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80189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解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北屯高级中学2020-2021年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三试卷(问卷)(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非选择题时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I卷一、单选题(共50分,每小题2分)1.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麒麟性温善,不覆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脚上有肉,设武备而不用,具有仁厚君子的谦谦风

2、度。麒麟崇拜在发展传承中被广大民众和统治阶级所接受。这主要是由于麒麟A. 在民间传说中是祥瑞和幸福的象征B. 代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C. 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了新的类型D. 所具品质符合传统礼教和儒家风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以中国的麒麟崇拜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性温善”“设武备而不用”“仁厚君子的谦谦风度”等可知,麒麟的这种品质符合古代中国的礼教和儒家风范,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材料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无关,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中国古代绘画的风格与类型,C项错误。2. 战国荀子.解蔽)记载:“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

3、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贾(市)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日:精于道者也,非精于物者也。这一记载折射出战国时期A. 工商食官制度不利于经济发展B. 处于农耕时代农业的地位高C. 道家思想被用于经济管理之中D. 政府注重对农工商业的管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以战国典籍荀子解蔽中的记载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表明:农民、商人、工匠虽分别精通农业种植、商业经营、器物制造的技巧,但是并不善于管理而有的人虽不完全精通这三种技艺,但却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这反映出战国时期注重利用精于管理之道的人才对农业、工商业进行有效管理,

4、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商食官制度,A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农业地位高,B项错误;“精于道者”中的“道”是管理之道,不是指道家思想,C项错误。3. 据记载,秦始皇在“议帝号”之前,便有“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的言论;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劝始皇琅琊刻石时也说:“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这说明当时A. 廷议制有利于加强王权B. 君主权威源于祖先崇拜C. 宗法文化受到朝廷重视D. 宗庙祭祀强化等级秩序【答案】C【解析】材料“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具体体现祖先崇拜,说明宗法文化受到统治者的重

5、视,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廷议制度的作用,A不正确;材料体现了统治者对祖先崇拜的重视,但不能说君主权威源于祖先崇拜,B不正确;材料中宗庙祭祀旨在突出皇权的合理性,与尊卑等级秩序无关,D说法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宗法制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宗庙”的认识和理解,宗庙是古代人们祭祀祖先的地方,体现了祖先崇拜是宗法制影响的具体体现。4. 汉朝时期,政府对边疆请求”内附”的游牧民族采取容纳政策,让他们进入长城以内的指定地区居住,并让其上层人物继续统领部众。这种政策A. 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融B. 改变迁入民族的生活方式C. 实现了边疆地区永久和平D. 使民族间的差异逐渐消失【答案】A【解

6、析】【详解】汉政府安置请求内附的游牧民族,保持其内部秩序的稳定,有利于民族间的交融,A项正确;改变迁入民族的生活方式只是部分信息,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错误;实现“永久和平”和“消除”民族间的差异,夸大了这一政策的积极影响,CD两项错误。5. 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作者旨在说明行省制A. 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 巩固了元朝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C. 消除了地方分权和实现了中央集权D. 解决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

7、材料中“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可知,作者认为行省制是郡县制的发展,是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的结合,是两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继续。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认为“行省制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巩固元朝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的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项,“消除了”“解决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6. 如图是朱元璋颁旨绘制的大明混如图,该图将中国描绘的异常庞大,而将印度半岛、印度洋、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及非洲大陆描绘的比实际更小。此图着重描绘了明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湖泊泽池、边地岛屿以及古遗址、古河道等,共计一千余处。这A. 推动了明初朝贡贸易的发展B

8、. 阻断了中外文化的交流C.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完全控制D. 制约了明朝的长远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作为由明太祖朱元璋颁旨绘制,着重描绘并放大中国,将印度半岛等亚非其他地区缩小的地图,大明混如图体现了当时天朝上国的传统理念,这种旧观念制约了明朝的长远发展,D项正确;大明混如图的绘制和理念,不是明初“朝贡贸易的发展”的动力,A项错误;明初中外文化的交流并未被“阻断”,B项错误;大明混如图体现的是天朝上国的外交理念,不能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完全”控制,C项错误。7. 有人认为,明太祖时君权膨胀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明朝君权膨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封建制

