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04运动和力一、填空题1.(2020宝山二模)如图所示,小娟踢下落的毽子时,毽子会向上飞出,此现象主要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选择“运动状态”或“形状”);踢出的毽子在上升过程中所受重力的方向是_,它的惯性是_的(选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运动状态;竖直向下;不变。【解析】根据题意知道,毽子在力的作用下,向上飞出过程中,即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了变化,说明力改变了毽子的运动状态。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它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与运动状态无关。故踢出的毽子在上升过程中所受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仅与质量有关,毽子在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则惯性不变
2、。2.(2020徐汇二模)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二期工程已经实现,嫦娥三号探测器软着陆在月球上。以月球为参照物,地球是的 (选填“运动”或“静止”)。探月工程中三期的目标之一是把一个物体从月球运回地球,那么该物体的质量、 惯性(均选填 “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运动;不变;不变。【解析】以月球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把一个物体从月球运回地球,因为质量、惯性都是物体的属性,那么该物体的质量不变、 惯性不变。3(2019普陀二模)2019年1月,“嫦娥四号”携带“玉兔二号”飞抵月球背面并成功分离。分离过程中,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如图5所示,
3、是“玉兔二号”在月球上行走时留下的“脚印”,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它的惯性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答案】运动;形状;不变。【解析】分离过程中,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玉兔二号”在月球上行走时留下的“脚印”,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它的惯性不变。4.(2020青浦二模)在学校运动会中,小明和其他同学进行100米决赛,他在加速过程中,动能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以观众为参照物,小明是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观众说小明跑得比其他同学快,这说明_内小明通过的路程较大。【答案】变大;运动;相同时间。【解析】小明在加速过程中,速度变大,
4、质量不变,所以动能变大;以观众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观众说小明跑得比其他同学快,这说明相同时间内小明通过的路程较大。5(2019崇明二模)运动员在跳水比赛中用力蹬跳板,跳板弯曲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在划艇比赛中,运动员用力向后划桨,艇快速向前运动,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在射击比赛中,子弹离开枪膛后,由于子弹具有继续向前飞行【答案】形变;相互;惯性。【解析】运动员在跳水比赛中用力蹬跳板,跳板弯曲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在划艇比赛中,运动员用力向后划桨,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艇会受到一个向前的力而快速运动,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射击比赛中,子弹离开枪膛后,由于子弹具有惯
5、性继续向前飞行6(2020闵行二模)杂技表演时演员将小球向上抛出,上升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惯性(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在重力的作用下,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小,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答案】变小;不变;运动状态。【解析】杂技表演时演员将小球向上抛出,上升过程中,高度越来越大,二质量不变,所以小球的重力势能变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变;在重力的作用下,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小,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7.(2020浦东新区二模)“复兴号”列车以30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是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列车飞驰时与空气间的摩擦是_(选填“有益”或“有
6、害”)的;列车高速飞驰相比低速启动时,其惯性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运动,有害,不变。【解析】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列车是运动的。列车飞驰时与空气间的摩擦阻碍了列车的运动,属于有害摩擦。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列车高速飞驰相比低速启动时,质量相同,其惯性不变。8.(2020嘉定二模)如图6(a)、(b)所示为某同学在“空中课堂”学习课间锻炼的场景。该同学所受重力的方向是;球撞到瓶子后倒下,该现象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该球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属于摩擦(选填“滑动”、“滚动”或“静”)。【答案】竖直向下,运动状态,滚动。【解析】该同学所受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7、球撞到瓶子后倒下,该现象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该球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9(2019崇明二模)甲、乙两车同时开始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图如图3所示,乙的速度为2米/秒则甲运动6米所用的时间是秒,乙运动9秒所通过的路程是米;如果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选填“向东”、“静止”或“向西”)运动的【答案】9;18;向东。【解析】v甲=S/t=8米/12秒=2/3米/秒,则甲运动6米所用的时间是t =S/ v甲=6米/(2/3米/秒)=9秒,乙运动9秒所通过的路程是S= v乙t =2米/秒9秒=18米因为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如果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东运动的。10水平地面上的甲、乙、
