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昔阳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代以来,山东、河北、河南民众不断迁居东北,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闯关东”移民潮,对东北地区的风俗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移民运动也是一种文化的迁移。人口迁移时,他们所承载的价值取向、生产生活方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也必然随之移动。中原的汉族风俗文化在东北传播,为土著居民所接受,以满族为主体的土著风俗逐渐被同化。而中原文化,由于脱离了“母体”的纽带以及环境的改变,也在逐渐发生变异。两种不同风俗文化不断进行整合、调适,最终形成了东北地域新型关东风俗文化。在饮食风俗
2、上,在山东人闯关东前,满族的饮食以肉类为主,较少食谷米类,在饮食结构上较为单一,且对肉类的加工主要采用较为原始煮、晒、烤等方式,基本不使用任何工具。在汉人入关后,他们不仅把其主要饮食带进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是把食物加工的技艺传授给了满人。满族在汉族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掌握了各种烹饪技术,如烧、烤、炖、炒等,饮食结构不断改进,饮食种类逐渐丰富多样,谷物渐渐代替肉食,在饮食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满汉饮食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满族虽受汉族影响很大,但也保留了本民族的一些饮食习惯,有些亦为汉族所吸收。两种不同饮食风俗的融合碰撞,最好的例证就是“满汉全席”。它既突出了满族菜的特殊风味,如烧烤、火锅、涮锅等,
3、同时又展现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在婚姻风俗上,山东人移民进入东北后,满族的婚姻风俗逐渐发生改变。满族的婚姻礼仪,早期较为朴素简单。而汉族早有婚嫁六礼之风俗,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满族虽无六礼之说,但其婚姻也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必须经过“问名”、“合婚”、“相看”、“放定”、“迎亲”等礼仪才能完婚,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显然是受到了汉族婚俗的影响。在婚龄上,满族旧的婚俗提倡早婚,伴随汉族移民的大规模进入,以汉族婚姻风俗的影响下,满族的早婚现象逐渐减少,并逐渐上升至法规层面。关内移民在与满族不断接触和交往过程中,也逐渐借鉴了满族的一些婚姻风俗。例如,兴京县
4、志曾记载:“放定之日,女饰盛服出,用旱烟筒与男家来宾以次装烟,此乃参以满族之俗。”在语言风俗上,清初的统治者非常重视满文的学习与使用。统治者采取诸多措施,限制满人学习汉语,但收效甚微。伴随汉人不断进入东北,黑龙江以南的满洲几乎人人会说点汉语,而满语则日渐衰落。至民国,此种变化更为显著。满人中,已有大部分开始改说汉语、使用汉姓。满语对汉语的影响也很大,汉语吸收了大量的满语词汇。至今在汉语中,尤其在东北方言中,还存留着许多满语词汇。除口头词汇外,现在东北地区的山名、地名、水名以及物品中仍保留着大量的满语。据统计,仅吉林地区的满语地名就有五六百个,至于整个东北三省则更多。如,哈尔滨,满语意为“晒渔网
5、的场子”;齐齐哈尔,满语意为“天然牧场”等。作为方言、地名,部分满语词汇被保留下来,在东北各族人民日常交际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基本词语。东北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不断碰撞融合、相互吸收,使两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均发生了变异,这种整合后的新型东北文化,既不完全同于原有的以满族为主体的土著文化,又区别于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文化模式,而是两种文化优化整合的结果。