9、度衰落,皇权受到更多冲击和挑战B.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历代君主执政的必然准则C. 以相权为核心的官僚体制难以承担加强中央集权的重任D. 相权过度膨胀,危及君主权威【答案】A【解析】【详解】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传统思想有所松动,封建统治走向衰落,君主专制受到种种挑战。为了维护和巩固统治,采取种种措施和手段加强皇权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A正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加强中央集权,而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问题,排除B;我国古代官僚体制是以君权为核心,C错误;D项属于偶然现象,并且相权同皇权的斗争从属于“皇权受到更多冲击和挑战”,排除D。8. 清朝将全国划分为十八省,共设八位总

10、督。总督偏重于总制军事,包括领兵权、指挥权和军粮筹措权等。其中有六位总督兼管两到三个省;除甘陕总督外,其他总督须与抚循地方、考察官吏、提督军务的巡抚同驻一城。清朝推行“督抚同城”的主要目的是A. 明确地方行政区划B.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C 强化相互牵制监督D. 简化地方行政层级【答案】C【解析】【详解】总督偏重于总制军事,包括领兵权、指挥权和军粮筹措权等,总督须与抚循地方、考察官吏、提督军务巡抚同驻一城,有利于强化二者的相互牵制监督,故C正确;材料信息与明确地方行政区划、简化地方行政层级无关,排除AD;材料主要强调“督抚同城”相互牵制的作用,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11、总督须与抚循地方、考察官吏、提督军务的巡抚同驻一城”,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9. 雅典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超过了“10个人3天的劳动”,就要遭到禁止,因此在这个时期奢华的墓葬纪念物几乎看不到。这说明( )A. 贵族是雅典城邦的主体阶层B. 雅典政府侵犯了贵族的权利C. 雅典公民受到人文精神熏陶D. 公民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筑投入超过了10个人3天的劳动,就要遭到禁止”,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富有贵族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并对其消费进行严格限制,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体现了古代雅典的人文精神,C正确;雅典城邦

12、贵族只占少数,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雅典的法律规定,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贵族的利益,排除B;集体荣誉感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10. 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材料主要说明了A. 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B. 大流士以严酷法律治国C. 波斯帝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官僚体系D. 大流士消除了帝国内部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主体体现了波斯国王权力之大,结合“我统治了这个王国”可知,A正确;选项B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与题无关,排除;大流士统治时期国内矛盾突出,排

13、除D。11. 由下表可知,该学者某学者研究洋务派军事企业的信息 江南制造总局 1867至1905年,自造各种机器692座,各种工具11万件 福建船政局 1883 至1895年,共自造机器66座。1872年制成拉轧机后船所用的铁梁等均能自造 天津机器局 “仿造康邦汽机,所省煤斤甚巨” A. 注意发掘与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B. 认为其摆脱了对外国人才的依赖C. 比较关注企业的生产效益D. 关注到企业自主自强的民族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材料显示,这位学者集中收集、统计的是洋务派军事企业中“自造”机器、工具和产品的情况,反映出该学者关注到了洋务企业 “自强”、自主的民族意识,D项正确;材料中

14、并未提及洋务企业对两次工业革命技术的引进(与联系),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洋务运动摆脱了对外国人才的依赖,排除B项;洋务运动中追求生产效益的是民用工业,材料列举的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其内容不能说明洋务运动关注生产效益,排除C项。12. 1915年,曾做过袁世凯总统府顾问的美国人古德诺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率行共和断无善果”“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据此可知A. 君主立宪制符合中国国情B. 政府为君主制制造舆论C. 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D. 共和制度不适应于中国【答案】B【解析】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总统后想更进一步恢复帝制,成为皇帝。总统顾问宣扬“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率行共和断无善果如

15、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是为恢复君主制制造舆论。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CD项。点睛:袁世凯窃取大总统职位后梦想恢复帝制,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建立了中华帝国。本题的解答应当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15年”来确定答案。13.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所作的民族主义演讲中,特别褒扬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哲学,指出“欧美的国家近来很进步,但是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们政治哲学的完全”。这反映了孙中山A. 关注治国理念的本土化B. 阶级立场发生根本转变C. 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D. 主张复兴传统道德文化

16、【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孙中山赋予其民族主义以传统政治道德内涵,反映其主张复兴传统道德文化以丰富近代民族主义,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民族主义观念,并非治国理念,排除A项;孙中山阶级立场并未改变,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马克思主义对孙中山民族主义内涵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14. 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梁启超提出要反思一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反对“科学万能论”;有人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这场论争A. 是新文化运动思想斗争的延续B. 体现出国人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思考C. 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

