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宁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第一次考试题生 物(14/15班)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 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 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
2、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D。2.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 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 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 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不需要结构线粒体提供能量,A错误
3、;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递质经突触小泡的转运和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结构膜电位的变化,若是兴奋型神经递质,则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3.下列有关科学家对近代遗传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用豌豆杂交试验,采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B. 艾弗里在格里菲斯的实验基础上通过研究,首先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 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 摩尔根通过对果蝇性状研究,发现了基因分离规律【答案】C
4、【解析】【分析】1、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两大遗传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构成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孟德尔用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A错误;B、艾弗里在格里菲斯的实验基础上通过研究,首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
5、误;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C正确;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C。4. 如图为某同学所画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新物种形成B. 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的原因是C. 地理隔离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 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答案】B【解析】【详解】A、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B、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说明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其原因是,B正确;C、地
6、理隔离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错误;D、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故选B。5.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B. 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C. 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D. 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分布情况。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
7、】N是蛋白质和DNA共有的元素,若用15N代替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则其蛋白质也会被标记,不能区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A错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由噬菌体的DNA做模板,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原料编码合成,B错误;子代噬菌体DNA合成的模板来自于亲代噬菌体自身的DNA,而合成的原料来自于大肠杆菌,C正确;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B. 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C. 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D. 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
8、,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两种类型;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的过程,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会导致后代性状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突变会导致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
9、物体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二倍体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高度不孕,但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使得其染色体数目加倍,为可育的二倍体,且肯定是纯种,C正确;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数如果奇倍数的增加(如三倍体),其后代遗传会严重的不平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利于育种,D错误。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的是 ( )A.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B. 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C. 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D.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答案】D【解析】【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
10、生存其中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详解】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观的,属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A正确;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它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属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B正确;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属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C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它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D错误。【点睛】注意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区
11、别。8.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B. 在复制过程中,DNA分子先解旋后复制C. 两条新的子链通过氢键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D. 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答案】A【解析】【分析】1、DNA复制过程为: (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2场所:主要在细胞核
12、,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3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4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5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6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详解】A、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A正确;B、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所以在复制过程中,解旋和复制是同时进行的,B错误;C、两条新的子链通过氢键分别与两条模板链形成2个新的DNA分子,C错误;D
13、、DNA分子在DNA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D错误。故选:A。9.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段内Aa的基因型频率不同B. 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A突变为aC. 在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强D. 段过程中,该种群发生进化【答案】D【解析】【详解】A、因为有100个个体,在I解答AA占40%,aa占20%,所以Aa占40%;在III段内aa占40%,AA占20%,所以Aa占40%,A错误;B、II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B错误;C、在II段因为AA个
