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4374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同步学案:第1单元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学习目标导航课 标 解 读1简述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这是人类社会的革命性变化,是人类走向农业文明的重要环节。2搜集、整理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古代中国、古代希腊和古代美洲等不同地区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的相关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3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为改善生活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对生产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理解人类文明的多元特征,培养“家国情怀”。时 空 坐 标知识点一 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远古的生产与生活(1)食物来源:依靠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

2、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2)生产工具: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3)生活方式:在一定地域内过着迁徙的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4)女性地位:女性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为人们提供大部分食物。2农耕和畜牧的出现(1)原因: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2)时间:大约1万年前。(3)概况农耕西亚小亚细亚半岛南部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东亚中国黄河中上游、长江中下游最早种植粟和水稻中美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畜牧西亚距今约9 000年前,西亚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中国距今约8 500年前,中国贾湖的居民已经饲

3、养猪;后来,河姆渡的居民也饲养猪和狗南美距今约6 000年前,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4)意义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增加了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聚落。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劳动,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产生。农业的出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山东武氏祠神农氏汉画像石观察上图,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反映了当

4、时农业发展的什么情况?提示:原始农业的出现。群居生活的时代特征农业革命导致又一次人口爆炸,其规模可与随人类形成而出现的人口爆炸相比。在旧石器时代,正在进化中的人类不断改进工具,使生产率提高,从而使人口相应增加。约100万年以前,猿人的人口数还只有125 000,可到了距今10 000年时,以狩猎为生的人类的人口数已上升到532万,约增长42倍。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解读:材料体现了农业革命到来的重要意义。由于一定地区的食物供应量比过去更多、更可靠,人口的增长也比过去更为迅速。知识点二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农业概况(1)目的:为了减少旱涝对农业的影响。(2)方式:修建水利工程,重

5、视灌溉系统的开凿、疏浚、维护。(3)成就: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2主要分布(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主要成就: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土地归属:古巴比伦王国,王室、神庙、政府官员、贵族、商人拥有土地,合伙经营或出租给佃户。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2)古代中国主要成就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秦汉到隋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土地归属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还通过家庭手工业等途径补

6、贴家用国家政策秦以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水利工程秦汉修筑的都江堰和龙首渠等(3)古代希腊主要成就: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土地肥沃的地方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在地力较差、不适于种粮食作物的地方建立果园,种植葡萄和橄榄,并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土地归属:只有城邦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劳力来源:普遍使用奴隶劳动,斯巴达人把被征服的希洛人全部作为奴隶。(4)古代美洲主要成就: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土地归属:阿兹特克人除了贵族私有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土地,每个家庭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收回。古代文明发源地及特征世界上最初的文明诞生于

7、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以及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猖獗的洪水啊,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古代苏美尔人文学作品片段解读:古代两河流域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同时也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但严重的洪涝灾害,使人们的精神生活蒙上了一层悲观的阴影。精耕细作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如耕、耙、灌溉、选种、施肥等,最大限度

8、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知识点三 生产关系的变化1男子地位上升(1)农业产生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2)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图1 图2上图人物分别为尧和禹,和尧对比,禹的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冠冕是古代帝王的象征,禹头戴冠冕说明他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夏王,古代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出现。2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1)生产力发展,使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氏族部落首领把一些集体财物据为己有,变为私有财产。(2)氏族内部出现贫富分化。3国家的产生(1)原因对外交战中,军事首领的地位上升,个人权力也不断加强。为了生产更多的产品,人们不再杀死俘虏

9、,而是把他们变成奴隶。在氏族社会中,有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阶级。(2)出现: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有一个强制机关,国家应运而生。 从采集经济到农耕经济史料实证1获取信息 采集经济生活材料一 旧石器时代的人们与周围的世界联系紧密,他们开始知道,哪些动物可以猎杀,哪些植物可以食用。他们采集各种野生坚果、浆果、水果、颗粒植物和绿色植物,各地的人们还都猎杀、食用各种动物,包括野牛、野马和驯鹿等,在沿海地区,鱼是一个丰富的食物来源。美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根据材料一,指出旧石器时代的食物来源是什么?主要食物有哪些?提示:来源:采集和狩猎。食物:野生

10、坚果、浆果、水果、颗粒植物等植物,野牛、野马、驯鹿和鱼等动物。2论证观点 农业革命出现材料二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有学者认为“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结合材料二,论证这一观点。提示: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农

11、业革命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农业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人口增长;产生了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出现了剩余产品和贫富分化,进而产生了阶级和国家。素养形成原始农业的基本特征和意义1特征(1)生产工具简单落后,以石刀、石铲、石锄和棍棒等为主。(2)耕作方法原始粗放,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3)主要从事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获取有限的生活资料,维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2意义(1)原始农业出现后,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了有关生物繁殖的知识,依靠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产品,找到了比较稳定可靠的衣食来源。(2)农业出现后很快

