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原理;坚持真理的客观性。2科学精神:把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把握认识的特征。3公共参与:参与有关真理讨论的活动;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调查研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4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
2、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5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6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知识体系考点一实践的概念及特点1实践的概念含义理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主体: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活动:改造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对象:客观世界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2.实践的特点特点理解侧重点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
3、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社会性,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联系三个特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1盲目的实践是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2实践的性质活动这里的“一切活动”是指生产活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中的“改造”是使客观事物状态发生变化。可见,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
4、,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3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是统一的。实践既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区别于以往旧的实践观的标志所在。夸大第一个特点否认第二个特点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而夸大第二个特点否认第一个特点会陷入唯心主义。1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正确理解认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
5、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把科学理论当作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方法论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实
6、践的观点。如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原因和意义;理解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的形成及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的政绩观、绿色GDP等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入,又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和提高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命题角度1实践的特点【典例1】(2019北京卷)一百多年前,艺术家把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畅想画在了纸上,展示了人们对邮寄方式的幻想。随着科技进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
7、中的现实。这说明()A科学幻想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幻想变为现实C意识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D通过实践,观念的东西可以变成现实的东西【解析】此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随着科技进步,当时异想天开的想法,如今成为了生活中的现实。这说明通过实践,观念的东西可以变成现实的东西,D项正确;实践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A项说法错误,排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指导实践将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B项说法错误,排除;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C项中的“人们可以在想象中创造出现实世界”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答案】D【典
8、例2】(2018北京卷)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工程设计师利用当代先进技术建造了京张高铁,利用“
9、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保护了沿线的文物和环境,实现了高铁与环境的和谐共存,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高铁也是铁路,不是新事物;C项中的“前提”说法错误;D项说法错误,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故选B项。【答案】B【考向点评】此考点最常见的考法是以漫画、名言警句、人类发明创造的热点事例为背景,设置体现类、原因类题型,重点围绕实践的基本特征展开测试,并常常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材料灵活多变,对考生理解能力要求较高。【方法与规律】明辨实践的特点(1)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客观物质性,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主观能动性,受横向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受纵向因素的影响历
10、史性。(2)考查实践的特点:在题目涉及区分实践的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命题角度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典例3】(2019全国卷)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
11、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ABC D【解析】此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习近平告诫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表明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求,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中的“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说法错误,且直接经验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排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说法错误,排除。选D。【答案】D【典例4】(2018全国卷)十八大以来
12、,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ABCD【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来源于中国的社会实践,由中国的社会实践决定,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13、和上升性,错误;这一思想符合新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是中国社会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果,正确,故选C项。【答案】C【典例5】(2018天津卷)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认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旨在考查获取、解读信息和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有效信息“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的“黑洞理论”没有获得
14、诺贝尔奖,是因为截至目前还未得到验证。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项正确;其余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C【典例6】(2018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要求。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
15、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 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解析】本题知识范围要求是认识论中的实践和
16、认识的辩证关系,设问指向是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能够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结合材料确定回答问题所需要的知识是实践决定认识,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同时,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而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正是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技术,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才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
17、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考向点评】此考点是高考高频考点,考法常结合新的政策、计划、战略的出台以及实施结果,设置体现类、原因类题型,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方法与规律】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社会生活问题的解答模板答题要素:(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分析(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分析(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分析(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分析(6)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分析(2)(3)(5)(6)用到的最多,(4)应根据情境材料确定。考点二真理与认识过程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
18、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特征特征理解要求客观性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是客观的,要坚持真理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发展真理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求我们正确对待谬误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真理与谬误(1)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二
19、者有着严格的界限,不容混淆。(2)真理与谬误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是真理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强调纵向的变化;而真理的条件性是相对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来说的,强调横向的变化。不是所有的正确认识都是真理。坚持客观真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认为“有用即真理”等观点,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真理观。不能认为真理永远都是正确的。真理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它就会成为谬误。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相对性是指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更不能相