17、国传播D. 使国人认清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梁启超提出要反思一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可知,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B正确;20世纪20年代中期,新文化运动已经结束,排除A;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就已经开始在中国传播,排除C;材料与认识资本主义弊端无关,排除D。15. 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分布情况。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反映出A.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B. 中共革命策略随形势变化而调整C. 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 民主革命的发展扩大了党的影响【答案

18、】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给数据可知,从1927年到1933年,这一时期党员的比重是农民的数量显著上升,这主要和当时在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有关;从1938年开始,农民比重相对下降,此时的地主、中小商人和知识分子的数量有所上升,这主要和当时抗日战争全民爆发,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有关,因此材料说明的是中共的革命策略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调整,B正确;A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道路开辟后,排除;C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1938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民主革命的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16. 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

19、巴的蔗糖。其历史根源是A. 亚非拉国家因地制宜发展迅速B. 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C. 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D. 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以后,亚非拉美地区的一些国家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市场,殖民者依据各地不同的优势掠夺当地的自然资源,因而给这些国家留下了单一经济发展的历史根源,故D符合题意。发展迅速不符合史实,故A不符合题意.三角贸易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列强大力殖民的体现,且其对非洲和黑奴等的伤害不能说是优势互补,故B不符合题意。发展民族经济与形成单一经济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17.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

2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 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 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 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 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虽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金银,但并未将其转化为资本积累,而是将之应用于向英、荷等国购买昂贵的奢侈品,排除B项;金银大量输入,导致“价格革命”,即金银价值下降,物价暴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故本题选择D项;17、18世纪的世界霸

21、主分别为荷兰和英国。故排除A项;C项应为荷兰和英国。与题目中的国家“西班牙”不符,故排除。【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18. 英国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力。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民扶助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英国福利体制评价正确的是A. 18世纪的救济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B. 新济贫法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C. 英国福利体制的变革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D. 英国建立起了西方最完善的

22、社会保障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722年的定居就业与救济法与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不符,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排除A。1834年的新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救助,B正确。福利制度能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没有激化各种社会矛盾,排除C。题干只讲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没有其他国家,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19. 代议制的一些基本要素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孕育形成的。随着人口的增多、社会的发展、国家事务的繁重,不可能每个人都直接参政议政,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

23、。由此可知,西方代议制A. 沿袭了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B. 反映了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要求C. 从体制上对君主制加以否定D. 主要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诉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随着人口的增多、社会的发展、国家事务的繁重”可知,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加议政,反映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要求,所以B正确;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是直接民主,而代议制是间接民主,所以不是沿袭关系,排除A项;从体制上对君主制加以否定,是没有了君主,而代议制中君主立宪还保留君主,排除C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诉求,必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才符合,而西方代议制是资产阶级的代议制,排除D项。2

24、0. 如图是德国某漫画家的作品。漫画中德国士兵戴着头盔全副武装,一手向俄国挥拳,一手扼住法国的脖子;奥匈帝国正与俄国和塞尔维亚战斗;法国是一幅害怕的模样;英国则站在钱袋子上;俄国张开大嘴,想要吞掉德国与奥创帝国,手里拿着酒瓶子,脚边还放着一个火药桶。该漫画A. 揭示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B. 反映了欧洲民众对战争的不满C. 讽刺了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D. 体现了工作者极端民族主义倾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作者是德国人,漫画中德国是威猛强大的,而对其敌人如英国、法国和俄国都进行了讽刺。表明作者认为本民族是本国,乃至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歧视别的民族,“全副武装”的意思是用暴力

25、手段残害屠杀其它民族的人民,获得利益,这是典型的极端民族主义者的表现,故选D;一战爆发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材料无从体现,A错误;材料反映德国的威猛和对其敌人的歧视,没有体现民众对战争的不满,B错误;绥靖政策是二战时期的,C错误。21. 如表为“一五”计划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情况(单位:亿元)这表明 “一五计划”表2年份社会消费食品类衣着类用品类燃料类1953329.8177.969.570.4111954356.1197.371.674.2131955364202.671.975.414.11956424219394.191.818.819574624182.699.618.