12、成为古代社会中各王朝的基本物质生产部门。(3)由于农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可以生产出满足本身所需之外的粮食,出现私有制和贫富分化,促使人类生产关系变化,人类向阶级社会迈进,进而国家出现。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和生活情境探究1获取信息 古代中国食物生产材料一 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表文化代表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中原文化区、山东文化区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长江中游文化区、江浙文化区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甘肃文化区、燕辽文化区根据表格分析古代中国食物生产呈现怎样的特征。提示:由于各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古代中国的食物生产呈现区域性特征。2论证观点 古代世界食物生产材料二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经济都是农本经济,以丰

13、衣足食为根本目的,耕织结合,但对牧养牲畜的需要各不相同。中国养畜主要为农耕提供动力,牛耕发展缓慢,纺织原料又靠畜产品。南欧、中亚土质黏重,很早就使用重犁,要用二牛、四牛甚至八牛拉犁,养牛较多;纺织原料主要是羊毛,养羊业比较普遍,加之很早就有食肉、饮食奶酪的习惯,故畜牧业在农本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叶茂等传统农业与现代化(一)传统农业与小农经济研究述评(上)有学者认为“单一种植业结构决定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与西方不大一样”。结合材料二,论证这一观点。提示: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古代西方农牧并重。这种经济结构的差异,是形成东西方饮食文化内涵不同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

14、古代中国以植物性饭菜为主;古代西方食物结构中肉、奶的比重较高。素养形成古代世界食物生产的多元性1中心的多元性世界农业起源中心包括西亚两河流域、非洲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还有美洲农业起源中心区。2生产的多样性地区作物畜禽西亚小麦、大麦、黑麦、豆类山羊、绵羊、牛等中国水稻、粟、大豆等猪、鸡中南美洲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南瓜等骆马、羊驼、火鸡非洲小麦、大米、高粱毛驴印度稻、绿豆、甘蔗、黄麻、芋、芝麻1从采集、渔猎向农耕、畜牧的转变,是人类历史上生产方式的第一次变革,这一变革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A一万年 B五千年C三千年D两千年A 距今约一万年前,在人口资源的压力

15、下,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逐渐代替了采集和渔猎,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实现了第一次变革,故选A项。2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是食物生产的革命,即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其标志是( )A农业的出现B小农经济的产生C手工业的产生D火的使用A 农业的出现使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排除。3中国古代封建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下列说法与下图展现的水利工程相关的是( )A推动了河姆渡地区农业的发展B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C灌溉了农田,推动了秦国农业发展D有利于国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提取图片信息可知,图中的水利工程为都江堰,这一工程一方面减轻了岷江两岸的水

16、患,同时也灌溉了成都平原的广大农田,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C项。4由美洲印第安人培植,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 )A马铃薯、玉米B小麦、甘薯C玉米、水稻D烟草、可可A 根据材料“由美洲印第安人培植,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可知,这反映了马铃薯、玉米从美洲传播开来的意义,故选A项;小麦不是美洲原产,排除B项;水稻不是美洲原产,排除C项;烟草、可可不属于粮食作物,排除D项。5考古专家对新石器时代晚期某文化遗存研究后,认为当时阶级分化明显。下列考古发现中最能够支持此结论的是( )A遗存物品中发现刀杼、骨梭等B墓葬中发现大量的牲畜遗骸C随葬

17、品的种类、数量差异明显D墓葬中发现一些农作物遗存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阶级分化的表现之一是出现了贫富差距,所以随葬品的种类、数量差异明显能够说明出现了阶级分化,故选C项;根据随葬品的种类、数量多少及是否有农作物不能体现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排除A、B、D三项。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妇女可能在离宿地不远的地方采集坚果、浆果和植物颗粒,男子大都去猎杀大型动物,这一般是在远离宿地处进行。可以看出,男子和妇女都负责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是不断迁徙的,因为除了随动物的迁徙和植物的枯荣而迁徙外,他们没有别的选择。摘编自美杰克逊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材料二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

18、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 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卷3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当时的人类需要不断的迁徙。(2)根据材料二,说明我国耕作方式有何变化,其影响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指出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采集坚果猎杀大型动物”“随动物的迁徙和植物的枯荣而迁徙”等信息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得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材料三反映了政府从三方面限制商人,抓住关键词“不得重租税亦不得仕宦为吏”进行分析。答案 (1)原因:植物生长存在季节性;动物的活动具有流动性;采摘和猎杀都具有不确定性。(2)变化:表明铁犁牛耕逐渐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影响:推动了我国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3)内容: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限制,提高其所交税额,限制其政治地位,不许为官等。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