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3.6 蜀道难 教学设计2(鲁人版必修五).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9774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6 蜀道难 教学设计2(鲁人版必修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3.6 蜀道难 教学设计2(鲁人版必修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蜀道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声韵美。2、品言悟情,发挥想象,品味诗歌豪迈飘逸的意境美。3、知人论世,合作探究诗歌的思想主旨。教学重点:品味豪迈飘逸,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教学本诗,打算安排2课时,辅以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为:整体感知,反复诵读,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读“懂”诗意。第二课时教学重点为品言悟情,发挥想象,品味诗歌豪迈飘逸的意境美。) 第1课时一 、 导入新课:由同学们游大华山的感受引入(语文生活化,切近教学)二、 诵读指导:1、让学生了解诗歌重抒情的特点,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简单解释题目,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

2、,抒发蜀道之难的感慨,李白推陈出新,融入了时代因素和诗人情感。 2、听名家朗诵,揣摩诵读。3、老师范读指导。 听老师范读,让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以及情感的流露和情感的变化。然后让学生结合诵读指导,自由朗读。4、诵读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诵读的节奏和情感。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一句的读法应是怎样的呢?有人提出是两个五字句,你们怎么看?古书没有标点,也不断句,很难知道古人把这句诗如何读法。但吴昌祺的删订唐诗解、钱良择的唐音审体,都是清初刻本,都是圈断了句子的。他们把这一句定为“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我以为这样断句较为适当。它是两个五言句,不是七、三句法。理由是:“愁空山”三字不成句

3、。歌行中的三字句,常常是两句连用,很少单独用的。这在李白诗中可以找到不少例证。只因为“子规啼月”、“蟪蛄啼月”在唐诗中往往可见,所以许多人不敢把“夜月”二字和“啼”字分开,于是读成了上七下三的句法。至于“夜月愁空山”这一句的意思是:在空山之中,明月之下,使行人为之忧愁。再如诗极力渲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在诗歌中反复出现了三次,又该怎样读呢?我认为第一次应平缓些,第二次要有悲叹意,第三次则缓慢、深沉、慨叹。总之:朗读时应于抑扬顿挫中突显诗中词语的情韵意味,于舒缓疾徐中突显长短散整诗句自由奔放之气韵风神,于轻重缓急中突显情感语气的起伏跌宕。具体而言,即:(1)明语气而悟其情,如“噫吁嚱,

4、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如骤马下坡,势不可挡;“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似闲庭信步,舒缓平和;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犹大堂惊木,声惊语寒;“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谆谆叮咛。(2)明节奏而悟其韵,如“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明重音而悟其意,如“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名词重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韵脚重读;“猿猱欲度愁攀援”活用词重读。三、整体感知 (师生共同探知文章内容及结构。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 )板书: 蜀道难 李白 一

5、叹 高 蜀道来历 难行 蜀道高峻 二叹 险 景物凄清 可畏 山水险恶 三叹 难 战祸之烈 劝诫 安居之难 第2课时一、品言悟情 涵咏玩味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将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鉴赏诗歌的主人,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逐步分析出本首诗歌的艺术特点。问题设计:1、你认为“蜀道之难”最难在哪里呢?是高,是险还是战祸之酷烈? 2、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蜀道之难的呢?学生经过研究讨论,教师逐步引导,师生共同归纳出1、从蜀道来历,介绍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来写。2、从蜀道险峻,山势高危的角度来写。(具体描写)3从行人感受的角度来写。4、从风光奇险的环境角度来写。5、从人居的现实环境来写。通过以上分析

6、,引导学生把握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二、知人论世,探究主旨 知人,就是了解作者其人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结合课文注释1,探究本课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合作、讨论、交流)主旨探讨之一:送别友人理由:通过描绘地形之险恶人事之凶险劝诫友人不要前往,表达对友人的担心、挽留、惜别之意。主旨探讨之二:抒写心志理由:诗人初到京城,狂喜自信,踌躇满志。但不久就受到排挤,内心块垒难消,故借写蜀道言仕途艰险。主旨探讨之三:讽喻时政理由:“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告诫统治者警惕野心家据险叛乱主旨探讨之四:倦于仕途理由:“不如早还家”诗人以山之高危,壑之深险喻人事复杂,功业难建

7、,高官要职不可攀,居高险自生,不如退隐。注意探究应从诗歌文本出发,不架空分析,不泛泛而谈。三、简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师生共同讨论得出:(1)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2) 善用反复:文中三次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感情回环往复。(3)想象丰富奇特,诗人在描绘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时,融入浪漫主义的激情。四、课文小结:本诗以“难”为核心,以时间为顺序,先写历史上开辟蜀道的艰难(时间久,代价大),继而从山势高危的角度,极写攀越蜀道之难,最后从战祸惨烈,写蜀地安居之难。诗人用变幻莫测的笔法,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板书: 蜀道难 李白 (主旨) (艺术手法) 入蜀难(友人) 神话传说 仕途难(诗人) 虚实映衬 国事难(国家) 夸张渲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