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于“新型关东风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型关东风俗”的形成,与近代以来山东、河北、河南民众不断移居东北的“闯关东”移民运动密不可分。B“新型关东风俗”是一种文化迁移,其价值取向、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6、均呈动态变化。C“新型关东风俗”的实质是汉族文化在东北传播,被以满族为主体的土著居民接受而逐渐形成的风俗。D“新型关东风俗”是东北土著风俗与不断变化中的中原风俗整合、调适,具有东北地域色彩的风俗。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饮食风俗方面,“闯关东”前,满族饮食以肉类为主,结构单一,且加工方法多为煮、晒、烤等,不使用任何工具。B汉族入关,食物加工的技艺随之传授,满族人逐渐掌握了烧、烤、炖、炒等烹饪加工技术,饮食种类增加,谷物逐渐代替肉食占据主导地位。C满汉两种饮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最典型的例证就是兼具满族与汉族两种饮食特点的“满汉全席”。D在婚姻风俗方面,满族的婚姻礼仪因受
7、汉族婚嫁风俗影响,逐渐演变为“问名”、“合婚”、“相看”、“放定”、“迎亲”等礼仪组成的风俗。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李元谅,本骆元光,姓安氏,其先安息人也。少为宦官骆奉先所养,冒姓骆氏。元谅长大美须,勇敢多计。镇国军节度使李怀让署奏镇国军副使,俾领州事。元谅尝在潼关领军,积十数年,军士皆畏服。德宗居奉天,贼泚遣伪将何望之轻骑袭华州,刺史董晋弃州走,望之遂据城,将聚兵以绝东道。元谅自潼关将所部,仍令义兵因其未设备,径攻望之。遂拔华州,望之走归。元谅乃修城隍器械,召募不数日,得兵万余人,军益振,以功加御史中丞。贼泚数遣兵来寇,辄击却之。李怀光反于河中
8、,绝河津,诏元谅与副元帅马燧、浑瑊同讨之。时贼将徐庭光以锐兵守长春宫,元谅遣使招之。庭光素轻易元谅,且慢骂之,又以优胡为戏于城上,辱元谅先祖,元谅深以为耻。及马燧以河东兵至,庭光降于马燧,诏以庭光为试殿中监、兼御史大夫。河中平,燧待庭光益厚。元谅因遇庭光于军门,命左右劫而斩之,乃诣燧匍匐请罪。燧盛怒,将杀元谅;久之,以其功高乃止。德宗以元谅专杀,虑有章疏,先令宰相谕谏官勿论。贞元三年,诏元谅将本军从浑瑊与吐蕃会盟于平凉。元谅谓瑊曰:“本奉诏令营于潘原堡,以应援侍中。窃思潘原去平凉六七十里,蕃情多诈,倘有急变,何由应赴?请次侍中为营。”瑊以违诏,固止之。元谅竟与瑊同进。瑊营距盟所二十里,元谅营次
9、之,壕栅深固。及瑊赴会,乃戒严部伍,结阵营中。是日,虏果伏甲,乘瑊无备窃发。时士大夫皆朝服就执,军士死者十七八。瑊单马奔还,群虏追蹑,瑊营将李朝彩不能整众,多已奔散,瑊至,空营而已。赖元谅之军严固,瑊既入营,虏皆散去。是日无元谅军,瑊几不免。元谅乃整军,先遣辎重,次与瑊俱申号令,严其部伍而还,时谓元谅有将帅之风。德宗嘉之,赐良马十匹,金银器、锦彩等甚厚。丁母忧,加右金吾卫上将军,起复本官。帝念其勋劳,又赐姓李氏,改名元谅。以疾,贞元九年十一月,卒于良原,年六十二。帝甚悼惜,废朝三日,赠司空,赙布帛米粟有差。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10、 镇国军节度使李怀让署奏镇国军副使 署:签名B. 庭光素轻易元谅 轻易:容易C. 德宗以元谅专杀 专:独断专行D. 请次侍中为营 次:驻扎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直接表现李元谅“勇敢多计”的一组是( ) (3分) 积十数年,军士皆畏服 仍令义兵因其未设备,径攻望之 元谅因遇庭光于军门,命左右劫而斩之 蕃情多诈,倘有急变,何由应赴 元谅营次之,壕栅深固 瑊既入营,虏皆散去A B C D(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野 步 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做简要的分析。(5分)9请从景与情的角度,
11、赏析本诗结尾两句。(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 (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嗟乎!一人之心,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2)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浩荡离愁白日斜, 。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狼来了
