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边塞古诗赏析第07讲本讲学习目标:1、 通过学习,识记出塞、凉州词等古诗;2、 熟悉边塞古诗特点,理解边塞诗意象;3、 赏析诗句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一、知识详解观察上面几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
2、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者简介: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萧红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11萧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
3、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
4、,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
5、交厚。注释: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
6、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创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王昌龄所处盛唐,所以在其边塞诗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但是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主题思想: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练一练: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人未还(hun)B飞将(jing)C不教(jio)D度(d)阴山2这首诗的题材是( )A边塞诗B送别诗C思乡诗D山水田园诗3王昌龄,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
7、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 )A诗魔B诗佛C诗鬼来源:学科网D七绝圣手4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A但使:但是。B不教:不叫,不让。C度:越过。D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来源:学科网ZXXK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A比喻B夸张C对偶D互文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诗人通过对边塞风光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B“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C“但使
8、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7解释词语:但使:_来源:学科网ZXXK8怎样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的意思?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方法?_9诗歌的主题是什么?_10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_【答案】1C 不教(jio)应改为不教(jio)。2A 这是一首边塞诗。3D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
9、最为著名,有 “七绝圣手”之称。4A 但使:只要。5D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6A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7只要8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互文。9希望平息胡乱,安定边防。10“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
10、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凉州词王翰 唐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萧红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11萧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
11、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
12、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
13、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作者简介:注释: 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
14、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主题思想:通过对边塞军中一个宴乐畅饮生活的片断的描写,抒发了守边将士忠勇爱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作者的悲凉之意,也流露出了对将士的命运的同情之心,表达了作者悲凉感伤,厌恶征战.练一练:1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琵(p)琶B马上催(chu)C醉卧(w)D征(zhng)战12关于这首诗的作者及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 唐B王翰 唐C王昌龄 唐D高适 唐13这首诗的题材是( )A边塞诗B山水田园诗C思乡诗D边塞诗14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欲:欲望。B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C催:催人
15、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D君:你。1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用了( )的修辞手法。A比喻B拟人C设问D反问1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B“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C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
16、边塞诗的特色。D这首诗描写了战士出征后的场面。17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场景?_18这首写战争的诗,不写(_)而写(_),表现了边塞将士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和视死如归的勇气。a.将士们开怀痛饮b.激烈的战争场面19请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诗词句,并注明作者。_【答案】11B 马上催(chu)应改为马上催(cu)。12B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翰的作品。13A 这是一首边塞诗。14A 欲:将要。15D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意思是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根据诗意,可以得知答案。16D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战士们在出征前宴会上畅饮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的豪情
17、壮志。17这首诗写的是将士们征战前开怀畅饮的场景。18 b a 19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二、学有余力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来源:学|科|网Z|X|X|K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萧红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11萧萧红(191
18、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
20、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作者简介:注释: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
21、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这里代指前线。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
22、主帅尚在前线未归。创作背景: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主题思想: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表达了诗人的抑郁、愤闷、孤独、寂寞之情,和希望边疆平定的感情。练一练:20“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23、 诗人以“征蓬”比喻自己这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表达了什么感情?_2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千古名句,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日,“直”、“长”、“圆”三字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试任选一字加以赏析_【答案】20随风飞转、漂泊不定的行踪。表达了自己受排挤而离开朝廷的伤感和怨愤21任选一字从本身场景、突出特点、诗人感受三个方面切入进行赏析“直”:轻烟丝毫不歪斜地直插青天的,苍茫荒凉孤独的无边大漠和空阔长天顿时迸射出挺拔雄伟,表现了初到边塞的诗人面对此景顿感无比惊异。“长”: 黄河呼啸着滚滚奔腾而去,一眼望不到头,苍凉寂寞的原野顿时平添了吞云吐月的宏大壮观气势,表现了初到边塞的诗人面对此景顿感无
24、比惊叹。“圆”: 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挂在长河尽头的天边,在苍凉辽远中突显无限柔和与无比温暖,表现了初到边塞的诗人面对此景顿感无比欣慰。【分析】20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蓬草”在注解就有。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2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 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