8、丙三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甲、乙的s-t图像,如图5所示。乙的速度为米/秒;运动6秒时,甲、乙的距离为0.9米,甲、乙的运动方向(选填“相同”或“相反”);若运动12秒时,丙、乙两车相距0.5米,则丙的速度甲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0.05;相反;小于。【解析】(1)乙在t=12s内运动的路程s=0.6m,乙的速度:v=s/t=0.6m/12s=0.05m/s;(2)由图象读出经过6s时甲和乙通过的路程,s甲=0.6m,s乙=0.3m,因为甲、乙的距离为s=0.9m,所以甲、乙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相反的;(3)运动12秒时,S甲=1.2m,S乙=0.6m,因
9、为丙、乙两车相距0.5米,所以S丙=0.6m+0.5m=1.1m(方向相同时)或S丙=0.6m-0.5m=0.1m(方向相反时),可见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11(2019金山二模)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米的两点,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分别从P、Q点同时出发,已知甲的速度为1米/秒,则甲的s-t图线为图4中的图线(选填“A”或“B”), 10秒钟甲通过的路程为米;若8秒时甲乙相遇,则乙的s-t图线在图4中的(选填“”、“”或“”)区域。【答案】A;10;或。【解析】A图线的速度:vA=SA/tA=8米/8秒=1米/秒,B图线的速度:vB=SB/tB=6米/12秒=0.5米/秒,所以A是甲的图象;
10、10秒钟甲通过的路程:S= vt =1米/秒10秒=10米;8秒时甲通过的路程:S甲= vt甲=1米/秒8秒=8米,如果甲乙面对面运动,则相遇时,S乙=10米-8米=2米,v乙=2米/8秒=0.25米/秒,则乙的s-t图线在区域;如果甲乙同向运动,则相遇时,S乙=10米+8米=18米, v乙=18米/8秒=2.25米/秒,则乙的s-t图线在区域。综合以上分析,则乙的s-t图线在图4中的 “”或“”区域。12(2018静安二模)在人类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探索的历程中,有三位科学家提出过相应的认识,如右表所示。请对三位科学家提出认识,按历史时间的先后排序。_(填序号)伽利略是通过理想实验提出观点
11、。伽利略的设想是:如图6所示,小球从第一个斜面AB上滑下并能滑上第二个斜面BC的等高处。该设想能成立的条件是下列选项中的:_。(选填序号)a 小球的质量足够大;b 小球的速度足够大;c 斜面绝对光滑;d 斜面的倾角足够大。 上述“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告诉我们:人类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请你从物理学中再举一例说明。_【答案】c、b、a;c;见解析。【解析】人类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探索的历程中,最早探究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错误的观点:“只有不断用力才能维持物体的运动”;以后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提出“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最后是英国的物理学家牛
12、顿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根据伽利略的设想是:小球从第一个斜面AB上滑下并能滑上第二个斜面BC的等高处。所以该设想能成立的条件是:斜面绝对光滑;人类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例子:人们对于原子的认识过程,从汤姆逊的葡萄干蛋糕模型到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再到现代的电子云模型,人们逐步认识了原子的结构。13(2018青浦二模)如图 4 (a) 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 4 (b) 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图 4 (c) 和 (d) 所示。图4 由图4(a)、(b)或图4(c)、(d)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
13、情况是:_(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得到上述结论是利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_的性质。【答案】小车向左加速或小车向右减速;保持原来运动状态。【解析】(1)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向右减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下端受摩擦力随车加速,木块上端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木块向右倾倒;如b图所示。烧杯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向右减速运动时,烧杯受摩擦力随车减速,烧杯内的水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水向右倾;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烧杯受摩擦力随车加速,烧杯内的水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使得水向右倾,如d图所示
14、。(2)木块和水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具有的这种性质叫惯性。14某同学研究“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利用玩具中的小电机带动同一物体,在不同材质的水平面上以不同的速度v1、v2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8(a)、(b)、(c)所示。实验中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可以通过观察间接获得,这是利用了知识。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F可能与有关。【答案】弹簧测力计示数;二力平衡。接触面的材质和物体的运动速度。【解析】实验中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无法直接测量,可以用小电机带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与滑动摩擦力平衡,大小相等,所以可