14、体数量是在逐渐下降的,而aa个体数量是在逐渐上升的,所以aa个体的适应能力比AA强,C错误;D、在I段A基因频率为40%+20%=60%,在III段A基因频率为20%+20%=40%,所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D正确。故选D。【点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了生物就进化了。10. 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正确的是A.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的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 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 共同进化就是物种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和进化【答案】B【解析】【详解】A生物的变异是不
15、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进化,即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C地理隔离是指同一物种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但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故选B。【点睛】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关系的认识和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把易疏忽或易错的内容进行纵横联系,即对教材中与某一知识有关的知识串
16、起来并横向辐射,进行归纳。对进化论的内容归纳如下图:11.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B.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洗涤细胞固定过程中使用的卡诺氏液C. 洋葱不定根在冰箱低温室内诱导36h,可抑制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D. 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所有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都加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考查对实验步骤、实验试剂作用和实验结果的理解。明确各种试剂的作用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只是染色,卡诺氏
17、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A项错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用于洗涤卡诺氏液,B项正确;低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抑制着丝点的分裂,C项错误;经低温处理后,只有部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D项错误。【点睛】本题易错选C项,错因在于对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不理解。低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分配进两个子细胞,但不抑制着丝点的分裂。着丝点分裂与纺锤丝无关,着丝点不分裂,染色体数目不会加倍。12.下列各项措施中能够产生新基因的是()A. 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杂交B. 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C. 用X射线处理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 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答案】C【解析】
18、【分析】本题以“能够产生新基因的措施”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杂交,可获得矮秆抗病优质品种,此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不能产生新基因,B错误;用X射线处理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此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C正确;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此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不能产生新基因,D错误。【点睛】此题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原因是对杂交育种、
19、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方法、过程、原理不清楚。明确每一种育种的原理、知道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13.如图所示为鸡(ZW型性别决定)羽毛颜色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对性状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B. 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C. 亲、子代芦花母鸡的基因型相同D. 亲、子代芦花公鸡的基因型相同【答案】D【解析】雄性芦花鸡与雌性芦花鸡杂交,后代雄性都是芦花鸡,雌性中芦花鸡非芦花鸡11,说明存在性别差异,属于伴性遗传,A正确;雄性芦花鸡与雌性芦花鸡杂交,后代出现非芦花,发生性状分离,说明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B正确;亲、子代芦花母鸡的基因型相同,都是ZBW,C
20、正确;亲代芦花公鸡的基因型为ZBZb,子代芦花公鸡的基因型ZBZB或ZBZb,D错误。14.下列关于“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B. 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C. 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体内所有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一定不同D. 酵母菌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一定都是DNA【答案】D【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A错误;DNA复制过程中,若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发生在非基因区段,则不会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
21、达,细胞分化成不同的组织,同一组织内的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相同,C错误;真核细胞生物不论是细胞核内还是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15.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含两个肽链的蛋白质激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胰岛素基因中替换某个碱基对后,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合成的胰岛素可能不变B. 胰岛素基因中的两条核糖核苷酸链同时转录成两条mRNA,分别翻译出一条肽链C. 核糖体与胰岛素mRNA结合的部位有2个tRNA的结合位点,翻译共需51种tRNAD. 与胰岛素基因结合的RNA聚合酶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核,体现了核膜的结构特点【答案】A【解析】A、基因
22、中替换某个碱基对后,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但因为密码子的简并性,合成的胰岛素可能不变,A正确.B、胰岛素基因中的两条脱氧核糖核昔酸链,只有一条链转录成一条mRNA,翻译出两条肽链,B错误; C、核糖体与胰岛素mRNA结合,结合部位有2个tRNA的结合位点,翻译形成胰岛素的氨基酸是51个,但转运RNA不一定是51种,C错误; D、RNA聚合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未通过核膜,D错误; 16.如图表示培育高品质小麦的几种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快速获得纯合子B. 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自交来提高纯合子的比例C. YYyyRRrr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为二倍体D. 图中的育
23、种方法有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答案】C【解析】【详解】A、a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以快速获得纯合子,A项正确;B、b过程可以通过不断自交来提高纯合子的比例,B项正确;C、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为单倍体,C项错误;D、图中的育种方法有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D项正确。故选D。1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是( ) 先天性聋哑 白化病 苯丙酮尿症 抗维生素 D佝偻病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考查对人类遗传病类型的理解和识记。熟记常见遗传病的致病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先天性聋哑、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均属