12、凌鼎年七丫村附近有座狼山,狼山之所以叫狼山,没有什么典故,也没有什么历史传说,仅仅因为这山上早年有狼,村民们就把这山称之为狼山,后来叫顺叫习惯了,狼山之名也就写进了娄城志里。名不副实的是,这叫狼山的山,早就没有狼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过多次搜山打狼,后来不要说狼,连猪獾、狗獾、果子狸、刺猬等野生动物也极少能见到。狼山上没有庙宇,没有民居,没有名胜古迹,更没有人住,有的只是老树、灌木、荆棘、杂草,经济价值不大,一直没有开发。文革时,有一位老干部,与一位老知识分子先后吊死在狼山的歪脖子树上,等发现时,已腐烂,生了蛆,不但臭不可闻,而且面目狰狞,这以后,老百姓就不大敢随便上山了,父母更是不让孩子
13、上山。不久,就流传起狼山有鬼出现的传闻,还传得有鼻子有眼。这一来,就更没有人敢轻易上山了。去年中秋的一个晚上,突然从狼山上传来了“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声,凄厉而恐惧,但呼救者喊破嗓子,并不见有人上山去救。第二天,山下七丫村的村民议论:这山哪有狼啊,几十年都没有狼迹了。假的,百分之百假的,肯定是谁吃饱了撑的,寻开心找乐子忽悠大家,谁上山谁傻子。是啊,不救没有人怪;你上山去救了,去打了狼,万一狼没有见着,见着个受伤的,半死不活的,赖上了你,那不是大麻烦吗。再说了,狼如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就算有,谁敢打?你打了,打伤了,打死了,有关部门要罚你款,你给不给?别没事找事,自找麻烦。对
14、对对,村民都这么认为。胆大的山旺说:“走,上山上去看看,大白天去,我们几个人结伙去,还怕撞着鬼吗?”山旺等几个在半山腰发现了一条死狼,看样子死了一段时间了,已有点腐烂。难道狼山真的又有狼了?山旺看了半天说:像狼,也像狗,可能是狼,也可能是狗。其他几个反反复复看了,有说是狼,有说是狗,大家吃不准究竟是狼是狗。关于狼山到底有没有狼,成了疑问。但不知怎么回事,没几天狼山有狼的说法越传越远。古庙镇镇政府决定组织人上山考察,看看到底有没有狼。娄城电视台决定跟踪拍摄。村民甲说:懂了吧,这是策划的,肯定早有人策划。村民乙说:看来镇政府准备开发狼山了,要不如此兴师动众干嘛?多位村民说:幸好那晚上没有上当受骗。
15、就在考察队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村民们又听到狼山上有人喊:“狼来了!狼来了!”这一次,连山旺也彻底不相信了,他搂紧了老婆说:“我们管我们,别理他,肯定是为明天考察造舆论,假到底了。”第二天,镇政府组织的考察队出发时,镇宣传委员带队,镇党委书记来送行,场面还不小,可惜只有看热闹的,并没有哪个跟着上山。七丫村的山旺等村民对电视台的人不无调侃地说:“卖力点,好好拍几个狼咬人的画面,也让我们开开眼界”考察的结果说是发现了狼粪、狼毛、狼窝,这都有镜头的,最最出人意外地是拍到了昨晚被狼咬伤的一位中年人,腿上被咬了一口,据他自己讲:后来爬到树上才逃过一劫。电视画面是真真切切的,那中年人腿上的伤口也确确实实流着血
16、,有牙齿印,很痛苦的面部表情给电视观众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这中年人村民都没有见过,电视台介绍说他叫赵宇纶,省里的地质工程师。村民们弄不懂的是他晚上跑到狼山干什么?难道勘察到了什么宝贝?村民们奇怪,关于这些,电视台语焉不详,会不会是出于保密?至于狼山到底是真有狼,还是需要狼,村民们两派意见,山旺与村民甲、村民乙等说打死也不信狼山有狼。村书记认为电视台都播了有狼,那一定有狼,不相信镇政府,不相信电视台,难道相信你山旺?你山旺算个甚么东西。不过,除七丫村部分村民以外,娄城全市上下,包括外地的都为狼山高兴,因为狼山终于又有狼了,名副其实了。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听说谁在质疑狼山发现狼的报道。很多人都想来狼
17、山一游呢。(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第三段对狼山多个“没有”“更没有”“一直没有”的反复渲染,侧面反映了外部世界对这座山的长期漠视,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B.这篇小说虽不讲究叙事手法,但统观全篇如同从现实中撷取的一个鲜活片断;第四段巧设悬念,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C.本文借寓言故事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性:先明狼绝迹,再闻狼现身,继说狼新闻,尾说狼确有,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D.小说语言平易朴实,同时又善用谐音来增强语文章讽刺意味。如“赵宇纶”与“造舆论”谐音,“山旺”与“狼山兴旺”的“山旺”谐音。E因为有了狼,狼山经济就有了新的增长点,某些政府
