法制度是民主政治的保障,故 B 项正确。【答案】B5(2017济南市高三 3 月高考模拟考试33)德意志帝国建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法制建设。德意志帝国国会于 1877 年颁行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1896 年通过民法典,1897 年通过商法典。这些法律()A说明帝国国会有完整的立法权B说明政治民主化能够促进经济工业化C适应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D说明德意志帝国形成了完善的代议制【解析】1871 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国会有立法权,帝国国会的立法权必须获
24、得联邦议会的多数同意,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的关系,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这些立法都是在 19 世纪70 年代至 90 年代颁布的,这些法律适应了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故 C 项正确;根据 1871 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德意志帝国的代议制并不完善,故D 项错误。【答案】C6(2017盐城市模拟)19 世纪 70 年代资产阶级通过代议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同时,也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合法的政治斗争平台。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最能体现这一“平台”的是()A联邦体制 B帝国议会C联邦议会D
25、国家元首【解析】联邦体制属于德意志政体,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A 项错误;帝国议会名义上是人民议会,由男性公民普遍投票选出,体现了材料中“工人阶级提供了合法的政治斗争平台”的信息,故 B 项正确;联邦议会联邦会议并不代表议员个人意志,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是各邦君主权利的集中体现,故 C 项错误;国家元首是由德皇担任,材料中没有体现该种信息,故 D 项错误。【答案】B考向三 狂飙时代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中外关联研高考真题视角 1 还原情境考查工业革命时中英贸易现状时空观念例 1(2014全国卷)据研究,1853 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 9.09 便士,而中国是 0.94 便士
26、。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关键点拨: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农业经济的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想到这一点,再来分析题干中的现象。【解析】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济遭到破坏,但这不是英国商品滞销的原因,故 A 项错误;1853 年的晚清政府并没有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故 B 项错误;当时中国农耕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印度,故 C 项错误;题干信息表明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并没有完全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仍然滞销,原因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故 D 项正确。【答案】D视角 2 两次
27、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历史解释例 2(2015全国卷)由下表可以推知,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 比例78%74%72%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关键点拨:时间“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表格信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虽然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
28、已经开始盛极而衰”与表中不符,故 A 项错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B 项正确;从表中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故 C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但这与表中内容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B例 3(2016全国卷)19 世纪 60 年代,总长超过 3 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 5 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 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 6 英尺、5.6 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
29、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铁路与统一国内市场的关系。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不同地区铁路轨距不同,全国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轨距。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故 A 项符合题意。没有其他行业和部门作比较,无法判断出铁路部门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地位,排除 B 项。这种情况与制造业的发展状况无关,排除 C 项。材料也没有体现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排除 D 项。【答案】A1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环境的比较国别项目 中国西方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独立自主的资本
30、主义社会 政府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模,征收重税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鼓励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行自由主义 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关卡林立阻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国内市场统一 技术依赖西方技术,国内人才不足教育发达,技术先进,拥有自主研发能力 国内环境资金缺乏资本原始积累,资金匮乏拥有雄厚的资金保障,金融业发达 国际环境缺乏国际市场的开发,海外利益无法得到政府的保护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海外市场巨大,国家极力维护本国的海外利益2.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1、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建立起来。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工纺织为支柱的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重工石化为支柱的工业化。(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特点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全球的侵略扩张逐步实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而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工业化国家是中心,而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使当
32、时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国际化,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陈旧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结束了人类在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从道德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西方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的产物,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他们变成了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练名校模拟7(2017菏泽市高三 3 月模拟考试)有人认为:“如同西班牙漫长的 16 世纪、荷兰漫长的 17 世纪、英国漫长的 19 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 20 世纪进入百
33、年周期的终结阶段。”上述四国确立各自“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是()A金融霸主的地位B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C经济体制的创新D拥有广大的殖民地【解析】材料的关键是“共同因素”。西班牙没有成为金融霸主,故 A 项错误;无论是西班牙、荷兰、英国还是美国,均具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故 B 项正确;西班牙没有进行经济体制创新,故C 项错误;美国没有广大的殖民地,故 D 项错误。【答案】B8(2017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 分)材料一 康熙初年在苏州城门外“庐舍栉比,殆等城中”,闻门外的商业区更是与枫桥镇连成一片,延绵 20 里之长,成为中国最大的粮食贸易中心。
34、据樊树志统计,与枫桥镇相似的市镇,在正德年间有 14 个,乾隆时期增加到了 26 个。19 世纪初,府域及近都市镇都已没有了之前的隙地,“房满为患”“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居民总数约 150 万。其中,工业人口至少占了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居民总数的 37.5%,如仅以成年男性居民计,则这个比例要上升到 75%清代初期,江南棉布印染业的中心,由松江转移到了苏州,府城的染坊、印布工匠“总计约有二万余人”,“均非土著,悉系外来”。在产业分工中处于较低层级的碾米业、酿酒业、榨油业等,基本上完全转移到了郊区市镇;处于较高层级的丝织业,则基本上转移到了府城。据李伯重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材料
35、二 19 世纪时,在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其他这类城市,在群集的工厂和烟囱之间,还散落着优美的斯居所、俱乐部、交易所、银行、火车站。曼彻斯特已经成了大都市,成为郊区和卫星城市网络体系的中心,其棉纺织业占了英国棉纺织生产的近 75%。但是这并没有排斥其他行业的兴起,反而促进了其他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例如利用工业废料生产肥皂、染料、墨水的工业,还出现了一批生意兴隆的苏打生产厂家,又促进了橡胶、酿酒业的发展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据理查德丹尼斯19 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的社会地理(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清时期苏州城市扩张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2 分)(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 19 世纪初苏州和曼
36、彻斯特城市经济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13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一,由“苏州城门外庐舍栉比,殆等城中,闻门外的商业区更是与枫桥镇连成一片,延绵 20 里之长”可知城市范围的扩展,由“与枫桥镇相似的市镇,在正德年间有 14 个,乾隆时期增加到了 26 个”可得出卫星城增多,由“居民总数约 150 万”可得出城市人口增加;第二小问原因,联系所学明清时期与工商业发展相关的因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人口的增加等因素来叙述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异同”,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回答,根据材料二,由“成为郊区和卫星城市网络体系的中心,其棉纺织业占了英
37、国棉纺织生产的近 75%”可得出纺织业非常发达,由“并没有排斥其他行业的兴起,反而促进了其他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可见产业的多样性等;不同点则要从两者的生产形式,中国是手工业而英国则是机器大生产,根据材料二“散落着优美的斯居所、俱乐部、交易所、银行、火车站”可知现代的商业机构已经产生,而中国则没有;第二小问“原因”,只需要联系两者的生产力水平即可,中国是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而英国则是工业文明的表现。【答案】(1)趋势:城市范围扩展;卫星城大量涌现;城市人口增加。(6 分)成因: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商业的发展,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外来人口流入。(6 分)(2)相同:都以第二产业为支柱产业;经济都较为多样;纺织业都占据重要位置。(6 分)不同:苏州第二产业是手工业,曼城是机器大工业;曼城出现了交易所、银行等现代商业金融机构。(4 分)原因:苏州仍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曼城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