20、互包含。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通过“三个统一”深刻把握真理(1)真理是客观性与条件性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在它所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内,它是正确的。(2)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一方面,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绝对的。另一方面,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当客观情况或实践发生变化时,真理就可能变成谬误,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是相对的。(3)真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从形式上说是
21、主观的,是主体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理解原因误区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前进的。“循环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上升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22、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过程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单个人的认识来看,认识是有限的;从人类认识能力来看,认识是无限的。2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3如何运用图示法巧辨认识发展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反复性含义:通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若干次反复和提高,当认识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时候,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才算结束图示:实践认识实践认识(对一事物的认识)无限性含义
23、: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实践活动是无限的,人类认识无限发展图示:上升性含义:从深度上讲认识的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的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讲认识的不断向前推移图示:命题角度1真理的属性【典例1】(2019浙江选考)入侵物种水花生的蔓延导致洪湖水质恶化、鱼蟹死亡。在相继使用物理和化学手段防治水花生蔓延的努力失败后,当地政府在专家组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引进专食水花生的叶甲,终于用生物防治手段遏制了水花生的蔓延。这表明()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了人们的认识不成功的实践也能推动人们的认识实践可以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事物的发展程度制约了人们的认识ABCD【解析】人们在相继使用各种方法失败后,最终引进
24、的叶甲解决了相关的问题,说明了不成功的实践也能推动人们的认识,正确;通过实践,人们逐渐了解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说明了实践可以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正确。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仅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且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片面。【答案】C【典例2】(2016全国卷)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
25、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真理方面的内容。社会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人的认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故说法错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不是得到不同认识主体的认同,故说法错误。切题,答案选C。【答案】C【考向点评】(1)真理的客观性最常见的考法是以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为背景材料,设置体现类、原因类等题型,考查真理是客观的,不会因为人们的认识不同而不同。(2)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最常见的考法是以国家制度、政策的变更为背景材料,设置体现类、原因类等题型,考查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高考中会
26、设置一些干扰选项,如“推翻原有真理,获得新的真理”等,做题时要注意排除。命题角度2认识过程【典例3】(2018全国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A BC D【解析】本题以新时代对我国主要矛盾的认知发展过程为背
27、景材料,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提出,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改革实践发展的结果,正确;认识不能超越具体的条件,中的说法错误;真理可以超越自身,但原有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中的说法错误。【答案】A【典例4】(2017全国卷)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
28、成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认识过程。由于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袁隆平的第五期攻关项目未能通过验收,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正确且符合题意。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错误,获得真理性认识既受认识客体的影响,也受认识主体的影响。失败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也可能具有价值,错误,应排除。【答案】B【典例5】(2017全国卷)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
29、定了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A BC D【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过程。认识中“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解决”是因为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事物的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正确;之所以“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是因为认识具有无限性,正确。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不选。否认了认识具有上升性,不选。故选B。【答案】B【考向点评】本考点是高考高频考点,随着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此考点最常见的考法是以热点材料作为载体来考查认识的
30、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需要注意一些干扰项,如“每个人的认识是无限的”等,做题时需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方法与规律】1高考涉及本课知识时,往往是几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对此,应考时要将认识论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认识论主要包括: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真理与谬误、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等知识。特别是主观题,在限定为认识论角度时,注意从以上几个知识点进行筛选,避免漏掉知识点;若限定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这一角度,则考虑从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四个方面组织;若限定实践的观点,则从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角度来组织;若限定真理的知识这一角度,则
31、从真理含义、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等角度来考虑;若限定认识的过程或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角度时,则从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角度来考虑。2如何解答有关“实践、真理与认识过程”的试题?设问模式(1)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三步走”战略。(2)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态度。(3)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答题要素实践的特征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反作用真理及其特征认识的特征及其发展过程。(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2)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
32、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4)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序号问题具体内容一一个基本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二个特点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真理的特点:客观性、具体性、有条件性二个关系实践与认识真理与谬误三三个表现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提示: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的说法是正确的,实践
33、是一种主观活动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实践虽然受主观意识的指导,但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的手段生产工具都是客观的,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2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提示: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盲目的实践是指没有以正确认识为指导的实践。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提示:实践具有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当然,个
34、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4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活动。()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亲自参加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注意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5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提示:认识的真理性需要实践的检验,指的是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知道一个认识是否正确。但即使不经过实践的检验,也不排除一个认识是真理性认识的可能性。6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追求真理、形成正确认识是认识的根本任务。7真理是人们对客观实际的反映,是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提
35、示: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强调其客观性。8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提示: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9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提示: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人类的认识能力无限,一定时期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有限的。10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真理发展是一个不断否定过去认识的错误和超越历史条件而不断完善的过程。()提示:真理中并不包含着谬误,因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在发展但并不能说过去的真理性认识是错误的;真理的发展不能超越历史条件,而是一个超越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1唯