15、以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间接获得,这是利用了二力平衡知识。由图(a)、(b)可知:当接触面相同,速度不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由图(b)、(c)可知:速度相等,接触面的材质不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等。所以该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F可能与接触面的材质有关。15为了探究影响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小组同学利用木块A、砝码B、弹簧测力计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先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拉动木块,然后通过在木块A上增加砝码B以改变A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并用测力计测量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研究过程如图6(a)、(b)和(c)所示,三次实验中木块A的速度大小关系为v1v3v2。请仔
16、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比较(a)和(b)两图可知:。 比较(a)和(c)两图可知:。【答案】当压力一定时,物体在同一接触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其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在同一接触面上,压力大,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解析】(a)和(b)两图,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速度不同,v1v2,F1=F2,可知: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a)和(c)两图,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不同,且压力越大,拉力越大,即摩擦力越大,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16某同学学习了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知识后,思考如果作用在
17、物体上的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互成一定角度时,合力的大小与二个分力、二个分力之间夹角的关系。于是,他利用橡皮筯、弹簧测力计进行了实验研究。橡皮筯的原长为AB,在拉力F1的作用下橡皮筯从AB伸长到AC如图8(a)所示;换用二个弹簧测力计(保持二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均为F2,且F2 F1)互成一定角度拉橡皮筯,也能使橡皮筯伸长同样的长度(BD=BC)如图8(b)所示;如果保持二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增大它们之间的夹角(),可以看到橡皮筯伸长量减小(BEv2。已知前后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 F1可能大于GB F2可能小于GC F1一定大于F2D F1一定等于F2
18、【答案】D。【解析】物体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拉力等于重力,由于物体的重力相同,因此拉力相等,即F1=F2。故选项A、B、C错误,D正确。故选D36.(2020虹口二模)将物体A挂于细线下,当A以大小为v的速度竖直向上匀速运动时,细线的拉力为F1;当A以大小为以的速度竖直向下匀速运动时,细线的拉力为F2。若v1v2,不计空气阻力,则( )A. F1=F2,它们方向相反 B. F1=F2,它们方向相同C. F1F2,它们方向相反 D. F1F2,它们方向相同【答案】B。【解析】物体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拉力与重力平衡,拉力等于重力,由于物体的重力相同,
19、因此拉力相等,即F1=F2,且拉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上。故选B37重力相同的甲、乙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下同时沿竖直向上的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1(a)、(b)所示,则()A 甲与乙的速度一样大。 B 运动6秒,甲通过的路程长。C 甲受到钢索的拉力比乙的小。 D 甲、乙各自受到的合力相等。【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两件货物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所以是处于平衡状态,钢索的牵引力与货物的重力相等,由于两件货物的重力相同,所以甲与乙受到钢索的拉力也相等,甲、乙两件货物受到的合力为0。综合以上分析,选D。38(2020金山二模)物体在大小为10牛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
20、速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10所示。求:该物体的速度v。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答案】2米/秒;10牛。【解析】v=s/t=12m/6s=2 m/s 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F=10N。39.(2020浦东新区二模)甲、乙两小车同时沿直线从P点向相距4.8米的Q点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运动2.4秒时,两车相距1米B. 运动3秒时,两车相距1.2米C. 甲到Q点时,乙距Q点2.4米D. 乙到Q点时,甲距Q点2米【答案】B【解析】由图中的信息,根据速度公式可得甲、乙的速度v甲=4.8m/4s=1.2 m/s v乙=4.8m/6s=0.8 m/s甲的
21、速度比乙快。A选项运动2.4秒时,根据v=s/t可得甲、乙运动的路程S甲= v甲t1=1.2m/s2.4s=2.08m S乙= v乙t1=0.8m/s2.4s=1.92m此时两车相距 s=2.08m-1.92m=0.16m故A项错误;B选项由图可知,运动3秒时,甲运动了3.6m,乙运动了2.4m,两车相距1.2米,故B项正确;C选项甲的速度比乙快,甲先到达Q点,由图可知甲用了4s到达Q点,根据v=s/t可得此时乙从P点运动了S乙= v乙t2=0.8m/s4s=3.2m距离Q点还有s=4.8m-3.2m=1.6m故C项错误;D乙到Q点时,由图可知乙花了6s,根据v=s/t可得此时甲从P点运动了S