24、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抗维生素 D佝偻病属于伴X显性遗传病,不属于单基因隐性遗传病,选D。【点睛】口诀法区分常见的遗传病类型18.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突变既改变基因的质,又改变基因的量,既能产生新基因,又能产生新基因型B.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 体内不携带致病基因就不会患遗传病【答案】C【解析】【分析】可遗传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25、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在有丝分裂也可以在减数分裂。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多倍体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后代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详解】A、基因突变的结构形成等位基因,因此只改变基因的质不改变基因的量,能产生新的基因,进而产生新的基因型,A错误;B、单倍体植物的体细胞可能有同源染色体,如四倍体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C正确;D、染色体异常体内不携带致病基因,也属于遗传病,D错误。故选:C。19.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
26、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基因序列B. 基因表达分为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碱基对配对方式不同C. 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所含的密码子不同D. 细胞中有64种密码子,对应的反密码子就有64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人类基因组计划,考查对基因表达过程、等位基因和密码子概念、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理解。明确转录、翻译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碱基序列,A项错误;基因表达分为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二者相比较,前者特有的配对方式是TA,后者特有的配对方式是UA,B项正确;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
27、别是碱基排列顺序的不同,C项错误;细胞中有64种密码子,其中有三种终止密码,终止密码没有对应的tRNA与之配对,没有对应的反密码子,D项错误。【点睛】氨基酸与密码子、反密码子的数量关系(1)每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2)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3)密码子有64种(3种终止密码子和61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反密码子最多有61种。20.如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是、X、YB. 该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X型和Y型两种配子,且数量相等C. 要测定果
28、蝇染色体的基因组序列,需要测定、X四条染色体D. 果蝇的一个细胞中含有8个DNA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果蝇有4对共8条染色体,这4对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组,每一组中包括3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雄果蝇的精子中含有一组非同源染色体。雄果蝇中的一组染色体就组成一个染色体组。【详解】X、Y为同源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中只能含有X或Y,二者不能同时在一个染色体组中,A错误;该果蝇含有X、Y性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子细胞,故产生X、Y两种配子,且数量相等,B正确;两条性染色体结构不同,测定基因组序列时,X、Y两个染色体均需要测定,
29、故需要测定的为五条染色体,C错误;果蝇一个细胞中的DNA分子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质,数量大于8个,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果蝇有8条染色体,均位于细胞核中,未经DNA复制的一个细胞中,核DNA数为8个,但细胞质中也有DNA,因此,果蝇一个细胞中的DNA数目大于8个。21.将细胞数目相等的两组小鼠肝细胞,用含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A组加入某种物质,B组不加,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分别取出两组的全部细胞,洗去培养液,测量每组的总放射性强度和细胞数目,结果放射性A组显著大于B组,细胞数目两组无明显差异。下列分析较为合理的是A. A组加入物质可能是ATPB.
30、A组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促使某种蛋白质合成的物质C. A组加入的物质可能是载体蛋白D. A组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促使肝细胞快速分裂的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用含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培养液培养,A组加入某种物质,B组不加,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测定的放射性A组显著大于B组,细胞数目两组无明显差异,说明A组加入的物质不能促进细胞分裂,但是能够促进RNA的合成。【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组加入的物质不能促进细胞分裂,但是能够促进RNA的合成,而细胞分裂和RNA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TP,因此该物质不是ATP,A错误;A组加入的物质能够
31、促进RNA的合成,而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转录形成RNA,因此A组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促使某种蛋白质合成的物质,B正确;A组加入的物质能够促进RNA的合成,而RNA的合成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组加入的物质不能促进细胞分裂,D错误。22.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比较,正确的是( )A. 从时期上看,都只能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 从条件上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C. 从配对方式上看,它们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都相同D. 从场所上看,都能发生在细胞核中【答案】B【解析】【详解】A、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转录也应在间期,但翻译在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32、都可能发生,A错误;B、DNA复制需要以DNA的每一条链为模板,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和能量;转录需要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来,需要RNA聚合酶和能量;翻译需要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需要多种酶和能量,B正确;C、从配对方式上看,它们的碱基互补陪对方方式不完全相同,DNA复制时有A-T的配对,转录中有A-U的配对,C错误;D、DNA复制和转录可以发生在细胞核,但翻译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D错误。故选B。23.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所示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
33、酶参与B. 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故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C. 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过程D. 、过程只发生在真核细胞中,、过程只发生在原核细胞和一些病毒中【答案】C【解析】甲图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属于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而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所以影响基因的翻译过程,B错误;图乙中是DNA复制、是转录过程、是翻译过程、是RNA的复制,是逆转录过程,图甲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即转录和翻译,为图乙中的过程,C正确;、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过程只发生在一些病毒中,D错误。24.下列关于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34、)A. 转录是DNA上的密码子传递给mRNA的过程B. 密码子中碱基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氨基酸改变C. 每种tRNA可以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D. 在DNA复制过程中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而翻译则不遵循【答案】B【解析】【分析】DNA复制是以DNA中两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转录是指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翻译是以 mRNA 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 tRNA 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DNA上没有密码子,A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因此密码子中碱基的改
