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棒的玉米 西师大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9101 上传时间:2025-11-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棒的玉米 西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最棒的玉米 西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最棒的玉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本课6个生字及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明白课文寓意。3能联系实际谈体会,愿意做一个自信的人。教学重点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本课6个生字及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明白课文寓意。教学难点:能联系实际谈体会,愿意做一个自信的人。教学准备教师:生字卡,两张漫画:自信的玉米、绝望的玉米。学生:收集关于自信的名人名言、诗句、故事。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满怀激情地读这句话:行,行,行,你真行!棒,棒,棒,我真棒!2但是,每个人都有失落的时候。也许你觉得自己很棒,却没有人夸奖你;也许你觉得自己很

2、有才华,却没有人赏识你不用着急,学了最棒的玉米,你就什么都明白了。板书课文题目。二、读通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选定的符号勾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借助工具书与同桌共同完成识字任务。你读我考,检查识字效果。教师抽读生字卡。3学生大声地自读课文,让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你的表情。4自荐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二句话简要地归纳故事内容。要点:一个最棒的玉米,一次又一次地被老爷爷冷落,误以为自己是最差的玉米。没想到老爷爷最后摘走它,是要拿它作种子。三、课堂练习1写生字。先描后写,每个生字写两遍,一边写,一边记。2展评作业。请觉得自己的字写得漂亮的同学,在

3、展示台上介绍自己的得意之处。四、细读课文,感受情感1出示两张漫画:自信的玉米,绝望的玉米。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绘玉米的不同表情。2. 学生快速默读,找出文中与漫画对应的段落。(第2、6段)3弊远恋2段,你觉得玉米怎么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从棒玉米的样子“颗粒饱满”和语言“长得最好”以及周围玉米的“交口称赞”中体会棒玉米的乐观自信。板书:颗粒饱满,交口称赞,乐观自信。4. 想象棒玉米说话的样子、神情,读出棒玉米自信的感觉。练一练,推荐读、自荐读。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后评一评。5.“交口称赞”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周围玉米是怎样交口称赞的,说一说。6毕付量挝牡6段,体会棒玉米的绝望自卑。(1)学生自

4、读课文第6段,你觉得这支玉米怎么样?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从“估计太高”、“最差”、“连也”、“自作自受”等心理活动,以及“流下伤心的眼泪”的表情体会到棒玉米变得绝望自卑。(板书:以为最好,其实最差,绝望自卑)(2)能读出玉米的绝望吗?练一练,自荐读,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后评一评。男女同学赛读,全班同学自己配动作读。7、朗读35段,体会玉米从自信到自卑的感情变化过程。过渡:一支本来很棒的玉米,后来怎么变得绝望了呢?(1)抽读第35段,谈谈体会。要点:收获那天,老爷爷只摘走了其他玉米;第二天,老爷爷也没有把它摘走;第三天,第四天以后十几天,老爷爷看也没来看它,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它绝望了。板书:一

5、次又一次的打击(2)谁有过和棒玉米类似的经历吗?给同学们说一说,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棒玉米的这种心情吧。齐读第35段。8 、细读第79段。(1)就在棒玉米绝望、伤心的时候,一件让棒玉米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发生了什么事呢?学生自读第79段。(2)棒玉米明白了老爷爷不摘走它的原因,你知道它明白了什么吗?“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

6、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你想对棒玉米说点什么?用你收集的名人名言、诗句,结合你学了课文的体会,劝劝棒玉米吧!五、编演课本剧,深化情感,体会寓意。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