18、官员就有了政绩,所以尽管“狼山有狼”的疑点很多,也不允许人去追究。(2)请从文中找出策划者设计了哪些内容来让人们相信狼山真的又有狼了?(6分)(3)中秋的晚上,听到山上传来救命的呼喊,为什么没有人上山去救?结合原文说明原因。(6分)(4)“狼来了”这一标题意蕴深刻。请结合文本,从情节、寓意和主题三个方面进行探究。(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荣格与他的第二人格距今约一个世纪前,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生于瑞士,在那个位于欧洲和西方世界的中心、多年来一直未经过战乱、可爱宁静的国度里,度过了他的一生。他的父母和祖先都是因袭传统的人,深深植根于瑞士的
19、土壤和经久不变的传统中。荣格热爱他的祖国,但他从小就觉得它的美丽属于远远超越于这个细小民族那狭窄国界和稳定的社会以外的某种时空。他第一次发现比他自己伟大的事物是伫立在康斯坦斯湖畔,敬畏地凝视着蓝色的湖水和银白覆盖、庄严的阿尔卑斯山时,感觉到惊异的记忆。当时他已经有了一种感觉:这是宇宙的中心但不是他父母和数百万瑞士人的宇宙而是他内心的一个隐秘的宇宙,映现在平静的湖水中,延伸到阿尔卑斯山巅,远达至无限。他长大成一个腼腆、敏感的男孩后,常常与父母的信念、老师的要求相悖。与他的同学相比,他显得很特别,不适应学校生活。他很脆弱,易受伤害。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容易发怒比如,当他的老师指责他撒谎时。但是,
20、正是在这些时候,他在他的第二人格中寻求并发现了避难所。这个人格是他的真实可靠的自我,触及人类本性的深处,也许在人类之前已经存在。这“第二人格”是脆弱的、不坚定的,它经常躲避着他,所以他不得不以他所谓的第一人格推动它。这第一人格是虚伪的、狡诈的,它逐渐包围了他,满足他,除了他的自性外。所以当他继续在他的人生之路上前进时,虽然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无论他干什么都能干得出色,但是他内心的混乱一直困扰着他,不停地刺激着他,把他从旁人期待他走的道路上引导出来。当他的第一人格辉煌灿烂时,他的第二人格却受着残缺不完的痛苦煎熬。故此,他后来付上一生去追求生命的完善。当他闻知弗洛伊德的大名时,便怀着深深的敬意前去
21、拜见了这位教授,这位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们成了亲密的朋友和同事。然而,荣格的第二人格在他们最初相识时就对此反抗。但是他没有注意到第二人格,它当时还很微弱地潜伏着。弗洛伊德成名了,随着他名气的增大,他们之间的友谊淡薄了。只是在后来荣格才意识到:并不是他们的友谊减弱,而是他的第二人格已经成为独立个体。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这是荣格生命中的一次最大打击,把他抛入他以前从未体会过的黑暗之中,但当他摆脱了黑暗之后,他的全部事业始露端倪。他不仅丢掉了他的朋友(虽然他仍然一直感谢),而且还抛弃了他的第一人格。从那时起,荣格就完全致力于他的第二人格。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去拜访他,鼓励他,像他鼓励他们一样。
22、他独自呆在他的石塔中,但却与当时外界所有事物和人都保持着深刻而密切的联系。他们在他之先,又将追随在他之后。在暮春的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荣格结束了他漫长而丰富的一生,享年八十五岁。他的第一人格永远离开了他,但他的第二人格依然活着,因为它无时不在,也将不会消失在荣格一生中,有一段极其重要、意义深远的时期,即他的一些创新观念产生的时刻。这些观念后来占据了他余下的生命。这就是他与弗洛伊德决裂后,一时失却方向的时期。那是一个内心迷惘、混乱、骚动不安、孤立无援的寂寞孤独期,荣格被一些混乱的梦、意象、幻觉困扰着,汹涌而来的无意识波涛曾使当时的他怀疑自己的理智。就某种意义而言,它实际上就像一种精神分裂症。但是
