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徐悲鸿励志学画苏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88991 上传时间:2025-11-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徐悲鸿励志学画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徐悲鸿励志学画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徐悲鸿励志学画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徐悲鸿励志学画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徐悲鸿励志学画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结构,学习给课文分段。3、情感态度态度价观: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教学重点:理清条理,并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归纳全文。教学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1、板书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 指导个别字的写法。2、看了课题,你脑中有何问题?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2)形近字辨析,组词。(3)

2、生字描红。2、检查读书情况。( 1)、自由读书,做到正确、流利、初带感情。(教育学生把书读熟、读透)适当讲解“煮书”的古训。(2)、同位检查读书情况。3、分段。按老师给出的提示为文章分段。第一段(1-3)励志学画的原因。第二段(4-6)励志学画的经过。第三段(7、8) 励志学画的结果。三、交流预习所得,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1、交流收获。(识记的字词、自己的理解、收集的资料-)2、质疑并小组间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第 二 课 时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时故意将“励”写成“厉”)理解这是“严厉”的“厉”、“厉害”的“厉”,这里应该是“鼓励

3、”的“励”、“激励”的“励”。(随手用彩色粉笔在“厉”后的空白处加上了一个“力”)2、理解“励志”上节课有同学说“励志”就是“立志”(下边板书)那么我们把“励志”改为“立志”行不行?这个问题不先回答,等这节课快结束时再告诉老师好吗?二、问题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问题:为什么励志、怎么励志、结果怎样?2、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相比起来,我更相信你们的读书能力。相信通过你们的认真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出相关的内容。(提示:浏览就是快速的看)3、黑板出示:徐悲鸿的志向:“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齐读)4、质疑:为什么徐悲鸿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

4、学们默读一下文章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三、情景再现。1、引导学生理解:用“因为-所以-”说:因为徐悲鸿刻苦努力,得到老师的看重,所以受到外国学生的嫉妒,受到了侮辱。(让学生理解徐悲鸿当时刻苦努力)2、学法指导:(1)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很不礼貌”下加了着重号,说说你为什么加?A、强调:外国人不礼貌除了嫉妒徐悲鸿的才能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极端贫穷落后,中国人在国际上没有地位,让人看不起。关于当时的历史老师让同学们课下收集了。B、你能把“很不礼貌”读出来吗?C、你读的仅是“不礼貌”,还不是“很不礼貌”。同位间讨论一下,想想当时 外国学生是怎么想的,什么表情,什

5、么语气,一会找个同学表演一下。(2)、引导:那个外国学生仅仅针对的是徐悲鸿一个人说的吗?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四、品味感悟。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拿笔画出重点的词句来。2、交流(1)“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A、怎样理解“更”B、他具体又是如何做的呢?作者写了几个方面?(2)学习:勤奋A、抓住:每逢-就-、一

6、画就是一整天、很大提高等理解 。B、是呀,一画一整天,真像一匹不疲倦的骏马。每逢节假日别人玩去了,可他却画个不停,你能想象他平时是如何学习的吗?(3)生活:清苦A、理解“清苦”“十分清苦”是穷得不能再穷了,苦得不能再苦了。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B、抓住:只、小阁楼、经常、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等理解。C、他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引导省钱买绘画用品,也是为了学习)D、老师查阅了一些资料。1921年,法国国家美术展开幕-(教参115页)3、以读代讲。(1)同学们请端起书,(饱含深情地)徐悲鸿为了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功夫不负有心人。

7、三年过去了,读-(2)板书:震惊。怎样理解它?(体会外国学生的前后态度)刚才是哪位同学表演的外国学生?现在在请你表演一下,现在应如何读这位外国学生的话?(3)同学们,从徐悲鸿的身上你看出“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了吗?(4)谁能看着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5)自由阅读,重温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四、点明中心,升华主题。1、课题的“励志”能改成“立志”吗?(因为徐悲鸿到法国留学,拜达仰为师,已经立志成为一个画家了,不是因为受到外国学生的侮辱之后才立志学画的。“励志”的意思比“立志”更深一层,含有“下定决心”的意思。徐悲鸿原来就很刻苦;受到外国学生的侮辱后,为了给中国人争气,他更

8、加“奋发努力”了。)2、理解“励志”(黑板):为了实现某一志向激励自己刻苦努力。3、总结: 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呢?当然是成为一名画家。是什么力量激励他呢?是因为他受到了外国学生的侮辱,他要为中国人争气,让别人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可见,是“爱国”的力量驱使着他“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所以,题目中只能用“励志”而不应该用“立志”。4、同学们,学到这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五、结束新课。齐读名言: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

9、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1、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

10、“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邓小平2、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总是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