22、甲= v甲t3=1.2m/s6s=7.2m若甲到达Q点后继续运动,则甲距离Q点7.2m-4.8m=2.4m若甲到达Q点后不再运动,则甲距离Q点为0。故D项错误。故选B。三、作图题40.(2020长宁二模)重6牛的小球静止在水平地面,用力的图示法在画出小球所受的重力。【答案】见下图。【解析】重力的大小为6N,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小球的重心,重力图示如下:41(2018普陀二模)如图7所示,将重为6牛的木块静止放在斜面上,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木块所受的重力G。【答案】见下图。【解析】重力的大小为6N,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木块的重心,重力图示如下:四、探究实验题42.(2019静安二模)如图10所示,
23、小华用弹簧测力计测铁块重力,图中测力计的量程为_牛、最小分度值为牛,该测力计的示数为牛。【答案】05;0.2;3.6。【解析】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上1N分为5个格,每一格为0.2N,即分度值为0.2N;最大测量值为5N,测量范围为05N;指针正好指在1下面第三个刻线,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6N。43(2020闵行二模)如图13所示是“用弹簧测力计测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_运动;所用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是牛,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是牛。(a)图4 (b)【答案】匀速直线;0.2;3.4。【解析】在“用弹簧测力计测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4、此时拉力与滑动摩擦力平衡,二力相等;所用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是0.2牛,此时测力计的示数是3.4牛。(a)图4 (b)44.(2020长宁二模)如图所示的测量工具是_,图中显示的示数为_牛。【答案】弹簧测力计;2.6.【解析】由图知道,该仪器为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由图知道,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显示的示数是2.6N。45.(2020金山二模)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如图12所示,在探究当甲物体处于状态时(选填“静止”或“向左加速运动”)二力的关系,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牛。【答案】静止,2。【解析】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在探究当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二力的关系,
25、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2牛。46.(2018青浦二模)如图11所示,某同学是在做“测量运动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实验中需要在_方向上为弹簧测力计调零,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作_运动,读出测力计的示数。【答案】水平;匀速直线。【解析】做“测量运动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实验中需要在水平方向上为弹簧测力计调零,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测力计的示数。47(2019虹口二模)如图11(a)、(b)所示,小王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实验中测量力的工具是_,它的最小分度值为_牛。当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在图
26、_状态下才会保持静止(选填“(a)”或“(b)”),这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_上。【答案】弹簧测力计; 0.2; b;同一直线。【解析】小王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实验中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它的最小分度值为0.2牛。当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在图(b)状态下才会保持静止,这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8(2018杨浦二模)如图17所示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实验中以(选填“甲”、“乙”或“丙”)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当按图17(a)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应在硬纸板处于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按图17(b)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放开硬纸板前,应使两测力计的示数
27、,放开手会发现硬纸板(选填“能”或“不能”)保持静止。甲测力计 乙(硬纸板) 丙测力计【答案】乙;静止;相等;不能。【解析】“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二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以图中乙物体为研究对象。当按图17(a)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应在硬纸板处于静止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按图17(b)所示进行实验操作时,研究的是二力平衡条件与二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的关系,应该控制力的大小相同,所以放开硬纸板前,应使两测力计的示数相等,放开手会发现硬纸板不能保持静止,因为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49.(2020长宁二模)甲、乙两维同学合作探究“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与两个力的大小关系”。他们将一根粗橡皮条的