23、它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是他生命道路上最富创造性的关口。正是在这些年中,他发现了集体无意识,发展了原型和自性的概念。要知道,他与无意识对峙的顶峰,是他这些年来孤军与他心灵深处的黑暗奋战的顶点。但是仍有许多工作摆在他面前:所有那些从无意识中喷涌而出,潮水般涌向他的幻想和材料,以及他获得的直观,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上。有幸的是,他接触到了炼金术,并以炼金术中阴性原则和阳性原则的关系为基础,证明了他原来工作的正确性,而且使他超越了他原来的工作。荣格曾在其自传的导言中宣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生命一直是我所写的东西的实质。”因此,应该把他的全部生命、他的神话,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24、体,作为一个从它自身特有的种子中逐渐成长发展起来的整体。(2)“第二人格”对荣格一生的影响有哪些体现?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6分)(3)“旁人期待他走的道路”是什么道路?他为什么没有走这条道路?(6分)(4)有人说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决裂虽然“把他抛入他以前从未体会过的黑暗之中”,但也成就了他的事业。请结合文本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A尽管中央谆谆告诫禁止公车私用,但当下公车滥用私用现象之严重早已让民众麻木,以至于各地公车改革动辄得咎,屡陷质疑。B吴昌硕是中国近代诗、书、画、印艺术承上启下、继
25、往开来的艺术大师,艺坛尊其为“四绝”画家、海上画派的领袖人物。C烂书可以不读,俗曲可以充耳不闻,坏建筑却逼着你天天直视,事实上做一个不负责任的建筑师,比当一个没有天分的诗人,罪孽更重。D面试结束后,不管是表现失意还是踌躇满志,考生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和良好的风度,展现给考官一种沉稳的心理素质。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当前,我军正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要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工作,一支支雄师劲旅随时准备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各项任务。B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26、莫言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籍作家。中国文学界人士认为,莫言的获奖是世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肯定。C伦敦奥运会在场馆建设上实现了一种更务实的策略,仅新建6座永久性体育场馆,其中主场馆“伦敦碗”和自行车场馆均将在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结束后被改造为社区性体育场馆。D美国共和党的“渗透效应”经济主张,简单说就是政府尽量少介入经济,让市场自由调节,经济水涨船高后财富就会从上到下逐渐“渗透”入社会各阶层,弥补福利减少的社会不公。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画家根据目的对形进行推敲,将能表现传神的典型形作重点描绘或者进行夸张变化, , , , , , 。 进而抓住事物本
27、质 摆脱与对象外貌是否肖似问题的纠缠 把干扰传神甚至有害传神的形减弱甚至排除 摆脱对各种表象的迷惑 做到去伪存真 最终达到传神的目的A B C D16阅读下面这份统计表,然后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使表意明确,语意连贯。(5分)年份户籍人口(万)老年人口(万)比例2000年1321.63241.7618.3%2010年1413.32331.0223.4%2011年1419.36347.7624.5%(上海老年人口统计数字)从上表可以看出,这十几年, ,而且近几年, 。由此可见, 。17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我的思念是这深秋的金黄,每片
28、落叶都是一首诗;我的思念是这满天的星辰,每丝亮光都是一份情。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