26、4A. 在工业建设中兼顾民生B. 加大基本建设投资规模C.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D. 深受苏联经济建设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社会消费零售额不断增长,说明党和政府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对民生事业的持续关注,故选A项;材料是关于消费品领域的,无法据此推知基本建设领域,排除B项;C项符合史实,但材料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对民生的重视,排除C项;苏联的消费品长期短期,这与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社会消费领域明显不同,排除D项。22. 1952年,周恩来深入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外交工作经验,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其中,“同我国已建交的东南亚国家,过去是殖民地,现在由当地资产阶

27、级来统治。”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 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B. 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C. 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原则D. 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根据材料,周恩来认为中国要积极发展同新独立国家之间的关系,即便是资本主义国家,这说明中国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故选C项;A项表述错误,不符合这一时期的中国的外交政策,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新型区域外交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23. 1921年5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允许自由交换、买卖农民缴纳实物税之后剩余的农产品。”但是自由贸易(包括小工业和手工业)限于“

28、地方流转”;实行产品交换;交换主要由政府组织或由政府监督。这客观上A. 打击了小生产者的积极性B. 有利于苏俄经济平稳过渡C. 仍坚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 减轻了政府领导经济的职责【答案】B【解析】【详解】允许农民自由贸易剩余产品的规定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当时苏俄经济从战时状态向经济建设的平稳过渡,故选B项;该项措施使调动了小生产者的积极性,排除A项;该项措施的出台说明当时苏俄已经不再坚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C项;减轻政府领导经济职责从题意中无从体现,排除D项。24. 秃头歌女于1950年在巴黎首演时,引起人们的争论。此剧描写了一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妇与他们的朋友之间的无聊

29、的对话。但它隐晦地表述了严肃的苦恼。该剧A. 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风貌B. 注重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C. 展现了现代主义的文艺风格D. 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文艺特点【答案】C【解析】【详解】秃头歌女是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所著的一部荒诞派戏剧。作者反对传统的戏剧形式。该剧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首演,深受世界大战影响。在二战后,西方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故C项正确;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崇尚理性,把古希腊、罗马文学奉为典范,强调艺术形式的完美,故A项错误;注重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是浪漫主义文学,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出现于十九世纪,其特点是力图真实表现现实生活,深入

30、剖析揭示社会矛盾,对现存社会秩序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故D项错误。25. 下幅画作描绘海上有一块巨石漂浮于空中。这种绘画的表现形式,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 石头的纹理细致分明,反映出现实主义的绘画技巧B. 画出海浪与光影的重要元素,反映出印象派的画风C. 石头悬浮于半空中,反映出了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D. 半空中的石头蕴含巨大力量,反映浪漫主义的思维【答案】C【解析】【详解】该现象违背常识和常理,符合反传统和反理性的现代主义艺术特征,故答案为C项;现实主义特征是如实描绘,A项不符,排除;印象派强调色彩和音色的微妙差异,B项不符,排除;浪漫主义注重感情,追求真善美。浪漫主义抒发的是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31、,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D项排除;【点睛】本题是概念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理解每一个核心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典型特征和主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第II卷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26题23分,27题12分,28题15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统治者素来秉持“仁政思想,扶助贫田人口往往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国家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包括保障社会福利,国家財政可以通过社会救济等经济补助手段扶助那些生活贫的民众。社仓、义庄更多体现出宗族互助的特点,带有小农经济时代的鲜明特征。明清以后商业逐渐发达起来,富有的商人大量涌现,他们通过慈善捐助的形式帮助穷人,使

32、牧助行为更加社会化,体现出超越宗族的特点。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扶贫”材料二 清末民国的思想界进一步看清了中国传统社会救济的弊端,在批判反思基础上,开始构建新的社会救济制度。到近代,人们将新的生产力与社会救济联系起来,提出“建仓储不如推广铁路轮舟的思想,铁路轮舟等近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创设。推动了社会救济的快逹发展,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人们出行逃亡的速度和救荒的效率。薛福成认为.兴建铁路,除了可以方便、快捷地将物资迅速运送到目的地。从而在救灾过程中嬴得时间外,还由于需要“有修路之工,有驾驶之人。有巡嘹之丁,有路旁短送之车马,有上下货物伺候旅客之夫役”,可以大大地增加人们的就业机会,扩大

33、人民生计。摘编自蔡勤禹、李元峰试论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材料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冋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蠃脱贫攻坚战,硝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摘自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社会救助行为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扶贫工作的意义。【答案】(