35、变不一定会导致氨基酸改变,B正确;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C错误;遗传信息的传递、转录和翻译等过程中都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错误。【点睛】注意:DNA(基因)上碱基对排列顺序是遗传信息,没有密码子;只有mRNA上相邻三个碱基才组成密码子;只有tRNA一端的三个相邻碱基才是反密码子。25.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1000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精子( )A. 2种、4000个B. 4种、2000个C. 8种、4000个D. 16种、2000个【答案】C【解析】【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一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能产生2种配子,则含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可以产生2
36、n个配子。【详解】根据减数分裂过程可知,1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以形成4个精子,则1000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以形成4000个精子;由于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中含有三对等位基因,如果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最多可产生23=8种配子。因此,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1000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精子8种4000个,C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弄清楚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等位基因的对数与精子的种类之间的关系。26.蜜蜂中工蜂和蜂王是二倍体,体细胞含有32条染色体(2n32);雄蜂
37、是单倍体,体细胞含16条染色体(n16),雄蜂可通过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方式形成精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蜜蜂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16条染色体B.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C. 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该动物细胞含有的染色体始终为16条D. 若不考虑突变,一只雄蜂能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和题图可知,雄蜂精子的形成过程是: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此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16条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内,该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精子细胞,另一个细胞退化消失;另一
38、个次级精母细胞没有染色体,退化消失。【详解】一个染色体组是由非同源染色体组成的,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蜜蜂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染色体数目是32,C错误;由题图可知,雄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只产生一个精子,因此如果没有基因突变,雄蜂产生的精子相同,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以雄蜂产生的精子的过程为背景,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消失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27.下列关于DNA分子的计算,正确的是( )A. 同种生物不同
39、个体的细胞中,DNA分子的(A+T)/(G+C)的值一般相同B. 不同种生物的不同细胞中,DNA分子的(A+G)/(T+C)的值一定不同C. 若DNA 的一条链中(A+G)/(T+C)=05,则其互补链中(A+G)/(T+C)=05D. 双链DNA分子中A+G= T+C【答案】D【解析】【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
40、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解】A、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同种生物不同个体DNA分子一般不同,DNA分子的(A+T)/(G+C)的值一般不相同,A错误;B、双链DNA分子中,A=T,G=C,不同种生物的不同细胞中,DNA分子的(A+G)/(T+C)的值相同,都是1,B错误;C、双链DNA分子中,A1=T2,G1=C2,一条链中(A+G)/(T+C)=另一条链的(T+C)/(A+G),
41、故若DNA 的一条链中(A+G)/(T+C)=0.5,则其互补链中(A+G)/(T+C)=1/0.5=2,C错误;D、双链DNA分子中,A=T,G=C,故双链DNA分子中A+G= T+C,D正确。故选:D。28.已知某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l:2:3:4;该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后,共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利用多少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A. 2100B. 4200C. 4800D. 2800【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中,碱基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即A=T、G=C;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 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
42、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m(2n-1)个;若进行第n代复制,需消耗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详解】由题意可知,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的碱基数是1000个,一条链上的A:G:T:C=l:2:3:4,则该链中G=10002/10=200个,C=10004/10=400个,因此另一条链中的G=400,该DNA分子中G=200+400=6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后,共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利用的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数=600(23-1)=4200个,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的复制结果,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简单的碱基计算,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3、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9.对如图所表示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A. 图甲可表示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B. 图丁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C. 图丙细胞染色体数为8,染色单体数为0D. 对图乙代表的生物测交,其后代中,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0【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甲图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乙图示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丙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丁图所示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详解】A.甲图细胞中有一对性染色体X、Y,因此该图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A正确;B. 父母患病而女儿正常,可判断丁图家系中的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错误;
44、C.图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不含有染色单体,C正确;D. 图乙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该生物(AdDd)测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0,D正确。故选B。30.如图表示一个细胞进行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上的DNA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的实线也可以表示整个细胞中DNA分子的数量变化B. 图中两曲线重叠的各段所在时期,每条染色体都不含染色单体C. CE段的细胞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并出现交叉互换的现象D. AG段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HQ段细胞
45、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实线表示细胞核DNA数目变化,虚线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H之前为有丝分裂,H之后为减数分裂。【详解】图中的实线可以表示细胞核中DNA数目变化,不能表示整个细胞DNA数目变化,A错误;图中两曲线重叠的各段所在时期(包括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末期),每条染色体都不含染色单体,B正确;CE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不可能发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错误;在AG段和HJ段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KQ段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B。【点睛】易错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但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减数第一
