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1、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主要表现在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 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2、梭伦改革后实际上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的是 A、公民大会 B、“四百人会议” C、首席执政官 D、公民陪审法庭3、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A、中庸,不偏不倚 B、法律面
2、前人人平等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4、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5、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 B、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 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 D、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6、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的内容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废分封,行县制 7、史记商君列传
3、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8、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不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D、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9、下列对北魏统一北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B、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C、改变了北方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D、为各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0、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
4、赋税收人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民族矛盾日渐突出冯太后崇尚“汉法” A、 B、 C、 D、11、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有: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深 平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 平城经常受到北方强敌柔然的骚扰 洛阳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A、 B、C、 D、12、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 B、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C、汉族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 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13、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的范仲淹,为了革除北宋时弊,主张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 A
5、、整顿吏治 B、轻徭薄赋 C、精简军队 D、限制“恩荫”14、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反映了A、王安石为人刚正 B、王安石主张学以致用C、王安石历史责任感强 D、变法决心坚定15、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16、“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对王安石的这首诗,理解准确的是A、过分夸张,与实际效果完
6、全不同B、真实描写,歌颂改革成果C、描绘了唐朝的盛世景象,反映了王安石的改革理想D、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成效17、王安石变法中,对官僚地主利益触动最大的是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18、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19、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革命运动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D、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2
7、0、中世纪时天主教会成为斗争的焦点,爆发了宗教“异端”运动。对宗教“异端”运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是指人们反对教会的斗争 B、是指人们利用宗教思想发动的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C、是指人们常常利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D、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反封建斗争211649年俄国颁布法律大全规定:“封建主在法庭上对自己的农民负全责,在领地内有权对农民进行判决、鞭笞、拷问和给他们戴上镣铐、锁链。除对沙皇的叛逆行为外,农民不得告发自己的主人;地主破产时,其债务要由农民偿还;地主有权干涉农民的财产、婚姻等家庭事务。”材料表明在农奴制度下A农民无法忍受苛刻的待遇而起义B农民的债务负担十分沉
8、重C封建主要无条件的服从沙皇的命令D农奴在人身、财产和司法上受地主支配22“1860年代改革使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1861年改革中“俄罗斯特殊性”体现在A经济工业化同时实现政治民主B实行联邦制同时建立议会制度C废除农奴制同时保留沙皇专制D建立苏维埃同时保留封建残余23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B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C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9、 D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241855年,日本学者吉田松阴公开宣称:“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日本北海道古称),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B成为日本以后对外扩张的“路线图”C日本政府发动甲午战争蓄谋已久D日本很早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25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A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 B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C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D从亚洲脱离并加
10、入欧洲同盟26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D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27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A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28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C出版书刊,宣
11、传维新思想 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政治运动29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D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30梁启超说:“我支那四万万余人大梦唤醒,是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二百兆之后始也。”“大梦唤醒”的含义主要是指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推行“新政”,“预备立宪”C变法图强,救亡图存 D民共主和,三权分立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40分):材料一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等 级等级名称财产资格分享的政治权利第一等级500斗级年收入500麦斗
12、以上可以担任一切官职第二等级骑士级年收入达300麦斗可以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双牛级年收入达200麦斗可以出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日佣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1)梭伦曾经写诗描述他的改革措施:“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信息,谈谈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意义,他是否真正做到了“一视同仁”?(8分)材料二,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
13、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请回答:(2)材料二中的“坏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8分)(3)材料三实际上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6分)(4)试分析说明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次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4分)材料四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二十二史札记(5)结合史实评述材料四中的观点。(8分)材料五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
14、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6)依据材料五,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 (6分)历史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ABBADADDCBADADA16171829202
15、1222324252627282930DCCDCDCDDACDABC26、(1)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但是,改革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特别是下层平民参加高级国家管理的机会因财产资格而受到限制,从本质上是奴隶制民主政治,所以梭伦并未真正做到一视同仁。(8分)(2)含义: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作用: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土地兼并。(8分)(3)均田制。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使荒地得到开垦,增加了粮食产量,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到唐朝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与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上安史之乱的破坏而逐渐瓦解。(6分)(4)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4分)(只要答出2条即可得满分4分。)(5)材料四完全否定王安石变法,并认为北宋灭亡也是因王安石变法,是错误的。新法并非只是“害天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并非“引用奸邪”,只是用人不当。(8分)(6)主张:“因信称义”;“先定论”。共同点:“信仰得救”。(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