34、1)变化:由宗族互助到跨越宗族社会救助;救助贫困对象范围由窄到宽;救助方式上由行政性向社会化方向转变;原因:儒家思想的影响:宗法观念的延伸传承;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社会意识的增强;小农经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社会矛盾的激化。(2)民族危机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西方社会救济福利思想的传入;中国知识界的思想解放;原有社会救济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3)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世界消除贫困工作提供经验借鉴;【解析】【详解】(1)关于变化,由材料“社会救济等经济补助手段扶助那些生活贫的民众。社仓

35、、义庄更多体现出宗族互助的特点”,可见由宗族互助到跨越宗族社会救助;由材料“救助行为更加社会化,体现出超越宗族的特点”,可见救助贫困对象范围由窄到宽,救助方式上由行政性向社会化方向转变。关于原因,由材料“中国古代统治者素来秉持仁政思想”,可见儒家思想的影响;由材料“宗族互助”,可见与宗法观念相关;明清时期社会救助行为发生的变化,还与小农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和市民社会意识的增强相关;除此之外,社会救助也与当时社会矛盾激化相关。(2)结合所学,近代中国,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由材料“新的生产力与社会救济联系起来”,可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由材料“铁路轮舟等近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创

36、设”,可见科技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由材料“建仓储不如推广铁路轮舟”,可见西方社会救济福利思想的传入;由材料“批判反思基础上,开始构建新的社会救济制度”,可见中国知识界的思想解放;由材料“进一步看清了中国传统社会救济的弊端”,可见原有社会救济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3)由材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见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促进经济发展、巩固党的领导、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为世界消除贫困工作提供借鉴等方面作答。27. (2017年新课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钟表的演变古代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中世纪末期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

37、刻。近代早期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20世纪初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20世纪50年代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论题:钟表功能的多样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阐释:钟表最早的功能是

38、计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钟表的功能逐渐多样化。从科技的发展对钟表功能多样化的影响来看,伽利略时代力学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到原子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均推动了钟表功能的多样化。从简单的计时到成为装饰品,一直到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反映了在科技影响下钟表功能的变化。钟表功能的变化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钟表功能的多样化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果。【解析】【答案参考】论题: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钟表最早的功能就是计时,随着科技的发展,钟表的功能逐渐多样化。从伽利略时代力学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到原子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均推动了钟表功能的多样。从

39、简单的计时到成为装饰品,一直到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反映了在科技影响下钟表功能的变化。首先根据材料中的“伽利略”、“原子物理技术”、“信息技术”,可以看到科技进步对钟表功能多样化的影响,然后联系有关史实来说明(如答案参考)。也可从“社会生活的需要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的角度拟定论题并进行阐述,如材料反映的“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20世纪初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等信息说明钟表功能的多样化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果。【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天文学;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

40、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现代物理学的成就原子物理学;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名师点睛】观点评述题通常是给出材料或观点,选择一种观点或对某一观点从某一角度进行论证,属于开放型问答题。解答观点类历史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观点要明确。提炼观点也好,选择观点也好,判断观点也好,评价观点也好,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论证对象。第二要多角度有逻辑地论证。可以按对内、对外、主要、次要、材料、教材等顺序;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也可以从事物本身的背景、内容、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还可以从

41、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但无论如何都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体现思维的过程。第三史论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即体现“历史”性,不管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都应有具体的事件、人物或历史现象,抛开所提供的材料、抛开具体的历史知识乱发挥,是不可取的。第四语言表达要通顺准确、注意抓住关键、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并与主题一致。本题作为开放性试题更能反映其特点,论题根据材料提炼,没有事先设定。根据材料信息,本题提炼的信息有:科技成果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钟表功能多样化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要求。确定科技成果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的论题,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科技成果对钟表功能变化的作用以及联系所学,从科技

42、革命对钟表功能的影响来论证。确定钟表功能多样化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要求的,可以从表格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变化对钟表功能提出的多样化的要求来论证。也可综合以上内容,从上述两个方面提出论题并进行论证。28.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

43、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答案】(1)冗兵众多,老弱士兵多;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2)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减少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未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的将兵法旨在改变当时北宋军队战斗力低下的情况,因此他实行将兵法的背景是冗兵众多,老弱士兵多;根据“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还可知当时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军队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2)根据“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安石的改革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同时减少了军费开支,从而缓解了财政压力。但王安石的变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 1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