36、物论与认识论知识范围梳理(1)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及方法论。(2)认识论。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原理及方法论;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原理及方法论。2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区别含义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相对于物质而言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相对于实践而言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科学理论是将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性质属主观范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属主观范畴
37、,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属主观范畴,是正确的属于主观范畴,是正确的共同点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都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理解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一种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严格的界限,二者相互对立联系相伴而行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没有谬误,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其一,在一定条件和
38、范围内是谬误,进入另一条件和范围,就可能转化为真理。其二,谬误往往是真理的先导,从谬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就有可能克服错误,转化为真理。其三,在批判谬误中可以进一步发现和发展真理考向一实践和认识1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B)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ABC D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基本特征。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故错误。题干是指量子通信技
39、术为信息安全提供保障,而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是指真理是相对的,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故与题意不符。符合题意,故选B。2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关于古琴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琴乐感发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自在联系琴音的物理特性决定着听琴者的情感体验欣赏古琴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古琴制作、琴曲创作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A BC D解析:琴乐感发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人为联系,观点错误;琴音对人体生
40、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观点错误,观点正确;古琴名曲被现代人录入特制唱片,传达着人类智慧和文明,体现了文化创作的社会历史性,观点正确。正确答案为D项。3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C)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真理、物质和
41、意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A说的是意识的产生问题,与题意无关。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说法错误。促成认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只是其中之一,D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4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D)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材料讲述的是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正确且
42、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实践主体、对象、手段的客观性,A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直接现实性是指将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B本身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并未强调形成的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以改造世界,C本身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5下列说法与漫画过沟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D)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世上无难事只要勤思考C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D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解析:观察漫画可知:漫画的标题是过沟,其中一个人采取行动跨过去了,还有两个人在讨论过沟的方案。据此可知,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漫画讽刺了只注重理论研究,不敢于积极探索的行为,未看到实践的决定作用,D与漫画寓意
43、相符,应选D。A强调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B强调要发挥主观能动性;C强调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均与漫画寓意不符。6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D)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 BC D解析:实验团队的研究成果说明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正确;研究成果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确。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观点表述错误;观点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排除。7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B)
44、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ABCD解析:观点的寓意是,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体现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观点的寓意是,读书做学问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体现了矛盾的观点。观点均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哲理相近, 故B项正确。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
45、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 353幅。书中收录3 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
46、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解析:要求回答实践在编制著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侧重回答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即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和归宿、动力、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角度回答。考向二真理与认识过程9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B)A失败是成功之母B客观事物是复杂的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解析: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漫画水没多深从反面提醒我们要注意股市的复杂情况,即客观事物的复杂情况,谨慎入市,B是漫画带给我们的启示,故选
47、B。水没多深未强调矛盾双方的转化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故排除A、C。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直接经验即实践,二是间接经验,故D说法错误。10漫画揭示的哲理是(A)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解析:实践决定认识的深度、广度,排除D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经实践检验的认识未必都是真理,只有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的认识才是真理,故不选C项。客观环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项说法不正确,排除。漫画中“生活在不同高度世界的人,有很不同的视野”,说明了A项。11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
48、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D)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推动了认识的发展,A项观点错误;已往的认识经验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已有的错误认识不利于认识发展,B项观点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项观点错误。影响认识形成的因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D项观点符合题意。12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B)A认识
49、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认识的因素。漫画中两幅画作的差异受到两位画家自身主体状况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意识具有能动性,并不是对客观对象的简单复制,C项观点错误;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D项观点错误。13不久前,研究人员发现,把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此前,科学界通常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幼年阶段,且需要更长的时间。这表明(D)科学的价值在于造福社会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
50、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实践、认识、真理等知识。与题干材料无直接关系;“真理具有反复性”观点错误,排除。科学界以前的认识是“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幼年阶段”,而现在认为“健康成年小鼠置于黑暗中一周后,它们辨别音高的能力也可显著提高”,这说明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认识的真理性需要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正确。故选D项。14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和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D)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51、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A BC D解析:本题中对“两座山”关系三个阶段的认识是不断深入发展的,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因此是正确的。的说法都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5阅读材料,完成要求。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
52、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答案: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为“追求真理的知识”,要求我们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我们可以结合材料中的科学家经历多次失败仍然坚持不懈,最终发现了新疗法以及将新疗法运用到实践中去等关键信息。从认识的反复性、上升性以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等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