28、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两个细绳套如图 (a)。接着用两把测力计钩住绳套,甲组同学沿同方向、乙组同学沿反方向拉橡皮条至O点如图 (b)、(c),记录F的大小。然后用一把测力计拉橡皮条也至O点如图 (d),记录F的大小。他们改变O点的位置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1)分析比较表一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_。(2)分析比较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_。(3)两组同学交流了表中数据后发现:甲: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于其中较大的力。乙: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小于其中较小的力。(a)就上述数据而言,以上发现_正确(选填“只有甲”、“只有乙”、“
29、都”或“都不”)。(b)基于得出的初步结论进行推理,其中一个发现不具普适性。请拟定一组F1、F2的值,以支持该推理:F1=_牛,F2=_牛。【答案】(1)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2)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3)都; 8.0,1.0。【解析】 (1)分析比较表一的数据知道F=F1+F2故得出的结论是: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2)分析比较表二的数据知道F=F1-F2故得出结论是: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3)(a)分析表一数据可得: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
30、合力总大于两个力中较大的力,故甲的发现正确;分析表二数据可得: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总小于两个力中较小的力。故乙的法线正确;综上所述,甲乙都正确。(b)根据数据即相关条件知道,乙的发现不具普遍性;例如:若F1 =8N,F2 =1.0N,则合力F=F1 -F2 =8N-1.0N=7NF250. (2020徐汇二模)某小组同学试图探究物体与接触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猜想f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F压、相对接触面运动的速度v、接触面积的大小S四个因素有关,于是选用:一长方体木块、配重砝码(2个)、粗糙程度较小的长木板A和粗糙程度较大的长
31、木板B进行实验。按图所示,将木块平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当力传感器拉动木块匀速向右运动时,传感器测得的拉力大小等于物块与长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f大小。改变相关条件,多次进行实验,记录在表一、表二中。(1)分析比较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_因素无关;(2)分析比较表二中的实验序号9、10与11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木块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长木板上运动,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_;(3)分析比较表二中的实验序号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长木板上运动,当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F压相同时,长木板越粗糙,木块受到的滑
32、动摩擦力f越大;(4)在表二的实验序号13中:滑动摩擦力f13大小为_牛。【答案】S、v;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F压的大小成正比;9与12或11与14;0.9。【解析】分析比较表一中1、3或2、4(或表二中的5、7或6、8)数据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和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接触面积S无关;分析比较表一中1、2或3、4(或表二中的5、6或7、8)数据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和受力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相对接触面运动的速度v无关;综上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S、v因素无关。分析比较表二中的实验序号9、10与11的数据及相关条件知,物体对接触面的压
33、力增大为原来的几倍,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故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木块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长木板上运动,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F压的大小成正比。长木板A的粗糙程度较B小,因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F压的大小有关,故研究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F压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长木板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控制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F压相同,因此分析比较表二中的实验序号9与12或11与14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长木板上运动,当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F压相同时,长木板越粗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越大。表二中第12和13次实验相比