46、次分裂的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31.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 摩尔根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这一名词重新命名为“基因”B. 随着细胞质基因的发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可概括为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C. 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 研究表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的内涵:功能上,是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本质上,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结构上,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位置上,在染色体上有特定的位置,呈线性排列。【详解】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47、,约翰逊给“遗传因子”起了一个新名字为“基因”,A错误;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少量存在于细胞质中,故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C正确;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D正确。32.若用32P标记“人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 中期是46和46、后期是92和46B. 中期是46和46、后期是92和92C. 中期是46和23、后期是92和23D. 中期是4
48、6和23、后期是46和23【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的一个正常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条数为46,有丝分裂过程中只有后期染色体加倍(92),其他时期染色体条数与体细胞都相同(46),故无论经过几次分裂,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条数都是46,后期染色体条数都是92。有丝分裂中期、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的以1个DNA分子为例,双链被32P标记,转入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由于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时,每个DNA分子中都有1条链被32P标记;第二次有丝分裂完成时,只有1/2的DNA分子被32P标记;中期时,染色单体没有分开,而这2条没有分开的染色单体上,其中有1条被32P标
49、记,导致整条染色体也被32P标记。【详解】据分析可知有丝分裂中期、后期染色体条数分别为46和92条。而第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时,每个DNA分子中都有1条链被32P标记;第二次有丝分裂完成时,只有的DNA分子被32P标记;中期时,染色单体没有分开,故被标记的染色体为全部46条,而后期由于染色单体的分开,染色体加倍,为92条故被标记的染色体只有一半,即46条。故选:A。33.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中的基因片段2由基因片段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图都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 图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 图中的4种变异遗传物质都发生了改变D. 图中的4
50、种变异都一定会遗传给后代【答案】C【解析】【分析】图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互换,属于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图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互换,属于易位;图为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图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缺失或重复。【详解】A、图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间,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图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B、图的碱基对发生缺失,属于基因突变,图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上面的一条染色体比下面的长,可能是上面的染色体重复了一段,
51、或下面的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C、图中4种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D、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如果变异发生在生殖细胞,可传给下一代,但是如果变异发生在体细胞,一般不会传给下一代,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4.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某种动物,可以产生如图中各种基因型的子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该动物的睾丸中能同时发生和过程B. 过程结果产生的原因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
52、分离C. 过程产生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D. 与过程相比,过程特有的现象是产生了新基因【答案】B【解析】在该动物的睾丸中,精原细胞既可以通过过程所示的有丝分裂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也可以通过过程所示的减数分裂产生基因型为AB、Ab、aB和ab的精子,A正确;过程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A和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也可能是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B错误;综上分析,过程会发生基因重组,过程发生了基因突变(a基因突变为a1),过程产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所以过程产生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C正确;过程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D正确。35.如图是某种单基
53、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8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是()A. 11/18B. 4/9C. 5/6D. 3/5【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而父亲正常则为常染色体遗传。因此,该单基因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系谱图显示,1号和2号正常,其女儿5号却是患者,据此可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相关的基因用R和r表示,则1号和2号的基因型均为Rr,进而推知6号的基因型为1/3RR、2/3Rr,产生的配子为2/3R、1/3r。因4号患者的基因型为rr,7号正常,所以7号的基因型
54、为Rr, 产生的配子为1/2R、1/2r。综上分析,正常的8号可能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RR: Rr(2/3R1/2R):(2/3R1/2r1/2R1/3r)2:3,即8号是杂合子的概率是3/5,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遗传系谱图的判断及概率的计算,根据遗传系谱图及题干中的条件,准确的判别患病类型是解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36.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液为_,液为_,液为_,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填标号)。(2)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与成分上的
55、主要区别是_ 。(3)正常人内的pH通常维持在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 物质。(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引起如图所示中的 _液体增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5)若组织细胞要利用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_层生物膜。【答案】 (1). 淋巴 (2). 血浆 (3). 组织液 (4). 内环境 (5). (6). 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中的蛋白质含量少 (7). 735-745 (8). 缓冲(物质)或缓冲对 (9). 组织液 (10). 6【解析】【分析】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分析图示可知:淋巴液、淋巴管、血管、血浆、血细胞、组织液、组织细胞、内环境,据此解答。【详解】(
56、1)图中液为淋巴液,液为血浆,液为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2)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与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中的蛋白质含量少。(3)正常人内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主要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或缓冲对。(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引起组织液液体增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5)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要到组织细胞利用,至少需要通过6层生物膜(1层红细胞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知
