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2014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 4.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431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 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2014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 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2014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 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2014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 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2014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 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13-2014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 4.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13-2014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 4.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13-2014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 4.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1、2、3、45、6、714、15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8、910、11、16、1712、13、14、15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阅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4题。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是()。A B C D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的是()。A B C D3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土地沙化的是()。A B C D4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右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2、A BC D解析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其中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是由“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的;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包括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土地沙化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植被破坏而出现的一种生态问题;第4题的图片反映的是大气污染事件。答案1.C2.A3.A4.C不同区域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从而使环境问题表现形式具有地域和时间的差异。据此回答57题。5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的原因是()。各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各地经济结构、产业政策、环境政策的不同各地自然环境及资源条件的差异各地人口数量和素质的差异A BC

3、 D6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主要是草原退化B东北平原主要是土壤酸化C华北平原主要是土壤盐渍化D南方丘陵主要是水土流失7下图反映了过去两千年来南极海豹毛中汞含量的变化,从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富集了汞元素人类对南极地区的影响从人类登上南极大陆开始汞含量的变化与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有关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环境代价的A B C D解析因为各地自然环境及资源条件的差异,各地人口数量和素质的差异,各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各地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差异导致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各地区环境问题不同,西北地区草原退化导致土地荒漠化、东北平原黑土流失以及沼

4、泽湿地破坏、华北平原由于灌溉不合理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现代工业发展,排放出的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答案5.B6.B7.C读“某年中国主要河流水质状况统计图”,回答89题。8从图中看,所占比例最大的是()。A类水质 B类水质C类水质 D类水质9下列河流中,水污染状况最严重的可能是()。A怒江 B海河C塔里木河 D松花江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我国主要河流水质所占比例最大的是类水质。第9题,水污染状况主要与两个方面有关:一是污染物的排放量,二是河流的自净能力。一般来说,水量越大,水体的自净能力越强。海河流域是我国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5、之一,工农业生产发达,排放大量废弃物,而且海河水量较少、自净能力差,故其污染可能最严重。答案8.B9.B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回答1011题。10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11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解析第10题,据图可知,臭氧浓度最大值在逐渐向赤道方向,即向北移动;随纬度的变化为先增加后降低;臭氧总量与CO2的浓度无关。据此排除A、B、D三项。第11题

6、,由于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而升温,是平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随着臭氧总量的减少,平流层气温降低。臭氧总量减少后,由于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减弱,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加。酸雨的发生、地面辐射强度都与臭氧含量多少无明显相关性。答案10.C11.B读我国某地区19651988年地面沉降平均速率(毫米/年)图,回答1213题。12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B不合理的灌溉C过度开采地下水D过度樵采和乱垦滥牧13地面沉降对A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A导致地下排污管道遭到破坏,致使市区出现污水外溢B造成农田局部低洼,形成积水,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C提高了河流

7、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D有利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解析本题组以区域等值线图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及危害,以及区域地理特征。第12题,过度开采地下水是导致地面下沉的主要原因。第13题,地面沉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会降低河流的泄洪能力,也不利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 答案12.C13.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回答1415题。14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A工矿业发达 B人口数量大C森林覆盖率高 D石油资源丰富15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

8、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解析第14题,南非矿产资源丰富,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工矿业发达,耗能多,人均碳排放较高。第15题,温室效应增强,导致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 近地面大气辐射增强,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答案14.A15.B二、综合题(共40分)16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人类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读某地区人口和环境质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从地形类型分析,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主要是_。(2)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与该地区人口的分布有何关系?试说明其原因。(3)图乙中地和地的主

9、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造成两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填写下表。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解析首先通过地图信息判断该地是我国东北地区,结合图例分布状况及所了解的东北地区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和主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此题从东北的地理位置分析入手,既联系到自然地理知识,又联系到人口分布与环境问题等人文地理知识,从原因分析找东北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突破口。答案(1)东北平原(2)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主要在人口分布密度较大的地区,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由于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开发不合理,通过工农业生产等活动,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3)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森林过度砍伐,水

10、土流失严重人们过度砍伐森林,树木来不及更新,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重草场沙化、退化人们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牧草来不及生长、导致草场沙化、退化17.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20分)材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材料二如图1材料三如图2(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月。(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填正确项字母)。(多选)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C连续的阴雨天气

11、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分析原因。(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冬季出现混浊天气日数多,夏季降水多,出现混浊天气日数少。(2)城市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与大量工业废气排放、交通运输工具增多、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有关。(3)从题图中可以看出,SO2污染物主要来自甲、乙两个工业区,工业生产燃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SO2。答案(1)127(2)ABD(3)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区工业污染源少)。(4)措施:控制污染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