34、,木板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为原来的3N/2N=1.5倍根据的结论,在表二的实验序号13中:滑动摩擦力f13大小也第12次实验的1.5倍,即F13=1.50.6N=0.9N滑动摩擦力f13大小为0.9牛。51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会随物体的速度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物体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研究发现,在相同环境的条件下,球形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v仅与球的半径r和质量m有关,下表是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小球编号ABCDEF小球的半径r(10-3米)0.50.50.51.02.04.0小球的质量m(10-6千克)2.04.06.04.04.04.0小球的终
35、极速度v(米/秒)1632488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A球与B球在达到终极速度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为。根据表中小球A、B、C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在相同环境下,当时,。根据表中小球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球形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与球的半径的关系。请填写表中小球F的相关数据:v为米/秒。【答案】1:2;小球半径r相同;小球下落的终极速度v与质量m成正比;B、D、E;0.5。【解析】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A球与B球在达到终极速度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之比为16:32=1:2。根据表中小球A、B、C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在相同环境下,当小球半径r相同时,小球下落的终极速度v与质量m成正比。要想得出
36、球形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与球的半径的关系,必须控制小球的质量相等,改变球的半径,分析速度的变化,由此B、D、E三组实验可满足要求;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相同环境下,当小球质量相同时,小球下落的终极速度v与球半径r的二次方成反比,故由E、F两组数据可以得出小球F的小球的终极速度v=0.5m/s52(2019杨浦三模)为了探究物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至底端时速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王通过增加垫块的高度来改变斜面倾角(如图17所示),将同一物块放在相同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再用相同材料不同质量的物块放在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斜面重复上述实验。小王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比较序号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
37、结论是:材料相同的不同物块放在同一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物块至底端的速度大小与物块质量是的(选填“有关”或“无关”)。分析比较序号1、2、3、5或6、7、8或9、10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块放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分析比较序号3、6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块放在长度相同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请进一步分析表中数据,判断v0可能的范围为。【答案】6、9;无关。倾角越大,物块至斜面底端的速度v越大。倾角相同,斜面材料不同,物块至斜面底端的速度v不同。11.214.8。【解析】分析比较序号6、9中的数据,发现:材料相同、质量不同物块放在同一斜面顶端,由
38、静止下滑,物块至底端的速度是相同的。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材料相同的不同物块放在同一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物块至底端的速度大小与物块质量是无关的。分析比较序号1、2、3、5或6、7、8或9、10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块放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倾角越大,物块至斜面底端的速度v越大。分析比较序号3、6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块放在长度相同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倾角相同,斜面材料不同,物块至斜面底端的速度v不同。分析比较序号4、8,倾角相同,但是实验序号8的材料是木材,物块至斜面底端的速度v为11.2米/秒,根据此进行推理:实验序号4的材料是大理石,倾角为
39、50时,物块至斜面底端的速度v为一定大于11.2米/秒,所以判断v0可能的范围为11.214.8米/秒。53(2019年黄浦二模)某科技小组研究图14所示水平掷出的物体落地点远近与什么因素有关。小组同学猜想水平掷出的物体落地点远近可能受下列因素影响:甲.抛出点的竖直高度h;乙.水平掷出的速度v;丙.小球的质量m。于是设计了实验记录表一,并将一些有关的实验条件及数据记录在表一中:根据表一中的信息,你认为可以探究的相关因素是,A甲B乙C丙 D甲和乙E甲和丙 F乙和丙G.甲、乙、丙H与甲、乙、丙无关的其它因素请说明你选择该选项的依据:。小组同学随后进行了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二中。根据表二中的信
40、息,你认为影响水平掷出的物体落地点远近的因素是,A甲B乙C丙D甲和乙E甲和丙 F乙和丙G甲、乙、丙H与甲、乙、丙无关的其它因素请说明你选择该选项的依据:。【答案】 F;实验序号1、2、3或5、6或8、9中,甲、丙条件一样,只改变了乙,可以探究的因素是乙;实验序号1、4、7中,甲、乙条件一样,只改变了丙,可以探究的因素是丙。 D,分析比较表二中的实验序号1、2、3或5、6或8、9的数据可知,x与v成正比;分析实验序号1、4、7的数据可知,x与m无关;再分析实验序号2、5、8或3、6、9的数据可知,x随h增大而增大。【解析】根据表一中的信息,由实验序号1、2、3或5、6或8、9中发现,控制抛出点的竖直高度h小球的质量m一样,只改变了水平掷出的速度v,所以可以探究的相关因素是水平掷出的速度v。分析表二中的信息,由实验序号1、2、3或5、6或8、9的数据可知,物体落地点距离x与v成正比;分析实验序号1、4、7的数据可知,物体落地点距离x与m无关;再分析实验序号2、5、8或3、6、9的数据可知,物体落地点距离x随h增大而增大。所以影响水平掷出的物体落地点远近的因素是抛出点的竖直高度h和水平掷出的速度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