29、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高 二 语 文 试 题 答 案7(10分)(1)李元谅于是修筑城墙、置办器械,招募士兵没有几天,就招募士兵一万多人,军队更加振作。(4分:大意对2分。乃:于是。振:振作。译对一点1分)(2)李元谅于是整理军队,先送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接着和浑瑊一起发号令,整饬他的部队回来了,当时的人称李元谅有将帅的风度。(6分:大意对2分。辎重:表示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次:接
30、着。申:发。严:整饬。译对一点1分。)参考译文:李怀光在河中造反,切断河津。皇上下诏命令李元谅与副元帅马燧、浑瑊共同讨伐他。当时贼将徐庭光用精锐的兵守着长春宫,李元谅派人招纳他。徐庭光一向轻视李元谅,并且谩骂他,又让优胡在城上唱戏来侮辱李元谅的先祖。李元谅认为这是很大的耻辱。等到马燧带着河东的兵到了,徐庭光向马燧投降了,(皇上)下诏任徐庭光为试殿中监,兼御史大夫。河中平定,马燧对待徐庭光更加优厚。李元谅趁着在军门遇到徐庭光的机会,命令手下的人劫持了徐庭光并斩了他,就到马燧的面前趴在地上请罪。马燧大怒,将要杀李元谅,许久,因为李元谅功高,才没有杀他。德宗因为李元谅独断专行杀人,考虑到会有人进呈言
31、事文书,就先让宰相告诉谏官不要讨论。贞元三年,朝廷下诏让李元谅率领本部军队跟从浑瑊与吐蕃在平凉会盟。李元谅对瑊说:“本来奉诏,让我在潘原堡扎营,来接应援助您。我私下里认为潘原距离平凉六七十里,吐蕃人情多诈,如果有紧急的变故,怎么有办法前去接应呢?请让我驻扎在您的旁边。”浑瑊认为这样违反了皇上的诏书,坚决阻止他。李元谅最终与浑瑊一起前进,浑瑊在距离盟所二十里的地方扎营,李元谅在他的旁边扎营,壕沟深,围栅坚固。等到浑瑊赴会时,就戒严部队,在营中结阵。当天,吐蕃果然埋伏兵力,乘浑瑊没防备时偷偷地发兵。当时士大夫都穿着朝服被逮捕,士兵十分之七八都死了。浑瑊独自骑着马跑回来了,敌人追来,浑瑊的副将李朝彩
32、不能整理军队,士兵多数已经奔散,浑瑊到了营帐,只剩下空营而已。依仗着李元谅严密牢固的军队,浑瑊已经入营,故人都散去了。当天如果没有李元谅的军队,浑瑊几乎难免死去。李元谅于是整理军队,先送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接着和浑瑊一起发号令,整饬他的部队回来了,当时的人称李元谅有将帅的风度。德宗夸奖他,赐他十匹良马,很多的金银器、锦彩等物品。服母丧,加右金吾卫上将军,服丧期满,恢复原来的官职。皇帝考虑到他的功劳,又赐他姓李,改名元谅。因为生病,贞元九年十一月,在良元去世,享年六十二岁。皇帝很哀伤惋惜,罢朝三天,赠他司空的封号,送不同数量的布帛米粟。8(5分)这首诗描摹了一幅春日郊外麦浪葱葱、花草盎然、生
33、机勃勃的动人画面。(2分)诗人在诗中写了和煦的春风,麦陇的新稻,草丛中不停的小青蛙,无忧无虑飞舞的蝴蝶,遍地的花田草甸,(2分)借以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的心境。(1分)9(6分)诗的结尾两句运用了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诗人赋予笔下的蝴蝶以人的感情,彩蝶翩跹,为和煦的春风所陶醉,为野草花的芬芳所吸引,以至沉醉花丛,流连不去。(2分)“烂醉”二字,语新意丰,既传达出春天的芳馨氛围与醉人魅力,描绘出蝴蝶追逐春色的如醉情态,也将诗人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2分)10(6分)(1)千万人之心也 奈何取之尽锱铢 (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吟鞭东指即天涯
34、落红不是无情物(4)从情节上看,“狼来了”,贯穿了小说由有狼到无狼到又有狼的情节。(2分)从寓意上看,“狼来了”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告诉孩子要诚实。用做小说的标题,暗示“狼来了”不过是利益集团的一场策划,增强作品的讽刺的效果。(3分)从主题上看,这里是把那些为了利益而假造声势,谎称狼山有狼的人比喻成狼;“狼来了”寓意这些像狼一样的人要兴风作浪(3分)12(1)A项3分,E项2分,B项1分(B.“已经明白了”程度过深,原文只是说“当时他已经有了一种感觉”。D.对“他们在他之先”与“致力于他的第二人格研究没有逻辑关系”,且“当时世界的精神领袖”的说法不当。C.记述交往过程,并非借以表达荣格对弗洛伊德
