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第14讲 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2916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第14讲 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第14讲 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第14讲 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第14讲 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第14讲 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4讲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1.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参加日内瓦会议2.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与文告中的“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的是()A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C恢复新中

2、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3.万隆会议不仅是亚非国家团结起来走向世界舞台的标志,也是中国同亚非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次会议()A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B完全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和分歧C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D展示了中国的和平外交形象4.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史学家视角不

3、同会导致结论不同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5.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表示,如果中国向美国表达需要粮食的愿望,美国愿意认真考虑。实际上中国政府没有主动要求美国政府供粮,只是同美国民间商业机构洽谈进口粮食的可能性。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中国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粮食自给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急需打开中国市场D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两国关系6.以下为历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表。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年份195019561960196619701971票10

4、2434475176A.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B西方大国放弃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C投支持票的主要是广大发展中国家D直接推动了与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7.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等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在当时的突出意义在于()A有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反对大国霸权B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团结C有利于推动了中美、中苏关系的改善D顺应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8.“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

5、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对当时西方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B反霸维和是中国当时突出的外交政策C“文革”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9.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策略体现了政策性和原则性的灵活结合。为适应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中国政府进行的外交活动是()A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B参加日内瓦会议C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 D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0.据统计,我国自2009年起已连续4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2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29亿美元,同比增长70%。此外,非洲已是我

6、国海外能源资源的重要供应地、我国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中非关系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在外交上()A积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B积极参加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多边外交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重视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11.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12.邓小平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后提出

7、“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等对外关系指导方针。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国际背景是()A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B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C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D第三世界国家期望中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事业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第五条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

8、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中苏同盟互助友好条约(1950年)材料二双方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

9、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缔结该条约的原因。(2)归纳材料一、二的双方国家在合作目的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合作方式的不同之处。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4讲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1A。材料关键信息“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一边倒”按照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则按照国家利益划分敌我。最佳答案是A。2B。在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下,法国政府承认了越南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这符

10、合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史实,这次会议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B项正确;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错误;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项错误;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D项错误。3D。1950年中国与苏联结盟,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奉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万隆会议没有完全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和分歧;中国提出“求同存异”,表明与亚非国家合作的诚意,展示了中国的和平外交形象,排除A、B、C项,选D项。4A。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同美苏关系恶化,自我封闭,所以对于闭关政策有“自卫说”;

11、80年代,改革开放,继续肯定“自卫说”,等于继续肯定闭关,无疑不利于中国发展,故有“自杀说”,这是史学家时代视角不同导致的结论不同,选A;标准不同不等于缺失,排除B;相互矛盾,并不等于都是错误观点,排除C;角度不同结论不同不能说哪个结论更正确,排除D。5D。时间是“1961年”,正是中国经济困难时期,A项错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B项错误;美国经济出现“滞胀”是在70年代,C项错误;而从材料“实际上中国政府没有主动要求美国政府供粮,只是同美国民间商业机构洽谈进口粮食的可能性”来看,中美两国没有官方的接触,两国关系并不好,结合时间可知,此时正是冷战时期,D项正确。6C

1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而1950年至1971年间,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新兴国家越来越多,C项正确;A项无法从题干材料中体现;B项“放弃”说法错误,如美国就抛出“一中一台”;D项“直接推动”说法错误,本末倒置。7A。材料信息反映了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反对大国霸权,选A项。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已不复存在,排除B;当时中美关系已经改善,中苏处于敌对状态,排除C;经济体制改革发生在改革开放后,排除D。8D。材料把西方比喻成强盗、虎穴,说明中国对当时西方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A说法正确。这一说法是20世纪

13、70年代,发生在“文革”时期,可以判断C说法正确。“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体现反霸维和特点,B说法正确。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双方共同利益要求,不是权宜之计,D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9C。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具体表现:欧洲、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诞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政府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49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A、B项错误;中国政府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2年,时间背景符合,C项正确;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是在2001年,而两极格局已于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而结束,D项错误。10A。非洲国家普遍为发展中国家,中非关系的发展

14、即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往来的加强,A项正确;题干未体现国际组织,B项不正确;霸权主义指大国凌驾于小国,中非都是发展中国家,C项不正确;非洲并非中国周边,D项不正确。11B。结合所学,上合组织的宗旨是“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充分体现我国新时期“不结盟”“无敌国外交”的外交政策,B正确。A为万隆会议精神;根据上合组织宗旨同样可以排除C、D。12B。依据题干所给的时间和“冷静观察”等语句,可见我国的外交政策发生转变。A、D选项不符合史实,C并非国际背景,所以选B。13(1)原因:吸取历史教训,防止日本等国重演侵略战争;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美国扶持日本,敌视新中国;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2)共同点: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双方互利交流。不同:材料一结盟,针对具体国家,强调经济相互援助。材料二不结盟,不针对具体国家,强调科技文化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