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固基题组12016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答案B解析把握材料关键词为“民族生存”“摆脱危机为目标”“最初觉醒”。A项与民族生存、摆脱危机无关;B、C、D三项均符合“民族生存”“摆脱危机为目标”,B项为最初觉醒,故选B项。22015济宁
2、模拟“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军国大政,君秉其权,转饷度支,民肩其任。无论筹费若干,议院定之,庶民从之,纵征赋过重,民无怨咨?”该观点()点击观看解答视频A反映了洋务派的核心主张B表达出改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愿望C代表士大夫们的普遍愿望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军国大政,君秉其权”“筹费若干,议院定之”可以看出该观点主张君主立宪,改良政治,故B项正确;洋务派核心主张是中体西用,并未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C项中“普遍”的表述不符合实际,故C项错误;该观点主张改良,与革命派主张并不一致,故D项错误。32015永州二模天演论问世以后,“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
3、存”等新名词很快充斥报纸刊物。有的学校以天演论为教材,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少年干脆以“竞存”“适之”等作为自己的字号。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 B严复的译笔古雅耐读C维新思想家的宣传推介 D书中的思想足以警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严复天演论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书联系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社会状况,向国人发出了“与天争胜、图强保种”的呐喊,指出再不变法将循优胜劣败之公例而亡国亡种。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天演论出版以后,给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其警示下,启发了民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答案选D项,其他选项不是题干主旨思想。4201
4、6兰州一中期末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没有传统的现代化”。此观点()A全面地概括了新文化运动的特征B旨在否定新文化运动的革命性C全面肯定了新文化运动历史功绩 D歪曲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答案 A解析 “没有传统的现代化”一方面认识到了这场运动全面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又承认了它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故全面地概括了新文化运动的特征。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合。故A为正确答案。提能题组52015温州模拟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当时孙中山的民生
5、主义反对()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答案A解析从“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可知选A项。62016黄冈月考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共同点是()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都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都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特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在启蒙运动之后,故错误,本题选C项。72015江南十校联考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的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
6、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根源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B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与新文化运动思想的比较。解决本题要抓住“根源”。这从经济层面分析,依史实可知,二者的差别源于经济发展的程度问题,故选A项,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82016武汉检测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点击观看解答视频A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B西学涌入致中西文化碰撞交融C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答案C解析A
7、、B、D三项中的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都属于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转型的具体表现,故C项正确,故本题选择C项。二、非选择题(20分)92016黄冈检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材料二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
8、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载新青年第5卷第1号材料三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载新青年第7卷第1号(1)据材
9、料一,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8分)(2)概括指出材料二对“新”“旧”问题的看法。(4分)(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观点有何不同?陈独秀和胡适的观点在当时各有何可取之处?(8分)答案(1)特点:一是“除旧”与“布新”相连;二是“变”与进化论相结合。背景: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不改变旧的政治体制;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渐加深,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迫在眉睫;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2)看法:认为新与旧不相容,旧是中国的传统思想,新是西方的近代思想;采用西方的学说革新社会。(3)不同:主张对旧的学术思想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进行“整理”,反对全盘否定或肯定。可取:陈独秀的观点是对封建专制思想全面进攻,有利于思想解放,为新思想发展开辟道路;胡适的观点反对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主张用西方“科学”的方法解读与整理国故,对纠正新文化运动中的形式主义倾向,保留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积极意义。解析第(1)问据材料关键信息“必除旧与布新”归纳;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从“中体西用”的局限性、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渐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救亡图存等方面分析。第(2)问归纳材料关键信息分析论证。第(3)问据材料观点,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进行“整理”旧的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