35、的感激,而且也不是“与弗洛伊德的交往让他的第二人格成为独立个体”。)(2)小时候荣格就隐约感知到第二人格的存在,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他在他的第二人格中寻求并发现了避难所。当他的第一人格辉煌灿烂时,他的第二人格却受着残缺不完的痛苦煎熬,这使他后来付上一生来追求生命的完善。与弗洛伊德的决裂,表明他的第二人格已经成为独立个体,他的全部事业始露端倪。(或答“与弗洛伊德的决裂,成为他生命道路上至关重要而最富创造性的关口。”)(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3)旁人期待荣格所走的道路就是按照第一人格的需要去发展的道路。(2分)a.荣格凭借他的第一人格,已经在他的人生之路上获得了一次次成功;但是他内心的
36、混乱一直困扰着他,刺激着他,把他从旁人期待他走的道路上引导出来。(2分)b.他的第一人格辉煌灿烂时,他的第二人格却受着残缺不完的痛苦煎熬。(2分)所以他没有走旁人期待他走的道路。(4)观点一:认同这一说法。二人的决裂的确成就了荣格的事业。他们之间的决裂让他意识到,他的第二人格已经成为独立的个体。决裂虽然让他陷入以前从未体会过的黑暗之中,但当他摆脱黑暗之后,他为之付出一生的全部事业始露端倪。决裂使他的一些创新观念随之产生,这成为他生命道路上至关重要也是最富创造性的关口。观点二:不认同这一说法。并非二人的决裂成就了荣格的事业。二人的决裂只能说是促进荣格事业发展的一个因素,并没有起决定作用。是长期坚
37、持不懈的追求,才让荣格终于等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完成了对第二人格的认知。即使没有这一决裂,凭借荣格的执着、专注的精神,他一样可以达到事业的巅峰。观点三:辩证理解。决裂本身不能成就荣格的事业,决裂可能只是一个契机。因为荣格的执着、专注,才让这一契机成就了荣格的事业,所谓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如果没有为机遇到来而做的充分准备,再令人震撼的决裂也不可能成就某个人的事业。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4分;联系实际,给2分。17(6分)示例:我的思念是这深山的清泉,每滴水珠
38、都是一颗心;我的思念是这远逝的扁舟,每片白帆都是一首歌。(每句3分)18(60分)作文导写:如何快速审题立意,一个方法,就是找出材料主人公后,多问几个为什么,根据结果找原因。如本材料的主要对象有三个:牧师、学童、花,其中牧师和学童是议论的主要对象。我们可以分别就牧师的角度和学童的角度深入思考,进行发问,围绕结果挖掘原因。(1)从牧师的角度看 :牧师不希望花园里的花都被学童摘走而过早凋谢,那么我们可以发问,牧师为什么不希望花被摘下而过早凋谢呢?原因是他不希望花因个人占有而过早凋谢。这其实是怎样对待花(美)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独占与共享、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等问题,得出“不要独占,要乐于分享。”
39、“分享让美丽之花更艳丽” “共同享有则人人都有,私自拥有反而一无所有。”等观点。牧师不是靠打骂,靠惩罚而制止学童摘花的,而是通过诱导,通过与学童商量使学生主动把花留在花园里的,那么我们可以发问:怎样做到即不引起学童的对立,又达到不让学童摘花的目的呢?或者问,为什么那年春天整个花园的花不但一朵都没有糟蹋,牧师还能结交了大批的朋友呢?原因是牧师有好的教育方法,牧师能够转变思维方式,不是防和堵,而是导和疏,由此我们可以提炼观点,“教育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往往事半功倍”,“教育者要讲究教育智慧”,“要转变思维方式”“导疏的力量大于硬堵力量”,“改变给予的方式”等(2)从学童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发问:事实:学童开始是见花就摘,后来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提问:学童为什么愿意放弃摘花,而答应把花放留在花园里呢?原因分析与回答:因为他们对花(也即对美,对自己喜爱的事物)的认识变了,态度变了。这就引起了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对待自已喜爱的事物?由此我们提炼观点:“爱她,就别把她搂得太紧”,“把爱留下人生更美丽”,“爱不等于占有”,“赠予的智慧”“不要鼠目寸光,而要放眼长远”“让心中的花儿开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