57、识点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根据题意答题即可。37.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1)图中过程是_,此过程既需要_作为原料,还需要能与基因启动子结合的_酶进行催化。(2)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3)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4)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_。若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的中间部分碱基替换而来,则两种基因所得b的长度是_的。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_。(5)写出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叶过程的遗传信息传
58、递规律(中心法则)_【答案】 (1). 转录 (2). 核糖核苷酸 (3). RNA聚合 (4). AGACTT (5).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6). 等位基因 (7). 相同 (8). 一个mRNA分子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 (9).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a表示DNA分子,b表示mRNA分子。【详解】(1)过程是转录,需要核糖核苷酸作原料,且需要RNA聚合酶催化。(2)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互补配对,由tRNA上的反密码子可推出mRNA序列为UCUGAA
59、,对应DNA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AGACTT。(3) 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包括: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图中显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4)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突变产生,故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碱基发生替换后数目不变,故转录形成的mRNA长度相同。一条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5)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故感染烟叶过程的遗传信息传递规律是:。【点睛】本题结合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
60、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38.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实验: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回答下列问题。(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实验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2)实验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子代中有_种基因型。(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
61、因型是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答案】 (1). 绿色 (2). aabb (3). AaBb (4). 4 (5). Aabb、aaBb (6). AABB、AAbb、aaBB、AaBB、AABb (7). AABB【解析】【分析】依题意: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说明隐性性状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的子代都是绿叶,说明甲植株为纯合子。实验的子代发生了绿叶紫叶13性状分离,说明乙植株产生四种比值相等的配子,并结合实验的结果可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其基因型为aa
62、bb,紫叶为A_B_、A_bb和aaB_。【详解】(1) 依题意可知: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实验中,绿叶甘蓝甲植株自交,子代都是绿叶,说明绿叶甘蓝甲植株为纯合子;实验中,绿叶甘蓝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绿叶紫叶13,说明紫叶甘蓝乙植株为双杂合子,进而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实验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2) 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实验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有四种基因型,即AaBb、Aabb、aaBb和aabb。(3) 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子代紫叶绿叶11,说明紫叶甘蓝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有一对为隐性纯合、另一对为等位基因,进而推知丙植株所有可能的
63、基因型为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至少有一对显性纯合的基因,因此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绿叶151,为9331的变式,说明该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均为AaBb,进而推知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点睛】由题意“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可知:某种甘蓝的叶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据此,以题意呈现的“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和“实验与的亲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切入点,准确定位隐性性状为绿叶、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就表现为紫叶,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
64、解答。39.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正常雄性和雌性果蝇的体细胞中分别含有XY、XX性染色体。但果蝇种群中偶尔也会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种类,如表所示是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情况。说明:性染色体组成为XO、OY的果蝇体细胞内只含1条性染色体X或Y。(1)根据表中信息,推知果蝇性染色体的组成类型_(会、不会)影响果蝇的性别。(2)性染色体异常果蝇出现的原因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染色体结构的变异(3)XbXbY与XBY的个体杂交后代中最多出现_种可育基因型的个体。(4)果蝇种群中可育的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有_种类型。(5)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
65、)为亲本进行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W”)。为探究W果蝇出现的原因,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将W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再根据杂交结果,进行分析推理获得。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H眼,则W的出现是由_引起的。若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W的出现是由_ 引起的。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_,由亲本中的_(雄、雌)性果蝇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引起。【答案】 (1). 会 (2). C (3). 6 (4). 2 (5). 基因突变 (6). 环境因素 (7). XrO (8). 雌【解析】【详解】(1)正常情况下,XX是雌性,XY是雄性,根据表中信息
66、,如XO是雄性,推知果蝇性染色体的组成类型会影响果蝇的性别。(2)由表格可知,所有的类型都属于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故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3)若XbXbY可以产生两种配子,分别是XbXb和XbY;XBY可以产生两种配子,分别是XB和Y;杂交后代中的基因型为XBXbXb(死亡),XbXbY(雌性可育),XBXbY(雌性可育),XbYY(雄性可育);由于可以考虑染色体异常的情况,XbXbO(即XbXb雌性可育),XbYO(即XbY雄性可育),XBO(雄性不育),OY(死亡),XbXbYO(即XbXbY雌性可育),OXBY(即XBY雄性可育);综合可知,个体杂交后代中最多出现6种可育基因型的个体。(4)果蝇种群中可育的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有2种类型(XY和XYY)。(5)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这只白眼雄蝇三种可能的基因型:XRY,环境因素的结果,XrY,基因突变或者雌性和雄性配子形成时异常导致,XrO,雌配子形成时异常导致。【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